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作文长兴的特产怎么写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长兴3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作文长兴的特产怎么写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长兴300字更新时间:2023-08-10 04:09:28

一.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烂糊鳝丝

烂糊鳝丝是湖州传统名菜。采用活鳝鱼、虾仁、鸡肉、火腿等烹制而成。先将活鳝鱼放入沸水锅氽至鱼身盘曲、嘴咧开,捞入冷水盆中;用竹片划去骨和内脏,将鱼身划成三条。再切成4-5公分长的丝段,洗净沥干;青椒切成丝,在沸水中焯过;虾仁用熟猪油炒熟,沥干油;火腿、鸡脯肉切成丝,用沸水烫过;取炒锅置旺火上,投入熟猪油,放入鳝丝煸炒,加绍酒、酱油、白糖、肉汤等调料煮沸,再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起锅装盘,在鳝糊中心揿一个凹潭,撒上胡椒粉、淋上麻油,将配料分类堆放在凹潭周围,中间放上蒜泥,再淋上烧沸的猪油,立即上桌。以“重油蒜棘,柔软鲜嫩”而著称。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三.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太湖四珍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太湖银鱼,历史悠久,据《太湖备考》记载,吴越春秋时期,太湖盛世产银鱼。宋人有“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将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白虾、梅鲚并称为“太湖三宝”。太湖银鱼有四个品种: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大银鱼和雷氏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太湖银鱼春季在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卵,产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时也是捕捞银鱼的汛期。东山有“王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之说。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

太湖白虾,又名秀丽长臂虾,俗称“水晶虾”,生长在太湖开阔折水域中。据《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溪河出者小而色青……。”白虾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显综色斑纹,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虾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饵,生长期一般为一年左右。白虾没有专门汛期,五到七月是白虾的产卵期,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这个时候的虾肉特别鲜美,虾籽充足,虾脑充实。太湖白虾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肉嫩味美,壳薄新鲜,做成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太湖白虾加盐煮熟晒干,可制成虾干,去皮即成虾米,大的称“湖开”,小的称“湖米”。

太湖的梅鲚,又称鲚鱼。东山常见为梅鲚和刀鲚,头大,尾入而尖,体形侧扁似竹刀,骨嫩鳞细,银光闪闪,肉质肥嫩,一般长六至十二厘米,隔年的刀鲚可长达三十厘米左右。《万历野获编记载》:“从明朝洪武年起,太祖命每年岁贡梅鲚万斤。”故又称“贡鱼”。梅鲚生长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域。每年春季,梅鲚鱼开始产卵,夏季见子鱼,初秋可长到六厘米左右,形状似凤尾鱼。每年太湖梅鲚生长其间,太湖“封湖”禁捕,到八月中旬开湖,全湖捕船云集,统一起捕,蔚为壮观。八月到十月的三个月是围捕梅鲚旺季。梅鲚鱼体形虽小,力道很足,游速很快,渔民要用七道篷的大船拖网追捕。故渔民有“梅鲚头上七道篷”之说。如果再追不及,篷与篷间再加风袋,增加船速,超过鱼速,达到追捕目的。一对渔船,昼夜捕捉,多时能捕鱼一至二吨,收入可观。梅鲚鱼不仅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被视为席上珍品。梅鲚大部分晒成梅鲚干或制成罐头食品公司,远销海内外。太湖蟹是我国有名的淡水蟹之一。肉质鲜嫩,味美,黄多脂肥,历来被誉为蟹中之珍品。“九月团脐十月尖”就是说,九月要吃雌蟹(寒露以后),十月要选雄蟹(立冬左右),这时,他们的营养价值成分极为丰富。

太湖蟹有生殖回游的特性,在江海交界处繁殖,淡水中生长育肥,太湖蟹体形大,青背白肚,黄毛金钩,完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太湖蟹一般净重200-250克左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核黄素、硫胺素等。药用价值甚高,能散淤血,舒筋接骨,解毒,蟹爪还有催产下胎之功能。( 长兴)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六.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长兴板栗

长兴板栗,历史悠久,明朝被列为贡品,色红肉厚,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油光栗、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

( 湖州)

七.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小吃长兴板栗

长兴小吃长兴板栗

栗,也称板栗。树高可达20米,其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及淀粉,味美可口,生熟均可食。国际上认为来自中国的"甘栗",是较高的营养品。

板栗在南北各地均有生产,湖州市主要产地在长兴。长兴板栗品质优良,其中油光栗在广交会上展销,深受外商欢迎;还有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紧俏商品。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陆长兴爆鱼面

陆长兴面馆招牌就是作面,果然下面,煮面就是拿手,细细的龙须面在锅里滚上两下就熟了,用长筷子挑进碗里,再夹上两大块鱼,浇上汤就得了。爆鱼面的鱼味道类似熏鱼,鱼是大鱼,作的很酥,鱼刺也挑的方便,而面呢,吃起来利索,还有一丝丝甜味,漂着葱油。一碗才6块,果然超值。

陆长兴是苏州面馆业中的后起之秀。1992年,受到洋快餐启发的陆氏父子申请注册了“陆长兴”商标,陆长兴由此成为苏州餐饮行业第一块商标。1998年,在苏州工商联、苏州电视台等单位以及苏州市民参与的“苏州十碗面”评选中,陆长兴的爆鱼面、葱油香菇面双双荣列其中,成为唯一一家有2个品种入列的面店。陆长兴的面名声在外,不仅是本地人,就是许多到苏游客也对它赞不绝口。与朱鸿兴一样,陆长兴也开出了碧凤坊店、吴中路店、葑门店、牛角浜店、接驾桥店等连锁店,每家店同时在早上5点迎客。各店的生面和各种面浇头统一配送,进入了规模经营的新时代。

爆鱼面

【所属菜系】江苏菜

【菜肴口味】甜香

【特点】精熬红汤,五热一体,浓而不腻,食而不厌。与“白汤卤鸭面”同为昆山奥灶馆名点,统称为“奥灶面”。

【原料】爆鱼:鲜活青鱼50千克,植物油25千克(实耗2500克),大曲酒500克,绍酒1000克,绵白糖5000克,葱、姜各750克,味精250克;

红油面(每碗):龙须面(加蛋)120克,红油20克; 汤料:爆鱼(浇头)45克。

【制作过程】

1、青鱼选料严谨,必须鲜活,坚持鱼不落地,保持清洁。

2、鱼块开片均匀,讲究烹前味渍透。

3、炸鱼块掌握好油温,一次定型,两次成熟,达到外色金黄起脆。

4、将渍鱼原汁入锅吊清后,加调料、原汤进行烩制,起锅必须捞去葱结、姜块,达到咸中有甜,甜中滋鲜,软糯入味,百食不厌。

5、红汤熬制:将动物的骨骼(鸡架、鱼头、鳝骨、猪爪等)加酱油等调料文火熬制16小时。

十.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