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双版纳特产饵块 云南饵块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双版纳特产饵块 云南饵块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16 12:10:11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香料

&nbps;&nbps;&nbps;&nbps;在景洪这介“绿色宝库”中,有着两大名贵香王——以花香著称的番荔科常绿乔木依兰鲜花提取的香精,就是配制高级化装品的有名香精依兰香料。香荚兰不仅用于制作高级香水,更主要用于调味。香荚兰干果荚在国际市场上每4千克售价60-70美元。( 景洪)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砂仁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盛产砂仁,特别是基诺族聚居的基诺山一带,更是砂仁的集中产区。这是云南省的科学工作者同基诺人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结果。砂仁,有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的功效。它是一种姜科植物,分春砂仁和壳砂仁两种,以果实及花入药。有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的作用。系名贵的常用中草药,也是常用的香砂胃丸、香砂六君子九丸,舒肝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砂仁种植后,一般3年便开花结果,亩产可收益500到1000元,能连续收获10年。云南、两广所产、以春砂仁为多。目前云南的砂仁产量占全国第二位。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酸笋煮鸡

是傣族一道较为典型的菜肴,其作法:将酸笋用水漂动 酸味,然后放入锅里煮透,再把准备好的鸡肉放入锅里同煮,待鸡肉煮烂后起锅。随后将辣椒、葱、姜等佐料放入锅里炒热,再把酸笋鸡汤倒入锅里回一下锅,即可食用,其昧酸辣爽口,味道独特,开胃。( 西双版纳)

酸笋是用竹笋腌制的一种傣族特色莱,通常与鸡肉或鱼放入锅里同煮。将辣椒、姜、葱放入油锅里炒热,再把酸笋煮鸡(鱼)倒入锅里回锅后,即可食用。这道菜的特点是酸辣可口。

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笋的味道,不习惯的人会觉得味道有点惯,但只要吃过的人大多非常喜欢,因为酸笋的加入会把油荤腻化解掉。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肉炒芭蕉花

以一内芭蕉花和100克新鲜狗肉为原料(若无新鲜狗肉,可用猪肉代替)。烹饪时,取下芭蕉花的花瓣,洗净切细,放少许食盐渍制片刻生,淘洗挤捏,去除涩味。狗肉切成薄片或剁细(猪肉亦然),先将肉在油锅内爆炒至八成熟,再加入芭蕉花与适量食盐、味精炒熟即可。这道菜,从前多在贺新房时食用,因风味独特,餐馆内已普遍用以待客。( 西双版纳)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安龙饵块粑

    本县传统食品,用粳米经浸泡、初蒸、冷却喷水、复蒸后加工而成,形似江南年糕,但比年糕略大。安龙耳块耙色白脂丰、柔软适口,加糖或甜酒煮食,清香爽口;与肉丝、香肠或绒鱼丝、牛干巴爆炒,滋味纯美。( 安龙县)

安龙饵快粑就来自于黔西南安龙布衣族、苗族地区。采用本地优质“老红香”晚米,该米米质特殊,天然纯香,生长期较长,约在180天,并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成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它的晶质特征好,该米米质结构紧密,腹白度小,透明度较大,富有光泽,煮熟的饭吃起来,质地细腻,粘稠适中,松软可口,它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比较丰富,就是产量低,在当地属米中之王。 该产品经过祖辈传统工艺,借现代工具精制而成。 无任何色素、防腐剂等。其食用方便,可(炒、煮、油煎、烤)等方法食用,煮后柔软细嫩,光滑爽口,香气怡然,风味更是独具特色。

安龙有“大米之乡”的美誉,其美誉的来历不单是因为这个地方大米的产量高,同时也因为这里出产的大米有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香味。聪明勤劳的安龙人用当地的大米做成的美食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其中饵块粑属于数一数二的美食。

“饵块粑”是用安龙特色的本地晚米作原料,通过精心加工而成,在安龙有着悠久的历史,逢年过节打“饵块粑”已成为安龙县广大群众的一种传统习俗,除部分耗时费力的工序已改用机器而外,其它工序都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安龙的大米经过浸泡搓洗之后,再进行蒸煮,然后通过机器加工,便形成了热气腾腾的耳块粑,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而今,“饵块粑”已是安龙的一种特色美食商品,产品远销省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竹筒烧肉

是哈尼族的一道名菜。其作法是:将肉洗净剁细,把姜、辣椒、野花椒、盐等佐料切细与肉拌匀,然后放进预先准备的一节竹筒里,用芭蕉叶塞住筒口,放到火炭里烧熟即可食用,味道鲜美,清香适宜。( 西双版纳)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蕉叶蒸鸡

是傣族的传统佳肴,肉嫩鲜美,香辣可口。制作方法: 把宰好的整鸡洗净,放到砧板上用刀背轻捶,然后放上葱、 芫荽、辣椒、野花椒、盐等佐料,腌制半小时,再用芭蕉叶 包好,放到木甑里蒸熟即可。( 西双版纳)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族黑陶

黑陶是傣族民间的传统手工制品。1995年,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勐海县景真八角亭旁兴建了工艺美术黑陶厂,生产土黑陶制品。先后开发出坛、罐、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产品造型新颖别致,雕刻精细,图案古朴典雅,美观大方。黑陶茶具泡茶、醇香之味保持长久。黑陶花瓶插花,有较好的保鲜作用。黑陶产品很受游客喜爱。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粗制樟脑

樟脑,是以樟树为原料提取的林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和化工。天然樟脑在国际市场上较为走俏,具有较高的换汇率。我国的樟脑,仅福建、江西、云南和台湾等少数地区有产。西双版纳是云南历史上的樟脑主要产地。《十二版纳志》有记载说:“次于茶叶之外销副产品当推樟脑,每年由佛海至景栋输出大约在五百至六百驮,总值十三万左右之银元。”由此可见樟脑早已是西双版纳外销的。

西双版纳地区提取樟脑的樟树,与福建、江西、台湾的并非同种。以上地区的樟树,含樟脑、樟油于树干之内,须伐树干提炼,方可获得樟脑、樟油,得樟脑而毁樟林。西双版纳的樟树,樟脑与樟油主要含于叶内,只须取其枝叶蒸馏便可得樟脑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脑,又主要产于勐海县。樟树的分布以勐海县城所在地勐海坝子为中心。向勐宋、勐遮、勐混几个坝子的边沿和勐岗等地辐射。据勐海县科委80年代末期普查,当地共有樟树323499株,70%分布于勐海县坝子周围。主要有黄樟和毛樟两类,共十余种。其中有的主要含樟脑,有的主要含樟油。

西双版纳的樟树,多与茶树混种于茶园间,樟树与茶树的比例,一般为1:5。直到近代,勐海才开始建立纯樟林。

粗制樟脑,由农民用土法提取。提取方法旧志中记载为:“边民每于农事完时,多自由入山,采取樟叶,就地搭薪生火,用两口锅一个甑,即可以简单方法取得樟脑结晶。”如今农民提取粗制樟脑多用旧法,即将樟叶塞入经过密封处理的甑内,在锅内加水煮熬,甑顶部再置一口铁锅盛装冷水作冷凝器,使樟叶中挥发出来的樟脑遇冷后凝结于锅底,从而取得粗樟脑。每甑可煮熬24斤樟叶,一般可获2两左右樟脑结晶,提取率较低。80年代中期,当地科委、乡镇企业局曾委托有关单位对粗樟脑的提取设备进行研究改进,使出脑率从原来的2.1%提高到2.6%。

为提高樟脑的质量,勐海县建立了精制樟脑厂,收购农民提取的粗制樟脑,生产樟脑精粉。

樟脑含有一股特殊的香气,可结紫黑色果实。当地群众常嚼未熟的青色果治腹疼。用樟木加工厂的木箱,盛装衣物可防虫蛀。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县 饵块粑粑

 “饵块”则专门称谓用米饭舂制而成的食物,《说文解字》的解释:“饵,粉饼也”。 “饵之言坚若玉珥也”。在制作时先将稻米蒸熟,再舂捣加工,以保持稻米原有的筋芡,做出的食品即“饵”。

云南的筒状、卷状饵块属“年货”。云南人过年,不能没有饵块,春节做饵块、吃饵块及互送饵块是古老的民间习俗。饵块是昆明官渡的好,尤以官渡子间人舂的包饵块最佳。用纯好洁净的宝象河水与饱满晶亮的官渡大米做成的饵块洁白细腻,筋骨好,又软又糯。 “瞥见子间兜裙屐,上市传呼饵块来”。

饵块的酱,昆明人最爱吃的酱是芝麻花生酱,这种酱香甜可口。G还有芝麻花生酱,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乳也做了饵块酱,还有甜酱、辣酱,甚至云南豆腐也做了饵块酱。 由“鸡丝炒饵丝”发展成了卤饵块,以“端仕街的卤饵块”最为出名油亮红润、浓香扑鼻,油而不腻。

大理巍山的“粑肉饵丝”可谓“都饵块”之精品。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并不用刀切断丝,筷子一戳就分解开来。昆明塘双路有一巍山籍人士开了家小店,知情者找上门去吃,香饵块直吃得人油汗淋淋,颊齿留香。

除了咸的煮饵块外,还有甜的。如用甜白酒煮的“甜白洒饵块”,用麻花白糖煮的“麻花饵块”、“牛奶煮饵块”等等,很受喜爱甜食者的青睐。 类似西安的羊肉泡馍是把饵块切成片烤熟后,一小块一小块地掰碎,泡进鸡汤中食用,类似西安的“羊肉泡馍”,别有一番风味。

而在烧饵块中间夹睛一片卤牛肉,有“滇味汉堡包”美称饵块制品也算是怪中一绝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