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水随州的特产文案 正宗随州广水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水随州的特产文案 正宗随州广水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10:48:20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殷店大米

贡米之乡——随州殷店镇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漂水河的源头,特有的地理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无污染水质土质,使该地盛产的大米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米质晶莹,色泽光亮,味道清香,口感柔和,营养丰富。所选精米更为人们所喜爱,常吃常新,健胃强身。1987年和1990年分别被湖北省和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享誉海内外。2003年,曾都区供销社运用传统种植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该品种推行优化种植,并按定向品种、定点种植、定点收购的形式,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的优质稻。该产品被曾都区供销社注册为“胜泰”牌大米,经湖北省有关部门检验,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推广项目予以立项。2004年全区落实种植面积2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目前“胜泰”牌水晶米已打入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云峰山茶叶

云峰山茶叶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洪山镇的。云峰山茶场是湖北省十大名茶场。“随峰牌”茶叶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云雾毛尖、云峰翠毫、珍眉二级茶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授予“中国名茶”称号。

洪山镇是茶叶大镇,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常年无霜期230天,有效积温4600~5000℃,雨量1100~1200毫米,土壤酸性,PH值在5左右,很适合茶树生长。自1966年在张体学省长亲自关心下在洪山镇建起第一个茶园后,上世纪70年代全镇开始大规模建立茶园, 有大小茶园40多个,茶叶面积近万亩,茶叶产量40万公斤。云峰山茶场是洪山的茶叶龙头企业之一。云峰山茶场始建于1975年,经过先后几次大规模开挖扩建,现有茶园面积13000亩,成为湖北省十大名茶场。茶场自投产发展到现在,已先后研制生产出“随峰牌”云雾毛尖茶、老板茶、银芽茶、龙井茶等近几十种级别不同的系列产品。并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40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行业茶叶评比并获奖。其中云雾毛尖、云峰翠毫、珍眉二级茶上世纪90年代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授予中国名茶称号。1988年,国家主席1曾将云峰山茶作礼品赠给保加利亚客人。

云峰山茶场四大主导产品介绍如下:

曾侯银剑茶

曾侯银剑茶,原产于隋国,楚昭王10年,吴国、唐国围攻楚国,楚昭王在隋国避乱时与隋王曾侯品茶论剑,曾侯银剑茶因此而得名。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茶叶当为药用之始。现代医学证明,绿茶氨基酸含量高,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敌烟醒酒、利尿解毒、防癌、降血糖、清甘滋醇、回甜爽口,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首选保健饮品。

曾侯银剑茶其特点是:条索挺直,芽头肥硕匀齐,银绿翠隐,清香高鲜,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时茶芽立于杯底,形似银剑竖立。该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外包装随州风味浓厚,被各界友人誉为随州茶业标志性产品。二OO七年曾侯银剑茶又在中国“蓝天玉叶”杯和世界第一届绿茶评比中双获金奖。二OO八年在韩国的第七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中又获金奖。

编钟龙井茶

编钟龙井茶是我场精心研制的又一特种炒青绿茶。该茶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制作前经适当摊放,再应用抖、搭、拓、抓、推、磨、荡等十几种炒制手法精炒细作而成,因其形似随州编钟,特别是滋味香气犹如古老而神秘的编钟那绕梁三日般的韵律,令人回味无穷,而故名——编钟龙井茶。

该产品无论是在制作风格上,还是在内在品质上均酷似西湖龙井,具有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尤其是其独特的清香,幽而不俗,沁人肺腑,隽永绵长,实乃茶之神品

云雾毛尖茶

云雾毛尖茶是我场研发并最早投入市场的传统名优茶。该茶精选早春时节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的茶树嫩稍经摊青→杀青→揉捻→二青→复揉→烘干→拣剔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以条索紧秀,圆润弯曲显毫,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的风格不仅成为广大茶叶消费者的首选品牌,同时,随峰牌云雾毛尖茶是湖北省绿茶行业第一个被评为湖北名牌的产品,且连续五届被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1986年该产品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荣获国际金奖,并多次被评为中国名茶、部(省)优产品称号。

神农绿碎茶

神农绿碎茶源于人类始祖——神农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便大量采摘利用,因受当时制作条件所限,他们将茶鲜叶晒干后,揉搓成细小碎片,以方便药用,神农绿碎茶因此而得名。为了满足当今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的需要,我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发并采用现代加工设备和技术将该茶发扬光大。

该茶外形呈沙粒形颗粒状、色泽绿润、汤色鲜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欧盟有机标准,是各种保健茶、袋泡茶最理想的茶叶原料。用该原料生产的商务袋泡茶,饮用方便、卫生环保、经济实惠,是公务接待、大型会议用茶的最佳选择。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葛粉

随县葛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县葛粉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野生葛粉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食疗保健佳品。随县葛根资源十分丰富,从大洪山到桐柏山,野生葛根四处可见。随州市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利用葛根开发出葛根液、葛根柿e茶、野生葛粉、葛根冲剂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葛根是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它主要含有葛根黄酮甙、葛根素、花生酸、淀粉等。《中药学》记载:葛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增强骨骼,延缓衰老作用,能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对糖尿病、颈椎肥大、皮肤红肿、肠胃不适、风火牙痛均有一定疗效。

随县葛粉

随县葛产品技术研究中心

13317079

葛粉

四.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古银杏

随州古银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州古银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银杏,在随州本地人又叫它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 随州银杏

随州千年银杏谷景区位于中国古银杏之乡曾都区,绵延12公里,区内古银杏树连成片、构成群落,深藏群主之间、汇聚成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据了解,银杏谷内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8棵,百岁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万多棵。

中国千年银杏谷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其资源特色可归纳如下:

千年古树,银杏王国
据统计洛阳镇分布百年以上古银杏树共有1.7万株,其中有308株千年古银杏树,定植银杏510多万株,同时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分布最密集、保留最完好的一处古银杏树群落。古银杏群落与周围半丘陵半山区地形、湖泊河道、乡村农舍有机组合,互相映衬。2003年随州银杏林整体以17.1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入选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植物银杏自然保护区。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何店镇、长岗镇、三里岗镇、柳林镇、均川镇、洪山镇、环潭镇、吴山镇、万和镇、殷店镇、草店镇、小林镇、淮河镇1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茶叶

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所产茶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车云山毛尖。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三里岗香菇

三里岗香菇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三里岗镇是全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的中国香菇之乡。早在1964年,湖北省外贸厅经果部就看中了三里岗的栎木资源,并请香菇制种专家为本地培养技术人员。1966年春在这里召开了湖北省首次香菇生产小型现场会。由于“0”使香菇生产停顿下来。1978年,三里岗杨家棚大队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杨新美传授人工段木香菇栽培技术,同时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到华中农业大学进修。80年代初期,三里岗很快形成了“队队办菇场,家家种香菇”的格局。当时流传最广的民谣是:“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再种香菇奔小康”。据《随州贸易志》记载,1973年全县仅收购香菇40公斤,开创了香菇收购的有史记录。1983年香菇收购达5万公斤,货源重点在三里岗。香菇成了县外贸的拳头产品。

当香菇发展受到当地林木资源的制约时,三里岗人开始走向外扩张发展之路。一批农民在陕西、河南、四川等栎木资源大省承包经营山场,每年收获香菇2000多吨,再加上1400多名农民经纪人在全国各地收购香菇4000多吨,以及本地农民的一些零散交易,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三里岗香菇市场年交易量达8千吨左右。近几年该镇干香菇产量4000多吨,产值2亿多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香菇产业。干香菇市场年交易上升到1.2亿吨,交易额10亿元。这里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全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还通了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记”认证。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含多种维生素和糖分、蛋白质,营养丰富,既是菜肴上品佐料,又可入药。乳妇多食黄花菜,可使乳汁增多。随州曾都区隐抱寺一带,产野生黄花菜,1958年由野黄花菜转入人工栽培。1967年后,先后从湖南祁东、益阳、山西大同、陕西大荔、山东聊城、江苏泗阳、安徽嘉山等地陆续引进良种,再度发展,后又采取“自采自育、切片育苗、老兜繁衍”,发展甚快,全区以均川、万和镇为主产,洪山、柳林、长岗、何店、淅河、万店、封江等乡镇均有大量栽培,年产干品百万公斤。畅销武汉、北京等十余个省、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