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湘潭特产品牌介绍 湘潭三大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湘潭特产品牌介绍 湘潭三大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8-08 14:05:17

一.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乡下腊菜

湘潭、湘乡、韶山乡 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 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 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葱油凤尾虾

1、将芫荽摘小朵,冲洗干净。葱和姜一半切成末,一半拍破。将虾洗一遍,挑去杂质,用手挤去头部脚须和前身的壳,留下尾部的壳,再洗一遍沥干水分。用汤、盐、味精、胡椒粉对成汁。

2、锅内放入汤、葱、姜煮出香味,将虾放入,下酒,烫熟即捞出,装入碟内。

3、烧热锅,下油,至六成热时,放入姜末、葱花炒出香味,随即倒入各汁收浓,浇盖在凤尾虾上,淋香油,洒入芫荽,随上辣椒油、姜醋各两小碗即可。

三.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草龙虾

草龙虾是在湖区疯狂繁殖的硬壳大虾,掐头去尾后再用刷子大力刷,然后加足了辣椒、朝天椒、花椒、八角、茴香、孜然、大蒜、生姜等种种调料以酒爆炒,最后还得煮透。端上桌的口味虾红通通一片,又喷香扑鼻,辣得人猛吸凉气却欲罢不能。据说草龙虾牙口奇好能啃动防洪大堤,所以长沙人怀着对害虫的仇恨,吃起来分外来劲。

四.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乡烘糕

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

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1980年挖掘传统工艺,改进包装,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大米在中国作为主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各地人民充满情趣的智慧,用它创造了别具风味的糕点,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家乡把这种用大米和白糖简单搭配的糕点叫烘糕,这是无数成年湘乡人童年的记忆。

1723年,湘乡县城天元斋馆研制出烘糕,在那个大米极其珍贵的年代,烘糕无疑是奢侈品。白米、糖,仅仅两种简单的物质,是制作烘糕需要的原料。看似单纯的食品,要经过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白米的颜色,经过火烤,会略带黄色,但机器化生产后以电热代替火烤的制作工艺已经很难让烘糕产生自然的黄色了。一片烘糕入口,看似成型的方形糕点瞬间化作无数甜甜的粉末,儿时的记忆伴随着味蕾涌然而至。昔日的烘糕是一种最佳零食。“养肥小崽,烘糕一篓”这句俗语更是证明了烘糕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亦是营养和口感兼备的佳味。时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烘糕仍然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一般用来亲友间送人情。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曾国藩带领成千上万的湘军将士辗转各地,军粮成了很大的问题,他想到家乡的烘糕轻便易保存,于是将烘糕作为了随军粮食。当时湘乡几十家斋馆每天赶制烘糕,提供给前线食用,用烘糕做军粮可比用大米做军粮成本高多了,但依旧稳定供给了湘军,为平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叛乱平定后,曾国藩将烘糕呈献给皇室和大臣食用,深受赞誉,此后湘乡烘糕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烘糕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今古湘乡》。

暑期同某食品加工厂老总在茶楼,是一位五十多了的男人,且是老乡。说到湘乡的烘糕,他很有感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烘糕还算居家食品中的佳物,所以市场状况良好,成为了食品公司的主打产品,但能够用传统手艺制作烘糕的人却渐渐老去,而青年人人又不愿意在乡传承技艺,眼看烘糕就生产不下去了。这时的他们,开始物色20岁左右的青年进行培养,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订单式”培养。制作烘糕的技术,从外行到基本熟悉制作,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当时给他们(学习制作烘糕的年轻人)六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六十块钱啊,在那个时候很高了!”,这位老总说。但过了不到几年,这些原本被食品公司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南下或北上。“用传统技艺做烘糕的老人这几年陆续都离世了,也没人用古法做了”,他说。

现今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烘糕都是采用改良技术制作的,再过得几年,可能就再也没人知道几百年前发明的湘乡烘糕到底是如何在古人手中制作出来的。当传统技艺面对工业机器时,它是那么的乏力,且渐行渐远。这时我才发现,我吃的不是烘糕,而是一种情怀!

五.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竹筒水鱼

主料:野生水鱼2只(重约2000克)

配料:0鸡一只,鲜猪五花肉300克(取汤)

调料:熟猪油50克,盐、味精、料酒、胡椒、葱、姜、蒜瓣、鸡油适量

制法:

0鸡宰杀洗净,五花肉洗净,一同过水将原料放锅肉加水用文火煮2个小时。

将水鱼宰杀洗净,下沸水烫一下取出搓去薄膜,去内脏、去骨、去头、爪尖改切成方块,放盘中,加料酒、精盐腌15分钟,过冷水,漏干水。

取竹筒12个,将水鱼放入竹筒内,加鸡汤、整胡椒、蒜瓣、竹叶,上笼蒸一个小时取出放胡椒粉、葱花、淋鸡油即成。

特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竹香味浓。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湘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潭有“中国湘莲之乡”的美称,是历代皇室贡品,“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湘潭湘莲产量占全国的63.4%,且质量均为上乘,年成交额1.2亿元左右。全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着莲子的种植、加工、贩运。莲子的系列产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断的发展。1992年中国国立商检局对湘莲测定认为,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精、润肺、清心之效,莲芯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功能。湘莲被誉为中国南方“人参”。

湘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湘潭县全县乡镇,韶山市银田镇、永义乡、如意镇、韶山乡,湘乡市梅林桥镇、东郊乡、龙洞镇、栗山镇、中沙镇、山枣镇,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乡,衡阳市衡东县白莲镇等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韶山野兔

(1)原料:净野兔肉1000克,大红椒150克,生姜、香菜等适量。

(2)制作方法:山野兔去骨切成小块,放姜、葱等佐料加高清汤焖烂。

(3)特点:野兔肉酥烂香辣,原汁原味,特点明显。

此菜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获团体金杯奖。

八.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潭酱油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脑髓卷

在地方传统小吃中,有春卷、蛋卷、菜卷等等,而湖南湘潭一种地方小吃有个特别的名字——脑髓卷。其实脑髓卷并不是由某种动物脑髓做成的,而是用猪肉去皮去素绞成肉泥,然后冰冻卷筒而成,其原料的形状如脑髓一样,所以取名为脑髓卷。脑髓卷是湘潭市著名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

据《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誉满三湘,晚清名士王壬秋特别爱吃这种面食点心,曾写下了“谢弦扬笛祥华卷”的诗句。谢、杨两人都是湘潭著名的民间艺人,一个以弦音宛转动听著名,一个以笛声悠扬高亢闻世。“祥华卷”则是脑髓的别名。清朝末年,湘潭有个姓石的开设一家饮食店,牌号“祥华斋 ”。脑髓卷是他家祖传点心。开店后生意兴隆,天天顾客满座。石氏的妻弟张某见姐姐家生意红火,获利丰厚,跟着开了一家饮食店,牌名叫“样华斋”,由于招牌形式相近,顾客误以为是“祥华斋”的分店。加上该店脑髓卷的味道鲜美,与“祥华斋”无异,并且服务热情周到,还为食者免费奉上一碗椒汤。一时间,顾客络绎不绝,生意渐渐超过了“祥华斋”。“祥华斋”老板见生意清淡,便向县衙门指控张家新铺子冒充他家的牌名,破坏他的营生。案移省府,省府传张家质问,张家以 “祥”“样”两字音、形不同予以反驳。结果,石家输了官司,从此一蹶不振,而张家越发振作精神。终以“样华斋”取代了“祥华斋”。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灵芝恋玉蝉

配料:

水发冬菇——20朵

熟火腿肉——10克

鲜虾肉——200克

猪肥膘肉——75克

鸭蛋清——6个

干淀粉——2.5克

精盐——4克

上汤——500克

味精——5.5克

制作方法:

1.净虾肉75克、猪肥膘肉50克分别剁成泥,一并加上精盐0.5克、味精1拌匀,捏成10个菇盒馅料。

2.冬菇捏去水分,放在碗里,放入少许上汤,上笼屉用旺火蒸30分钟取出,挤干水分,摆在盘上,使去蒂的一面向上,撒匀干淀粉,在其中10朵冬菇上各放1个馅料,用其余10朵冬菇分别覆盖之,稍压粘成冬菇盒,呈灵芝状。

3.将余虾肉、猪肥膘肉分别剁成泥,一并加上精盐1克、味精2克拌匀,捏成20个玉蝉馅丸。

4.鸭蛋清盛于碗内,打散,取铁勺一放在火上烧热取出。另取猪肥膘肉1小块,在勺内擦匀,然后舀入一匙蛋淮绕一圈,使之受热后凝成圆薄皮子,放入馅丸1个,将铁勺放中火上煎筷子将皮子摺成两具半圆形拢合状,并把裹在里面的馅丸夹一天夹成“玉蝉“表。铁勺离火,轻轻取出,按此制成20只。火腿肉切成长3厘米、半根火柴粗的丝40根,每只玉蝉头部均插上2根。制好与“灵芝“拼装于盘,上笼屉用旺火蒸1分钟取出,分别摆入汤碗的左右两边。

5.锅置中火上,倒入上汤,加精盐、味精调匀煮沸,起锅徐徐浇灵芝玉蝉之上即成。

注意:

1.水发冬菇20朵,要求大小均匀。冬菇面上撒匀干淀粉,是为了使两朵之间粘合更紧密,干淀粉起合作用。

2.摊蛋皮后,放入馅丸,勺再放中火上煎,这样可使蛋皮滑,用筷子易夹;如拿下火,勺底发凉,油凝固,发涩,不易操作。

风味特点:

1.本品为创新名菜,制作工艺考究,造型惟妙惟肖。其沉褐带黑的冬菇盒,宛似灵芝;薄而洁白酿馅蛋包,俨如玉蝉。二者相辅相成,映现于清澈见义的鲜汤形影不离,富有诗意。

2.此菜黑白相映,美观雅致。其山珍菇盒,配以海味鲜虾,香醇味美,食之清爽无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