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红高粱2003年 山西特产红高粱多少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红高粱2003年 山西特产红高粱多少钱更新时间:2023-08-15 12:45:48

一. 山西省 阳泉 城区 山西过油肉

过油肉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山西过油肉据说是全国第一届烹调比赛的金菜式,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现在还有台蘑过油肉(台蘑,是对产于五台山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又称“天花菜”。)土豆片过油肉等,看个人喜好了,其实道理上还是一样的。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1、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过油肉的做法

原料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

辅料:冬笋20克,木耳(水发)15克,黄瓜25克,淀粉( 主料之猪里脊肉蚕豆)20克,鸡蛋12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黄酱3克,香醋3克,花椒3克,小葱10克,酱油15克,姜3克,盐2克,黄酒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35克

烹制方法

1. 扁担肉(里脊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横放在砧板上;

2. 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转着片成0.33 厘米厚的长带片;

3. 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长6.6厘米,宽4 厘米的斜方形片;

4. 冬笋削皮,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5. 黄瓜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6. 水发木耳摘蒂,洗净,大片的切小;

7. 葱去根须,洗净,切青豆大的片;

8. 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9. 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黄酱、花椒、酱油、盐拌匀腌渍半小时;

10. 冬笋片焯一下,清水过凉放小碗中;

11. 冬笋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黄瓜片、鸡汤50毫升、黄酒、味精、酱油、湿淀粉调成芡汁;

12. 炒锅上旺火,放入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拨散 过油肉所用材料,约滑5~6 秒钟倒入漏勺内沥去油;

13. 炒锅再放回火加入猪油,放入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入过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调好的芡汁,颠翻炒匀,淋猪油即可出锅。

烹饪小贴士

1、“过油肉”一菜以油传热,因过油而名,火候对此菜最为重要,是成败的关键。操作时油温要求165℃左右,过油最佳,可使肉片达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泽金黄的效果。油温若高了,肉片粘连,外焦内生,油温低了又易脱糊、变形、肉片柴老干硬。

2、肉片深浸的时间要充足,才能确保此菜质感的风味,中途要搅拌几次使其更加滋润均匀,并加盖和用湿布盖上防止风干。

3、此菜在加热调味过程中,采取了点醋的方法调味,醋要点的适时、适度、适量,方能达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时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时机。

4、烹制此菜必须用洁净的熟猪板油,才能使菜肴发挥出应有的风味,用肥肉炼的猪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

二. 山西省 阳泉 郊区 山西河捞面

人们一提到山西不禁会想起那里的刀削面,但是山西还有一种比刀削面的来历更早的面食,那就是河捞面。

河捞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品种,大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多在北方人家尤其山西民间和陕北流行,在不同的地方名称有些不大一样,有叫河捞面的,有0子面的,有叫饸饹面的,还有叫压河捞或叫轧河捞的。制作河捞时,有专门压河捞的工具,称为“河捞床”,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制成,现在也有用铁制机械做的,中间有一木芯象活塞一样可上下穿动。老的木头制的河捞床是在一根木头上挖个杯口粗细的圆坑,坑上下通透,在坑底下钉一块扎满小孔均匀分布大小适中的铁皮或铜板。在河捞床上方有一根圆柱体上面连接在一个轴上,将河捞床架于锅上,把和好的面搓成长圆形,在水里沾一下,将面添满圆洞,放入河捞床坑内,木芯置于洞口,然后按住河捞床的床把,手板木杠用力下压(挤压),将面从小孔中压入开水锅中,把面压尽后,用刀将河捞床底的面丝割断,煮熟后从锅里捞出来即可,再浇上不同口味的臊子(也就是吃面条的时候在面条上浇的卤儿。山西人一般都说臊子),就可以吃了。大的河捞床,要用两三个人的力量才能操作。 但家庭也有用小河捞床的,形如大河捞床,只是尺寸小的多。

口味:河捞面比拨鱼面硬,比刀削面要软,食感滑溜柔软,自有妙处。河捞面结构紧密、粗细均匀、长度适宜、筋柔利口。是美味的面食。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年粑粑

洞庭湖畔古来崇尚“年粑粑“,而汉寿最盛。每到春节前夕,千家万户便热火朝天地赶制粑粑。男的碾米磨浆,女的烧火上蒸,小孩打杂帮闲,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一做就是几石斗米。做的粑粑一缸缸,一桶桶。这些粑粑用糯米和粘米混合而成。粑巴酥软,形如月饼,表面饰有图案花纹,既好看又好吃,汉寿人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要过年了,遇到熟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做了多少粑粑,正月里拜年,粑粑是必备礼品;甚至祭祀祖人,也要摆几个粑粑。不少人家从腊月到来年春插,早餐几乎全是各种粑粑风味,或者佐以蔬菜,辣酱吃“菜粑粑”;或者放糖吃“糖粑粑”;或者煮在甜酒里吃“甜酒粑粑”,有时又油煎油炸吃“油粑粑”,花样翻新,越南吃越爱。传说,这种粑粑曾充当南宋杨么起义军的干粮。也许是由于对邑人的怀念,汉寿人一直很看重它,千百年来习俗不改。( 常德)

四. 山西省 晋中 晋中绵羊

【种质原产地】 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主产区与分布】 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形成历史】 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心选育和饲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晋中绵羊。

【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格大,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好饲养,不择食,易肥育。 产毛量低,毛品质差。

五.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新会大叶年桔

新会大叶年桔又名“铜锣底”,因其果实顶部有微凹陷的圆圈而得名,是新会著名的土。果形扁大,平均单果重55-60克,有成球结果的习性。其果皮橙黄色,果肉无渣,甜中带酸,桔味浓厚,春节期间成熟,是传统的应节佳果。

六.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山西龙骨

龙骨:榆社县所产龙骨量大,骨纯,杂质少,吸湿力强,色白,有花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到山西旅游要去看看哦!

龙骨的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味甘、涩,平。有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之功效。主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七.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上蔡县高粱

高粱,禾本科,高粱属。1年生草本。秆实心,中心有髓。分蘖或分枝。叶片似玉米,厚而窄,被蜡粉,平滑,中脉呈白色。圆锥花序,穗形有带状和锤状两类。颖果呈褐、橙、白或淡黄等色。种子卵圆形,微扁,质粘或不粘。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谷粒供食用、酿酒(高粱酒)或制饴糖。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

八.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乌枣

乌枣

由兴县红枣熏烤加工而成,色泽乌红发亮,皱纹均匀明显,无鼓泡,无破裂,形状在3公分左右,便于储藏运输。经熏烤之后,不仅具有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的功能,而且还增加了止咳化痰、开胃化食等医用功效。产品主要销往东欧、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

九.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仁怀红高粱

仁怀高粱特点:糯性好、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旱、耐高温、耐瘠薄,耐蒸、耐煮、耐翻造。属硬质胚乳型,水分含量为11.5%,单宁含量在2%以下, 淀粉含量为63%,其中支链淀粉占99%以上。据1959年的历史资料记载,有3个红高粱品种最适合酿造茅台酒:1.矮子高粱;2.中心高梁;3.麻鸡婆高粱。

十.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包柿

主要分布于县西常乐、洪池两乡镇,北张村栽培较为集中。包柿在平陆县有贡柿之称,与马泉沟水化柿并称为平陆两大名柿。

包柿果实大,扁圆形,单果平均重180克,最大重200克。果皮质地细而薄,易剥离;果粉多,果肉黄红色,浆汁多、纤维多;果味甜,品质优。包柿的繁殖大部分用嫁接法。其主要加工品是柿饼,个大、霜厚洁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较多的淀粉、糖、多种维生素和矿质盐类,还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脂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