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特产萝卜有多长 在西藏萝卜一斤多少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特产萝卜有多长 在西藏萝卜一斤多少钱更新时间:2023-08-09 00:25:10

一. 西藏 昌都 八宿县 八宿荞麦

八宿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八宿荞麦是西藏昌都八宿县的。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马镇、吉达乡、拉根乡、林卡乡共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宿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八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八政发〔2015〕22号

西藏八宿县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八宿荞麦生产技术规范的通知》,八政发〔2015〕30号

二. 西藏 山南 隆子县 藏马鸡

藏马鸡

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也叫白马鸡、雪雉。体型比环颈雉大,在三种马鸡中它是最大的一种。

通体大都为白色、头部两侧红色,头顶上生有密密的黑色短的绒状羽毛。耳羽呈簇状,白色,像两个短角向后延伸着,有耳羽簇是马鸡类最显著的特点。它的体背部羽色略沾点灰色,两翅呈灰褐色;尾特别长,有尾羽20枚,有的为22枚,尾羽的基部灰色,向后渐渐变成紫铜色,及至末端则变成暗绿色和深蓝紫色,而呈现金属光泽。这种马鸡的中央一、二对尾羽大部分羽枝长而稍疏,但不形成披散状。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形稍小些,羽毛也较暗淡。雌雄鸟的嘴均为粉红色,腿和趾红色。雄鸟和鸡一样还有距

藏马鸡是我国特有珍禽之一,已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在西藏南部和中部、青海南部、四川及云南的丽江山脉一带均为分布。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至雪线附近的针阔叶混杂林及灌丛中,喜在林间草地和林缘地带活动,常二、三十只成群,秋冬季节更结成大群觅食和过夜。

藏马鸡的食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草根、草叶、青棵种子、云杉花和果、海棠果等各种植物种子;偶有少量的鞘翅目昆虫及鳞翅目幼虫。在地面上营巢,筑巢于倒木等隐蔽处。巢呈椭圆形浅盘状,比较简陋,巢的材料是枯枝干草、苔藓及鸟羽等。卵为纯色,有的为土黄色,也有的为青灰色,卵上无斑点,卵的大-均为58.4×44.1毫米。藏马鸡是珍贵的观赏动物,在许多动物园中均饲养着,以供观赏。

三. 万绿宝酸萝卜

河源市万绿食品有限公司以发展特色风味食品、旅游休闲流行食品为主营,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新型企业,是广东省萝卜加工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生产厂家。该公司最早应用腌鲜精细加工新技术,开发出“万绿宝”酸萝卜系列食品,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蔬天然可口特色,被称为河源三宝之一。在98年2月广州国际旅游品展销会上,该产品被认定为“最受欢迎产品”,同年11月由广东省政府组织的广东名优产品(湖北)展示会上又获“最受欢迎产品奖”称号,同时进入98中国(北京)食品、饮品(顶级)展览会,“万绿宝”九制萝卜王荣获中国优化科学成果奖,经专家鉴定认为,能与“香口胶”、“九制陈皮”相媲美。 改公司拥有九十年代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加工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目前年加工果蔬能力达3600吨,98年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99年6月本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 萝卜 堪称亦蔬亦果亦药之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和“十月萝卜小人参”之美誉。万绿宝系列之萝卜,配方独有、风味独特,具有利口利心之功效。 河源市万绿宝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河源市城南贸易城11号 电话:0762-3331698 传真:3331698( 河源)

四.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酥油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



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 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五. 西藏 山南 加查县 天珠

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天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内部结构,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相当的强烈,且全世界目前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场,因此配用天珠而产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风、增强内气等之功效。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卷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黄色,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天珠磁场为水晶的三倍,水晶磁波为4伏特,天珠则为13伏特。矿石的硬度越高,磁场越强,而天珠是半宝石,硬度为莫氏7至8.5,除南非钻石硬度为莫氏10外,当今地球上再也没有任何矿石的磁场强得过天珠。这也是唯独西藏的玛瑙才称为天珠,而巴西、波斯、苏联、印尼、台湾的玛瑙,并不能称为天珠的原因。不过任何矿石都有磁场,只是强弱有别。惟因西藏玛瑙磁场效果感应最强,因此市售许多玛瑙宝珠,毋论是否来自西藏原产地,大家一律声称是西藏天珠的原因即在此。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在印度古国,所遗留焉的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之古瑜珈理义、咒术、神祗和图腾(Totems)等符号,融合佛学思想为依据,并以简单、白话、易懂的方式解说!以应广大之学者,便于探讨研习,藉增法缘也。

原始传统佛教,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天然灾害繁生无穷,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同时,也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以巫术咒语的图案造形,符画于石材上(天珠),进而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即是古代一种“符令”的表征。

六. 西藏 昌都 丁青县 醉梨

醉梨出产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醉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一行,以醉梨代酒为其洗尘。

七. 西藏 拉萨 堆龙德庆县 西藏藏红花

西藏藏红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叫红花,原产埃及,但在巴基斯坦、印并等地栽培历史也很长。

红花可入药,有活血通络之功效。草红花种子含油量达55.38%,长期食用这种油,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因此,可用它来治冠心病;由于草红花油中的亚麻酸量很低,所以是制作油漆的好原料。草红花在西藏东部、东南部以及南部地区均可大力栽培,并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又叫番红花或西红花,原产西班牙,在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中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国外,最初仅作为染料来栽培,后来才认识到它是一种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珍贵药材。在医学上常用它来治疗血瘀引起的闭经、胸腹胁肋等疼痛,也治疗创伤肿,特别是它的养血之功能早已闻名于世。正因如此,早在明朝藏红花就传入我国,在《本草纲目》中已将它列入药物之类。当然,就其养血功能而言,要远远超过草红花。

草红花与藏红花仅一字之差,所以在概念上常误认为同物异名,也有人把西藏早已引起种栽培的草红花当作藏红花。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草红花是属双子叶植物纲的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左右,头状花序中的每一朵管状花呈桔红色。而藏红花是属单子叶植物纲的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鳞茎,花为表紫色或紫红色。它们虽在活血通络方面功能相似,但在系统演化、形态发育和其他用途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八. 西藏 山南 琼结县 藏被

已有千年的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四种。藏被具有细腻、柔软、密度紧、质地厚等特性。

九.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