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岳阳辣味特产在哪里卖呀 岳阳土特产专卖店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岳阳辣味特产在哪里卖呀 岳阳土特产专卖店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8-10 05:40:35

一. 湖南省 岳阳市 君山 龟蛇酒

岳阳酒享有盛名,传说汉武帝曾派人到君山索取“仙酒”,唐代诗人李白也留下了“巴陵无限酒,醉,醉东洞庭秋”的名句,吕洞宾有“三醉岳阳楼”的故事。解放后,岳阳市酒厂在继承传统酿酒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的“龟蛇酒”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龟蛇酒选用清冽透明、甘润微酸的君山柳毅井水,配上香糯米酿出酒体,再加入洞庭湖区金龟、银环蛇等液汁,最后渗入不归等十多种名贵药材,精酿而成,是一种高级的营养补酒,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

二.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 熏腊肉

平江县各地均有熏制腊肉的习惯,然而首推谈岑山区腊肉为上品。首先,用料讲究,其猪肉必须是冬季宰杀、饲喂熟潲养大的本地猪鲜肉。其次淹制时,每块肉切成宽2-3寸放在锅内一边加热一边擦盐,然后把肉分层放在陶缸里庄紧淹半个月才能拿出熏炕。其三是熏烤,属关键环节。把肉一块块用绳穿好,挂在特制烤箱中熏烤。切忌冷烟、煤油烟味人肉。这样熏制出来的腊肉不仅色、香、味特佳,而且也耐储存,不变质。

三. 湖南省 岳阳市 岳阳县 岳州氵邕湖茶

茶是岳阳古今的。古人曾赞赏岳阳楼。元代高爵尚的《洞庭竹枝词》中有句:“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记述了洞庭采茶的繁忙景象和茶质的美好。清人曾燠的《茶歌》描写道:荃盖兰旌纷满堂,别开秀采森旗枪。一枪一旗此时摘,煎入瓷瓯湘水色。这里描绘了岳阳洞庭茶的特色,叶片伸展壮实,叶心尖竖,似枪似旗。沏于杯中,几起几落,亦貌如刀枪并举。其色若江中之水,古人说:“春来江水绿如蓝”,可知茶色绿艳润泽。人们只要观其形,韵其色,就足以使人赏心悦目。更何况品其味,那种沁人心脾的程度自不待言了。君山的毛尖,雀舌、银针等茶,历代成为贡品,早已名传海内。其实岳阳茶的生产最早和最著名的还是氵邕湖茶。氵邕湖茶历史更悠久,文字记载始于唐代。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盖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北宋《岳阳风土记》对氵邕湖茶有更清楚的说明:“氵邕湖诸山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谓岳州氵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北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从上述记载可知,氵邕湖茶在唐代享有盛名,且种植较多。氵邕湖茶有其自身的特色,即茶色与土色相似,味极甘香。所谓含膏,乃茶名,“膏”指脂肪油脂之类,或指膏状物。含膏即是一种极浓的茶,别处的草茶根本不可与比。古代,人们喝茶,十分讲究,除茶、水的质料有所选择外,还讲究茶具的质料与样式。唐代的茶圣陆羽,著有《茶经》一书,论及了茶的品类、种植的品用情况,其中提到岳州窑青瓷的特色,岳州窑是中国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岳州窑烧制的青瓷,釉色与茶色颇似,令人赞赏。当时茶具制作十分精美。作为《茶经》提到岳州窑的产品,可证当时饮茶极重视茶具。岳州窑青瓷杯冲泡岳州氵邕湖茶,在唐代堪称一绝。 古代饮用氵邕湖茶的故事很动人,《岳阳风土记》说:“氵邕湖寺,一名白鹤寺。寺侧有氵邕湖井,唐人尝称甘水井,煎白鹤山茶,气成白鹤飞舞。”茶的气态,能形成白鹤飞翔之状,自然带有神话色彩。但由此可见,对于氵邕湖茶,“唐人极重之”是可信的。后来其名逐渐为君山茶所取代。尽管如此,氵邕湖茶仍名传至今。 今日南湖畔,仍盛产茶叶,称为北港茶。早在清代时,君山的贡茶,不够数量,为了满足朝廷的需求,“正贡之外,山僧所货贡余茶,间以北港茶参之。”它曾充当过贡茶的代用品。究竟北港茶质量如何?《巴陵县志》曾有一段记载:“北港地皆平岗,出茶颇多,味甘香亦胜他处。道光二十三年,与外洋通商后,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土人颇享其利。”可见北港茶的质量是好的。鸦片战争后,北港茶还大宗出口。当时的所谓红茶,是经太阳晒后,令色微红故名,并非今日发酵后制作的红茶。清代时的北港红茶称为兰芽锅青。而称用火焙制的茶叫黑茶。清末同治以后,北港的红茶与黑茶均因社会矛盾激化而衰落下去。 解放以后,政府很重视对于氵邕湖茶的发掘工作,特别关怀南湖畔北港茶的生产。种植面积有了扩大。质量也有提高。现在仅北港乡知青场一处,年产茶便达400多担。其中北港毛尖在1982年被湖南省评为优质产品;1986年,北港毛尖又同“君山银针”及黄沙街的“洞庭春”一道被评为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 岳阳)

四. 湖南省 岳阳市 岳阳县 岳州扇

岳州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岳州扇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美观耐用。目前品种多达200多个,主要分为纸扇、羽毛扇、绢扇、骨扇、宫扇、帽扇、轻便扇、套扇、戏剧舞蹈扇和香木扇等十几大类。

岳州羽毛扇是以洞庭湖一带的天鹅、野雁、鹰、鹳鹤等名贵鸟类的羽毛制成的。羽毛经过清理、梳洗和分类,然后按其形状、毛色和质地,用银丝巧织成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羽毛扇。扇骨上雕有精致的图案,扇面铺满红绿绒毛,再喷上香料。折叠如一束鲜花。打开给人以"无风起舞,无花飘香"的感觉。还有以马鹰毛制作的掌扇,羽轴坚而柔,羽丝细而韧,玉质的扇柄,再系上玲珑的玉坠,显得庄重雅致,古香古色,生风柔和,凉不伤体,尤为老年、产妇和儿童们消暑所欢迎。

岳阳纸扇也是珍贵的艺术品。扇骨以竹制成,光亮轻巧,镂刻精美。有五把、八把、十五把组成的套扇。扇面设计想象丰富,取材广泛,构思新颖,有山水风景、名胜古迹;有花鸟虫鱼、名言警句;有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那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秀丽的君山,富丽堂皇的岳阳楼,巍然屹立的慈氏塔,无不展现在扇面之上,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五. 湖南省 岳阳市 君山 团湖鲫

团湖鲫 团湖有五千亩水面,是野生鲫生长的天然湖泊。团湖鲫外形像鲤鱼,个头大,长期贴泥,浑身黑,河西人叫它“黑壳坐板鲫”。它体内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钙、磷、铁及脑磷脂。在民间,用鲫鱼煨汤给坐月子的妇女发奶十分普遍,也是人们常用来治疗阳痿的单方。

古人食鲫各有千秋。唐诗人杜甫待友,喜欢将肥嫩的鲫鱼肉切丝,佐以葱、姜、肉酱之类的调料生吃。苏东坡一生嗜鲫,常用冷水下鱼,用菜叶蘸热汤下酒。

“河西人”嗜鲫,“湖水煮湖鱼”是家常菜、它选料精细,用小砂锅盛放,火功到家,汤呈奶白色。俗话说,一个鱼头三钱参,“河西人”因长年食鱼,年轻人走出去,无人不赞道,“河西伢子帅、河西妹子靓”。

六. 湖南省 岳阳市 湘阴 三塘甜荞头

以本地产的荞头为原料精制而成,以白、圆、脆、肉紧而闻名,具有开胃、防暑、助消化之功能。为湘阴县主产。( 岳阳)

七.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 平江豆制品

平江豆制品

平江的豆制品生产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久负盛名。自古以来,平江人就一直把大豆作为主要的农作物,县境内献钟、加义出土的豆类碳化物证明平江种植大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平江县志》对大豆种植有详细的记载。咸丰年间,平江长寿街何维丰先生采用传统的卤制和烘烤技术,佐以鸡汤、桂皮、茴香等多种配料制成乌黑油亮、芳香四溢的方块豆腐干,取名“多珍酱干”,后改名“五香酱干”,是平江的著名。由于它酱香浓郁,回味无穷,所以在历朝历代都是贡品。

现在,平江建立了数万亩大豆生产基地,豆制品生产采用传统工艺和真空包装等现代技术,并研制出拥有知识产权的防霉技术。平江豆制品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除了酱干,还生产加工腐乳、豆豉等传统豆制品。

八. 湖南省 岳阳市 岳阳县 洞庭腊野鸭条

洞庭湖地区著名风味。洞庭湖盛产野鸭,腊制为当地独特技艺。洞庭腊野鸭条以薰腊野鸭为主要原料,去骨切成条块,伴以水芹、生姜、精盐、芝麻油等佐料。菜肴柔中带韧,香味浓郁。( 岳阳)

九.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 “十三村”酱菜

“十三村”酱菜

相传,三国时东吴大将黄盖,曾屯兵下隽县地(今湖南省临湘市沿长江一带)。这里湖泊浩渺,湖垸众多,便于屯兵作战,黄盖下令在此操练水军。

黄盖兵营以“村”为建制,共分为十三个村(三国时“村”即“屯”,屯兵之所)。兵士战时行军打仗,闲时开荒种地,种植了大量优质蔬菜。黄盖军用当地土著人所传秘法,将蔬菜进行腌制,用土坛装好,和黄泥密封,埋于湖畔,经七七四十九天后取出,视之色泽鲜亮,闻之香气四溢,品之口舌生津,味道醇美,别有一番风味。后为火烧赤壁,黄盖向周瑜献苦肉计,因受棍伤食欲不振,军士奉以酱菜,则胃口大开,每日饭一斗,终使身强体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有一日,蜀-师诸葛亮携鲁肃一同慰劳黄盖将军,黄盖取出所属兵营十三村的酱菜待客,亮尝后,赞道:“久食龙肝不知味,馋涎只有十三村”。孙权为奖励黄盖的赫赫战功,将下隽县地赐为黄盖的封地,并命名十三村周围的湖泊为“黄盖湖”。从此“十三村”酱菜成为皇家御用贡品。

“十三村”酱菜品种很多,有八味豆豉、乡里豆瓣酱、红油榨菜丝、精制剁辣椒、香辣腐乳、五香酱干、香辣萝卜条等,皆选用江南无污染的优质蔬菜、采用传统的工艺精制而成,产品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是居家、旅行、馈赠亲友的上等天然绿色食品。

十. 湖南省 岳阳市 云溪区 岳阳黄茶

岳阳黄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岳阳黄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岳阳产茶历史久远,茶文化底蕴深厚,既是湖南茶叶重要产区,也是中国黄茶代表性产地,尤以君山银针、北港毛尖为最,堪为中国历来黄茶中的臻品。

相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娥皇、女英寻夫赶至君山,听说舜帝驾崩,抚竹痛哭,泪洒成斑,并将随身带来的茶籽播于君山,以寄哀思,感谢百姓。这棵茶籽此后经悉心培育,在君山白鹤寺长出了三兜健壮的茶苗,成为君山茶母本,也是黄茶之源。

又经瑶学专家考证,约在炎黄时代,蚩尤部落联盟(蚩为苗族自称,尤为瑶族自称),与炎黄部落联盟相战于涿鹿之野,战败后1南迁。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瑶、苗组成联盟,在“左洞庭,右彭蠡”建立三苗国,部分瑶民进入临湘北部的龙窖山,开荒种茶。龙窖山今日尚存废弃古寨址、吊脚楼、石梯、石门、古茶园等遗址,还有制茶和捣茶入饮的茶具——石盆、石缸、石杯等。

据民间传说,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往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再往杯里看时,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的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白鹤茶定为“贡茶”。明人张谦德续写陆羽《茶经》中,就有“岳州之黄翎毛”茶的补述。此为君山银针茶的起始。

灉湖含膏为唐代名茶,灉湖即今岳阳市南湖,灉湖贡茶为岳阳黄茶北港毛尖的前身。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公元758年左右)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同时相传,文成公主当年出嫁西藏时,曾带去灉湖茶。唐末诗僧齐已诗云:“灉湖惟上贡,何以惠寻常?”

唐末五代,马殷奖励农桑,提倡纺织,发展茶叶,通商中原。原属巴陵的临湘因茶而设独立县,可见当时茶业盛况。另外,在陆羽《茶经》中提到岳州的茶碗,将岳州瓷与越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并列,事实上这些地方唐代都是名茶的重要产地。

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灉湖诸山旧出茶,谓之灉湖茶,李肇所谓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极重之。见于篇什,今人不甚种植,惟白鹤僧园有千余本,土地颇类此苑。所出茶,一岁不过一二十两,土人谓之白鹤茶,味极甘香,非他处草茶可比并,茶园地色亦相类,但土人不甚植尔。”

明代黄一正辑注的《事物绀珠》列出了今茶名99个,古制造茶名101个,其中岳州出的“黄翎毛”、“含膏冷”属古制造茶名。明代张谦德《茶经》也有“岳州之黄翎毛、含膏冷”茶的记载。明代的岳阳茶叶,栽培区域已由巴陵(今岳阳县)一带向临湘、平江扩展。据《隆庆岳州府志》载:“临湘县,贡,茶芽十六斤。方物,茶(龙窖山出,味厚于巴陵,岁贡十六斤),巴陵县,方物,茶(四都,五都)。”当时湖南贡茶共70斤,其中龙窖山茶16斤,说明了湖南贡茶以龙窖山茶为主,且品质优良。

清代《致富奇书广集》又有岳州灉湖产含膏茶的记载。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黄翎毛,岳阳之含膏冷,唐宋时产茶名”的记载。此时,君山茶为宫廷皇室不可缺少的贡品。《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始,每岁贡十八斤。”同时,清代也是岳阳茶业的鼎盛时期。湘阴、临湘、平江、巴陵、华容等县茶叶相继快速发展起来。至光绪年间,岳阳茶叶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产量20多万担。

岳阳黄茶,从娥皇、女英播茶籽于岳阳君山岛,到文成公主携此茶到西藏;从《巴陵县志》载“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再到成为国礼茶,演绎了岳阳黄茶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与传奇品质。

如今,黄茶产业成为了岳阳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魅力湘茶的一张名片。

岳阳黄茶产地范围为湖南省岳阳市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