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芬香村特产 传统村落芬香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芬香村特产 传统村落芬香更新时间:2024-05-16 04:44:19

一. 山东省 枣庄 薛城区 齐村二街豆腐

枣庄齐村二街豆腐历史悠久。相传在二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药,在枣庄齐村二街用枣庄齐村二街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结果仙丹未得,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称之为“枣庄齐村二街豆腐”。当地将此豆腐,配以笋片与虾子制成菜肴,并成为历代。馔美味。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所以豆腐菜肴在我国居众素之上,而且久吃不厌。  

二. 黑龙江省 大庆 林甸县 长青村无公害蔬菜

林甸县长青村以温泉果菜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地热生态农业项目,引进先进的设计、经营理念,逐步把长青林场打造成以休闲、养生、农业观光为主的特色生态旅游名村。

温泉果菜基地项目总投资61.3亿元,随着温泉果菜产业的发展,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按照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四季常青温泉涌,天然氧吧景色异"的养生宜居、休闲娱乐和旅游度假名村。

三.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东漕汶村蔬菜

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东漕汶村现有耕地面积1478亩。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蔬菜种植,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93%的农户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户均3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0元,其中80%来自蔬菜产业。该村2008年被评为青岛市“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东漕汶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蔬菜产业,该村挖掘现有优势资源,推动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全村建成蔬菜大拱棚860个,户均建棚2-3个。2008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6户。

该村先后引进推广了以色列考曼奇彩椒、韩国黑珊瑚紫茄等30多个名优蔬菜新品种和大棚滴灌、生物灭菌等30多项先进生产技术,蔬菜基地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专家和市、县两级农业技术员长驻村指导生产,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目前,番茄和彩椒被评为国家级绿色食品。

该村组建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中心,及时搜集和发布农产品营销信息,积极开展网上销售。目前,该村蔬菜畅销青岛各大超市、集贸市场,远销俄罗斯、东北三省。2010年,全村蔬菜年产量3800万公斤,产值达2000多万元。

四. 河北省 邯郸 魏县 郭家堂村大葱

郭家堂村大葱

郭家堂村大葱,也叫“鸡腿葱”,脖子粗,嫩肥长,生吃辣味大,熟食香味浓,是农民的普通调味品,不论炒菜、拌凉菜、包水饺、蒸大包都离不开大葱

五.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屹唠村苹果

陕西省宜川县丹洲镇屹唠村辖7个自然组,269户1142人,总有耕地5432亩,该村自1992年开始实施“果畜富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到2012年苹果建果4000多亩,核桃建果200余亩,沼气池建户可达50%以上,人均纯收入15000元。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的果农达到80户,占农户总数的30%。成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村组之一,苹果产业的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011年8月,陕西省宜川县丹洲镇圪崂村(苹果)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六.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官渡村藕

官渡村藕

官渡村:地处全椒县南端,与和县石杨镇仅一河之隔,总人口3388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共有20个村民组和一个街道组成,全村共有稻虾连作面积8000亩。

七. 山东省 济南 平阴县 孔村炭素

孔村镇位于济南市西南部,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东靠肥城矿区,毗邻泰聊公路,国道105线、济荷高速贯穿南北,省道220线、329线临境而过,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泰聊铁路、青兰高速穿越东西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拥有方圆1200亩的炭素工业园区,而且天然气管道布局合理,能源供应优势明显,炭素产业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炭素企业发展情况:1989年,孔村镇投资兴建了第一家炭素企业---平阴县孔村镇炭素厂。建厂初期,固定资产600万元,企业职工186人,年产炭素制品8000吨,产值1200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镇先后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营炭素企业,分别是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平阴丰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阴龙山焙烧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镇炭素工业形成年产30万吨生产规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工业利税1.67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业园区情况:园区总面积1200亩,可以落户20家企业,现有企业8家,园区内有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水电配备齐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

(三)炭素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是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和阳极产品,产品品种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10月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生产炼钢用炭电极,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550万元,计划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二期3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6万吨炭电极,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 这样,孔村镇的炭素产品实现品种和用途的多样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力争全镇实现炭素产品40万吨,创汇4800万美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98亿元。

二、 炭素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现在,孔村镇成为全国的重点炭素生产基地之一,呈现出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大,产品质量高的三大特点。拥有4家炭素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4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国际先进的炭素制品技术检测中心,炭素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成为平阴县继玛钢公司之后的第二出口创汇大户。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多方面的引导、培植,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加大技该改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产能和规模等方面的努力,总结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0:

(一)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支柱产业

多年以来,党委、政府一直实施多种工业扶持政策。出台政策的目的,一是体现对工业的重视;二是体现对工业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的一种鼓励导向;三是体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以少量的扶持资金来激发企业大的投入。几年来,我们先后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苗子企业发展、科技运用等兑现优惠奖励政策资金达到30万元。镇党委、政府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规划了120亩的炭素园,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配套建设。实行扶优、扶强战略,培植壮大骨干炭素企业,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社会各方面选拔、抽调优秀人才服务企业,从资金、劳动力、人才,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优先保障企业的发展,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形成了孔村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加大技改扩能力度,大幅提升企业规模和产能

按照“个体做优、骨干做强、群体做大”的总体思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改扩张。扩大产能,增加经济总量。围绕推动骨干企业膨胀上,2006年全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个,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膨胀壮大。主要扩产改造的项目有:济南万方碳素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上6万吨焙烧炉工程,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2400万元;澳海碳素公司总投资1.2亿元新上8万吨预焙阳极自动化生产线,07年8月份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利税6500万元;龙山公司投资2500万元新上5万吨煅烧炉及成型生产线和丰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成型生产线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以上项目的建设使全镇炭素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确保生产运营良性发展

在扩大规模抓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不断强化和规范内部管理。首先,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对车间、科室的考核,坚持任务与责任一起分解,一起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其次,实行节能降耗战略,制定节能降耗方案,落实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目标责任;再次,积极推行人才强镇战略,在全镇树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努力引进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人才,推动企业优化发展、良性发展。

面对与全省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面临更紧迫的发展经济的要求。我们在发展壮大炭素产业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

一是资金问题。流动资金不足,企业运行环境趋紧。虽然新增贷款总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但与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的速度相比依然严重滞后,资金紧缺矛盾比较突出,流动资金缺口扩大。

二是人才问题。优秀企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潜在的大市场,缺乏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专家型人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

三是土地问题。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以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将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工业用地紧张。

三、应对措施

(一)坚定长远和突破目标不变

炭素工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必须从战略上研究发展工业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大体思路是:围绕炭素主导产业,立足于现有的万方、澳海、丰源、龙山四大炭素骨干企业,总体目标是从2006年到2010年,用五年的时间,使炭素产业总的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在重点产品开发上实现除铝用炭素外,向高炉碳块、阴极碳块、工业硅电极、炼钢用钢电极等方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分析,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通过对工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分析。及时查找指标完成进度中的差距和问题,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要紧紧咬住序时指标,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努力促使工业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是大力开拓市场,拓宽发展空间。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抢占重点市场。围绕国家启动济菏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出击,重点突破,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加强品牌培育,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效应。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区人士的作用,争取引进一批对行业带动大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围绕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外招商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坚持“镇外就是外”的思路,更广泛地利用“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协作,扩大内联,积极吸引内资。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强对重点出口生产企业的扶植,发挥大企业的出口示范作用。积极引导自营进出口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引进人才。要把培养一批,引进一批,交流一批作为实施企业人才战略的方针贯彻下去。继续组织企业家进行培训、学习、考察,开阔眼界。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继续搞好研发基地建设,抽调业务精干、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到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聘请专家教授,重点是引进一批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

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

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特别用它做牛羊肉汤辅料,其味更妙。到了隆冬,来到楚村牛、羊肉汤馆,叫上一碗汤,趁热辣啜上两口,用筷子夹起一缕粉丝入口,再喝二两白酒,全身冒热,身心振奋,实是一番美妙享受。

粉丝生产工序很多,讲究技术性。其主要工序有两个。

一是提取淀粉。

首先将成熟的红薯洗净、粉碎,再入大箩冲水过滤,滤入大缸或池中的含有淀粉的水再经过沉淀,放去浆水和黑油粉,下面便是雪白的淀粉,最后将淀粉挖出凉干备用。

二是加工粉丝。首先将晒干或半干的淀粉过筛,大盆一至两个(轮流使用)先取一定比例的淀粉(以盆为单位计量)打芡(芡稀稠也有讲究)并放入适量的白矾粉拌匀;二是和面,将芡趁热倒入淀粉拌和。早先和面用人工,两三人一盆,几把手在面盆中用力揣揉,硬了放入热水,和透和匀。芡粉适中,芡多粉少,面团不能流动下不成丝或粉丝出现鼓肚疙瘩,芡少粉多,则使粉丝入锅后立即成了粉花或碎粉丝,这样,这盆和好的面团只好作废挖出,称为扒盆,扒盆的面团只好分多次掺入以后和的面团中,如此返工费时费力,所以和面的人往往都是技术较好的人员。进入19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用搅拌机和面,减轻了劳动强度。

面子和好后试瓢成功,则开始正式下粉,一口大锅装满水,已经烧开等候(不可和好了面子等水开,因为和好的面子凉了,也容易扒盆)七八个分工合作,动作协调,犹如工厂的流水线,哪一角活慢了都会出现窝工,影响下粉质量,往往是一盆面子一气呵成最好。

下粉时一人捶瓢,又称打瓢,瓢用铁皮制成,圆筒形,有把,筒深约七八公分,两头筒口直径15公分上下,一口稍大向上,方便装面,一口向下,筒口边沿铁皮内卷,可以放入带有漏眼的硬铁皮做的圆形瓢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下粗丝、细丝或扁丝的瓢底使用。下粉时,将和好的面子放一块于瓢中,打瓢人站立或坐于锅后,将粉瓢伸到锅水上方,用拳头或木捶向瓢中捶打,面团便经瓢眼下漏成丝入水,待瓢内面团下降后,立即有人往瓢中添面,称为添瓢,直到盆中面团添完为止。盆中面团也须不停搓揉,以防僵皮。称为盘分或盘面子。粉丝入水后经水煮烫浮起(水保持开而不沸)证明已熟(不加白矾熟而不浮)。一人捞粉,又叫刀粉(丝),捞粉人坐于捶瓢人对面,右手用一双长竹筷或一根长竹片,将煮熟的粉丝捞入锅旁边的凉水缸中,左手则在水中顺势将粉丝抓住捋顺,一反一正,入手中,满手为一把,掐断,递于旁边的洗粉者。洗粉人将接过粉放入凉缸中搓洗,上棒,再放入另外冰粉池中冰凉,捞出放在地面席子上面曲放称为蹲粉,然再洗而顺直,上架,洗、冰、蹲粉皆为消除出锅粉丝粘性,以免粘条而形成马马粉难以食用。如果无冻,下的粉称为风条粉,洗粉时须加入一些醒粉剂如豆油之类。冬天下粉有冰,称冰条粉,可在洗粉时省下一些工序,很是方便。后来技术有所发展,捶瓢用瓢架放瓢,不用手端,捶时有自动锤,冰粉有冷库,加上和面用的搅拌机,也算机械化了吧。后来又有了粉丝机,更快捷方便,但用其加工出的粉丝其味及耐煮性均难以和水煮粉丝相比。楚村粉丝质纯味正,价廉物美,远销全国各地,也的确给楚村人民带来不少实惠。

九.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钟村凤眼果

别名频婆果、富贵子,形似黑壳鸡蛋,果实含丰富的淀粉、脂肪、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熟食菘香,可作烹饪的配料
( 番禺)

十.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钟祥长寿村鸡蛋

钟祥长寿村鸡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钟祥长寿老人最爱吃的养生食品是本地土鸡蛋,正宗土鸡蛋鸡食全部都是吃的五谷杂粮,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长寿歌》中就说到:乡村土鸡蛋,胜似大补丸,早上吃了精神爽,干活有劲睡得香;月子吃了伢快长,学生吃了记忆强,少者吃了筋骨壮,老者吃了寿命长!

优秀产地:

钟祥市洋梓镇、长寿镇、丰乐镇、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文集镇、冷水镇、石牌镇、柴湖镇、旧口镇、长滩镇、东桥镇、客店镇、张集镇、九里回族乡、郢中街办、官庄湖管理区等18个乡镇(街办、管理区)495个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