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鸡头果土特产 鸡头果产地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鸡头果土特产 鸡头果产地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3-12-18 20:55:59

一.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雁山黄皮果

草坪回族乡的黄皮果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叶、根皮及果核均供药用。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说明黄皮可帮助消化。黄皮果是亚热带特有品钟,喜温暖湿润环境,草坪回族乡雨水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黄皮果的生长,草坪回族乡所产的黄皮果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含有大量的维他命。黄皮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有消食健胃、顺气镇咳、消暑降火、防治感冒等功效,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的美誉。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果”之说。果皮可消风肿,去疳积;种子可治疝气、蜈蚣咬伤和小儿头疮。是夏季健康水果。近年来草坪乡政府还引进了无籽黄皮果,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

二.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米脂果馅

果馅是一种小吃,陕西省米脂县风味小吃之一。是一种有馅的饼,馅是用陕北著名的滩枣制成,非常可口。用油酥面团手套皮,包枣泥馅,用木模压中点红,外沿鼓园如轮,成形数个之后,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古人常用来祭祀祖先或敬供神灵,故又名果献。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也作为礼品馈赠亲友。

三. 四川省 绵阳市 平武县 平武果梅

平武果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武果梅

古氐羌人在平武繁衍生息的历史,形成了涪江流域独特的民族原生态文化,移民迁徙文化,藏、羌寨民俗风情文化,也产生了平武果梅文化。它的发展,始于唐,鼎盛于明清,迄今1000余年。现存的明代龙安府西城门遗迹上,雕饰的梅花图案仍清晰可见,而陈年梅饯在明朝已作为贡品,贡宫廷食用。果梅,在平武各族人民的生活、精神层面占据着重要地位。羌人在梅子采摘后要先供奉在家里的神龛上敬祖,待客则奉上青梅汁或青梅酒。在他们心中,梅树的坚韧不拔、梅花的凌寒傲霜、梅子的生生不息,是先民经历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改土归流”、强制汉化、战乱以及瘟疫、地震等灾害后,仍顽强生存并保留自己民族特性的真实写照。平武果梅已成为高山羌族农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传承久远。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平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平武果梅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武县平通镇、豆叩镇、大印镇、锁江羌族乡、徐塘羌族乡、平南羌族乡、响岩镇、南坝镇、坝子乡、古城镇、高村乡、水田羌族乡、龙安镇、阔达藏族乡、木座藏族乡、木皮藏族乡等1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0′-104°58′、北纬31°59′-33°02′。保护面积21000公顷,年产量3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品质:平武果梅果实中等大小,圆形或短椭圆形;果面黄绿色,有绒毛,阳面略带红晕,缝合线浅,两半对称;果顶平,梗洼中等深度;果肉绿黄色、脆、粘核;种子中等大小,风味酸,有香气。 (2)内在品质指标:平武果梅总酸≥6.8%,可溶性固形物≥8.9%。 (3)质量安全要求:平武果梅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鸡头米

苏州的鸡头米也是一绝。这种鸡头米刺很少,香气浓郁、吃口软糯,被称为“南芡”,不像“北芡”那样浑身是刺,很难采摘和剥肉。

鸡头米是百姓对芡实的俗称,我国芡实以苏州南芡为著名。苏州民间食用鸡头米的方法很多,最大众的吃法就是鸡头米羹。其制作方法十分简便,将锅中水烧开后把新鲜鸡头米放入锅中,煮沸后以藕粉勾芡,出锅后加入少许糖桂花即可装碗入盆。

五.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香艾糯米果

修水商称艾候国,春秋称艾邑,汉时称艾县,现在县西渣津镇龙岗坪尚存古艾都城遗址。古艾之域喜生艾草,田埂、地堪、路旁、水边到处艾草青青,据传说,这就是修水古称艾地的原因。

艾草为常年生草木植物,根茎移植可活,种子落土易生,耐虫耐旱,生命力极强。艾草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生长茂盛,尤以春夏两季最为鲜嫩,其芽叶翠-流,采摘时满手清香。旧时人们多用来充饥度春荒,或割去作猪草,现在人们知道艾叶是做艾果的原料,懂得了这绿色健康食品的价值,于是,城里人下乡去采摘,乡下人采摘到城里卖,市面上有时一斤艾叶相当一斤毛鸡的价钱。

修水的香艾糯米果形状如一个表面光滑的小笼包,色泽翠绿,闻之清香,食之柔软,韧而不腻。不仅能充饥,还能温肺暖脾,散气降湿,有防病保健之功能。

话说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四月末,修水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据县志载:“洪水高州城数尺,舟行市上……乡间田地崩毁。旋复大旱,田地绝收”。灾后闹饥荒,许多百姓外出逃荒要饭;灾后闹瘟疫,不少人死于非命。有一个姓艾的寡妇,人称艾嫂,拖着两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天都没有讨到一口饭。傍晚时分,两个孩子饿得直哭,艾嫂因又饿又累,晕倒在县城城墙外。正好被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看到,从布袋里取出几个艾果喂之,解救了艾嫂和孩子。神仙告诉艾嫂:“可去采摘野外艾草芽叶洗净,趁滚水置锅中,加食碱煮至烂熟,略滤水捣成艾泥,冷却后配适量谷粉拌匀,做成果,上蒸笼旺火蒸熟,可度饥荒防瘟疫”。老道还指点:“灾后缺粮者甚多,你可多去采摘一些,做成艾果卖,既可维持自家生计,又可解救饥荒灾民”。这艾嫂似乎在哪里见过这老道,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她按照老道的指点,采摘了许多艾叶,做成许多艾果,在县城青云门外搭起了一个凉棚卖艾果和茶水。艾嫂的艾果先是用谷粉做成老道给她吃的那种无馅的艾果,后来改用糯米粉做成现在这种里面包馅子的,又滑嫩、又柔软有韧性的艾果。而且既有用芝麻、花生、桔饼捣成粉末拌上沙糖作馅的素果,又有用五花腊肉、竹笋、菜芯等丁末炒熟作馅的荦果。艾果的形态也做成了修水的饣肖子状:圆圆的矮墩墩的,上面还带个小尖顶。艾嫂的艾果引来路人争相购食,食后都大加赞赏,并很快传开出去。不但城里人来买,乡下人也来品尝,来学习。一日,一儒者闻名前来品尝,吃后赞不绝口,遂问“此物何名”?艾嫂笑对儒者无言可答。儒者看见艾果象绿色的翡翠,圆圆的嫩嫩的,且有艾叶之清香;又见艾嫂热情和蔼,人也矮墩墩的,便风趣地说:“我来替它取个名吧”。艾嫂点头应允。儒者戏说:“这玩艺既是艾叶和糯米粉做成,绿如翡翠,闻有清香,又形似艾嫂,就叫做‘香艾糯米果’吧!”,在座的顾客听后一齐拍手叫好。

一日,艾嫂到城内万寿宫还愿,伏地三拜后,抬头看见神台上供奉的许仙真君塑像就是那天救她们母子的道人,于是回去后逢人就说,是许仙真君救了她一家,救了修水的老百姓。从此“香艾糯米果”这道点心和许仙真君救众生的故事传遍了全县,并一直传至今日。香艾糯米果也成了修水人宴席上一道不可缺的主食。特别是修水“圆生圆”牌香艾糯米果和新开发的香艾糯米汤圆,以鲜绿、清香、柔软、爽口而赢得了市场,成了招待贵宾的健康食品和旅游特色食品。

六. 湖南省 株洲市 荷塘区 八宝果饭

八宝果饭,各地均有制做。但湖南的八宝果饭却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用原料糯米、红枣、湘莲、青豆、桔饼、红瓜、冬瓜糖均为本地所产。果饭制成后,覆盖一层白色浓汁,光亮透明,能显露出各种配料的不同色彩,清新悦目,果味香甜,糯而不腻,今以长沙大宫殿所制最佳。

烹制方法

1.糯米淘洗干净,下沸水锅中氽一下,捞人瓦钵中,上笼蒸熟后取出,加白糖200克、熟猪油75克。玫瑰糖拌匀。将桔饼去核,与冬瓜糖、红瓜分别切成0.7厘米见方的小丁、桂元肉、葡萄于用温水泡3分钟,滗去水。

2.取大瓦钵1只,内壁抹熟猪油5克,将红枣粘在内壁上,再放入桂元肉、桔饼、冬瓜糖、葡萄干、熟莲子,最后放入拌好的糯米饭,人笼蒸40分钟取出,翻扣在大瓷盘中。使各种配料在上面,糯米饭在下面。

3.炒锅置旺火,放人熟猪油20克,加白糖50克、清水200克烧开,用湿淀粉50克勾芡成白色浓芡,再放入青豆、红瓜拌匀,浇在果饭上面即成。

七.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清明果

清明时节,在江西婺源随便走进哪条村,哪户人家,都可以看到一种颜色青绿,天然清香的特色小吃,看起来有点像中山的粉果。一问,才知道她们在包的这种叫做清明果。

说是她们,是因为男人是不参加包清明果的,只在一旁悠闲的看着。最开心的是孩子,他们围着大人们转,玩累了吃一两个。看到清明果,就知道纪念先人的时节已经到来,早上村道上经常看到腰别镰刀的男人,手拿竹竿上山祭祖。

我们在一个寂静的中午时分,走进上晓起村的一个大户人家,碰到女主人正在做清明果。

用一种叫野艾的野菜水煮后揉入面粉中,和糯米、籼米粉在面盘里搓好面团。把面捏制成小酒杯状,填入类似菜包的馅,最后捏合而成。包好后,小心的放在一竹筛上,以备蒸食。馅料也是用腊肉、猪肠、冬笋等和野艾拌好。

清明果因为主要原料野艾在清明时节长势最旺,也最易采得,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此果过去用于清明时节纪念和怀念逝者。这种野艾有一种浓郁的味道,看起来像葱,吃起来也像葱。果皮有韧劲和嚼头,而且不会吸收菜馅里的油,一口咬下去时,咸香满口。他们用捏花边与否来区分豆腐馅和萝卜馅的清明果。我吃了一个萝卜馅的,有点受不了那股葱荤之味就放弃了尝试。

回到家中,清明果最让人怀念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家家户户共同制造的节令气氛,就像那种聚光灯一样从老房子天井打下来的光线,既热闹又悠长。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羊奶果

【别名】牛虱子果、羊山咪树、长匍茎胡颓子

【来源】胡颓子科羊奶果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以根、果、叶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归经】酸,平。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主治哮喘,虚咳,慢性支气管炎,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疼痛,黄疸。还可治吐血,咯血,咽喉肿痛,感冒,小儿惊风,疮癣等症。

每年3、4月份,早熟的羊奶果匆匆地扑入人们的眼帘:椭圆形,色红如血,略大于鸽卵。如拈一粒送入口中,轻轻一咬,酸甜的果汁便喷涌而出,但酸味过重,令人牙酥,如以糖水浸之则味甚佳美。

羊奶果学名密花胡颓子,为胡颓子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灌木,产亚洲热带,越南、马来亚、印度及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均有分布,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3—4月,果实营养丰富,可食率为73.3—91%,每100克鲜果含水90.6%,粗蛋白质2.45%,粗脂肪2.8%,总糖5.1%,总酸1.45%等。果实多汁无毒,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果汁、汽水、罐头、蜜饯等食品。由于其果实成熟较早,可作水果淡季市场和食品工业原料的新品种。其根、叶、果均可入药,用于治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咳血、腰部扭伤、痔疮、疝气等。

胡颓子通常生长于山地杂木林内或向阳沟谷旁,有时生长在三角枫或麻栎等树上,形成树上生树的奇特景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胡颓子也经常被作为观叶或观果盆景请入大雅之堂。

九. 江西省 赣州 上犹县 包米果

流行于江西赣南的地方特色小吃。



其做法很简单:把大米用冷水浸一天一晚,尔后磨成米桨,把桨均匀地淋在用竹篾编织成的圆形汤皮簸箕内,待桨薄薄的淌满簸箕面时,就放在锅里用旺火蒸熟,就成了汤皮,然后用篾子划成若干小块,从簸箕内撕下,加上炒熟的佐料、肉馅,包成长方形,涂上点香油或熟茶油,就成了香味可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包米果。



江西省有一个小县县城里,众多饮食店门口都有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包米果”,用以招徕各方食客。



过去江西上犹的客家妇女,人人都会做包米果,好不好吃拿什么做出标准呢?就是看其做出来的包米果味道好坏,来评价这个妇女是否认能干。手艺差的包米果,磨出的桨粗,蒸出的汤皮皮就厚,调料不好吃。手艺好的包米果,磨出来的米桨细嫩,蒸时要用竹片火,蒸出来汤皮如纸且透明,而且囗味适中。



包米果的佐料可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以绿色青菜为主;夏秋两季以瓜类为主;冬季以包心菜、箩卜为主。香料可用:韭菜、大葱、大蒜等,若加上炒熟的瘦肉馅则味道更好。



历史故事

说起包米果的由来,这里还有个故事。据《上犹县志》载:南宋灭亡一个多月后,元朝军队先后率兵攻打上犹城县,城里人死不降元军,元军恼怒不已,城破后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全城死者有一千三百余人,当时有个幸存的客家媳妇,劫后寻找食物,惊喜地发现有一盆水浸着的米,用力一擦,全成了桨。用老办法煮饭是不可能的。怎样煮来吃呢?当年县城的背面山上,古木参天,干竹子遍地,有的是柴火。她动一动脑筋,拿一个本来是用来晒米谷的簸箕,淋上米桨,烧起旺火,蒸熟后,包上一点腌菜萝卜之类的,尝了一囗感觉十分好吃,这位客家媳妇还请左邻右舍的村民来吃,都说味道很好,大家都说她心灵手巧。问她用什么东西盛米桨蒸的?当时她不直说,而用手比划着说:“圆(元)篾(灭)!”引起众民一阵开心的笑,也附和着说:“元灭!元灭!” 在那个朝代,说错了话是要砍头的。因为元朝对汉民统治十分厉害,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何况这小女子还当众说:“圆(元)篾(灭),不给点颜色她看看还得了?”官府拿这个妇人当堂审问,巧媳妇拿出簸箕解释“圆篾”之说,官府也无可奈何,只好把她放了。客家媳妇不畏强暴的故事知者不多,但从此江西上犹县客家美食-----包米果却流传开了。

十.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益智果

益智是阳东县山区地方特有的野生品种,最早在该县大八镇的山林乔木下生长,距现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后来被发现其可食性和药用价值,当地农民便进行采摘变卖,成为山区农民发展经济的收入渠道之一。

其制成“九制益智、甜酸益智、糖沙益智、蜜饯益智”等系列保健食品。一粒益智子从树上摘下到成为人们口中的佐食佳品,要经过保鲜腌制、漂洗、晒胚、蒸制、消毒等十多道工序,阳江本土种植的益智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结出的果实具有皮薄、肉厚、核小等特点,颇受市场青睐。

益智珍果素有“岭南第一果”之称。据相关古籍记载:益智本名不作益智,而唤摧芋子、燕串子。据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益智仁,辛温,无毒。主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

另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操之三子曹植幼时孱弱,一次有北上之客商送上“摧芋子”,曹植食后,食欲大增,日渐聪明,五岁便能作诗,而后更有七步成诗的敏捷才思,于是乎曹操便将“摧芋子”叫作“聪明果”,后来又叫“益智子”。宋朝苏东坡被贬岭南之时,亦有相关记载。据考证,益智属姜科草本植物,有杀菌作用,别名益智仁、益智子,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既可药用,也可加工成食用凉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