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昌鱼是武汉特产还是鄂州特产 武汉特产武昌鱼是啥样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昌鱼是武汉特产还是鄂州特产 武汉特产武昌鱼是啥样的更新时间:2023-09-25 16:56:05

一.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湖水煮湖鱼

要想湖水煮湖鱼烹制得好,首先得选好主料——鱼。按渔民的话说,用鱼要一野二活三小四杂:野即选,用湖中自然生长的野生鱼;活即取刚出水的,去鳞和内脏洗净放入锅内煎炸时还活蹦乱跳;小即用,鱼要选拃把长以内的、渔民称这种鱼叫“猫狗尽蹲”,并且鱼的个头要基本差不多,便于掌握火候;杂即要,选用“五花鱼”如银鱼、毛刀鱼、虎头鲨、肉罗汉、鲈鲫鱼、死黄皮、泥鳅、白鱼、昂刺鱼等另加入一些活青虾放在一锅烹制,烧制成功后出色出味出香。

其次,渔家做的湖水煮湖鱼取用的调料也比较特别。湖水煮湖鱼并非不用油,用的是鱼油,渔民捕到大鱼时,将其脂肪取出,放到热锅中反复熬炼,待炼掉腥味后留作食用,有的渔家在熬炼时还加入一点蟹黄,使鱼油增鲜。渔民烹制湖水煮湖鱼所用的酱料也是自己用鱼籽酿成的,特鲜;烧制过程中适当辅以姜、蒜、辣椒、香菜、食盐即可。用这些料子制作出来的食品是名符其实的绿色食品。

再则,湖水煮湖鱼对火候的掌握上也有特定要求:先将鱼油放入锅中烧至七成热,然后把小鱼拌面倒入热油中煎得黄亮出香,立即加水浸鱼,同时加入调料,放猛火烧沸即中。用这样火煮出来的小鱼绵而不烂,鲜而不腻,恰到好处。

二.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七彩雉鸡

雉鸡,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和海南省以外,分布遍于全国各地。

麻羊垴七彩雉鸡体长900-1000毫米(含尾羽)。雄鸡羽色华丽。头顶呈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著的白圈,故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脚上有距。雌鸡形小尾短,体羽大都呈砂褐色,背面满杂以栗色和黑色斑点,尾上黑斑缀以黑色,无距。

雉鸡平时栖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期间,在丘陵的草丛间随地营巢,将枯草、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一年孵2窝。

七彩雉鸡肉味佳美,汤汁鲜甜,其肉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野味中的上品;其羽毛可作装饰之用,既可作为戏曲演员头盔上的雉翎,也可作动物标本或装饰品。

三.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鄂城菜合子

1、和面:温水,水要适量,可在水中放少许盐,和好面需要放在一边醒20-30分钟。

2、馅:韭菜鸡蛋是经典,韭菜切碎、鸡蛋炒熟、粉丝温水泡好切成小段,还可以放点虾皮,盐、酱油、香油、鸡精、胡椒面调匀,注意炒鸡蛋时多放点油,如果油少了可以再热点油泼进去。

3、制作:把醒好的面揉上劲,擀成菜盒子的皮,皮儿要薄点,要不然不好吃,将皮儿平摊在案板上,将馅儿包进去,用手将盒子边缘捏紧,没有什么技巧,主要注意馅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少了不好吃都是面,多了容易烂没办法下锅,还有就是尽量不要将馅中的汤汁包进去,包不紧容易使盒子开口。

4、下锅:少许油,将整个锅底过下油,温热时将盒子放入,中火将盒子两面煎成金黄,注意火不要太大,会糊,也不要太小,不容易煎熟。

四.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清蒸武昌鱼

武昌鱼是驰名中外的水产,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时代是贡品,现在是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清蒸武昌鱼,制作最佳的菜馆是武昌大中华酒楼。这家酒楼由安徽人集资,创办于1933年,以擅长烹庄武昌鱼著称。由于清蒸的方法最具代表性,通常以武昌鱼作为清蒸武昌鱼的品名。他们一般用一公斤左右的鲜活樊口鲸鱼作主料,辅以火腿、香菇、冬笋、鸡汤等十多种配料调料,上笼清蒸,严格控制火候,使之恰到好处。蒸好后再在鱼上缀上红、绿、黄各色菜丝,使之色彩艳丽,香味扑鼻,鱼肉细嫩,汤质鲜美。除清蒸外,他们还运用油焖、红烧、花酿等法创制三十多种鱼馔。(武汉)

五. 广西 北海 海城区 北海文昌鱼

属头索纲,文昌科。俗称扁担鱼,生产在沿海一带,通常钻在粗松的沙滩里,仅露出头部,全身无色透明、肌节明显,左右两侧扁,身体两头尖中间宽。在生物学上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又是海味珍品,被列为世界珍贵稀有动物之一。

六.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地锅三鲜

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洪泽湖地区。以前,在洪泽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等地锅佳肴。下面就将其中的地锅三鲜介绍给大家。

原料:三黄鸡400克、蹄膀400克、鳝鱼300克、面粉300克、玉米粉80克、鸡蛋2个、姜片15克、蒜仔25克、香菜段15克、八角、花椒、精盐、料酒、老抽、美极鲜酱油、鲜辣味粉、鸡精、味精、高汤各适量、精炼油250克

制法:

1、蹄膀治净斩成骨牌块,焯水后加姜片、料酒炖至九成熟,捞出待用;三黄鸡治净斩成块,鳝鱼斩成段,分别飞一水待用。

2、面粉、玉米粉纳盆,磕入鸡蛋,加少许精盐、味精,接着掺入适量清水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随后把面团下成25克重的剂子(约16个),团成团,用清水略浸泡,制成薄饼,贴在锅边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3、另锅放油烧热,爆香姜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鸡块和鳝段,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将干时,添入高汤,倒入蹄膀块,加盖焖至汤汁浓稠、鸡块熟时,调入精盐、味精、鸡精、鲜辣味粉、美极鲜酱油,稍后再下少许老抽调色并起锅盛入面饼锅中,稍便撒入香菜段,随配酒精炉(或小土炉)上桌即成。

七.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古铜镜

鄂州为古铜镜之乡。三国时期的武昌(今鄂州)与洛阳、会稽、徐州并列为全国四大产铜、制镜中心。而从汉末、三国到两晋,诸多别具一格的铜镜都在武昌首先铸造。鄂州博物馆收藏从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铜镜有五百余面。为研究古铜镜的冶炼、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图案设计,由鄂州市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研究复制的铜镜,制做精巧、构图新颖、造型美观、镜面光洁。图案构造别具特色,绚丽多姿,有栩栩如生的龙虎麒麟,翩翩起舞的风凰朱雀,活灵活现的奇神异兽,婀娜多姿的花卉草木等等;其大小造型、曲律半径、制做工艺等方面十分讲究。

八. 湖北省 鄂州市 梁子湖 东沟珍珠

东沟珍珠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沟镇珍珠养殖已有20余年历史,拥有雄厚的养殖技术基地。珍珠年产量100余吨,生产加工的珍珠项链、耳环、手链、十二生肖动物、飞禽走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美妙动人,珍珠背心、领带工艺精致,各种珍珠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东沟珍珠的产地包括东沟、余塆、龙塘、茅圻、大桥、刘河、大垅、月山、鲊州、徐山、伯岩、六十和梁子湖周围等地域范围。东沟珍珠产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梁子湖为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体清澈,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东沟珍珠的产地冬冷夏热,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40℃,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30毫米,历史上年积雪最深为0.23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10小时,十分适合天然高品质淡水珍珠的形成。东沟珍珠颗粒圆整、光泽透明、有宝光、质地坚硬,含有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acid),天门冬氨酸(Asparticacid)等多种氨基酸和30多种微量元素、牛磺酸、丰富的维生素、肽类。2014年2月,“东沟珍珠”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东沟珍珠

鄂州市梁子湖东沟珍珠协会

12356022

珍珠

九.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铜锣

    武汉铜锣简称“汉锣”,与奉锣、京锣、苏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锣。

武汉铜锣的特色一是音质纯正、发音宏亮、吃槌省力。二是锣的直径大。近几年出口国外的几面大锣,最大的一面直径达一百三十五厘米,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铜锣。当然,武汉铜锣厂也生产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铜锣,满足剧团、乐团和各方面的需要。

武汉锣厂生产的锣乐器,所以能名驰中外,就在于他们在继续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使锣乐器的生产工艺不断发展。“虎音锣”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一例。这种锣解放前叫“大鼓锣”或“大片锣”,形如秤盘,音哑,没调门,配戏效果不好。一些剧团的乐师和演员希望制锣艺人们能为他们研制出一种发音宏亮,圆韵集中,能长调门的好锣。定音艺工高永运一次见到一面锣镗中心被压平了的锣,敲起来音响效果比没有压平的锣还好,于是他有意用定音锤的侧角,把另一面锣的底部砍出碗口大的一个平圆面,打起来音韵效果比较好。根据这个道理,高永运设计了一种新锣,送到上海几个剧团试打,反映很好。因为这种新锣发音宏亮似“虎哼”,很适合为黑头、花脸配戏,所以起名为“虎音锣”。为了使“虎音锣”更适合各专业剧团的需要,高永运广泛走访剧团,听取乐师们的意见,进一步把虎音锣发展为“高虎音’,“中虎音”、“低虎音”、“小高音虎”和“小低音虎”等几个品种,适应各剧种、流派、角色的需要。

代代相传

武汉铜锣的制锣技艺久盛不衰,代代相传,一代胜似一代,厂里人才济济。这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厂,从技艺上讲,有四代人同时在岗位上。现任厂长、闻名定音艺工高永运和“制片大王”周吉安,“套顶能手”高世春等一批技艺熟练的老艺工形成了一个从熔铜、制片到定音完整的技术班子。他们不仅全面地继续了传统技艺,而且各有特技。高永运在制锣时运用惩锤,刹锤,省锤,轻锤虚实结合,轻重适宜的校音技术,使校出的锣具有圆、平、正、上劲的特点,经他定音的锣,发音标准,音质纯正,发出的“拱”音如猛虎长啸,其“水”音似涓涓细流,因此同行称他为“制锣王”。

高永运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艺,虚心好学,不断攀登制锣技艺高峰,而且十分关心青年一代制锣艺人的成长。被人们称为身怀“定音特技”的高永铨,就是解放后在高永运等老师傅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技术骨干的代表。被人们称为“五虎将”的高子林,高世琼,熊傲成,潘汉生,高世刚,是第三、第四两代人的代表,他们正年富力强,是生产上的生力军。两年来,武汉锣厂还通过办技校,师傅带徒弟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因此,生产水平逐年提高,花色品种不断增加。现在铜响器行业的锣、钹、钗,铙、钟、铃、饭七大类产品,他们样样都做,一共有六十四个品种,一百三十三个花色规格,是全国同行业生产品最丰富的工厂。

誉满中外

武汉锣厂生产的各种铜响器,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的剧团也选购武汉铜锣。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四个地区的销售情况来看,就有七百一十个剧团用武汉锣,其中直接到工厂买锣的剧团就达三百二十四个。上海铜响器商店和北京新声乐器商店,是全国专营铜响器的商店,他们经销的产品,武汉锣分别占百分之七十和八十五。曾跟周信芳、王少楼、童祥苓、高盛麟打过多年锣的名乐师刘奎元、李敏生、徐水生,也都说武汉锣好使,音响效果好,吃槌省力,能长调门。

在国外,武汉的铜响器行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和英、法、美、德、意等二十几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武汉铜锣响天下,武汉锣工为祖国争了光。

十.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 香茗

鄂州香茗( 鄂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