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钦州特产猪脚粉介绍 钦州十大猪脚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钦州特产猪脚粉介绍 钦州十大猪脚粉更新时间:2024-01-12 18:04:30

一.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蚝油香麻鸡

蚝油香麻鸡是广西钦州的一个特色菜肴。 取杀好洗净的鸡身,以精盐、料酒腌过蒸熟;再起皮、撕肉、拆骨,将肉、骨与多种调料拌匀;上碟时以鸡骨垫底,鸡肉丝置其上,再以鸡皮盖面复成鸡形,最后撒上炒香的白芝麻,最宜于夏秋食用。

二.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坭兴陶

坭兴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坭兴陶

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事博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最近,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领导人。

坭兴陶古称越陶

坭兴陶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钦州坭兴

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坭兴陶的历史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其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广西 钦州 浦北 桂龙脐柑

桂龙脐柑

选育单位:广西大学,浦北县龙门镇龙发水果专业合作社

品种来源: 2005年在浦北县龙门镇中南村李子枫家果园中发现一个无核、有脐、丰产、果大、色泽橙红的优良单株。

特征特性:树姿开张,枝梢密,单叶,叶色较大,浓绿,较枝梢粗短,叶卵状披针形,叶基楔形。一年开花一次,花瓣为单花或总状花序,花瓣数为5枚,白色花瓣,花瓣长0.7cm,花瓣宽0.3 cm,雄蕊数15,花丝完全分离。果实扁圆形,有脐,果实平均横径7.59 cm,果实平均纵径4.38 cm,果形指数为0.58,单果重130 g ~203g,果皮橙红色,皮厚0.19~0.29 cm,果肉橙红色,瓤瓣数13~14,较易剥皮,果心空或充实,无核。果实成熟期12月下旬~1月上旬,耐贮运,中等化渣,略有香气,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11%~13%,总酸含量0.48%,总糖含量10.6%,维生素C含量36.3ml/100ml,可食率70.6~81%,果汁率61%,粗纤维1.3%。

产量表现:2007年对该单株进行高空压条繁殖,2009年~2011年亩产在1234.8—2683.8kg之间。201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到浦北县龙门镇平江村进行现场测产,平均单果重145.3 g,平均株产42.6㎏,平均亩产2683.8㎏。

栽培要点:1、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或平地建园。每株施猪牛粪10-20kg、草皮泥15kg作基肥。2、采用高压苗或嫁接苗种植,行株距4m×3m,每667m2种63株。3、摘心整形,抹芽控梢,统一留梢的方法,早形成树冠。4、幼树冬季施基肥,以绿肥、堆肥、麸饼肥、人畜粪尿为好,每株30kg;每次抽梢前施一次复合肥(15N:1P5:15 K),每次施用量为250g/株。5、保花保果,全年施肥4~5次,即芽前肥、谢花肥、稳果肥、攻梢肥和采果肥。另外,在开花幼果期间,进行根外追肥4-5次,用0.3%尿素、0.2%硼砂、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保花,用20pmm“九二0”保果。6、注意疮痂病、溃疡病、炭疽病、煤烟病、红蜘蛛、锈蜘蛛、潜叶蛾、蚜虫、木虱等病虫防治。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广西柑桔产区种植。

四.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醋猪脚

用永春老醋烹制猪脚,色泽鲜艳,酸辣甘甜,营养丰富,风味奇佳。先将猪脚斩半,用沸水煮10分钟,取出用凉水冲洗备用。在瓦煲内加入醋,用猛火煮沸后,放入生姜、猪脚再煮沸,改用慢火煲1—2小时,汤汁不足时,可加入少量的开水,然后放入冰糖,即可饮汤食猪脚。具有温经补血,散淤止痛,止血止呕,散寒开胃的功效。

五.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荔枝

灵山荔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钦州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孕育了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磨砺了钦州人民“自力更生”的生存意识与“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她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荔枝之乡”,全市水果总产量、人均水果产量均居广西首位;已探明的矿产有30多种,锰矿、钛铁矿尤为丰富,居广西前列。陶土储量超过17亿立方米,石膏储贮量3.2亿吨。她文化积淀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浦北红椎林是全国最大的连片式椎林;灵山县大芦村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钦州港七十二泾旅游区被誉为“南国蓬莱”,与此相连的麻篮仙岛、大环半岛海滨浴场风景独特,是南国旅游宝地。

灵山是最适宜荔枝生长的黄金地带之一。始种于汉朝,现在无村不荔枝。主要品种是三月红、灵山香荔、桂味荔、妃子笑、糯米糍、黑叶荔、鸡嘴荔等。荔枝本是中华珍品、果中之王,灵山荔枝品质尤佳。其中:三月红5月上、中旬成熟,甜带微酸,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高达54.56-57.46毫克,酸0.32-0.37毫克,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62-68%。妃子笑6月上旬成熟,皮色淡红美观,皮薄、肉厚,肉质爽脆,清甜带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的77.1-82.5%,种子较小,品质风味优良。灵山香荔皮红略带紫色,肉白腊色,肉质爽脆,味甜带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量的76.6%,种子多为焦核,品质上等。桂味荔皮浅红色,肉乳白色,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5.80%,焦核占多,为鲜食最优质品种。糯米糍果皮鲜红,肉厚黄白色,肉质软滑,汁多,味浓甜带微香,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3.8-4.4%,种子小,品质风味极优。1990年6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一封推荐开发灵山优质荔枝的信中,称赞灵山产的桂味荔枝“肉大、核小、味道相当好,比广东现兴的各品种又胜一筹。”灵山荔枝鲜果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国际多次获奖。1988年,灵山生产的象山牌荔枝罐头,获法国国际美食协会金质奖。1991年,在“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灵山产的三月红荔枝获银奖。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灵山桂味荔、灵山香荔分别获金奖和银奖。

1996年,灵山被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灵山香荔生产基地”,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佛子镇、平山镇、石塘镇、丰塘镇、烟墩镇、平南镇、文利镇、武利镇、伯劳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八角

   八角,又名大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大茴香的果实。因其果实形状奇特,呈齿轮形,每只由七至九个果荚组成,多数为八个,故名“八角”。八角,果实香气浓郁,是著名的香料,在食品、医药、化工上用途广泛。
八角每年可采收两次,鲜果为粉绿色,烘干后呈棕红色。秋季采收的叫大红八角,果实肥壮,产量高,为上品。春季采收的叫四季果,产量少,品质次。没有适时采收的果实,老熟风干落下的 ;;叫干枝八角,商品质量低,但含油量高。八角色泽以棕红、鲜艳有光泽为好,粒大饱满,荚边开裂缝较大,能看到荚内籽粒,果形完整不碎者为上品。
浦北县地处亚热带,是广西生产八角的重要基地,年产八角500万公斤左右。所产的大红八角个大质优、香味浓郁、色泽棕红、鲜艳、含油量高,深受国内外商家的青睐。

七.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车螺

车螺生长在钦州沿海滩涂里,是钦州常见的一种扇贝类食材,它的外壳稍厚,花纹似树的年轮状。车螺肉质鲜美,适合做车螺芥菜汤、车螺炒萝卜尾等。

八. 欧洲 德国 德国猪脚

德国猪脚堪称一道享誉世界的名菜,也是德国人的传统美食之一,在巴伐利亚尤受欢迎。德国猪脚通常要选用脂肪较厚的猪后小腿,经腌制后水煮或火烤,并佐以德国酸菜等进食。火烤德国猪脚的特色就在于猪脚皮脆而不干,嚼起来非常有劲,猪肉也饱满入味。在食用德国猪脚的时候,通常还要配上地道的德国啤酒。

德国猪脚,又称德国咸猪手、德国烤蹄髈、德国冰腿等,德文为Eisbein,其他名称还有Hachse, Hechse, Haxe, H?msche, B?tel, Stelze, Gnagi等等。德国猪脚在奥地利称为“Stelze”,一般会佐以葛缕子种及大蒜一起浸泡或预先煮过,再烤到表皮苏脆,搭配芥末酱、辣根、辣椒一起上桌。

德国猪脚的做法有多种,南德和北德的做法往往不同,人们简单概括为“南烤北煮”。

一、南部——巴伐利亚地区

1)烟熏猪脚
烟熏猪脚是将猪脚煮熟后,以木炭烟熏的方式,将传统德国调味料的风味,借着木炭的香气完全封在猪脚里,看起来油滑光亮的猪脚,表皮柔软而有嚼劲,脂肪部位也有弹性。
但是烹调方式费时费事,除了要十多种香料外,还要以木屑和木炭烟熏,烟熏完成后,切成薄片享用,再配上一杯黑啤酒或是黑麦汁。黑麦汁是德国的一种营养饮料,味略苦。
2)炭烤猪脚
炭烤多半是比较简单,利用烤箱或者炭进行烤制,这也是多数中国的德国餐厅采用的方法。

二、北部——柏林一带

德国北部并不好烤猪脚,当地人更多地采用水煮法。水煮猪脚时,通常加入酸菜和各式香料,烹饪方式比较像中国菜的“炖”,在翻动几次等到炖熟后,就可享用,口感自然和烤猪脚完全不同。
典型的水煮猪脚必定会有配菜。配菜往往是德国酸菜、土豆泥和马铃薯,一样也不可缺。
吃猪脚时,将所有配菜和猪脚一起沾上德式芥末酱,同时入口。经过长期熬炖的猪腿肉嫩软而不油腻,肉香酸菜香四溢,配上北德略带苦味的啤酒,味道最地道。

九.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猪脚圈

猪脚圈是一种油炸的粿类小食,是潮州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猪脚圈的馅料是芋切成丁、煮熟的红豆、生葱珠、五香粉、精盐,搅拌均匀。猪脚圈味道。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十.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老猪脚火锅

老猪脚火锅

以老猪脚和清菜为主,加上别的配菜,吃起来爽口爽心,难以忘记那诱人的滋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