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特产 毕节 贵州毕节特产有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特产 毕节 贵州毕节特产有什么值得买更新时间:2023-08-08 14:36:37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木梳粑

木梳粑是用苏麻、蜂糖、芝麻、核桃仁 ( 花生米 ) 做馅子与和好的糯米面做成的汤圆。古时彝家姑娘梳辫子加勒子戴头巾都喜用木梳,而这种汤圆包成半圆之后还要锁上花边,恰好与木梳相似,故称彝家木梳粑。至今在纳雍县城附近还有包木梳粑过大年的传统。
木梳粑与一般汤圆不同的是:一是包的时候不管做成哪种式样都得锁上花边,有时还要用剪刀修剪;二是用苏麻、蜂糖、芝麻等做馅子,既突出民族特色,味道又鲜香适口,经久不变,为多数人喜欢。如果用猪油或玫瑰做馅子包的汤圆,只不过是在木梳粑基础上的发挥,开初吃的时候虽说有一种别于其它的香味,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变质。
木梳粑是彝族人民主要的传统小吃,做工细致。一年一度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包粑粑过年节,并用作午餐或夜宵。若有客人来拜年,姑娘们包粑粑的技巧就更加讲究,她们以木梳粑为主的包成石榴形、柿子形、螺蛳形等花色品种,在粑粑上剪出柿子叶和石榴瓣的形状以显示自己灵巧的手艺。
若是用荞面做的木梳粑,就更为古老。要包得大一点,不用水煮,蒸熟就行,点上红绿颜色,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浓厚,吃起来更别有风味。
1993 年 9 月,纳雍县姑开苗族彝族乡用养面做木梳粑招待李沛瑶委员长等民革中央的客人,备受他 ( 她 ) 们赞赏。

二.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毕节可乐猪

毕节可乐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可乐猪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的。可乐猪(又称乌金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

据《赫章县志》记载,“县内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1977年可乐出土的西汉划墓内有牛、马、猪骨骼。1981年贵州省博物馆在可乐猪市场坡上出土的西汉时期墓内的铜罐中有随葬的猪骨、鸡骨。由上述出土历史文物证明赫章饲养畜禽历史至少在2000年以上。”据《贵州省畜禽品种志》记载“产区养猪历史悠久。赫章县可乐乡曾出土西汉末年的栏式陶猪圈,黔西县亦曾出土汉代陶猪,嘴上有明显的‘三道箍’。据《华阳国志》记载,汉朝时彝族先民便‘放猪于此’。《贵州通志》对毕节曾有‘惟务农业,多资牧养为业’的记载”。这些均证明古老的赫章地区放牧养猪有漫长的历史。由于该猪种资源珍贵,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畔,为此便合称为“乌金猪”。可乐猪作为乌金猪的主要支系,与在赫章县可乐镇一带出土的“陶猪”极为相似,可乐猪因此而得名。

可乐猪是黔西北有名的地方猪种,赫章县的彝族苗族可乐乡为其中心产区。可乐猪作为乌金猪的主要支系,与在赫章县可乐乡一带出土的“陶猪”极为相似,可乐猪因此而得名。

可乐猪属放牧型猪种,适应高寒气候和粗放饲养,体制结实,后腿发达,其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既适合鲜用,又是制成腊肉火腿的优质材料。可以用其腌制火腿、腊肉,产品以色鲜、清香味美及耐贮而享誉国内外。为此,可乐猪还以国家级优良地方猪种被列入《国家猪种资源志》。

赫章县作为可乐猪主要产区,当地人民世世代代均有制作可乐猪腌腊制品的风俗,对可乐猪的开发利用占有天时地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赫章县仁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靠自有资金和申请财政资金,在赫章县六曲镇申家沟农场建立了200头能繁母猪的可乐猪养殖场。并且至公司成立以来,每年生产可乐猪优质火腿、腊肉、香肠等腌腊制品生产工艺,成功申请了“可乐猪”、“安逸”等腌腊制品商标。该产品已成功进入毕业地区和贵阳各土专卖店,产品销量供不应求。

地域范围

毕节可乐猪地域保护范围为:赫章县、威宁县、七星关区、大方县、纳雍县、金沙县6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6′-106°43′,北纬26°25′-27°47′,总面积18860平方公里。毕节可乐猪长养殖规模为20000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部感观特征: 毕节可乐猪被毛多为黑毛,部分呈棕色,额心、四肢未端、尾端有白毛。头大小适中,额心有旋毛,额宽、有菱形皱纹,耳中等下垂,面微凹,嘴筒较粗直,一般有3条皱褶。体躯稍窄,背腰平直,肚腹大较紧凑。后躯比前躯高,四肢健壮,腿臀发达,蹄质坚实,后腿皮肤多皱褶。肉色评分正常,大理石纹,分布适中。 成年公猪体重73.3公斤左右,体长108.4厘米,体高62.2厘米,胸围96.6厘米左右。成年母猪体重为74.95公斤左右,体长111.2厘米,体高61.2厘米,胸围99.1厘米左右。屠宰率71.8%,腿臀比例25.22%,瘦肉率43.18%左右。 内在品质指标:肉味鲜美、口感细腻。蛋白质21.0-22.0(g/100g)、谷氨酸3.0-3.5(g/100g)、牛磺酸0.08-0.12(g/100g)、丝氨酸1.6-2.1(g/100g)、天冬酰胺1.8-2.1(g/100g)、丙氨酸1.0-1.4(g/100g)、精氨酸1.1-1.4(g/100g)、酪氨酸0.6-1.0(g/100g)、丙氨酸1.0-1.4(g/100g)、钙33.0-35.0(mg/kg)、铁12.0-16.0(mg/kg)、镁215.0-225.0(mg/kg)等。

三.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纳雍竹荪

纳雍竹荪是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的。纳雍盛产各种品种的竹荪,年产数百吨,体大、洁白、风味独特,尤以竹荪开发的系列产品前景更可观。

竹荪又叫竹花,也称仙人伞。其形态婀娜多姿,十分美丽,我国称蘑菇皇后,国外称真菌之花。

竹荪嗅之似有甜酒香味,令人神往;食之脆嫩可口。用以作汤,风味独特,高温季节置竹荪于肉汤中,经数日而汤仍鲜味犹存。历史上早就作为美味佳肴,深受历代帝王偏爱,博得“京果之王”的美称。其中尤以“竹荪芙蓉汤”名气最大。从古至今,在对外活动中,曾以竹荪作为高级“馈赠礼品”,外国朋友称为“软黄金”。 1972 年基辛格首次访华,1总理用这一名肴款待,令其难以忘怀,基氏就把此事写进了他的回忆录中,从此“竹荪芙蓉汤”就随《基辛格回忆录》一起名扬四海了。

竹荪外观上由菌盖、菌柄、菌裙、菌托四部分组成,在其生长过程中,放眼望去好似一位头戴黄棕色菠萝帽,身披白纱巾,耸立于荷花绽开的托盘 ( 菌托 ) 之中,如亭亭玉立的阿拉伯少女,洁白无瑕。在一簇簇竹荪的脚下,还会见到一团团孕育竹花的大竹蛋。在纳雍县人们家中种的一盆盆竹荪如盆景一般,玲珑剔透,赏心悦目。

纳雍盛产各种品种的竹荪,年产数百吨,体大、洁白、风味独特,尤以竹荪开发的系列产品前景更可观。

四.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水花酒

  水花酒也是彝家咂酒之一,味道可口,做法简易。用糯米、蜂糖、白开水做原料。
做法:农历九月或十冬腊月用糯米做成甜酒,酿造时酒药要放重一些或者用白酒药,装坛时先将蜂糖放于坛底,再舀甜酒盖上,然后加入凉透的白开水,用泥封固。约三个月后 ( 泡的时间长更好 ) 。酿子变成金黄色,透明,味酸甜,入口沁人心脾,是彝家常年必备的饮料,除平时自饮外,逢年过节还用来招待客人。是别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好酒浆。
“九月里来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这是纳雍彝族长期酿制水花酒的经验之谈。之所以选择在九月酿造水花酒,就是因为这个时候做出来的酒不翻缸不变味,到腊月底,时间是三个多月,正好春节已到。开缸就用来过大年。若在其它时间酿造就容易变质或腐烂。
彝家刺梨酒和水花酒,味道独特,别于其它,堪称彝族地区的,是一种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饮料。

五.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杯子米

“杯子米”是何、罗、王三姓布依族在纳雍河轿子山下从事农耕,喜获丰收后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轿子山下,原来是荒山一片,三姓人定居后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垦。他们用原始的耕作方法,披荆斩棘,劈草挖山,开出一块一块的梯田,种植从江西带来的稻种。这里千百年来,未有人种过庄稼,土地十分肥沃,当年种下就获得丰收,稻谷装满囤箩。塔山脚雁鹅田侧大渡口岸边的波倮大田就是当时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大田,种出来的稻米称“波倮米”。波倮大田开垦前是水海地,泥土疏松。田开得深,打田时若不慎会陷进去。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粮食有了多余,他们就喂猪、喂鸡、养鸭、养鹅,还用“波倮米”酿成水花酒。到大年三十,杀鸡、煮肉,用“波倮米”做饭,三姓人聚集一起过年,没有酒杯,就用波倮米谷壳做酒杯喝酒,庆祝丰收,把波倮大田改称“杯子米大田”,把“波倮米”改叫“杯子米”。据传,一颗波倮米的谷壳折做两半,既可舀水,又可当酒杯。
后来,日久天长,逐年开垦,田土越来越多,粮食年年丰收。为把来纳雍河垦荒种出“杯子米”的事迹传之后代,三姓长者商议,让后辈儿孙永远不忘记布依族先辈艰苦开垦创业的事迹,决定用银子去城里找匠人仿照“杯子米”谷壳的式样锻造成银酒器皿,同时把这种器皿称为“杯子米”酒杯,由罗姓保管,逢红白喜事拿出来喝酒以示纪念。
红喜场中,新郎新娘用“杯子米”酒杯向父、母及来宾中的亲朋长辈敬酒,老人们接过年轻人敬来的酒一饮而尽后,随即给新郎新娘打发喜钱,称“坠杯”。这种习俗相传至今。

六.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茅香粑

茅香粑

茅香粑色、香味俱全,又便于保存、携带,可冷食,方便大家祭祀时带到山上食用,倍受人们青睐,黔西城乡市场上随处可见。

配方:糯米粉、茅香菜、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白砂糖。

制作工艺:将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炒熟捣细,加入白砂糖拌匀备用(芯料);将茅香菜煮熟与糯米面加水揉匀后搓成100克左右的面团,再将面团摊开包入准备好的芯料,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即可。

七.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石雕

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的石雕工艺品起源于清初,是地方官府对皇帝的贡品,朝廷曾将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缅甸、印度等国家。

织金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色彩靓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工艺及收藏价值。

织金县国泰苗族艺雕厂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于2007年12月份开业,总投资20余万元,厂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石雕工艺,原料为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和金墨玉,主要生产茶具、摆件画屏、砚台、笔架、压书条、烟灰缸等石雕产品。目前,该厂生产的石雕工艺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香港、海南、湖南、北京、上海等地。

八.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苗族蜡染

    蜡染,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古称蜡染为蜡缬。据《一切经音义》卷十载:“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引伸为细薄、折叠之物和有花纹的丝织品都叫缬。从我国出土的单色染缬绢、两色蜡缬绢等文物中,可以看出丝绸蜡染在古代曾盛 行,后年久失传,现在已没有丝绸蜡染。只有麻布、棉布蜡染。
    纳雍苗族的蜡染工艺,是古代蜡染工艺的继承,主要是麻、棉布蜡染。其蜡染的制作,先用自种的火麻、苎麻经多道加工工序织纺成布,以竹签和铜皮制成的蜡刀蘸靛染缸中多次浸染、清漂、晾晒,以沸水 高温脱染,便成为蓝底白花。白蓝二色相映衬,加上自然形成的“冰纹”,分外淡雅悦目。当今已发展为白色布料和其他色(如红、黄色等)布料均可作蜡画,经不同颜色的染料浸染后脱蜡,显出五彩缤纷的花纹。白布作画青染者,称黑白蜡染,而黑白蜡中有一道工序常被人忽略,即虹染脱染后,要用豆浆漂洗至少一次,这是更显花纹的里透白。
    苗族的蜡染设计图案,多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几何图形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放的蜡染,原先主要是用于装饰妇女的衣裙、围腰、背扇、背带、伞笼子(麻布口袋)等,现已发展到被面、床单、挂包、家用电器罩盖等方面。花色品种多姿多彩。又因居住地域的差异,而蜡染图案纹理和线条又各具特色。如居住在阳长、百兴、维新等地的苗族,其绘画的蜡染图,主要以线条细腻秀、笔直对称为主;居仁水东、老翁、法泥、老寨土等地的苗族,其昔染构图粗犷明快,制作的燕尾式服饰,美观大方;居住在姑开、治昆、维新等地的大多数苗族,主要以色彩花纹套蜡染,而蜡染的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

九.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胡家汤圆

毕节汤圆历史悠久,地方名吃、远近闻名。

做法:汤圆可分为水晶、酥麻、滚水等多种,尤以水晶最佳。采用糯米、大米,适量的白糖、麻酱、挑仁(压碎)、芝麻、化猪油等原料制成。

特色:水晶选料精致,做工考究,煮熟后,晶莹剔透,如水晶一般,吃在嘴里,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十.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樱桃

赫章樱桃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赫章樱桃酸甜可口、果大色鲜、潜在可开发附加值高。赫章县被中国果品协会、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评定为“中国樱桃之乡”。

赫章县适宜种植樱桃的退耕地及荒地面积约有10万亩,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樱桃产业。此外,原生态无污染的水源,以及性状偏碱的土壤等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赫章樱桃皮薄肉厚、汁多核小、色泽鲜艳如珠、味道甘美似蜜的优良品质,赫章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称,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成熟之际总是远销贵阳、昆明、成都等地,赫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樱桃之乡”。

目前,赫章共有樱桃种植面积3.36万亩。其中,幼龄果园2万亩,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小樱桃”成就了大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