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建瓯特产邮票怎么画 用福建特产邮票简笔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建瓯特产邮票怎么画 用福建特产邮票简笔画更新时间:2023-08-11 05:39:47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北苑”乌龙茶

建瓯地处武夷山麓、闽北腹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北苑”乌龙茶的优良品质,历史上“北苑”茶即为皇家贡品,由出口骨干企业建瓯茶厂生产的北苑牌乌龙茶“闽北水仙”壹级产品曾先后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奖和轻工部优质出口产品银牌奖,其北苑牌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主销日本、东南亚和国内广东、上海、北京及闽南各地。( 建瓯)

二. 辽宁省 沈阳市 法库县 沈阳羽毛画

羽毛画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以清秀淡雅,格调新颖,风格独特,形式兼美而享誉中外。沈阳羽毛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无论古代神话还是今人故事,它都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山川、人物、花鸟、鱼虫均可入画。

是运用各种禽鸟毛羽,汲取国画构图技法制成的一种工艺画类。沈阳羽毛画绚丽多彩,富有浓郁的装饰性,别具一格。造型方面,按内容不同要求,分别采取平贴、浮雕和圆雕三种表现手法,层次清晰,形象逼真。沈阳羽毛画善于利用各种羽毛的天然色泽、纹彩、亮度和质感,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卷轴羽毛画,主要汲取中国水墨画艺术形式,以绫绢装裱,以供观赏。纱衬羽毛画吸取双面异色绣形式,可正反两面欣赏。羽毛壁挂,借鉴艺术挂毯形式,用羽毛层层叠贴而成,适宜表现山村风光。现有几十种不同品种,畅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利产品金丝羽毛绣是用金丝线和羽毛纯手工绣制,绣制方法简单用金丝线和羽毛手工绣制。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东峰矮脚乌龙

东峰矮脚乌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瓯市东峰镇产茶历史悠久,是闽北乌龙茶的主产区,所产的矮脚乌龙茶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全镇拥有茶园面积12900多亩,年产精制茶2500万公斤。

据了解,东峰镇桂林村至今还保存着拥有160年以上历史的15亩茶园,种植的茶树品种为矮脚乌龙。1990年9月,台湾茶业界泰斗吴振铎教授经过缜密的科学考证,确认桂林的矮脚乌龙为台湾青心乌龙的祖树,是台湾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茶的祖籍园。为保存闽台乌龙茶品种历史渊源的见证,1991年6月,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福建省茶叶学会和建瓯县人民政府对这片茶园立碑保护。

矮脚乌龙茶“脚”虽“矮”,却给当地茶企茶农带来了“高”收入,如今一公斤矮脚乌龙茶最贵的可以卖到上万元。1999年11月,在建瓯市政府举办的首届北苑贡茶节上,“东峰矮脚乌龙”被评为茶王;2005年,在全省名优茶评选活动中,“闽北乌龙(东峰矮脚乌龙)”被评为省名茶。为了发挥矮脚乌龙茶的生产优势,创建知名品牌,去年,东峰镇政府积极申请注册“建瓯东峰矮脚乌龙”地理标志的证明商标,今春如愿以偿获得批准通过。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泽泻

建泽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泽泻:又名水泻、芒芋、泽芝等。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味甘,性寒。具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汇泻,淋浊等症。主产于建瓯、建阳、浦城等市县。

福建省建瓯县是我国著名的“泽泻之乡”,久负盛名,当地是中药材泽泻的传统产地,所产的泽称为“建泽泻”。

福建所产的建泽泻质量名列全国各地泽泻之首,被称为“建泻”,远销海内外。建瓯泽泻,栽培得法,由于土质、气候适宜,加工精良,相传在清代干隆年间(1736—1795年),为历代贡品,建泽泻乃福建省地道药材,其商品以建瓯市吉阳所产之品质最佳,《本草纲目》中“建泽泻”被列为正品。以泽泻之乡誉满海外。建瓯的吉阳、城关一带,已有泽泻种植。清光绪年间是其建泽泻的鼎盛时期,清光绪年间,各地商埠的泽泻标价,年产泽泻达1500—2000吨,都要等建泻开价后才能标出其泽泻价格。这一名产,在1中几乎绝种,但到1982年又喜逢生机,产量远销杭州、上海、香港及东南亚各地。1985年全县泽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00多亩。

泽泻主要分为“建泽泻”和“川泽泻”,历史名医曾极力推荐建瓯泽泻,福建泽泻将其冠以产地名,称为“建泽泻”。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板鸭

此菜在武夷山及闽北一带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

建瓯板鸭在闽北南平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扁平龟状,色泽黄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不仅是当地人送礼、办酒席和家庭食用必备,而且深受外地宾客欢迎。相传,早在宋孝宗赵昚时,建瓯已有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在建安(今建瓯)称建王,因对建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建瓯板鸭有悠久历史,百年之前已为家家户户所欢迎,冬天不论家宴还是会客,被认为是可以上酒桌的菜肴,几个朋友相聚,买只板鸭下酒,或是买棵白菜煮橄榄仔米果粿,上面再盖个板鸭为宵夜,都觉得其味无穷。建瓯板鸭所以能出名,在选料、制作技术、气候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能饮誉遐迩,久盛不衰。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芋饺

芋饺也称“枷鞑仔”“嘎拉泽”。发源于福建省建瓯市并主要盛行于建瓯北部乡镇,主要是东游、水源、川石等地。不选用芋头而用芋子,其质细腻、软糯,嫩滑,浓稠,有粘性。做成后,芋饺肉馅非常鲜美,芋饺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绝煮芋饺的汤汁,吃起来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郡扁肉

建郡扁肉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与北方馄沌和其它地方的扁肉口味大不相同,其原因就在馅上。“建郡扁肉”制作过程主要特点是“打肉”,与其他地方的“切肉”不同。肉质纯净,新鲜脆嫩。一般取凌晨宰的生猪新鲜腿纯瘦肉,不得下水,制作不过午,将腿肉去除筋膜,顺肉纤维横切成较大块状或条状,放在木墩上用木锤敲打,敲打时要掌握关键技巧,即将瘦肉竖打,这样可保留肉纤维中水份,直至烂如绵、粘如糊,然后加适时小苏打水、盐、味精,用筷子搅成糊状。包扁食的皮用面粉和少许碱水,打成薄皮,每张切成边长7公分左右方块,每个扁肉仅桂圆大小,包成精巧的蝴蝶状。扁肉汤以猪骨头在温火中熬出清汤,将扁肉放入清水锅中煮开,待扁肉浮起,用小笊篱捞起,放入有酱油、新鲜猪油、味精和其它佐料的碗中,冲入沸清汤,撒上香葱即可食用。其味脆、嫩、香、甜,入口爽脆。

扁肉,一种源于闽东北宁德的馄饨,扁肉最好吃的鲤鱼的故乡,福建东北的周宁。传播最为广泛的沙县扁肉。馄饨有北京的馄饨,广州的云吞,成都的抄手,武汉的清汤之后,又增加了一个名字。扁肉所以称之为扁肉,盖因的肉馅制作区别于其他的馄饨,扁肉馅制作不用刀,早晨买来鲜肉,用特制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细腻的肉泥,包制扁肉的面皮也薄,约合饺子皮的四分之一厚度。肉馅也要少一些,配合薄皮,口感更好。

主料:半斤瘦肉(不能是冻肉,越新鲜越好)

辅料:馄饨皮三四两(越薄越好)

做法:

1、肉不是用切的,是用棒打的,最好是扁平厚实的木棒,把半斤肉分三份打,每块打五分钟左右,像肉泥了就差不多了

2、根据自己口味,在肉泥里加入盐和味精

3、包馄饨

4、再教点小窍门给大家,在做汤饺或是馄饨的时候,先炸好一两匙葱油(制作葱油:小葱,切记是小葱,把葱白切丁,锅里放油,油热后,放入葱白,别炸焦了,一般大火炸十几二十秒就可以了)在盛好的汤里加入一点,会让汤更鲜香

5、锅里放三碗水,水开后放入馄饨,馄饨易熟,浮上锅面,就差不多了,这样做出来的肉馅吃起来会很不一样,很滑很q的感觉。

八.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画扇

阳朔画扇选料考究,工艺精致,以当地楠竹或毛竹为骨,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

特点:画面配以诗词、书法、篆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类别:(1)按扇面大小来分,小者盈尺,大者1米~2米不等;(2)按扇面内容来分,

有书法、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虫鱼、奔马猛兽、古装仕女等各类古今题材;(4)按制作工艺来分,有纯手工、半手工、丝网印刷、烙印等。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属乌龙茶类。始产于百余年前闽北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现主产区建瓯、建阳两地。成品外形壮结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中部近叶柄部分叶色暗绿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晴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香气;滋味醇厚,入口浓厚之余有甘爽回味;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

隆冬腊月,万花冷寂,人们在欣赏水仙花婷婷绰约的美姿、沁人肺腑的馨香时,要是再冲泡水仙茶,品饮它那使人舌根留芳、香回九肠的天然兰花珍味,真会怡兴盎然、飘飘欲仙。

水仙茶是我国茶叶优良品种之一,是福建乌龙茶类中的一颗明珠,如今已和闽南水仙花一样,香飘万里,誉满中外。这种茶叶原产于闽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阳、建瓯一带就有这种茶树,但人工栽培却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 1662-1722)的事。清咸丰年间(1857年),永春仙溪乡人郑世报父子从闽北引种水仙茶与仙溪鼎仙岩,其后在永春及闽南地区传播种植 永春水仙融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优点,使茶叶更耐泡、香气更显、滋味更醇、汤色更亮,形成风味独特的“闽南水仙”,永春成为“闽南水仙”的发源地。

闽南水仙茶树,属半乔木型。主干明显,基部扁一,分枝稀疏,树冠高大。叶片肥厚,色呈深绿,表面光亮。梢芽壮实,且多毫茸。其繁育方法,均为压条或剪枝扦插的无性繁育。它适制成红茶、绿茶,更适制成乌龙茶。

制成乌龙茶的闽南水仙,其形肥壮匀整,紧结曲卷,有如蜻蜓头,青蛙腹,或象海蛎干,色泽光润,褐黄、黛绿交错。选用煮沸的清水冲泡时,随茶汤热气蒸腾,飘散一缕楼幽雅悦人、好似玉兰独有的鲜香,真令人未饮先畅。刚喝水仙茶,微觉苦涩,品饮几口,则清香甘醇,味美浓爽,津生喉润。茶壶里橙黄明亮的汤色中,片片茶叶展开,中间浅黄托绿,边缘朱红或泛点红,真是“绿叶红镶边”。永春现有水仙茶园1.8万亩,年产1300多吨,为闽南地区产是最多的县份。永春水仙屡获全国茶叶评比大奖,是名闻海内外、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名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