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县市区特产 榆林特产价格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县市区特产 榆林特产价格表更新时间:2023-08-07 22:52:56

一.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柠条

柠条,又叫小叶锦鸡儿、牛筋条、雪里洼等。它是榆林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带的一种优良的饲料、肥料、燃料、编织材料及固沙保土的灌木树种。

榆林柠条,是榆林各县普遍栽植的乡土树种。它约占陕北林地面积的30%~50%。以横山县为例,全县有柠条约100多万亩,遍及全县,占该县林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为了满足绿化大西北,治理沙漠的需要,1980年国家确定横山县为全国柠条采种基地。近几年,每年采种70万公斤以上,除供当地使用外,约有60多万公斤柠条种子销往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
榆林柠条是干旱缺水的草原、风沙迷漫的半荒漠地区的先锋植物。流沙,千百年来埋压牧场,吞噬田园,淹没村镇,恶化环境,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然而,就在这一般植物难于落脚的荒沙地带,柠条却能繁衍其间,形成纵径7~8米,枝干过百条的群体,敢与流沙搏斗。流沙地带缺肥少水,柠条却有开源节流的对策。其实力雄厚的根系,能深扎入沙层深部吸收水分。地上的嫩枝,细叶披着白色蜡质外套,控制着水分蒸腾。它那庞大的根系,挂满无数的根瘤;个个根瘤犹如座座微型固氨车间,给沙地增添了肥源。柠条根系在向沙层的深度、广度进军中,把松散的沙粒紧紧抱成一团,地上的枝叶又把风吹来的沙粒阻滞在脚下,这样上下有机配合,迫使猖狂的流沙就地安家落户。据专家们测定,生长8年,高1.5~2米的柠条,能覆盖地面4平方米,减少地面径流?3%,减少表土冲刷66%,拦截流沙0.15立方米。它群体生长,一长就是密密麻麻一大片,能给裸露的大地迅速穿上绿色的防护衣。这种保持水土的能力,是乔木比不上的。榆林地区每年大约有5亿多吨泥沙倾泻到黄河里面。有的学者曾经尖锐地指出: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而柠条就是制止陕北水土流失的一种最好的“止血剂”。

榆林柠条不仅能防风固沙,而且是“铁杆牧草”,能放牧牲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饲料。柠条萌发力强,嫩枝叶和籽荚营养丰富,l寸柠条节等于一颗黑豆,1.5~3亩柠条可养1只羊。春夏季节,羊群采食后7~10天即可萌发复壮;冬季大雪封山和早春百草尚未萌发返青的缺草之时,柠条更是牲畜的“救命草”,对保羊保羔有重要的作用。

榆林柠条全身是宝。其枝条顺直、坚韧,是良好的编织材料。它的嫩枝叶富含氮、磷、钾,可以沤制绿肥,堪称“绿肥之王”。据测定,每500公斤干枝叶,顶得上2000公斤圈粪的肥力,是天然的高效“复合肥料”。砍柴当燃料,在“锅上不愁锅下愁”的地方,又是火力旺盛的好燃料。3公斤柠条柴顶得上1公斤好煤。由于柠条外表有蜡质,干湿都能燃烧。树皮还是较好的纤维原料。种子榨油,可用于润滑、照明。花为蜜源。根、花、种子均可入药,有滋阴养血和通经、镇静、止痒等功效。故陕北群众说:“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拦沙、蓄水、淤地把水保,编织、药用、蜜源好,放羊、烧柴、作肥料,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二.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荞麦

靖边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每年夏季,来到白于山区,漫山遍野荞麦花儿盛开在天地之间,也盛开在农民的心田里,这些花儿是秋收的果实,也是农民鼓鼓的“腰包”。

初冬时节,在苦荞的优生区中山涧镇,当地村民贺加芳正和家人将筛选好的黑苦荞装入袋中。她告诉笔者,以前这里的山地要么种植荞麦,要么就荒废了。三年前,镇政府提倡他们种植黑苦荞,黑苦荞产量和价位都是普通荞麦的两倍多,他们开始将荒山利用种植黑苦荞。今年贺加芳种了四十多亩黑苦荞,总产量在7000斤左右,按合同收购价三块算,收入达两万元。

近年来,靖边县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改良荞麦品种,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来升级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今,靖边荞麦产业越做越强,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荞麦已成为靖边白于山区农民致富的“铁杆”产业。

品种是土地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品种改良,增加农户效益,近几年,靖边县农业局、科技局先后推广了今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的“榆荞4号”品种和今年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的‘荞杂-1’等优良品种。过去靖边种植的传统农家品种叫红花荞麦,茎秆细高,遇肥力较高地块易倒伏,亩产量通常只有100-150㎏,农民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相比老品种,靖边三岔渠种植的‘荞杂-1’品系亩产量普遍可以超过250㎏。目前,靖边正在扩大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数量,为大面积推广作前提准备。

科学种植技术是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提高种植效率,靖边县科技局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荞麦播种机械研制,设计为固定行距、穴距、下种量、施肥一次完成,机械化的生产可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便于推广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靖边县富民荞麦生产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荞麦种子生产企业,并获得了‘榆荞4号’、‘荞杂-1’品种的制种生产和经营权。该企业组织荞麦种植大户进行荞麦杂交种种植,并与农户鉴定种植合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截至目前,靖边县初具规模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注册商标的企业有4家。

在提高荞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时,靖边积极为农产品找出路,提高农产品的“身价”。目前靖边已初步建立了荞麦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体系,为荞麦种植户吃了一颗“定心丸”。靖边县黄土农产品公司是该县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企业坚持自主科研,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前年开始,该县中山涧镇的200多户村民和该县名为“黄土之恋”的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由公司统一供种、并提供技术指导,苦荞成熟后由厂家统一收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了苦荞品牌打造和深化产品包装加工的力度。据了解,每斤成品苦荞需要十斤左右的原材料加工而成,成品苦荞的附加值也相应的的增加了一倍多,大大推动苦荞产业的增值增效。

目前,全县小杂粮播种面积共12万亩,主要以种植荞麦和糜谷类为主。依托富集的原材料优势,靖边县涌现出生产苦荞米的红盛小杂粮合作社、生产经营荞麦醋的远特沙漠泉等多家农产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统万香荞麦醋”已成为北京、西安得等各大超市,高档饭店、宾馆的上榜产品,去年年销售额2000万元;“黄土之恋“苦荞茶已在北京,西安、山东、宁夏等地省份超市畅销,且在去年的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这代表靖边的苦荞已逐步得到外界的认可。

为了扶持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该县农业、科技部门每年都抽出资金和技术力量,做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并且将选出的优良品种,及时无偿的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力推进荞麦产业健康发展。

靖边荞麦产地范围为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洲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4〕214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4-2015

《靖边荞麦种植技术规范》

三.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陕北凉粉

凉粉是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用绿豆粉面制作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的叫“荞面凉粉”。其中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为上乘,色泽嫩绿鲜亮,而且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凉粉有冷热两种吃法,盛夏时节冷食最佳。用多种调料调制后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

四.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调豆芽

调豆芽绿豆芽、黑豆芽都可调着吃。将豆芽簸去皮,在开水里焯熟,刚熟即可,不可过熟,捞凉水里浸凉,不可干放自然晾凉。否则不及时除去热量,会使豆芽过熟,就不好吃了。捞适量豆芽在容器里,红胡萝卜切丝,韭菜切段(也可用绿辣椒丝或芹菜丝)点缀,加入适量盐、干姜面、味精、鸡精、醋,淋入芝麻油调匀即可。色味俱佳,增进食欲。

五.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地螺儿

地螺儿地螺儿是一种白色的寸许长短的螺形地下块根,脆嫩微甜。可以用油炸着吃,也可以泡着吃,还可以腌着吃。油炸费油,比较奢侈;以泡着、腌着为普遍。像做泡菜汤一样将盐、辣椒等作料放开水里熬成汤,加入适量的醋,将洗净的地螺儿泡入汤里,几日后随吃随抄。腌地螺儿更方便,将地螺儿拌人适量的盐,放容器里压上菜石,待水出微酸即可食用。也可以和烂腌菜一起腌。

六.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炒豆芽

炒豆芽生豆芽比较费时,农家不常吃,过年过节生一些调剂生活。将绿豆芽抓出簸净绿皮,锅里放适量油,用葱、蒜、姜、醋炝香放入豆芽再加花椒面、盐适量,搅拌翻炒,少时便熟,加少量味精、鸡精翻匀即可岀锅,也可加少量芡挂糊。此菜脆嫩爽口。炒时切忌过熟,如果大量水分被炒出来,豆芽变软绵,就不鲜美了。

七.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榆林炸豆奶

炸豆奶是陕西榆林传统风味小吃。以豆浆,鸡蛋,绿豆淀粉为原料,经炸至而成。

其做法是:取浓豆浆置碗中,磕入鸡蛋,再将绿豆淀粉糊加入,搅打均匀,即成鸡蛋豆浆。炒锅置火上加豆浆,白糖,用旺火烧开,缓缓加入制好的鸡蛋豆浆,边倒边用手勺在锅底轻轻搅动,见豆浆已成糊状时起锅,倒入方瓷盘内,使其冷却成冻状,即成豆奶。案板上撒一层白干面粉,将冷凝的豆奶扣翻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切成4厘米的宽条,放入面粉中裹匀。炒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逐个下入豆奶条,炸至漂浮油面,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成。

其特点是:外焦里嫩,香甜适口,味道甘醇。

八.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肉羊

神木肉羊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神木是传统的农牧结合地带,肉绵羊存栏26.5万只,养羊业实现产值7.93亿元。

神木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小尾寒羊,2000年以后又陆续引进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赛尔、德国美利奴等国外优秀肉羊品种,对当地蒙古羊及陕北细毛羊开展不同品种间的二元、三元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特点和肥羔生产的杂交组合。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蒙)、三元(萨寒蒙),北部类型组为二元(寒细)、三元(陶寒细)的杂交组合模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杂交羊群体,2012年底全县绵羊存栏25.6万只,其中肉用羊和杂交羊15万只,占绵羊存栏量的58.6%。为肉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神木县肉羊产业发展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为理念,整合优势农业资源,形成农业产业发展集成项目,以现代肉羊产业建设为主体,逐步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炉馍

炉馍

“炉馍”起源于何时?远不可稽。相传元朝末年就有百姓在炉馍中夹纸条,“炉馍”是安边(今属定边县)的传统美食。由于选料精,做工细且极其考究,历经三百年,赢得了四海美誉,八方食客。人们都知“炉馍”好吃,但并不知道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697年康熙帝率师西征葛尔丹,四月初二从榆林出发,“羽辔行边六日程”来到安边堡,遂命大军宿营,自己扮成“脚户”私访,与当地人高善仁谈得开心,屈将几位客人请回家,从里屋抱出一个罐子来,从罐子取出炉馍招待客人,客人品尝后,连声称好,并向屈了解了做炉馍的技术。告别时屈送了客人一罐炉馍。客人脱下马褂,赠于屈。后来屈发现褂内刺有龙图,方知万岁爷所赠。

时隔不久,朝廷命专人专程来安边请高善仁赶做炉馍。消息一下传开,各州府县官吏借机向朝廷敬贡,各路商客炉馍生意火爆,“销东晋,售南庆,能西凉,出北塞”。民间则“家皆以饼相馈”。从此以后,百姓称有关炉馍面叫上面(皇上用之“,麻油叫做清油(大清珍品),并称铁炉为“铙”(传说康熙帝看了铁炉后称铙),百姓吃炉馍用双手捧着,传说是对圣上的敬重。安边东滩现在还保存着写给康熙帝品尝炉馍的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照万岁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