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瓯海湘西土特产 湘西特产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瓯海湘西土特产 湘西特产推荐更新时间:2024-01-23 18:56:07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龙山魔芋

龙山县气候温和,是生产魔芋的理想之地。该县常年种面积为3万亩,产量6万吨,目前,从事魔芋加工的生产厂家有2家,生产有:魔芋干露胶、精粉、细粉及魔芋食品系列产品等。魔芋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减肥等功能,是生产保健食品俱佳原料,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且供不应求。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苗市腊肉

苗市腊肉生产于龙山县洗车河流域,以苗儿滩镇最为出名,该产品以土家人特殊的淹制和熏烤,工艺复杂,其色泽红艳,香味浓厚,质地不亚于金华火腿,可蒸,可烤、可煮,食法多样,其生产以千家万户为主,年产量约1700吨,目前尚未集约化生产,产品在周边久负盛名,尤其在省内销售看好。生产厂家仅有老槐实业有限公司和榜爷腊味厂。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龙山萝卜

龙山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山萝卜

龙山县蔬菜产业协会

11352836

萝卜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挑花锦绣

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 湘西)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枞菌

    湘西起伏的山峦,松林叠嶂,枞菌飘香。枞菌也叫松菌,是松树底下长出的菌子。橙红色的叫红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用枞菌煮豆腐味道格外鲜美;枞菌拌野葫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湘西人接待贵宾时,枞菌是待客的首选菜肴,十分讲究。

枞菌还可加工成一种上等的佐料--菌油。煮面条、米粉或作汤菜时,加上一点菌油,格外醇香味美。加工菌油要选择肉质厚实、新鲜嫩小的枞菌,尤其以乌枞菌最佳。枞菌拌和鲜茶油,再添少许黄豆、花椒等配料,文火煎熬后,再装入容器密封,可较长时期食用。( 吉首)

湘西大山中林木繁茂,主要为松、杉、檫、樟,枞菌便生长于其间。它无法人工培植,也不便运输,所以大城市基本很少接触到,每年只有20多天的生长期。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人工培植菌无法比拟的多种微量元素。用枞菌煮汤味道特别鲜美,最好是单吃,别让其他的配料夺了它的味。枞菌也可爆炒。

用枞菌和食用植物油熬制成枞菌油的。枞菌生于枞林(松林)和枞林附近的野地里,是上等食用菌。无论用它作汤或油煎,酣浸或盐渍,全部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可惜鲜菌不易保存,熬制菌油是保存菌子的好办法。

加工菌油的方法颇为简单,采回鲜菌以后,去潭滓,洗干净,放进花生油、芝麻油或茶油中煎熬。油与菌的比例,一般是0.5公斤油熬制1-1.5公斤菌子。煎熬时加热不可太猛,待菌内水分熬干以后,就可以熄火端锅,放入罐中储藏。

菌油是高级调味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味清香鲜。汤菜、面食中加上一匙半勺,看着鲜,嚼着香,“咽后方知滋味长”,实在是美得很!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湘西米豆腐

游玩在湘西,在湘西的各种特色小吃中,米豆腐可算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了。这种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经过磨浆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众食品,一直是湘西人们的最爱。只要你一走进湘西,不论是在你就可以看到各地城市繁华闹市,还是在乡镇的、沿街集市,都有米豆腐摊,就连在在人们赶集路上的桥头、凉亭和荫凉处,也都会有人在那儿做米豆腐卖。这里的人们习惯了上街、赶集的时候,吃上一碗米豆腐,来充饥解渴、歇脚谈天。米豆腐,实在是湘西地区的最普通的一种大众喜欢的小吃。

在湘西的很多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在用布、塑料或大阳伞支起的凉棚下,一张或几张干净的桌子,几条长凳,就成了一个简陋的米豆腐摊。桌上摆满用广口瓶装上的各种调料,用纱布罩子罩着。桌下的木桶里或铁桶里放着打好的米豆腐,上面用白纱布遮掩着。摊主人多是勤劳的中年妇女,她们动作干净麻利,热情好客,一边收拾碗筷,一边为客人添加着米豆腐和各种调料麻利的忙活着。时不时的同食客们搭上一两句腔,大家都是常客,老主顾,自然随便。食客们则一边细细的品尝着米豆腐,一边天南地北的聊一下天。四季农活儿女婚姻,有时也是在这里由双方的大人撮合下完成的。很多的小道消息、奇闻逸事都是从这里汇集来,又传出去的。如果你的外地游客,热情好客的摊主人会为你选一张干净的桌子和凳子,让你先歇歇脚,然后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口味,是偏辣还是偏咸,需要放些什么佐料。那种热情,那种周到,会让你有一种宾到如归的感觉。

吃米豆腐,佐料为一大关键。一般来说,所配的佐料越多,口味越丰富,吃起来越有不同的感觉。拌米豆腐的佐料能通常很多,湘西人爱吃辣,口味重,辣子粉,葱花,生姜,蒜泥这几样是必不可少。另还有山胡椒油,陈醋,酸菜,味精,有的佐料中还会有萝卜丁,油炸花生米……。从颜色上来看,有白黄红绿,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从味道上说有酸、辣、麻、咸、香五味俱全。同一种原料还可以做出不同的口味,比如辣椒,就分油辣椒、酸辣椒。油辣椒一般都是自家做的,从市场上买回辣椒末或自家将晒好的干辣椒切碎,或用碾碎,再将锅中烧的滚烫热油,倒入盛有辣椒和其他配料的容器中,“哧啦”一声,辣椒就靠着油的热度炸好了。还有的油辣椒就是把最辣的那种小个的辣椒,我们这里俗称叫“七姊妹”整个的用油炸香。供那些特别喜辣的人食用。酸辣椒则是放在自家的土陶坛子里腌制好,然后取出来洗净,剁碎,作为佐料,这种辣椒,去掉了辣的烈性,多了酸辣感。

做米豆腐的原料需要一种特殊的大米,适合做米豆腐这种大米含的淀粉很高。做出来的米豆腐才会有韧性而且口感好极佳。近年来也有人用大米、玉米做的米豆腐,黄金亮色,口感也不错,而且有绿色保健作用,现在喜食的人也很多。米豆腐的制作过程很有讲究,用石磨掺水将大米磨细成米浆,然后将磨好的米浆倒入铁锅,并加入石灰水,开始用大火,煮到半熟时用小火,边煮边搅,煮熟为止。当煮熟的米浆变成糊状,趁热装入预先准备好的盛器内。可以用木盆也可以用专门用来做豆腐的箱子。冷却好后的米豆腐,色泽鲜润,宛如碧玉晶莹嫩滑。

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爱吃米豆腐。而且随着时令的不同,吃法上也有不同。要是在夏天,吃米豆腐的时候则多加冰块;看着从盛着大块冰砣的木桶里捞上一碗色泽如玉、冰凉嫩滑的米豆腐,浇上红绿黄白的各种滋味的佐料。相信你的口水已经快从嘴里留出来了,迫不及待的端起来,狠狠的吃上一大口,那米豆腐从你的舌尖,舌根,喉头滑过,那清凉的感受顺滑的感觉那麻辣带酸,咸中透香的滋味,没有品尝过的人不是知道的。

冬天或是春秋时则多将米豆腐在温水中烫热。要是在天气较冷或不太热的时候,来到这里,你可以吃上在沸水中烫热温好的米豆腐。热气腾腾的米豆腐上面,加上红红的辣椒、青绿的葱花、白花花的蒜泥,爽脆的榨菜丁,酸溜溜的陈醋,黑黝黝的酱油。白嫩的豆腐衬着各色点缀,红香绿脆,色香味俱全。一下子就能将你的馋虫一股脑钩出来。把你舟车的劳顿,满怀的饥肠,一下子会会变得无影无踪,带给你的是一份温馨和舒坦。

游走在湘西,提起米豆腐,可能游人首先想起的就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卖米豆腐的地方——湘西永顺的一个美丽而古老的王村镇,这里因电影《芙蓉镇》而出名也因石板街,吊角楼而出名。因刘晓庆在剧中卖米豆腐而让人熟悉了湘西的这一特色小吃,并以此为正宗。其实,只要是在湘西,无论是城市乡村,你都会碰见它,遇到他,就像一个个淳朴厚道的湘西人。在湘西各个地方地的人们都称自己那里的米豆腐最好吃,而且味道确实不错。其实在湘西,凡是水好的地方,做出的米豆腐也特好吃,不信,来湘西,试试!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花垣县 湘西焖田螺

湘西焖田螺

“螺蛳壳里做道场”,现在是用来嘲笑地方太小,办不得大事。但在凤凰,“天下第一螺”的口味,已传遍了大江南北,凤凰的辣螺蛳肉,早已不是以前的民间火烧螺蛳了。以前湘西小孩捡到螺蛳,用火一烧,便掏出里面的肉来吃。现在的焖田螺你可能会吃,但火烧螺蛳,你就不一定能吃了。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酸肉

菜系:湘菜

口味:香辣

价格:10-40元

特色:此菜色黄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腻,浓汁厚芡,别有风味。

原料:

猪肉(肥)750克,青蒜25克,辣椒(红,尖,干)1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肥猪肉烙毛后刮洗干净,滤去水切成7 厘米长、15 厘米宽的大块,每块重100克。

2.将肉块用精盐15克、花椒粉7克腌5 小时。再加玉米粉100克、精盐15克与猪肉拌匀。

3.将所有调料与猪肉拌匀后盛入密封的坛内,腌15 天即成酸肉。将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扒放在瓷盘里。酸肉切成5 厘米长、3 厘米宽、0.7 厘米厚的片。

4.干红辣椒切细末。青蒜切成3 厘米长的小段。

5.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先将酸肉、干椒末下锅煸炒2 分钟。

6.当酸肉渗出油时,用手勺扒在锅边,下玉米粉炒成黄色,再与酸肉合并。

7.再倒入肉清汤200毫升,焖2 分钟,待汤汁稍干,放入青蒜炒几下,装入盘中即成。

小贴士:

1.炒肉时要不断转勺、翻锅。一防巴锅,二防上色不均。

2.炒玉米粉底油不可过多,如油多可倒出。

3.肉清汤放得与锅中原料持平,过多味淡且不易收干。

九.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丁岙杨梅

丁岙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众多同类果品种中脱颖而出的丁岙杨梅,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四大杨梅良种之一,而它原产地就是温州市瓯海区,浙江温州瓯海区也在04年的6月份被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而正式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温州市瓯海区丁岙杨梅是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中最优良的鲜食品种,具有投产早、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瓯海区万亩丁岙杨梅生产基地位于茶山镇,气候湿润温暖,土壤肥沃,适合丁岙梅的生长。丁岙杨梅鲜果为早熟性的最佳鲜食品种,具有果形大、甜酸可口的特点。

丁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板障崖下有一棵杨梅树。因崖下阴润适度,土质松厚,生长得特别茂盛,结出的杨梅尝起来甘醇可口。一直以来,本地杨梅基本以荸荠种杨梅、东魁梅、晚稻梅这些梅子为主。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农民把崖下杨梅挑进城里卖,人们品尝后,大为惊艳,认为其色味居温州杨梅之冠。

产地

随后,村人纷纷以它为父本,进行嫁接繁殖。经过几百年的精心引种栽培,经过长期改良,培育出全国最好的中国名果——丁岙杨梅。

特色

丁岙杨梅,果大肉多核小,每颗重达13一15克,直径在3.20厘米左右,最大的有3.37厘米。丁岙杨梅一般于每年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时,果农习惯连绿柄采摘,使其集红、绿、紫三色为一体。圆润饱满的果形、紫黑发亮的色泽、翠绿细长的果柄和红色的果蒂成为丁岙杨梅区别于其他杨梅品种的特色,而独享“红盘绿蒂”之美誉。意思是盛在白色瓷盘中,黑白相衬,清心悦目,令人口涎欲滴。丁岙杨梅原产于茶山街道丁岙村,因酸甜可口、色紫黑、果柄特长而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据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温州府志》载:“杨梅,泰顺尤盛”,清光绪8年(1882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士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至今已有500年多年的栽培历史,罗胜村目前仍保留着一棵树龄达150年的古杨梅树。

1992年,这种具有“红盘绿蒂”特点的杨梅,被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瓯海丁岙杨梅”。

可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常山胡柚长期低迷;黄岩蜜橘由盛而衰,面积锐减;甚至连闻名于世的杭嘉湖“丝绸之府”也-“蚕桑西进”;那么,地处温州城郊的丁岙杨梅,发展空间又在哪里?为此,在区委、区0的精心组织和扶持下,瓯海人开始了发展精品农业的新尝试。

1998年,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早熟技术实验获得成功。

2003年,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立杨梅协会,注册“大罗山”商标。

2004年,瓯海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验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创办温州市杨梅技术开发中心。

随着科技的介入与杨梅栽培技术的不断细化、深化,因时因地施肥、因时因地疏果、测土配方技术、土壤管理技术等手段被广泛采用,经济效益年年刷新。

至2006年,茶山街道1.1万亩杨梅,年产值已高达3500万元,平均亩产值3万多元,2.5万人口,人均占有杨梅收入1000多元。

舜岙村村民诸声尖,2005年曾与人一起在瑞安花3000元,包了40棵杨梅树(约一亩),精心管理一年后,2006年一个季节,卖杨梅总收入达14.5万元,扣除费用,净赚13.8万元。

瓯海农林局的杨梅种植专家黄建珍告诉记者:“把杨梅的管理技术做精、做细,确实能一年见效。赚13万元的不多,亩产值10万元的倒是不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