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昌土特产橘子 宜昌哪个县的橘子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昌土特产橘子 宜昌哪个县的橘子最好吃更新时间:2023-12-24 12:44:07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九龙仙米

由枝江市农业局引进、生产、开发的“九龙仙米”,在2000年元月,经湖北省优质农产品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国标一级优质大米”。“九龙仙米”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主产地九龙溪气候适宜、水质洁净无污染,米质粘稠适度,晶莹剔透,口感舒爽甘甜,品质上乘,故在2000年秋季武汉首届粮油精品博览会上,深受全国各地客商青睐,有“枝江赛泰”之雅称。全市2001年种植4万亩,可生产优质“九龙仙米”1.1万吨,产品可于10月份上市。( 枝江)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远安香菇

远安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远安香菇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的。远安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香菇之乡”,远安县点种袋料香菇突破1亿袋,香菇总产量1.5亿斤,远安香菇的规模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湖北省第一。

远安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全县国土面积1752平方公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昼夜温差大,森林面积162万亩,蕴藏有大量的栎树和杂木资源。这些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香菇的生长发育,生产的香菇无污染,品质优良,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绿色食品。

该县群众种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香菇。199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定》后,全县上下以建设香菇专业村为抓手,以普及传播代料香菇种植技术为重点,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纽带,掀起了大力发展代料香菇生产的热潮。从1997年全县代料香菇生产规模以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2009年香菇总规模达到9500万袋,其中越夏代料香菇7880万袋,反季节香菇1179万袋,茶树菇441万袋,从业人员3.5万人,香菇产业链总收入达6亿多元。

荣获“中国香菇之乡”的远安县,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3亿袋,食用菌产业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产业。2011年香菇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年销售、交易总额突破100亿元以上,引进培育了20多家知名加工企业。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糜城藕

糜城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糜城在当阳市两河乡境内,距市玉阳镇22公里,为古城遗址。相传是三国时蜀将糜芳守江陵所筑。城墙周长1670米,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城垣为椭圆形。城墙基均为夯土所筑,底宽12米。城的东、西、北三面,与城墙3个土台遥相对称的有3座营盘故址。城中有3口大堰,盛产糜城藕。传说长坂坡大战,刘备爱妻糜夫人被曹军所困,投井自尽魂魄不散,飘流糜城寻其胞兄糜芳,曾在此洗漱,使之水变甜,藕变嫩,糜城藕从此出名,成为当阳著名土。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将军过桥

传说三国时期张飞在长坂坡阻击曹兵时,因情况危急,他施用计谋,令随从20余人,用树干枝叶绑在马尾上,在长坂坡桥东树林之后来往奔跑,树枝扫地尘土飞扬,狼烟滚滚,好似千万雄兵驰骋一般。当曹兵迫近他时,张飞圆睁环眼,手持长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好家伙,这一声,如同巨雷,胜似霹雳,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张飞一时性起,双脚猛跺,声如豹吼虎啸,一时桥塌水浊,河水倒流,鱼虾随水逃窜,惊得曹兵纷纷后撤逃命。待曹将识破张飞计谋率兵搭桥追赶时,张飞率众早已不知去向。

张飞一行摆脱曹兵以后,遂向偏僻去处寻食觅宿。当地群众得知是张飞在此,便将从河中打捞起来的乌鱼,连煮带熬,作饭敬献。在拼杀劳累之后,正是饥不择食,鱼块作菜,鱼汤润喉,人人称好,个个赞美。饭后,张飞除向群众表达感激之外,并问及菜名,一老者曰:“鱼因将军来,菜为将军吃,当阳桥下有根底,如不避嫌,就叫‘将军过桥’吧。

将军过桥,又叫“墨鱼两吃”,是用墨鱼、鸡蛋清、水发玉兰片、黑木耳、鸡汤及多种调味料烹制而成。此菜鱼片细嫩,鱼肠香软,汤羹浓鲜,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即能佐酒又可佐餐。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踏豆饼

踏豆饼是宜昌的一大名吃。每当岁尾,踏豆饼就跟办年货一样,成为每家每户必备之物。踏豆饼先得把大米、绿豆、黄豆等按一定的比例用水侵泡,然后掺和到一起用磨磨成浆,把浆用勺舀到锅内滩成筛一般大小薄薄的饼,饼一熟即其锅,稍凉一会就叠成一寸左右宽的折儿,再用勺均匀地切细,将切细的折而抖在簸箕或卷席上凉干,这样豆饼就成了。

踏豆饼一家一户是难以胜任的,从磨浆到切细没有七八个人是转不开的。这七八个人是转不开的。这七八个人中有的角色十分重要,比如推饼,刀士有的就临时聘请,还有磨浆须得有力气的小伙子来承担。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飞达陶瓷

飞达陶瓷有限公司位于县城西郊。公司有职工200余人,有两条流水生产线,固定资产300万元。公司主要生产高、中档系列卫生洁具,年生产量50万件,产值600万元。联系人:李 斌邮编:443300联系电话:0717-4839468( 宜都)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金头蜈蚣

    又名"百足虫"、"千足虫",属节足动物蜈蚣手。宜昌产的"金头蜈蚣"驰名中外。药用成品为成虫的干燥体,有息风镇痉,祛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呐、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伤等疾病。 产地是枝江县、宜昌县、当阳市、枝城市、远安县,以犭虎亭的金头蜈蚣最著名。全市年产量约750万条。( 宜昌)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西陵区 宜昌蜜桔

宜昌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宜昌,种植柑桔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据研究,柑桔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经过我国人民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宜昌红茶

宜昌红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先由广东商人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尔后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先生到鹤峰县改制红茶,在五里坪等地精制,由渔洋关运汉出口,“洋人称为高品”。当时渔洋关一跃成为鄂西著名的红茶市场,广商除开辟鄂西宜红茶市外,还大批涌向鄂南羊楼洞采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红茶庄达50余家,年制红茶10万箱,达5万余担。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宜红由英国转售至西欧,尔后美商、德商也时有买,宜红得到大量发展。1888年汉口口岸出口量达86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红茶为主。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鳘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

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菜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据湖北省《慈利国志》评还:“鹤峰帮者西贡品,其与宁都同为尚第一,中外驰名。”由此可见,宜红茶很早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远安县 油脆

宜昌风味小吃之一,用糯米蒸成糍巴,包入白糖和芝麻馅,做成棱子形,炸成金黄色即成。食之外脆内软、香甜可口。( 宜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