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特产角麻作用 青海蕨麻有什么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特产角麻作用 青海蕨麻有什么功效更新时间:2024-01-11 08:13:19

一. 青海省 果洛 甘德县 甲卡

甲卡

“甲卡”又称“喋哇”或“都玛”。碗内放少许炒面、酥油、曲拉,再倒上茶水,喝完茶水后,用指头搅着吃,这种吃法一般用在早餐。由于它营养丰富,热量大,既可充饥又能御寒。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青海地毯

青海地毯采用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经过加工精制而成,是一种高级装饰品,它能保暖、消声而又牢固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姹紫嫣红的色调和千姿百态的图案,又是一种高能手工艺术品。早在三千多年前,青海就出现了原始地毯“毛席”。五九年在海西州兰县境内出土的毛编织物,经科学方法测定,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年的历史。“西宁毛”是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高寒地区的青藏高原特有藏系绵羊所产之天然动物纤维。因主要产在青海,西宁又为传统集散地,故称之。此种羊毛纤维长,拉力强,光泽亮,弹性好,是生产地毯的优质原料。

三.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藏族食肉

肉是牧区藏族主要食品之一。藏族食肉以牛、羊肉为主,偶而也食野牲肉。一般不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的肉,也不食鱼、虾、禽等。吃肉时,将牛羊肉割成大块置于锅内,加水并放入适量食盐,将肉煮成五至六成熟,即肉中尚带血水便捞出,盛在盆里。食用时,用手抓起一块肉,拿出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

藏族不喜吃煮烂的肉。缺牙齿的老年人一般也不喜欢把肉煮老,他们主要依靠锋利的刀子割食。牧区藏族,宰杀牛、羊一般不用刀,而用绳捆绑住牲畜的嘴巴,让其窒息而死。他们认为用刀宰杀牲畜放血是残忍之举。牲畜死亡后,在腹腔正中靠近胸叉骨处切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将手塞进牛或羊胸腔内,扯断血管,?2º3血液流入胸腔,然后剥皮,剖开胸膛取出心肺和血液,剖开腹腔取出肠、胃。宰杀牛羊后,首先要吃各种灌肠,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等。

四.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青海枸杞

枸杞属茄科植物,主要产于海西州的德令哈、格尔木、都兰、乌兰,以各农场种植的品质最佳,其他各州及东部农业区亦有野生和种植,年产量约近百吨。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在凉晒时不宜翻动,以免变黑。

驰名中外的青海枸杞,沐塞北之寒露,润天地之精气,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干果色泽红润,皮薄肉厚,籽少味甘,营养极为丰富。枸杞性平,味甘,早在汉代就以其滋阴补肾,健脑养血、明目益神、延缓衰老等神奇功效而享誉天下。

经专家鉴定:其中所含锗、锂元素独具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助于开发儿童智力;所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铁、磷、钙等营养成份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抗癌、保肝、养颜之奇效,是最佳天然保健物,用于治目昏、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糖尿病等症。

五.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青海羊杂碎

由于做工精细,烹饪有方,做出的 羊杂碎味道十分可口。特别是面肺子和羊肠子,味道非常鲜美。面肺子的制作方法是,将羊 肺用清水灌洗数十次,直到把粉红色的羊肺洗得发白,然后把羊小肚套在肺的气管上,并用 线缝合,准备往里灌面糊糊。

灌时,事先要把和好的面洗出面筋,等到面粉沉淀后,倒掉大 部分水,留适量的清水把面搅拌成面浆,倒入羊小肚内,再用手将面浆慢慢挤入肺叶里,直 到快灌满时为止,接着灌入清油、盐、孜然粉调成的水汁。

拿掉小肚,扎紧气管,放入水中 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羊肠子的做法是:肠子洗净后,将羊肝、羊心、羊肠油切碎,加胡椒粉 、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搅拌,并用开水拌成馅灌入羊小肠,两头用线绳扎紧, 放入凉 水中烧开后,对凉水,反复几次,待半熟时,用细铁钎扎遍肠子,使肠中漏气,1小时后即熟。

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六.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花花

花花是青海回族妇女们最拿手的面食,其外形美观,像极了美丽的花瓣,图案考究,样式纷繁,有石榴、莲花、菊花形状的,也有辣椒、茄子、蒜瓣、刀豆状的,它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枣泥、红糖等,先将各种食材按其颜色的不同分别混入面中,做成一张张面饼,然后叠在一起,撮成五厘米直径的长条后,切成薄片入锅炸透即成,还有各种树木、花草、鸟兽状的。技法有塑、挽、切等,再经炸制。此食外形美观,入口香脆,是茶余饭后不可多得的小点心,也是回族朋友最常制作的美食之一。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七. 青海省 果洛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以高山区为主,区内海拔4000—5000米的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左右。巴颜喀拉山绵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于果洛州北部,年宝叶什则屹立于东南。州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类。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22%,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野生果洛大黄在全州6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甘德县上贡麻乡、下贡、麻乡、岗龙乡、柯曲镇、青珍乡;达日县建设乡、窝赛乡、特合土乡、吉迈镇、莫坝乡;久治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等地区的河谷滩地、漫坡及平原地带,面积约400万亩。人工种植果洛大黄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达日县窝赛乡、班玛县玛柯河乡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面积约20万亩。

八.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肋巴

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 西宁)

九.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藏式血肠

藏族地区的农、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

做法:

(1)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

(2)在羊血内加适量的盐、花椒、少许糌把粉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

(3)制法与制香肠同。

(4)血肠的烹煮,将灌好的血肠,放开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时便起锅,装入盘内,全家席地围坐,割而食之。

特点: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不腻不柴。

十.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久治贝母

久治贝母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久治贝母是青海果洛久治县的。

久治贝母

久治县畜牧业协会

10743661

贝母(中药药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