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沅江特产麻辣鱼的做法和配料 常德麻辣鱼的正宗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沅江特产麻辣鱼的做法和配料 常德麻辣鱼的正宗做法更新时间:2024-01-21 19:48:11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天心区 麻辣子鸡

    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已有近百年历史。麻辣子鸡是选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鸡为主料,配以大红辣椒或朝天椒,花椒子为辅料,经茶油炼炒,佐以绍酒,黄醋、大蒜和多种调料烹制而成,由于鸡色金黄,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很受欢迎。曾有食客即席赋诗云:"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潇湘酒家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又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现各酒家均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更上一层楼。( 长沙)

菜系:湘菜

口味:麻辣

价格:40-80元

介绍:

首创于长沙玉楼东酒家,已有近百年历史。曾有食客即席赋诗云:“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常忆玉楼东。”后来潇湘酒家厨师对麻辣子鸡调制加以改进,又有食客赞曰:“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现各酒家均各显其能,在配料和烹调上加以创新改进,使麻辣子鸡更上一层楼。

特色:颜色金黄,芡汁油亮,质感外焦里嫩,味道麻、辣、香、咸、鲜。

原料:

童子鸡850克,辣椒(红,尖)50克,青蒜50克,淀粉(蚕豆)20克,花生油80克,料酒15克,盐5克,味精2克,花椒1克,酱油15克,醋15克,香油15克。

制作方法:

1.子鸡宰杀去净毛,由背脊开膛去内脏洗净,剔除全部粗细骨,砍成2 厘米见方的丁,放入精盐、酱油拌匀,用湿淀粉浆好。

2.将鲜红辣椒去蒂去籽洗净,切成1 厘米见方的块。青蒜切斜段,花椒拍碎。用酱油、醋、味精、香油、清汤和湿淀粉兑成汁。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鸡丁下锅,用手勺推散,约20 秒钟,即用漏勺捞起。

4.待油温回升至七成热时,再将鸡丁下锅,炸呈金黄色,连油倒入漏勺沥油。

5.锅内留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红椒块、青蒜段、花椒,加精盐煸炒,再放炸过的鸡丁合炒,随冲下兑汁,颠炒几下,装入盘内即成。

小贴士:

1.宜选用半岁子鸡,体重400克左右,鸡肉极嫩,风味最佳。

2.鸡去粗骨时,先用刀在鸡背部中间从头至尾竖划一刀;再手拉翅膀割断鸡肩部关节,拉丁鸡脯肉,剔下鸡芽子,割断腿与鸡背部的关节,拉下腿;将鸡腿用刀竖划一刀至骨,剔出大腿骨与小腿骨;将鸡背部的两块粟子肉取下。

3.先将鸡肉剞花刀,逆着鸡的纹路刻刀。然后改丁,这样受热面积增大,成莱嫩而入味。

4.用厚水粉糊浆肉,静置20 分钟,以便充分入味,下锅之前再用手抓匀,抖撒下锅。

5.鸡丁重油,第一遍油温不宜过高,目的使鸡丁成滑熟;第二遍油温要高,且时间短,目的使鸡丁上色,且外焦里嫩。

6.碗汁搅匀,顺锅四周下人,晃勺使淀粉充分“糊化”,四周鼓起大泡即可翻勺出菜。

7.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000克。

二.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重兴麻辣鱼

重兴麻辣鱼

重兴麻辣鱼料用红崖山水库正宗红尾鲤鱼,切成一寸许的短截,形状扁圆,色泽呈淡黄色,清淡不腻。豆腐、白菜、蘑菇、洋芋、宽粉等荟萃在一起,杂然纷呈,就像是开群英会。做法上是先将成品的麻辣酱、豆酱、干辣椒、鲜葱、鲜姜等用少许的清油爆炒两三分钟,然后兑水,水开后,将清油炸好的鱼(一般切成一寸左右的方块,用粉面缠过,用油炸至七八成熟)下入锅中,滚煮十二三分钟,用漏勺将漂浮在上面的碎佐料捞净,下入时鲜蔬菜蒸煮焖焐4至5分钟后出锅,吃鱼肉喝鱼汤。美食家们往往以鱼汤代酒,别具情趣。

三. 甘肃省 兰州 城关区 陈春麻辣粉

陈春麻辣粉是现定居兰州的川味“麻辣陈”传人陈德金1989年来兰后,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口味,创出的一个最受欢迎的川味小吃
陈春麻辣粉的汤采用土鸡熬制,在熬制过程中从调料到火候诸工艺都经过严格的把关,味道别具一格。在一九九二年首届兰州丝路节、一九九三年兰交会和一九九四年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举办期间,陈春麻辣粉被评为地方名优小吃和“中华老字号”。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上旬在杭州举办的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陈春麻辣粉再获殊荣
目前,集众多川味、名优小吃和火锅系列于一体的大型饮食基地“陈春楼”在工贸商场后院已正式开业。陈春麻辣粉已在市区繁华地带设有四家连锁店,除工贸商场后院有两家外,另两家设在西口食品一条街和农民巷。( 兰州)

四.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和子饭

和子饭

“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

五. 湖南省 益阳市 沅江 沅江苎麻

沅江苎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5年10月12日,沅江市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苎麻之乡”荣誉称号。

苎麻又名“中国草”。据记载,沅江具有1500多年的苎麻栽培历史,是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基地。据统计,该市苎麻常年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总产原麻5万多吨。今年,该市的苎麻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预计总产苎麻达6万吨以上。

地域范围

沅江境内的黄茅洲镇、共华镇、南大膳镇、泗湖山镇、草尾镇、琼湖办事处(注:琼湖办事处为具体地域名)、阳罗洲镇、四季红镇、茶盘洲镇、新湾镇、南嘴镇、三眼塘镇,共12个乡镇

特定品质

沅江地处洞庭湖腹地,总耕地面积80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市。其苎麻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早在梁武帝时期,沅江就种植苎麻,历史上享有“无沅麻不成庄”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沅江成了世界有名的苎麻之乡,其苎麻以常年产量占湖南的40%、占全国的20%而闻名于世。2003年被定为“湖南省优势区域农作物——苎麻产业带”,2004年被省农业厅定为“湖南省万亩苎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沅江市苎麻种植面积达37万亩,其中“中苎一号”、“湘苎二号”占总面积的90%以上。沅江市苎麻常年亩平单产达200公斤,高产麻园亩平达250公斤以上,常年总产原麻5万吨以上,商品率达98%以上,单纤维支数在1800支以上,强力达40以上。

文化典故

沅江,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是中国的“苎麻之乡”。相传,范蠡和西施隐居于此,在山上种植了一种能纺纱织布的草。于是,千百年来,沅江这片土地成为了苎麻种植、加工的聚集散地,有着“无沅麻不成庄”的美誉。

六.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花岗岩和大理石

花岗岩和大理石 商城、新县、罗山、固始等地均有储量大、品种我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矿产。商城县大理石矿有绿、白、黄3种,矿源面积达10平方公里,花岗岩的储量更为丰富,灰白中夹杂黑星点、质地坚硬美观的“雪花尼”一个品种的储量就可供大规模开采300年之久;新县花岗岩的储量为9.5亿立方米,品种达15个以上,主要产品有花岗石装饰板材素花、将军红、鸽血红、枫叶红、森林绿、银花等20多个品种;罗山山店乡的大理石储量为53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为7000万立方米,主要产品有汉白玉、云罗红、翠花红等30多个品种。( 信阳)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麻辣藕

临澧有渊远厚重的饮食文化。对于莲藕,除了生吃、烧汤、爆  炒以外,还开发出了色味俱佳的“凉拌麻辣藕”,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道开胃增食的时尚菜。其制法为:取鲜藕一节,去皮洗净后,整节放人锅中,用水煮熟,切成厚薄均匀的小片,再与麻辣油、辣椒末、盐等佐料搅拌而成,冷却后即可食用。
吃麻辣藕,很有味,一是闻香生津,二是食之生汗。所以,麻辣过后的感觉,除了让你想喝水外,再就是在身边多了几包擦嘴的餐巾纸。

八.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金瓜丸和金瓜饼

金瓜丸和金瓜饼

南瓜,云和俗叫“金瓜”,是民间最普通的蔬果。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大量种植,困难年景,它是救命主粮以瓜代饭,吃得边皮肤都发黄;年稔岁丰,这代主粮的瓜果,又会降格成为猪饲料。但想不到聪明灵巧、善于烹调的农家主妇,还能使它变化成为美味佳肴,接待贵宾的地方特色食品,“金瓜丸”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除夕团圆宴,就缺少不了这位名角,它名字高雅而寓吉祥,味道鲜美,风格特异,又非珍禽异兽、山珍海味所能媲美,它比肉不油,比鱼不腥,比山珍不清淡,比海味不鲜浓,可说是集百家之优点而无百珍之异味。浓淡适口,鲜香诱人,主料价廉物美,配料亦极普通,难怪民俗中流传久远!笔者从记事起,上至祖母、父、叔,下至子侄,人人爱吃,数十年来,每逢年节,年年不能无此君。

九. 湖南省 岳阳市 湘阴 麻辣野鸭

麻辣野鸭是湘阴的一道名菜。做法是将鸭肉洗净切成块,将红辣椒去籽切成细丝。锅内加适量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鸭条放入油内氽一下,捞出沥油。原锅留底油,放入红辣椒丝、葱姜末煸香,放入鸭条、花椒粉、白糖、酱油、精盐和适量清水煸炒,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花椒油出锅装盘。麻辣野鸭适用于脾胃虚弱、脱肛、子宫脱垂、乏力、体倦等病患者食用。

十.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宁强麻辣鸡

宁强麻辣鸡

在陕西宁强,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风味凉盘,高档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时常见到它;朋友来了一定要吃它;给人馈赠也常常选它。它就是鼎鼎大名、享誉西北的宁强地方风味小吃王家麻辣鸡。

王家麻辣鸡又名王婆麻辣鸡,2002年以当今掌案人王素云之名注册商标,全称是“王素云麻辣鸡”,上边有她的头像。

王婆是王家麻辣鸡的创始人。

王婆本名李玄珍,为本县高寨子人。因其夫家姓王,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年龄渐渐大了,辈份高了,家族中有人叫她婆婆,街房邻里的小孩子开始也跟着叫,而大人们呢习惯以小孩的称呼为称呼,前面再冠以夫姓,所以都叫她王婆,把她做的麻辣鸡叫王婆麻辣鸡。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都这样叫,久而久之,“王婆”竟叫成了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王婆生于1910年,卒于1992年,享年82岁。从仅存的一张照片上看,王婆长得很富态,五官端正,满脸福相。她的丈夫王荣晋,大约生于1907年,卒于1981年,享年74岁。王家是经商世家,据说祖上还出过贡爷。但王家家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后辈儿孙只准经商,不许做官。有趣的是,宁强两大地方名吃“王家核桃馍”和“王家麻辣鸡”都是出自同一个王家。王婆结婚后,王家家道已经中落,为了生计,王婆开始自己做小生意糊口,比如卖腊汁猪肉、凉拌牛肉什么的,后来又添加了鸡肉。到了公私合营时,王婆进了公私合营店。1958年,王荣晋在大炼钢铁中因意外受伤导致半身不遂,合营店就劝王婆回家自谋生路。于是,王婆夫妇俩便认真地做起自家的小吃生意来了。

宁强与四川毗邻,口味上喜食麻辣。王婆便琢磨做些麻辣鸡来卖。开始,味道也不怎样,王婆就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时时征求顾客意见,并不断改进。在火候上,在调味上,反复实践、钻研、总结,终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麻辣鸡制作工艺。到了上世纪60年代,王婆麻辣鸡的名声开始在县内渐渐传播开来。

据王婆的儿子王柏寿(1946——)回忆,小时候,家里就在卖麻辣鸡。母亲做,父亲卖。每当夜幕降临,父亲就提一只竹篮,里面放一个大盘子,盘子里盛着刚拌好的麻辣鸡。父亲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挎着竹篮,走街窜巷,沿途叫卖。也到一些小酒馆去卖,比如宁一中路口的小酒馆,水观楼的小酒馆,喝酒的人喜欢用麻辣鸡下酒。两根鸡爪子,几截鸡肠子,都能下一顿酒呢。每当父亲出去卖麻辣鸡时,我便跟在父亲的身后,提着马灯,听父亲边走边吆喝,看那些大人、小孩从家中跑出来争着买我们家的麻辣鸡。有的接过就吃,有的拿回家才享用。尤其是小孩子,性急得不得了,抓在手里就开吃,弄得嘴巴周围甚至脸颊上也糊满了红油,麻的嘴唇“突突”直跳,辣的口中“唏唏唏”的,涎水长淌,仍一个劲地嚷着“还要,还要!”我上中学后,喜欢做木工活,就自己设计制做了一个手推车,有装钱的小抽屉。最上边是一个长方形的放盘子的平面,左上角还有放马灯(又叫罩子灯)的地方。母亲很喜欢,有了这个小推车,就可以省不少力气,顾客不用弯腰,看起来也比较漂亮。

随着王婆麻辣鸡名声的不断扩大,喜欢的人愈来愈多。县城里有七八户人家也学王婆做起了麻辣鸡生意,解决了一批人的温饱问题。不过,王婆自有一批老主顾,他们认准了王婆麻辣鸡的那个特殊味儿,其他谁家的也不要。听说有个司机,让别人帮忙买了一些王婆麻辣鸡,准备带回家去,拿到后总不放心,半道上又跑回王家询问,确认是在这儿买的才放心地走了。有个小孩贼精,吃惯了王家的,再也不吃别人家的。有一次,王婆的麻辣鸡卖完了,大人就给他买了一点别家的,哄说就是王家的。可小孩才吃一口,“呸”的一声就吐了,说大人骗他,哭着闹着非要王婆的麻辣鸡。有的人买麻辣鸡不看东西只看人,只要王婆坐在那里,就毫不犹豫地去买,若是王婆的家人坐在那里,就产生疑问,打听一下这是不是王家的?得到肯定答复后,才决定购买。

王婆有3个孩子,两女一男。大女儿远嫁西安,小女儿在本县工作。儿子上了铁路运输学校后,分配在铁路部门工作直至退休。由于耳濡目染,王婆的两个孩子都学会了做麻辣鸡的手艺。尤其是小女儿王际英,哥哥外出上学以后,她就一度成为0得力助手。

1969年,王家迎来了一个新媳妇。这是王婆的儿子王柏寿的妻子。巧的是,她也姓王,名素云,生于1949年,初中文化,娘家也是高寨子的。

王素云嫁到王家后,就跟婆婆学做麻辣鸡。那时,婆婆已经很有些名气了。摊子虽然摆在家门口,但王素云却很少在摊前露面,一则是她害羞不好意思做生意,二则是顾客只认王婆这个活招牌。王素云成年累月在厨房辛勤劳作,得到婆婆的口传心授,慢慢掌握了麻辣鸡制作的全套技术。从选购原料到杀、洗、煮、切以及调汁、拌和等一系列工序,无一不精。后来,婆婆因为年事已高,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干活不大方便了,王素云就独当一面,这时她才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前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麻辣鸡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从一块两块地买,到半只鸡一只鸡地买。有的顾客还要现场看他们操作。于是,王素云就购买了冰柜、电风扇、真空包装机等一些现代化设备,按照顾客的需求,为他们选取大小合适的鸡,然后当着顾客的面,手起刀落,两三分钟剁完一只鸡,又极快地调好料汁,拌好,装好,递与顾客。她让每一位买麻辣鸡的人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