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南特产袋装小鱼仔 海南特产小鱼仔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南特产袋装小鱼仔 海南特产小鱼仔怎么吃更新时间:2024-01-27 21:49:48

一. 海南省 乐东 海南椰丝包

特色:海南传统面点。先制成面包和水油酥皮,再包入糖椰丝馅料,捏成罗旋形,烘烤而成。

原料:高筋面粉500克、鸡蛋液100克、精猪油400克、白糖350克、酵母4克、添加剂4克、牛油50克、清水400克、鲜椰子丝500克、生油50克、炒芝麻仁50克。

制作:

1、用150克白糖与椰子丝拌匀,炒熟,掺入炒芝麻仁,成为馅心。

2、将高筋面粉开窝后,投入酵母、添加剂、牛油和30克白糖、200克清水,掺和揉搓至有劲成团,压气后复叠,静置30分钟,成面包坯。

3、取中筋面粉的三分之一与精猪油搓至细腻成团为酥心,再取三分之二面粉,开窝后投入清水、蛋液和白糖揉至光滑,然后包入酥心,压平叠3次3摺,成水油酥皮。

4、面包坯与水油酥皮分别压成长约80厘米的长块状,两块堆叠扫水,卷成圆筒形,用刀切件,每件包入20--25克椰丝馅,捏成圆球扭成罗旋形,置于已扫油的炕盘里,待起发3倍后,扫上蛋液。用180℃至200℃炉温烘熟,取出扫上黄油、糖浆即可。

特点:罗旋形,黄白相间,层次清晰,椰味浓郁,松脆适度。

二.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煎饼

海南煎饼又称“奇味千层饼”、“东山烙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兼有海南特色,北方风味的面食。海南各地多家宾馆、酒店出品,均受欢迎。又以万宁县东山岭宾馆特制的“东山烙饼”最负盛名。

原料:精面粉500克,发酵粉10克,鸡蛋4个,精盐10克,味精5克,胡椒粉7克,蒜茸75克,葱茸50克,香料少许,精猪油适量。

做法:

1、精面粉和发酵粉拌匀,开窝,加入鸡蛋液,用30℃温水调开,反复揉搓成面团,用干净湿布盖住,静置15分钟,再搓一次,然后压薄,用长擀面杖半成薄片(越薄越好,要均匀),然后用猪油涂面。

2、把精盐、味精、香料、胡椒粉一起拌匀,均匀地撒在薄面片上,再把蒜茸、葱茸掺和一起,均匀地撒上一层,接着,将面片由外往里卷成圆长条,按25厘米长度切段,每段揉成圆团压薄,擀成1厘米厚度的圆饼。

3、旺火烧锅,落油,至四成热度,放入生面饼,慢火煎炸,不断翻转,使两面均匀受热,起金黄色时捞起,挤出油分,按辐射状均等切块,装盘便成。

特色:皮薄层多,外酥内软,咸淡适口,香味奇特,诱人食欲。

三. 青海省 海南 兴海县 海南州糌粑

这是藏民的食品。但因青海大都是藏民区,因此,吃着糌粑就不奇怪了。它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为粘合剂制作而成的。

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然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形状后直接进嘴吃。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得知酥油要加得多一些,奶茶要略少一点儿,这样能捏得硬些,也更好吃些。我边捏边吃,在还没成形时就开始入口品尝,第一个感觉是香,那种和南方的黄豆粉炒熟后的感觉差不多,其次是觉得那青稞粉有点儿粗,在嘴里一粒一粒的,再次是觉着有点儿干,想要就会么汤吃再感觉。这可能和个人口味有关,我喜欢吃什么都就着汤。

藏民们发明的糌粑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一个团儿,可以边捏边吃。但我觉得这种做法要在卫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才能行,毕竟手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干净的。

四. 海南省 保亭 海南火锅

俗称“打边炉”,在海南无论冬夏皆打边炉。这种火锅高档的以果子狸、蛇肉、龟肉配红枣、党参、淮山、枸杞煮汤,再加生鱼片、海鲜、牛百页、鸡肉烫食,最后连汤带水吃完喝尽。吃得人人流汗,气氛热烈。中低档的打边炉以羊肉、鸡肉、猪排骨代替山珍海味,照样吃得轰轰烈烈。

五. 江苏省 淮安市 洪泽 洪泽小鱼锅贴

“活鱼锅贴”,渔家称“小鱼锅塌”,是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在众多的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名肴。“小鱼锅塌”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在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没有渔具,用手逮来的)小鱼,锅边贴(讨来的杂面或湖中捋来经捣碎的蒿苗王子米面)饼,用这种快而省事的办法做饭填肚子。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也脆香鲜嫩,后逐渐成为湖上渔民、沿湖农民的家常饭菜,称之为“小鱼锅塌”。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官里称“三鲜(湖水甘甜、湖鱼鲜嫩、湖草种子清香)小鱼饼”,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逝世后,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则一直沿传下来。

正宗的湖上渔家“小鱼锅塌”,鱼是“小鱼”,通常体长一二寸,锅是铁锅,急火烧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较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就“塌”下来了,熟后上簿下厚,故叫“锅塌”。传统的做法是:用刚捕到的小鱼,洗净后去鳞剖腹,取出肠胆等内脏,随即用清澈的湖水烧煮。同时和上一些面糊,在锅的中部四周贴上一层簿饼,饼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烧水沸、汤汁四溅,故熟后饼底边有一溜子沾有鱼汤。乍一揭去锅盖,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鲜香美味扑面而来。"小鱼",鱼小,鱼鲜;"锅塌",饼脆、味香;"鱼汤",鲜美、爽口。用"锅塌"蘸上鱼汤食之,间品"小鱼"鲜香,顿感鱼香肉嫩,汤鲜饼脆,足令品尝者口津横流、举箸称赞。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湖上渔家的普通饭,不但省时省事,而且兼顾了"饭菜一锅熟"。现在,只要渔家的近亲好友到船上来,往往在早晚饭时常用此法待客,尤以临淮、半城、尚嘴、老子山、前码等一带湖上为常见。

现在,“小鱼锅塌”已被发源地的人们叫做“活鱼锅贴”了。叫“活鱼”,是为了迎合现时人们的饮食习惯“活则鲜”,“鲜”则引人就餐;鱼也不是“小鱼”,而是常用个体较大的鱼;锅也不是“铁锅”;面和后,也不是贴在锅上“塌”,而是摊于锅边,通体变簿而成“贴”。“小鱼锅塌”已演变成了“活鱼锅贴”。细揣思,也不无道理,这种演变适应了时代发展和饮食结构变化的需要。

近来年,“活鱼锅贴”又有新的发展。其做法已很少“一锅熟”了。普遍是将“锅贴”、“活鱼”分锅做。“锅贴”也不是贴在锅上,而是在锅边摊成“簿饼”。讲究的再在面里放上芝麻、罗卜丝,或改用玉米面、高梁面等做成不同品味的“锅贴”。有的吃前将“鱼汤”涂在“锅贴”上,也有的吃时用“锅贴蘸鱼汤”,这样食之既有原“韵”,又添新味。夹着香脆的“锅贴”,蘸上鲜浓的“鱼汤”,你就会感到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生活韵味。即使宴席已尽尾声,你的情趣会依然如初,即便你离家千里之遥,也会令你留连忘返。不过,你如果有闲情逸致,还是请您到洪泽湖中的鱼船上,或者洪泽湖岸边的渔民家,尝一尝真正“小鱼锅塌”的味道,那才是地道正宗“小鱼锅贴”呢!

六. 山东省 莱芜 莱城区 蒜仔酒香黑猪肉

莱芜黑猪肉——蒜仔酒香黑猪肉原料:莱芜黑猪肉1000克,蒜子200克,二锅头酒150克调料:精盐20克,鲁味鲜酱油100克,葱姜各10克。推荐理由:作为莱芜主要之一,莱芜黑猪以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江北第一猪”。莱芜也是三辣之乡,白皮蒜瓣大产量高,质细辣味香,对冠心病、高血压等恶性疾病的预防有极好的效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道菜是根据“百花酒焖肉”改良而来,利用当地的大蒜和黑猪肉制作而成。入口软糯,肥而不腻,酒香浓郁,甜咸可口。受到广大食客的一致好评

七. 广东省 湛江 坡头区 海鱼仔汤

湛江人爱吃“海鱼仔汤”,皆因其地理环境、人文民俗的不同。一般来说,南甜北咸,北方人讲究吃喝,味道浓重,食海鱼畏腥,而喜煎之。而南方人讲究饮食,味道清淡,海鲜中多视鱼汤为佳,往往先饮后食,饮则为汤,“饭前喝汤,越喝越健康。”鱼汤的吃法多样,有深海的鲈趸鱼肉滚汤,也有浅海的杂鱼煮汤,还有湖光岩火山湖、鹤地金湖的淡水鱼汤,但最好吃的鱼汤则是“海仔鱼汤。”

海仔鱼,是指生活在浅小海域的小鱼小虾,如同广东人把小孩子称作“细蚊仔”的意思一样,海仔鱼在达官贵人眼里不屑一顾,更不用说登上大雅之堂了。可是,近日受朋友之邀请,在一酒店酒店内,却意外品尝到一次海仔鱼汤。

八. 海南省 陵水 海南香蕉

香蕉为热带名果,海南岛亦为原产地之一,种植一年即结果上市,南部地区更快,栽苗6-8个月就结果。主要分于陵水、三亚、乐东、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等。香蕉蕉肉芳香,蕉皮有青绿色和鹅黄色的,剥掉蕉皮,肉质呈鹅黄色,香甜可口,芬芳扑鼻。

九. 海南省 三亚 海参

海参喜欢栖息于透明度好、盐度高的海域,三亚各港湾岛屿都能见其踪影。海参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高级名贵海产品。海参食法多样:或烧、或烩、或炖,尤拌以鲜蛋同炒最上口。( 三亚)

十. 海南省 海口 椰子

椰子水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促进细胞再生长,可以饮用,甘甜解暑,琼崖纵队红军曾将其代替葡萄糖水注入静脉维持生命;叶肉含35.5%的脂肪和大量能醒酒、有助于人体蛋白质合成和壮阳的锌,可吃也可做椰蓉、奶油,椰壳可烧做活性炭;椰根煮水可治疗炎症;而"椰席"早在汉代就是朝廷的贡品了。
椰子在汉代以前叫"越王头"(越人是古代黎族的先民)。传说,一次黎王因为打了胜仗,在寨子里庆祝胜利,疏于戒备,晚宴时被奸细暗杀,并将其头颅悬挂在旗杆上通知敌人前来攻寨。敌人攻寨时万箭齐发射向城墙守军,箭却纷纷落在旗杆上。旗杆渐渐长粗、长高,变成椰树,箭也变成椰叶,黎王的头颅变成椰果。敌人看到此景吓坏了胆,不战而退。椰树也就成了黎族人民的象征。剥开椰子外边的椰棕,你会看到椰壳上有三个黝黑的眼,那便是黎王怒目而视的眼睛和嘴。( 海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