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原市晋源区昌和翔土特产经销部 太原市哪里卖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原市晋源区昌和翔土特产经销部 太原市哪里卖土特产品更新时间:2023-08-13 02:17:24

一.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羊肉蒸饺

主料:小麦面粉400克 猪肉(肥瘦)400克 羊肉200克
调料:植物油20克 盐5克

羊肉蒸饺做法

1.锅中倒入适量的水烧热,放入准备好的羊肉,烫发熟捞出,晾凉.
2.把烫发熟的羊肉切成小块猪肉洗净剁成肉馅.
3.羊肉,肉馅和所有调味料(植物油、盐)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做成羊肉馅.
4.面皮中包入适量物羊肉馅料,对摺成半月,捏成饺子.
5.把包好的饺子放在抹过油的蒸笼中,用大火蒸熟,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认一力的羊肉蒸饺是太原的名吃之一,1930年左右创建,位置也在桥头街。认一力的蒸饺皮薄、味香、佐以老陈醋、味道绝佳。肥而不腻,馅成丸。其他地方吃的蒸饺,味道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二.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三.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太原大蒜

大蒜以应县小石口村产的紫皮六瓣蒜为代表,历史悠久,名驰三晋。特点是个头大、结构密,皮紫,易剥,蒜瓣光洁、香辣,掏成蒜泥,沾接力强,而且隔夜不变色味。


四.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荞面灌肠

荞面灌肠是随处可见的小吃了,周边的县市叫“碗托”。制作方法是把荞麦面调成糊状,盛在容器里,上火蒸熟,冷却后脱离容器,叫“碗脱”比较形象。但从名小吃的角度看,灌肠才能说明问题的核心。正宗的或者说是做得好的,利滑爽口,有一种直下腹中,味进肠内的感觉。类似于酒,好酒感觉酒力能入脐,次一点的只能到膈了。假如不是这种差别的存在,那这种80年代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的小吃,也不至于能名列十大了。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很难找到味道特别好的灌肠店,有的人就把六味斋酱肉归到十大小吃中了。(位于桥头街、钟楼街、柳巷交叉路口的“六味斋”酱肉店,原为开设于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的“福记六味斋酱肘鸡鸭店”,老字号的信誉早已深入人心。“六味斋”产品颇多,色香味俱佳,在众多的产品中,酱肘花独占鳌头。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淡而入味,香而醇郁”闻名。)

五.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猫耳朵

山西猫耳朵是中国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猫耳朵是晋中、晋北等地区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又加制作简便,倍受群众欢迎。在晋中一带,人们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县高寒地区,人们用莜面、荞面制作,取名“碾疙瘩”,还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软,还能碾推成花纹、触须等式样,更使这种面食形象多彩多姿。 猫耳朵原是民间吃食,因其筋滑爽口,别有风味,一些宾馆、饭店的厨师,把它推荐给外宾。许多贵宾食后赞不绝口。从此,这种面食进入了“大雅之堂”,如同清宫风味小窝窝头一样,成了筵席上的一道佳食美味。

六.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七. 江西省 萍乡 安源区 安源火腿

属江西,选用肉质鲜嫩的羊肉、猪肉作原料,以农村的传统工艺,通过腌、熏、烤三个主要加工环节,结合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绝不含防腐剂和色素。其色、香、味、形俱佳、且肉色红润。其色、香、味、形俱佳,且肉色红润、香味独特,是您招待贵宾、庆贺节日的上等佳肴。

八. 江西省 萍乡 安源区 斋婆柚

传说,古代南康有一位老婆婆,平时吃斋,不沾半点荤腥.她家里种的几棵柚子树,由于没有荤腥污染,结出的柚子又好吃又漂亮.老婆婆乐善好施,每年都把种子送给别人栽种,这种柚子就在南康源源流传.后人为了怀念老婆婆的功德,把这种柚子命名为"斋婆柚".



斋婆柚原产于江西南康城北谢家,是优良的农家品种。原来斋婆柚的单个重量只有650~1000克,经过原南康园艺场技术人员和果农们多年的培育改良,现在单个重量已经提高到了650~1300克,而且还保持了原有香甜浓郁的独特风格。由于斋婆柚香气浓郁,果肉爽脆可口,食后回味甘甜,余香不尽等特点,又获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



斋婆柚香气浓郁,家中如存放一箱斋婆柚,你进屋就 能闻到柚香。在屋子里剖一个斋婆柚,满屋子都是香的,这个特点是其他任何一种柚子都无法相比的。

九.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山西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十.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古交木耳

古交木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