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仁特产粉色肉 铜仁特产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仁特产粉色肉 铜仁特产排行更新时间:2023-12-23 15:03:26

一.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白水贡米

白水贡米

铜仁市滑石乡位于铜仁市东北部,是贵州与湖南的接边乡,距离铜仁机场1.5公里,白水优质大米史称“白水贡米”,因其自明代嘉靖27年(1548年)起,每年上贡朝廷而得名,斐声海内外,米色洁白呈淡绿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煮成饭后见之馋诞欲滴,食欲大振。食之清香四溢,松软可口。含有丰富的营养无素和维生素--硒、钙、镁、铁、钾、锌和维生素C、维生素E等壮筋养脏素,不需菜也可吃三大碗。

二.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塘头斗笠

斗笠,也叫篾帽,分为黄篾编织与青篾编织两种,有遮雨的(大而厚),遮太阳的(大而薄),和戴着玩耍的(小而厚并编花织草)的三种。戴斗笠做事方便,灵巧,不像伞要手拿,绊这绊那……

从前编织斗笠的人也叫篾匠,排在三匠(石匠木匠)之前。石木二匠粗活,体力活,篾匠是细活,手艺活,极受人敬重。

开始编织斗笠时,在我们乌江边,叫开刀,要点香化纸敬竹神,然后将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破了,花成筷似的篾条,慢慢剥离青黄篾,再分别将青黄篾花成米粒大小的绑篾,有的时候,还要将米粒大小的竹蔑细心地分离成竹丝,方才开始编织斗笠。花竹的篾刀像柴刀,却又没有柴刀宽厚。化竹的功夫在竹节巴上,因为竹节巴脆,易断。这时,花篾的姑娘们两眼盯着竹节,左手食指与大指握捏着竹篾,并将竹篾分离开,右手操刀,退一退刀,再用力将刀抛滑向节巴。

新手一般难与将一根竹的篾从头到颠一花到底。花篾的细心甚至于胜过缝补衣裳,稍不注意,不是竹节巴断就是篾丝割手或篾刀花在手上,所以编织斗笠的人的手,总是黄七竖八地满布细粹的伤口。

事实上,斗笠不仅是遮雨避阳,它还有一种装饰美,艺术美,也是一种文化、农闲的时候,女人们便坐在自家院坝里编织斗笠,清风和熙,滩啸隐隐的,成形的斗笠重叠一堆,未成形的斗笠在手中晃着,篾条龙飞风舞。女人们编织斗笠,也是在编织生活编织未来,给走进乌江走进塘头的人编织一道绚丽的风景……

三.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马打滚

马打滚

马打滚为传统小吃,50年代曾行销市面,倍受食客青睐,外地人来铜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糯米、黄豆为主,经浸泡、舂粉、揉制成汤圆状

煮熟后滚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黄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马打滚,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适宜。

四.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蜂蜜

沿河蜂蜜是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的。沿河县是贵州蜂蜜主产县之一,产量名列全省前茅。沿河县蜂产品加工厂生产的“王浆蜜”为老幼皆宜的保健佳品。

《沿河县志》记载:“沿河县有‘招蜂养羊,不用家粮’的古农谚。明嘉庆年间蜂蜜是县内主要土产之一。1949年末全县养蜂11560箱,蜂蜜产量20吨。1974年供销社收购蜂蜜86.4吨。1976年全县有养蜂场93个饲养员162人收养蜂2767群。另外还有221户农民改用木箱人工巢础饲养中蜂。人类养蜂的历史可推至原始社会的原始畜牧业,今沿河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养蜂历史可溯及巴国时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唐代思州(州治今沿河)即以蜂蜜、蜂蜡、茶叶、生漆、朱砂作贡品。

五. 贵州省 铜仁 石阡县 泉都碧龙茶

泉都碧龙茶产于贵州石阡县。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内质香高持久,滋味甘醇,汤色嫩绿明亮。

石阡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明清时代石阡的茶叶曾被选为贡品。泉都碧龙茶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发掘石阡坪贯贡茶的传统工艺,部分借鉴龙井茶制作技法,利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的石阡苔茶优质芽叶,创制的一种扁形名茶。

六.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属我国极为稀少的珍贵玉石,独产于江口县德旺乡金盏坪。

紫袍玉带石质地坚硬,光洁圆润,色彩鲜艳,手感细腻平滑,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泽,是工艺品雕刻的上乘材质。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适用、收藏、观赏价值,用它制成的梵净山玉砚、屏风、壁画、茶壶、茶盘、茶杯、生肖牌、挂件、手链、弥勒笑佛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

用紫袍玉带石雕刻的梵净山玉带九层塔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七.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江口牛干巴

江口牛干巴是本地区的传统食品,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是居家旅行、探朋送友的必备礼物。
    江口牛干巴采用江口本地生产的环保生态黄牛肉为主料,配以植物油、白糖、精碘盐、花椒、白酒等为佐料,通过传统工艺精心烹制而成。成品色美味佳,是正宗的原生态产品。

江口牛干巴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土,以高家牛干巴、昭凤牛干巴最为有名

八.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棉菜粑

棉菜粑

在过去,过端午节、重阳节时江口人民都注重做棉菜粑来庆祝节日。棉菜粑是江口传统的一种美味小吃,色泽黑绿,具有柔软清香,不粘不糯,口感舒适等风味。由于棉菜兼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用,所以更得人们的青睐。

棉菜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粘米(1:1比例)、白糖、芝麻(或豆腐、腌菜肉)、棉菜(白蒿)、花生、酸辣椒、精盐、熟猪油等 在江口,随时可以购买到风味独特的棉菜粑。

原 料

糯米、白糖、粘米、芝麻、棉菜(白蒿)、花生、桐子叶、酸辣椒、精盐、熟猪油。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粘米分别淘洗净,用温水浸泡后,舂成米粉,过细筛后,混合拌匀;

2.净棉菜择洗净,去苦水后切成细末,入锅煮沸,再倒入1/3的米粉与棉菜搅拌,称为拧芡。再把全熟的芡铲入剩余的2/3米粉中,以滚雪球的办法,慢慢将粘芡揉搓,再分成每份重120克的坯料;

3.将芝麻、花生分别炒香,碾成末,酸辣椒切成小粒,加上白糖、熟猪油拌匀,再回锅用熟猪油拌炒后加精盐,拌炒匀成白糖、芝麻馅;

4.取坯料,逐个包入馅料,包好后用桐子叶包起,上笼蒸60分钟即成。

注:馅料除白糖芝麻馅外,还可用腊肉馅,洗沙馅。腊肉馅选半肥半瘦的腊肉蒸熟,去皮切成颗粒,加切细的盐菜而成。洗沙馅用绿豆煮烂,滤沙去渣,再用熟猪油、红糖、白糖炒制而成。

小吃特色

柔软清香,口感舒适。

九.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桐油

桐油是松桃的传统,是历年来外销和出口的主要产品。松桃的桐油在历史上享有盛誉。桐油是主要的工业原料,是最佳干性油料之一,它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高,附着力强,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以及绝缘性能好等特点,故在国民经济中直接或间接利用桐油作原料的达千种以上。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桐油大部分用于涂刷农具、家具、渔具以及制成油泥嵌补船缝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油橱的用途越来越广,油漆工业、印刷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国防机械工业以及医药部门都离不开桐油这种原料。

由于我县地理条件优越,适宜油桐生长,松桃人民很早就有栽种油桐的习惯。据《贵州省志·物产卷》载,早在康熙二十五年 (1686 年 ) 松桃境内就有油桐种植,“结实如桃”。至道光十五年 (1835 年 ) 松桃厅巳广泛种植油桐。民国时期,全县油桐林种植面积已达 162155 亩.油桐生产是当时林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流传着“家有千株桐,子孙不受穷。”在民国二——十三年 (1913 — 1924) 间,全县的榨油作坊达 700 多个,因陆路交通不便,桐油出口全靠水运,从而带动了造船业的发展,当时便已能造出载重 35 吨的大木船。过去松桃的桐油上市量很大,如民国十七年 (1928 年 ) ,蓼皋市场每场桐油上市量约有 500 挑以上,每年成交油约在 300 万斤。 1950 年据工商部门统计资料反映,仅县城就有经营桐油商贩 41 家。解放后,油桐生产受到极大重视, 1955 年开始更新换代发展新油桐林,至 1985 年前全县共计植造新油桐林 222802 亩,其中平头,牛郎两乡镇各累计植新油桐林达万亩以上。由于乱砍滥伐等原因, 1985 年,全县油桐林面积下降为 126855 亩,近年来大体仍保持在这个标准。

全县每个乡镇都栽种有油桐树,但集中连片,产量较大的应数牛郎、沙坝、平头、妙隘、冷水、九江、黄板等十几个乡镇。油桐先花后果,每当春天来临,牛郎沙坝、平头等地,桐花盛开,方圆百里,一片灿烂,场面极为状观,当你置身花的海洋,会情不自禁的在你心中泛起一腔洁白的春意。世代造福松桃人民的广袤桐林,也是旅游观光的著名景点。

十. 贵州省 铜仁 石阡县 石阡泡椒

石阡泡椒

石阡盛产泡辣椒,所产泡辣椒又数河坝场乡永河村的泡辣椒最为有名。

泡辣椒,是石阡民间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选当地完全施用农家肥种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净后,用矿泉水、精盐、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种原料制作而成,闻之酸香扑鼻,观之色泽红润、食之鲜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风散寒、解毒驱虫、活血行水之功效,并富含维C、维E等多种维生素,深受食客喜爱。

石阡盛产泡辣椒,所产泡辣椒又数河坝场乡永河村的泡辣椒最为有名。今年,当地农民任达松生产泡辣椒,产值就达60余万元。

泡辣椒,是石阡民间流传广泛,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选当地完全施用农家肥种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净后,用矿泉水、精盐、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种原料制作而成,闻之酸香扑鼻,观之色泽红润、食之鲜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风散寒、解毒驱虫、活血行水之功效,并富含维C、维E等多种维生素,深受食客喜爱。

河坝乡永河泡辣椒之所以能走出深山,源于当地农民任达松的市场经济意识。

2000年,任达松将其自家的泡辣椒用土坛子按每坛0.5公斤封装了几十坛拿到市场上出售,受到人们的青,被抢购一空。随后,他在扩大自家辣椒种植面积的同时,动员周边群众也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并负责收购生产。2003年,生产了4000坛泡辣椒,不到三个月就被抢购一空,许多慕名前来购买的人无功而返。

河坝场乡党委政府看到生产成本不到20元一坛的泡辣椒在市场上40元一坛还供不应求的情况后,立即抓住这一特色产业大做文章,引导、鼓励农民多种辣椒致富,并帮助任达松成立了松发泡辣椒厂,有计划地扩大种植面积,扩大生产规模,将泡辣椒这一特色产品培育成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经济支柱。

近年来,石阡县委、县政府已以此为契机,将辣椒生产纳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五个五”工程,加大推广种植力度。走“围农兴工”之路,通过扶持“农”字号龙头企业,开发了泡辣椒、糖醋大蒜、水白菜等系列泡菜产品拉动农村产业发展。目前,该县龙头企业“和记绿色食品厂”生产的泡辣椒等系列产品已大规模走向市场。

如今的石阡,不管是家庭小聚,还是宾馆就餐,餐桌上都少不了泡辣椒。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