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嘉士利 嘉士利官方食品旗舰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嘉士利 嘉士利官方食品旗舰店更新时间:2023-08-08 12:28:33

一.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天曌山羊

利州天曌山羊业发展与陕南一带同步,但养羊业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可能是由于狩猎业蔓延的制约之故,喜欢猎食野猪、野羊、野兔等等,而放松利州天曌山羊的饲养。据民国十一年所修《广元县志》记载:“……羊只有山羊(俗称火羊)一种,饲养者亦少,山泽民居间有从事牲畜利州天曌山羊到百余头者,然不易夫……”。所以在清末的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川省劝业道编《四川省第四次劝业统计二》家务第二十六表家畜(四川省家畜分县统计表)载:利州天曌山羊共830只。1942年达到15000只,1944年达到26000只,这与利州人民为了支援“抗日”奋发发展生产是分不开的。而解放战争时期,可能是广元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战乱,官不为民作主故,至使利州天曌山羊生产一度回落,到1949年广元县的山羊仅存2227只。

建国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的重视,为了改良利州天曌山羊品种提高养羊效益,50年代初在天曌山牧场派员引进四川铜羊,金堂黑羊以及奴比羊0羊、萨能山羊0羊等品种,对本地土种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开始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并建立三堆分场后,逐步将利州天曌山羊移往曾家山牧场饲养;七十年代初再次引进四川铜羊改良“两场”低产羊;1972年又引绵羊仍在天曌山牧场饲养。均因绵羊不适应,而被自然淘汰。

利州天曌山羊,很适应利州的自然生态环境,经引种改良形成了数量较大的杂交利州天曌山羊群体,为了提高利州天曌山羊板皮的品质,改造劣质羊、又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两次前往汶川、大邑等地引进肉皮兼用地方良种四川铜羊作为父本,与利州天曌山羊进行杂交。由于利州天曌山羊取得了良好的改良效果,在70年代初选育出利州天曌山羊育种群,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统的鼓励羊业政策,有力的促进了利州天曌山羊生产发展。1979年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50000只,创最高历史水平。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形成利州天曌山羊新品种群后,为加快育种进程,丰富其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养羊生产力,于1984年至1988年间,又先后三次引进土根堡公羊、两次引入奴比公羊,给坚持育种方向和生产方向提供了依据。经“七五”、“八五”连续按照“加强本选、建立品系、提高品质、扩大群体”的技术路线,进行利州天曌山羊肉用性能的选育攻关,使之达到了新品种的标准和条件,更有力的推动利州天曌山羊生产。1995年品种验收、鉴定、审定时,全区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80000只,创立了数质兼优的又一历史最高水平。

利州天曌山羊生产在本世纪内创立了三个历史最高水平,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羊群品质提高,养羊效益增加。由于利州天曌山羊的育种和新品种的培育成功,从根本上扭转了利州天曌山羊由数量型的局面,不断的向质量型转变,到二十世纪末,一个养羊治富的浪潮正在利州区兴起。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全区利州天曌山羊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农户达120户。2004年利州天曌山羊存栏达到35万只。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锡利贡米

锡利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锡利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榕江锡利贡米来源于榕江县传统优质常规稻“锡利油粘”。由于清香可口,品质极佳,稻株(苗)、稻穗、米饭均弥漫香气,当地俗称“香稻”、“香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一寨煮饭香十里”之美誉。当地百姓多用于产妇、婴幼儿和老弱病人滋补膳食。 锡利贡米品质优良。获得了“ 2001 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 2003 年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黔东南州第一届农产品金奖”称号 , “ 2006 年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2007 年 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是榕江忠诚镇锡利的一个本地油粘稻,早在明清时期,因米饭香、油质高、味美而作为贡米向朝庭敬贡。锡利贡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属富硒、锌产品,为食用者所喜爱。“锡利贡米”米质优良,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9年7月测试:”“蛋白质含量9.0%,垩白粒率8.0%,粒长均匀,粒均长7.2mm,长宽比3.64:1,半透明,有光泽,无残留,符合国家粮食卫生GB2715—85标准,总体评价为特等米”。在上世纪90年代,榕江扩大种植,并进行三级选优提纯复壮繁育,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2001年已开发建设1万亩锡利贡米商品生产基地,现在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模式扩大种植基地,同时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生产的“锡利贡米”稻谷,集中加工、销售,实现农产品特色化、产业化。现全县生产面积近两万亩,计划发展到5万亩。年产量将达17500吨。现榕江锡利贡米的生产经营企业盛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各乡镇村组建了锡利贡米生产经营协会,建立了精米生产线,产品已形成规模,打入省内外市场。2001年6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评价“锡利牌锡利贡米品质与金象牌顶上泰国香米相当”。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锡利贡米被评为名牌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嵩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八开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计划乡、水尾水族乡、平阳乡、两汪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锡利贡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榕府函〔2012〕5号 贵州省榕江县地方标准:DB522632/T01-2005《无公害锡利贡米 综合标准体系》

三.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

利州贡梨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了。利州贡梨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利州地处川、陕、甘交汇处,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是利州贡梨的理想产区。全区境内年均无霜期263天,平均气温17℃,利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在5—10月份,利州贡梨通常在4月上中旬开花,这样就保证了其坐果率;另外,利州年平均日照时数1342小时,一年中以4—9月份日照数最多,这就有效地保障了利州贡梨含糖量;祁县土壤属褐土和沙壤土类型,其县内干湿季节交替明显,有机质含量低,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这些,很好地保障了利州贡梨独有的品质特色。现在,利州贡梨种植主要集中在区辖行政区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镇、三堆镇、工农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等8个乡镇。

近年来,利州贡梨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总面积达到7000多亩。为支持和鼓励利州贡梨产业,利州区委、区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利州区质量技监局积极制定标准,组织梨农培训。他们还在果树种植中心大石镇、荣山镇等地建立优质利州贡梨示范园,以新品种、高投入、高科技、标准化、高效益为全区贡梨生产做榜样,从而带动全区贡梨生产更新换代,推动利州贡梨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在,每年有6万吨利州贡梨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远销到北京、广东等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2007年以来,为推动利州贡梨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利州区有关部门积极申报利州贡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

四.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大葱

利州大葱是利州区特色农产品,有多年种植历史。利州区生地理气候环境优良,所产大葱植株高大,一群体长势好,整齐度高、抗病、抗寒、抗倒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地块亩产10000公斤左右。利州大葱经过多年发展,先后培育了10余种优良品种,生产中实行全过程无污染控制,严格按标准化组织运作,所产利州大葱单株较重,葱叶翠绿艳丽,葱白洁白而长,葱白部分最长可达到70cm,大葱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用途广泛。目前全区已种植利州大葱2万余亩,年产大葱10万吨,产值超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并带动了大葱营销、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相关行业收入近500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五.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灵芝

利州自古盛产灵芝.利州地处位于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利州就产灵芝。境内野生灵芝分布较广,海拔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在阴暗潮湿的阔叶林里,枯树腐枝和伐桩周围都可见野生灵芝生长,药农一直把野生灵芝的采集作为挖采中药材的一个重要品种。

利州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0年2月,县科委农科所引进灵芝栽培技术,并在利州区白朝乡、荣山镇开展灵芝栽培试验,两地共有41户参加,种植灵芝12亩,灵芝夏季出菇,长势良好,产品全部售出,小范围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5月,外地公司与利州食用菌种厂合作,采取赊销灵芝菌种的办法在白朝乡开展灵芝短段木栽培生产,并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姓王的农户当年灵芝子实体收入5000元,灵芝孢子粉收入25000元,在利州区农民中引起轰动,从此,灵芝生产在利州区迅速推广。1995年,白朝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广州、江苏、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利州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1996年,利州灵芝栽培区域从白朝扩大到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镇、三堆镇等乡镇,灵芝产量105吨,孢子粉14吨,产值680万元,其中白朝乡灵芝产值为360万元,是利州灵芝总产量的48%左右。1997年,全区增加了几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510吨,总产值1650万元。1998年,白朝乡灵芝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620余吨,产值2800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400元,四川省内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白朝乡成为“全省灵芝第一乡”。2003年,全区灵芝总产量1250吨,其中孢子粉300吨,总产值达6000万元。之后利州区调整灵芝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的原则,年规模控制在550万棒,产量550吨左右,仍是四川省最大的段木灵芝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利州灵芝发展较早,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年利州灵芝交易量达千吨。

六.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利州杜仲山鸡

利州杜仲山鸡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的。利州杜仲山鸡具有食用安全、营养美味、药理滋补、生态环保的特性。利州杜仲山鸡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镇的1、张公、雷家、冯家等村现有1800余亩成片的杜仲林,林下放养野鸡大有可为。目前,该镇以山鸡企业带动该镇农民发展特色杜仲山鸡养殖,并做大做强其产业链,开办了农家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杜仲山鸡从雏鸡开始喂食营养成分齐全的杜仲叶,配以玉米,稻谷,青草等为食料,散养在山间林地中,任其食虫蚁,饮山泉,是纯绿色无污染、营养丰富的美味肉食。具有舒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降血脂、血压,软化血管,安胎,抗衰老防皱,光泽皮肤,补充胶原蛋白,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特别适合小孩、中老年人调养身体,是妇女产前产后必需滋补品。

2013年,广元市利州区1镇畜牧食品站申报的“利州杜仲山鸡”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1569954。

广元市利州区1镇畜牧食品站

11569954

山鸡(活家禽)

七.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广元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器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元县志》记述了白花石刻的历史状况,县志中介绍道,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民间艺人采县北太平乡一带白花石,刻制石砚出售。光绪末年,巴中魏喜先、魏礼先来广随叔学艺,后在县城北街开设“老铁笔斋”,因料设计,雕刻成带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鱼缸、石瓶等工艺品。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1长、书法家于佑任路过广元,见魏氏所刻“苏武牧羊”砚台,十分称赞。新中国成立后,石刻社艺人在广元办石刻社,继承发展石刻术,生产高雕镂空的“飞龙”石砚、“梅花”笔筒、玲珑剔透的“松鹤”花瓶、“荷花”鱼钵、以民间传说、山水景色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剑门雄关”石屏。产品曾参加历届省和全国工美术展览。1956年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上,1委员长曾亲切接见魏礼先等艺人并合留念。1978年起,部分精品被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展出。1979年石刻老艺人张礼荣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人员代表会,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广元白花石刻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雕刻难度大,出品周期长,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而成为海内外众多藏家竞相追逐的珍贵藏品。并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核桃酥饼

广元核桃酥饼,又称核桃饼,面食,特点:色淡黄,松软香甜,饼圆形佳。烹制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小吃之一。

广元核桃以其个大,皮薄,籽粒饱满,色泽深浅适度,香味浓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饼选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适量的芝麻磨成浆状,在发酵面上涂上辣椒、食盐,做成圆饼,放入炉中烤熟即成核桃饼。若擀成薄片烘烤,称为“薄脆”。特点:“核桃饼”松脆酥香、色泽金黄、十分可口。24z

广元核桃酥的做法:24z

1、面粉、化猪油、鸡蛋、白糖、小苏打制成桃酥皮。24z

2、核桃仁去皮切细粒。24z

3、桃酥皮分件成圆饼形,粘上核桃粒,入炉烤至淡黄色即成。24z

操作要领:饼面成小裂纹。24z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岗 老天利牌剪刀

哈尔滨老天利牌剪刀:产于哈尔滨市,以原经销老店名称命名。1928年定型生产。其中民用剪刀、成衣剪刀、羊皮剪、马鬃剪及弯、直嘴薄铁剪刀,一直为家庭、工农业生产及林牧民得心应手的工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