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地区特产蔬菜 河南蔬菜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地区特产蔬菜 河南蔬菜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8-11 01:25:18

一.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三元朱村蔬菜

三元朱村是中国特色经济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全村共有215户,800口人,耕地面积1290亩,其中蔬菜面积1000亩,冬暖式蔬菜大棚500个。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三元朱经济的迅猛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9800元,村经济总收入3308万元,各类存款余额1680万元。

1989年,该村首创“冬暖式”蔬菜大棚,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之路,引发了我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的一场变革,掀起了全市乃至全国蔬菜产业的绿色革命。该村广大干部群众以无私的奉献精神,远赴新疆、陕西、辽宁、云南等26个省、市、自治区传授种植技术,无偿的将成功经验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现在该村常年在外的技术员达到140多人,培训技术人员2万人次,先后接待参观考察团80多万人次,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村”。

该村与时俱进,始终走在蔬菜生产的前沿,1992年率先成功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实验,最早创立了蔬菜种植业的“绿色标准”,1996年,实验成功了集大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微机控制于一体的高标准高科技含量大棚;从1990年起,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等17个科研单位挂钩,进行蔬菜生产的技术研究;2003年,与美国、西班牙、德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合作,成立了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并取得西方发达国家认可的技术证书……到目前,成立了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蔬菜公司——世纪三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乐义”牌商标,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以及有机质、生态型、无土栽培蔬菜2000亩,形成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绿色产业链,产品全中达到了无公害标准,远销国内外。2006年“乐义”牌黄瓜被确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蔬菜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为该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2006年3月被农业部和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省部共建示范村。该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基层党建设,坚持民主管理,实施阳光政务;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坚持科学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16座村民别墅楼平地而起,绿地游园风光旖伲,三元朱村在“一村一品”工程的推动下,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阔步前进。

该村当家人王乐义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沤心沥血,为三元朱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因无偿的帮富天下,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先后被授予 “中华农业英才奖”、中国改革功勋、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0员、全国基层干部标兵、全国党的十五、1代表。

二.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篮

洛宁竹篮,历史上主要销往西北各省。建国后改进工艺,花色品种增多,以方型戴盖,园型木盘最多,走俏于本省及淮河以南诸省。

县内编竹篮者以城郊乡为最,尤以王协村为优,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全年县可产近百万个。

三. 江苏省 苏州 常熟 董浜快餐蔬菜

董浜镇发挥蔬菜规模优势,2006年8月在东盾、里睦组建上海绿捷快餐公司蔬菜直供基地,产销对接为其长年供应所需的优质蔬菜。一方面减轻了上海方面蔬菜采购的成本,确保了其蔬菜采购的货源;另一方面减轻了产地的蔬菜运销成本,促进了蔬菜的无公害生产。

快餐基地根据绿捷快餐公司的采购计划,制订生产计划,规划品种布局,统一农药供应,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操作规程组织合作社社员同生产优质、安全蔬菜。通过金家驹蔬菜配菜部对蔬菜进行检测、分级、装箱,运输到该公司,形成优质、安全蔬菜产供销一条龙。2007年向上海绿捷快餐公司提供白菜、青菜、菠菜、莴苣、乌塌菜等优质蔬菜2585吨,销售产值129.25万元,扩大了东盾、里睦蔬菜销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 河南省 洛阳 孟津 洛阳铲

洛阳邙山一带虽然古墓分布稠密,但对盗墓者来说,也并非唾手可得。由于年代久远,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及平耕土地,除个别大墓保留有封土堆外,绝大多数在地面上已难看到任何痕迹,盲目的挖掘不仅效率低,而且往往会一无所获。若要找到古墓的准确位置,就必须在现代耕土或挠土层下找到墓道或墓口。最初盗墓贼是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以锨头带出来的土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到20世纪20年代,随着墓中古物价格高涨,盗掘之风愈刮愈烈。利益驱使之下,洛阳盗墓者挖掘古墓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洛阳铲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

据传1923年前后,马坡村村民李鸭子到孟津赶集,他看到商家在搭帐子固定四角时,用一种铲子戳洞扎杆,这种工具既锋利又能把土带出来,受此启发,他将之加以改进后,打造出用来盗墓的铲子,由于这种铲子首先在洛阳地区使用,人们遂称之为“洛阳铲”。

洛阳铲为半圆形的铲子,由铲头、铁把、蜡杆、绳子等组成。随着盗墓经验的积累,一些盗墓贼逐渐掌握了辨别土色土质的能力,他们利用洛阳铲插入土层带上来的泥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进行简单分析判断后,就可确定地下有无古墓。洛阳铲制作工艺复杂,制造一把小铲只能手工打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随着时代发展,新铲在旧铲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铲头后部接的木杆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拆、装和携带都十分方便。

洛阳铲发明后不久,就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兴趣和重视,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编写的《中国考古学》一书中,开始将洛阳铲在考古界进行推广。考古工作者使用的洛阳铲,被称为探铲。中国著名的殷墟、偃师商城等一座座古城址的发掘中,洛阳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洛阳铲已成为考古工作者的利器,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洛阳铲已成为了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

神奇的洛阳铲还是建筑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为工人准确地打出各种尺寸的探孔,再灌注水泥和钢筋,形成坚固的灌注桩,支撑着各种各样的建筑以及公路、铁路的路基。洛阳铲一个著名的记录是:洛阳探工用洛阳铲为宜洛煤矿成功地打过百米深孔。当然,洛阳铲也不是万能的,一般的砖、瓦可以穿过,但遇到石块就无法穿过了,因此,洛阳铲比较适合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

“洛阳铲”是考古工作中用来探测地下古墓位置,基建中用来探测地层的一种轻便的探测工具。其构造有二种:一种为下端只具有一个瓦状的铲头,弧度约成半圆,直径7厘米左右,铲头长10—20厘米,铲的后端稍厚,前端为半月形铲刃;铲肩上有铁柄,上端有筒状铲裤,可安装木把,总长近三米;木把上可刻上尺寸,随时检查探测深度。另一种铲的上部与第一种基本相同,只是把铲刃前端改进成合抱形式,称为套铲。“洛阳铲”操作方便,少伤地层,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具有从地下含出“原本”的功能。由于“洛阳铲”是在洛阳创造的,又首先被洛阳地区采用,因而得名。

五.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二官蔬菜

二官村位于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西北部,是个典型的屯堡大寨,全村有4830人。由于二官村人多地广,地理环境及土壤条件的原因,二官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2009年全村种植优质辣椒3500亩,大葱4500亩,西红柿400亩,其他蔬菜500亩,共计实现销售收入4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2011该村种植蔬菜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2012年,天龙镇二官村“无公害蔬菜”基地385.5公顷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二官村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0460亩,其中:辣椒5000亩,大葱4000亩,西红柿400亩,白菜600亩,其他蔬菜460亩。产品远销两广、江浙、四川、重庆、江西、湖北等8个省、市、区,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和认可。

获国家农业部确认并授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天龙镇二官村,目前已走出一条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道路,且正朝着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黔中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 河南省 济源 济源牛肉丸

来到济源你会发现,牛肉丸不再只是过年时候才能吃到的“奢侈品”,街边不仅随处可见地道的牛肉丸小饭店,济源巧手的主妇们也总会几个人合伙支起一口大地锅,炸出一盆一盆金灿灿、香喷喷的牛肉丸。

刚出锅的牛肉丸最合适干吃,丸子内炸的酥焦的孜然粒在嘴巴内释放,香而清新,完全不同于孜然粉香的那么浓郁;一把牛肉丸、一小撮香葱和香菜、加上一碗高汤,就成就了一碗清新开胃的丸子鲜汤,这样的美味怎么可以错过?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河南省 济源 济源山楂

山楂又名红果,果实为酸中有甜,能起到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之功效,并对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故有被人们称为一种中药。既可生吃,亦可加工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饮料,山楂浆等等,深受人们喜欢。济源被称为“红果之乡”,山楂种植面积很广,其中如玉阳等地家家户户,漫山遍野都种上了山楂,每年都吸引各地客户来济源收购山楂,其加工品也远销海内外。

八.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边院镇有机蔬菜

肥城市边院镇地处“汶阳田”,土肥水丰,环境清洁,经国家环保局监测,全镇9万亩耕地符合有机蔬菜栽培条件。于1997年建成了全国首家经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颁证的2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目前有机蔬菜面积已达3万亩,分别获得了国际OCIA、欧盟BCS和日本JONA等有机食品机构的认证。种植的主要品种有日本大叶菠菜、绿菜花、荷兰豆、青刀豆、胡萝卜、毛豆、牛蒡等,有“三绿源”和“济河堂”两个商标。 2001年4月该镇与山东龙大集团合作建设了大型有机蔬菜加工企业《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占地2万平方米,有高级管理人员32名,专业技术人员48名,职工650名,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加工生产线3条,德国生产流水线1条,5000吨位冷库1座,加工生产的有机蔬菜获得了国际OCIA、欧盟BCS和日本JONA等国际机构的认证,年生产能力5000吨,全部出口到国际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成为集有机蔬菜的速冻、保鲜、脱水、腌制、生产调理食品于一体,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有机蔬菜综合加工企业。

九. 河北省 沧州 青县 青青牌蔬菜

青县有“清晨青县大棚菜,中午津京盘中餐”之誉。1998年青县人民政府注册蔬菜品牌,确定为青青牌及商标图案。同年在国家工商局注册。1999年青青牌蔬菜万箱蔬菜进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青青牌蔬菜于1999~2008年在北方农产品交易会上,7次获得省名优产品称号;2000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2001年获名牌产品;2002年,成为进京基地企业;2007年获得河北省著名商标称号。

十. 江西省 萍乡 安源区 五陂无公害蔬菜

五陂镇是蔬菜基地之一,2005年以来,该镇以无公害蔬菜为主阵地,形成产业链,做大、做强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长大公路两侧花卉苗木为主线条,形成花的海洋,以农家乐为主线,发展五陂第三产经济,形成集体休闲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为载体的生态样板镇,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创建五陂生态镇,打造萍乡后花园,发展五陂特色经济,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