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夏旅狼土特产 宁夏地方特产官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夏旅狼土特产 宁夏地方特产官网更新时间:2023-08-10 05:24:59

一.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胡麻油

胡麻,即油用亚麻。胡麻油,就是采用土法或榨油机压榨胡麻籽粒迫使流淌出来的黄色半透明液体
亚麻按用途不同可分为油用亚麻、纤维用亚麻和兼用亚麻三种,同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胡麻籽粒呈扁孵圆形,暗褐色,有光泽,可榨油。胡麻油可炒菜,煎食品,也可供制油漆、油墨、肥皂等。胡麻籽中还含有6%-10%的胡麻胶。胡麻胶是一种以多糖为主的果胶类物质,含有12%的蛋白质,17%左右的果胶酸、淀粉、矿物质等,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医药原料等。提取出胡麻胶后,不仅使胡麻籽出油率高,而且明显改变了胡麻油的品质。油渣也是优质饲料和肥料。胡麻茎皮纤维细而坚韧,耐磨,不易被水浸腐,可供纺织和制鱼具、麻绳、麻袋。( 银川)

二. 宁夏 吴忠 同心县 哈里瓦

哈里瓦

哈里瓦(حلوي)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甜食”。哈里瓦是宁夏回族的一道传统甜点。做法是:胡麻油烧熟后,放入面粉,翻炒熟后加红糖、蜂蜜、精盐拌匀。用木模(枣木板制成,在宽面上等距离雕出2.5厘米见方,1厘米深的模子,有扇面、铜钱、树叶、梅花等图案),将甜面料填入,用拇指压实压紧,然后翻过来在面案上用力一磕,成型的面料倒出来,再整齐地码放在碟里即成。

三. 宁夏 固原 原州区 宁夏甘草

甘草,属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根可长达五、六尺,因含有丰富的糖分,味甚甘,故得名“甘草”。甘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草药,既能调和诸药,又能补气和中、泻火解毒、强健筋骨;主治脾胃虚弱、咳嗽多、咽痛、痈肿痛、小儿胎毒等症,还能起到抗溃疡、抗炎症、降血压、降血脂、中枢抑制甚至抗肿瘤的作用,被称为中药里的“国老”,赞为“药中之王”。宁夏盐池产的甘草具有皮细、色红、粘性足、味纯甜的特点而名扬中外。宁夏用上等甘草为原料精制成甘草霜,在医药、工业、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宁夏素来就是甘草之乡。所产甘草历史源远,名盖西北,故又有“西镇甘草”、“西正草”之称。甘草为宁夏“五宝”之一。长期以来,西镇甘草与产自内蒙古草原的“梁外甘草”,齐名媲美,光耀中外,同为我国两路传统的甘草佳品。

宁夏雨量稀少,日光充沛,温寒兼容,土质深厚,这种特殊的环境培养了独具特质的西镇甘草。宁夏目前已在多处建立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宁夏人工种植甘草面积已达到了3万亩以上,既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四.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滩羊

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品种之一,通常制裘用“二毛皮”。二毛皮是由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毛质细润轻柔、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弯曲,有的多达九道,故有“九道弯”之称。若轻轻一抖犹如风摆花穗,又好似水纹波浪。用二毛皮制作的男女冬装,既轻柔暖和,又美观大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富有弹性,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毛衫等的高级原料。宁夏产的羊绒服装、提花毛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银川)

五.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螺丝菜

螺丝菜又称甘露、宝塔菜,学名草石蚕,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地溜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洁白如玉,形如蚕蛹,呈螺旋状塔形,肉质脆嫩,十分可口,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

螺丝菜营养丰富,有特殊的香味,质柔软,味淡薄,熟食棉软,腌制加工后质地脆嫩,颜色洁净,形状美观,是佐餐之佳品。螺丝菜除可熟食、腌渍加工外,还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同时它还可作为工业提取水苏糖新型原料,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记者从贺兰县农牧局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贺兰县螺丝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以“金贵螺丝菜”为名向工商部门注册了新鲜蔬菜、腌制蔬菜类商标,为贺兰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螺丝菜在贺兰县已有近30年的种植历史,可与春小麦、冬小麦套种,果实色白、质脆、味甘甜,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县无公害产区的金贵镇、习岗镇、洪广镇等17个村,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远销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每亩毛收入约4500元,是贺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发展产业。

六.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宁夏珍珠米

即宁夏大米,产量丰盈,以品优质佳而著称,清朝曾被列为朔方贡米。康熙访宁时钦点为宴席主食,称为“珍珠梗米”。珍珠米粒圆、色洁、油润、味香、蛋白质、脂肪含量高,营养丰富。用其蒸制的米饭,洁白如脂,粒粒晶莹,粘而不腻,油润香口,特别是青铜峡市叶盛“白皮大稻”加工的精米,更是珍品。( 银川)

七.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吴忠黄酒

吴忠-黄酒酿造的工艺很考究。做酒须先和百约,于农历六月六日采制野菊花,用药渣(中药煎熬后的残渣)、麦子和制酒曲(称采曲子),把籽粒饱满的酒谷煮成粥状连同曲子一起入缸加凉开水封闭发酵,酿至40天以后即成。通常用粗箩或竹罩插入酒米过滤,煮沸即可饮用,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谓的筛酒的由来。筛过煮沸的黄酒颜色黄亮,甘醉清香,兼有微微的酸苦之味,喝起来开胃爽口,提神遣兴,使人大长精神,收麦季节喝黄酒则更有消暑解渴的功效。

黄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并有丰富的氨基酸,被誉为酒类之冠。黄酒以陈、老为最佳,人们常说陈年老酒指的就是黄酒。若遇春节或红白喜事,便早过滤入缸,以备待客。

喝过黄酒的人,常常赞不绝口,回味无穷。饮黄酒佐以小菜、干果碟。小菜以冷食为主,肉、菜兼有;干果碟有炉食(自造点心)、杏仁、花生、瓜籽、红枣、油果等花色多样,放满一桌,使人眼花缭乱,食兴大增。若用黄酒加油炒鸡蛋一同煮开,佐以油千层饼子一同饮用则别有一番风味。

八.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宁夏石烤羊

主料:羊肉(肥瘦)(3000克)

调料:丁香(4克) 胡麻油(200克) 桂皮(3克) 花椒粉(8克) 料酒(25克) 胡椒粉(3克) 盐(12克)

制作:

1. 祁连山石板一块,厚约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烧热,擦油;

2. 将去骨羊肉洗净,片成薄片,贴在烤热的石板上,用瓦盆扣盖上面;

3. 将各种调料研成碎末,加食盐和料酒搅拌均匀;

4. 当羊肉每烤7~10 分钟时,起盆将调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黄色时,盛盘乘热食用。

在中国烹任史上,上古之时用火熟食,以“石烹法”为最古。“石烹法”的时代当在陶器出现之前,即石器时代。那时,人们用石器做成简单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烧石而熟食的原始烹饪方法。《古史考》云: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据有关史料称,石烹法有二:一是将烧热之石块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物熟之。二是将石烧热,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第二种方法。这种隔石而烤烙的方法传热较均匀,风味独特。五千年前的石烹遗风,至今犹存,来西北观光者无不争食。

九.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民间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

千百年来流传西夏区的民间刺绣,以其精巧的技艺流行民间。作为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赵氏家族原住同心下马关镇红城水村,后移居银川市西夏区,当地妇女喜爱民间刺绣,为此奠定了传承基础。

赵氏家族传至赵桂琴时,刺绣作品已形成自我的独特风格。其工序包括构思、勾勒轮廓、复画样图、选料、纫粗细丝线若干、下粗细绣针、装裱等。赵氏家族的刺绣讲究工艺、技巧,绣品中人物、动物的一根毛发、一个眼神,自然界的一片树叶、一缕水波,赵桂琴都能表现得细腻传神。完成的作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活态性、审美性、艺术性、装饰性等特点。内容借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多种情感,题材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历史的传承,技艺的历练,最终在赵桂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奖,《莲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迎奥运、迎大庆、颂‘四德’、倡清廉书画展”一等奖;《金陵十二钗》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电视台、农牧厅、体育局、新消息报主办的全区首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文化活动刺绣工艺一等奖、最佳艺术奖;《龙凤呈祥》获炎黄杯首届海内外华人名家优秀作品展金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获迎奥运中华杯全国艺术大展赛一等奖、中国非遗展最佳表演奖;《枸杞红了》《回娘家》获和谐盛世杯工艺美术展一等奖;《青花瓷》在广东东莞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铜奖。

永宁县民间刺绣在20世纪80年代全县各乡镇每个村庄都有,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聚在一起互相传授、学习刺绣技艺。

永宁县农民马武连、张巧儿、宰乃白的刺绣艺术,在她们外婆、母亲的传授和影响下,充分吸收了黄河流域、宁夏六盘山地区民间刺绣的形式、技巧和风格。他们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深入研究宁夏回族民俗、服饰特色,创作了多幅具有回族特色的刺绣作品,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当地群众的喜欢,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宁夏回族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为进一步继承、宣传展示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永宁县政府在永宁县纳家户村的中华回族一条街开办创意园,集中了永宁县一些具有高超民间刺绣技术的回族妇女,进行现场刺绣和绣品销售。

兴庆区民间刺绣绣品丰富,艺人众多,其中大新镇大新村李凤琴的刺绣作品承前启后,既继承了传统刺绣的细密绣法,又有自己内容新颖,针法走向错综复杂的特点。她的刺绣作品绣线搭配鲜艳,风格鲜明,对传统的刺绣有继承也有发扬,是西北刺绣的代表人之一。

李凤琴的刺绣作品特点鲜明:花朵的花瓣层次明显,象征着大富大贵;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动物活泼可爱,贴近自然。通过数十年的制作和研究,李凤琴相继绣出了《富贵花开》《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传统作品,自己创作了《三八快乐》《万家乐》《欢度国庆》等刺绣作品。其中《三八快乐》在西夏区手工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十.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米黄子

米黄子是宁夏的一道小吃。先将黄米粉用水和成糊状发酵。在带盖的凹形锅里加清油和糖果子(麦芽糖),灌入发好的黄米面糊,煎熟后出锅。一面呈茶色,一面呈乳白色,现煎现卖,形似蛋糕,吃起来软脆香甜。漩粉凉菜:将漩粉皮切成条状,加少量的青菜,佐以芥末汁、蒜泥、芝麻酱、陈醋等拌匀,为春末夏初的应时佳品。

始于清末,还有个名字叫“梅花糕”

米黄子是发端于宁夏中卫的一种特色小吃,因“外黄内糯,香甜可口”,曾经征服了宁夏人的舌尖,然而即便在现在的中卫,也鲜有年轻人知道米黄子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虽然知晓,但也很难见到、吃到这种美味了。

制作讲究,美味正渐渐走向式微

米黄子的得名应该和制作它的原料有关。虽然只是一种风味小吃,但米黄子的制作却不简单,仅材料就有10多种。马金柱介绍,米黄子所需原料主要有黄米粉、碱、香油、麦牙糖、糯米、花生、葡萄干、枸杞、红枣、芝麻等。

制作时,首先将黄米粉用水和碱和成糊状发酵,然后用勺灌入带盖的凹形锅里,加清油和糖果子(麦糖)、芝麻等,文火煎熬;再灌入发好的糯米面糊,紧接着放入枸杞、红枣、葡萄干……再在其上面浇上一层糯米面糊,然后将凹形锅翻过来再加热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出锅的米黄子一面呈茶色,一面呈乳白色,现煎现卖,形似蛋糕,吃起来香嫩可口、软脆味甜。整个制作过程虽然只需要7分钟,但为这7分钟所做的准备工作却很多,而且一锅只能出7枚米黄子,还得现做现卖,否则不能保持它纯正的滋味。

“米黄子制作考究,发酵后的原料极易变质,不适宜规模生产,而作坊式生产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马金柱说。也因此,马氏米黄子在这种情势下的经营称得上惨淡。马金柱夫妇如今在中卫商城守着一个制售米黄子的摊点,以微薄收益勉强支撑,“好的时候能卖几百元,淡季最差的时候仅仅能卖数十元。”刨去成本,所剩区区。

作为一种传统小吃,米黄子虽是美味,如今已是难得一见。虽然美味已“不可避免地”走向式微,但它的甜美滋味却顽固地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信息来源:银川晚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