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湘潭土特产盒怎么做 湘潭土特产盒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湘潭土特产盒怎么做 湘潭土特产盒价格更新时间:2023-08-07 09:01:17

一.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乡烘糕

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

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1980年挖掘传统工艺,改进包装,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大米在中国作为主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各地人民充满情趣的智慧,用它创造了别具风味的糕点,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家乡把这种用大米和白糖简单搭配的糕点叫烘糕,这是无数成年湘乡人童年的记忆。

1723年,湘乡县城天元斋馆研制出烘糕,在那个大米极其珍贵的年代,烘糕无疑是奢侈品。白米、糖,仅仅两种简单的物质,是制作烘糕需要的原料。看似单纯的食品,要经过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白米的颜色,经过火烤,会略带黄色,但机器化生产后以电热代替火烤的制作工艺已经很难让烘糕产生自然的黄色了。一片烘糕入口,看似成型的方形糕点瞬间化作无数甜甜的粉末,儿时的记忆伴随着味蕾涌然而至。昔日的烘糕是一种最佳零食。“养肥小崽,烘糕一篓”这句俗语更是证明了烘糕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亦是营养和口感兼备的佳味。时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烘糕仍然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一般用来亲友间送人情。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曾国藩带领成千上万的湘军将士辗转各地,军粮成了很大的问题,他想到家乡的烘糕轻便易保存,于是将烘糕作为了随军粮食。当时湘乡几十家斋馆每天赶制烘糕,提供给前线食用,用烘糕做军粮可比用大米做军粮成本高多了,但依旧稳定供给了湘军,为平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叛乱平定后,曾国藩将烘糕呈献给皇室和大臣食用,深受赞誉,此后湘乡烘糕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烘糕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今古湘乡》。

暑期同某食品加工厂老总在茶楼,是一位五十多了的男人,且是老乡。说到湘乡的烘糕,他很有感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烘糕还算居家食品中的佳物,所以市场状况良好,成为了食品公司的主打产品,但能够用传统手艺制作烘糕的人却渐渐老去,而青年人人又不愿意在乡传承技艺,眼看烘糕就生产不下去了。这时的他们,开始物色20岁左右的青年进行培养,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订单式”培养。制作烘糕的技术,从外行到基本熟悉制作,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当时给他们(学习制作烘糕的年轻人)六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六十块钱啊,在那个时候很高了!”,这位老总说。但过了不到几年,这些原本被食品公司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南下或北上。“用传统技艺做烘糕的老人这几年陆续都离世了,也没人用古法做了”,他说。

现今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烘糕都是采用改良技术制作的,再过得几年,可能就再也没人知道几百年前发明的湘乡烘糕到底是如何在古人手中制作出来的。当传统技艺面对工业机器时,它是那么的乏力,且渐行渐远。这时我才发现,我吃的不是烘糕,而是一种情怀!

二.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草菇焗乳鸽

配料:

主料:乳鸽1只(约500克)。

配料:配料:草菇100克,大葱。调料:鱼露、蚝油、老抽、料酒、白糖、香油、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将乳鸽抹少许老抽,下热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大葱切段待用。

2、锅置火上,加入少许花生油,下葱煸出香味,加鱼露、蚝油、老抽、料酒、白糖、高汤等,下入乳鸽、草菇焖15分钟左右取出改成块状,摆成鸽形,草菇围边,上笼蒸至酥烂,将原汁滗出加湿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浇在菜上即可。

风味特点:

色泽红润油亮,口味鲜浓。

三.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乡里腊肉

这里所说的腊肉并不是城市饭店里的那种一小片一小片的腊肉,而是那种肥肥腻腻,大块大块的正宗的乡里腊肉。这种腊肉只有在乡下才有,即使是被带到了城市,那也一定是变了味道的。

乡里的腊肉黄中透黑,黑中冒着油,是用松枝和谷壳熏制而成的。把刚杀的大肥猪大卸成八块,放在盐水缸里浸上十天半月,再用绳子穿起来挂在炕上。炕必定是独占一间小屋,密封着。生松枝加上谷壳点燃后,慢慢燃烧,却燃不起火焰,只有一缕浓烟从火堆里冒出,慢慢地扩散,逐渐充满整个小屋。生火的人这时必然是三步并做两步地往外飞奔。等关上门,一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用手揉着被熏出了泪水的双眼。方想离去,总又有点不放心,生怕里面有什么会引起火灾,于是再憋足了一口气推开门,在烟雾中摸索着来到火堆旁,再检查一下周围会不会有起火的隐患,这才狗急跳墙一般裹着一团烟雾飞奔出来。等得喘匀了气,身上兀自还冒烟。这时,如果在屋子外面张望,势必看见房顶的瓦缝里青烟缭绕,恍若仙境。

初时,肉还在吧吧嗒嗒地滴着盐水,但熏得三两天,水滴干了,肉也开始泛出浅浅的黄色。再熏上十天半月,黄色已经完全掩盖了原来的白色,变得黄橙橙的,极其诱人。但要让人一见就流口水,必然要等到一个月后,那时肉已经开始散发香味,这时烟雾可以小一些了。那香味是实实在在的,仿佛可以触摸到的,乡里人就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香味。花香太飘渺了,若有若无的,那是城市里的高雅人才感受得到的,乡里的人没有那份心思,只有这腊肉的香味才能令他们心里踏实,才能令他们在艰辛的劳作之后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腊肉熏得黄中带黑的时候,烟便可以停下来,家里人便可以经常进去了。有事没事只要经过这屋子,必定会仰头来望那一炕黑黝黝的腊肉。尽管已经数过很多遍了,但仍然禁不住再数一次,数着数着,脸色就变了,仔细一看,那腊肉的某一角竟然被老鼠偷偷吃了一些,于是就会大骂起来。

烟停了两三天,腊肉便可以收藏起来了,于是便把装谷子的柜子清扫一下。这种柜子是用上好的樟木做成的,既牢实又防蛀虫。先在柜子里铺上一层厚厚的干稻草,再将用尼龙纸裹好的腊肉放进去,上面再铺一层稻草,以预防潮湿。这样,腊肉便被稳稳地装在柜子里了。平时是不吃的,只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打开柜子,用磨得铮亮的菜刀切下一块,放到锅里去洗。待到洗干净了,腊肉便褪去了那层黝黑的外衣,变得黄橙橙、油渍渍的,别说吃,就是看一眼,也会是一种享受。

乡里腊肉切得很厚很大,若是炒,一碗腊肉必定有半碗油,乡里的人吃了这腊肉,喝了这油,身上便有了力气,眼睛便有了光彩。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干起活来生龙活虎。那些肉、那些油吃到了肚里,化做了力气和热血,也化作了坚毅和信心。

四.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待客茶点

很有韶山特色的是油炸红薯片和换茶。取红薯洗净煮熟,和成糊状,加入桔皮、芝麻之类,用菜刀刮成薄薄一层在干净白布上晒干备用,来客时取之剪出各种花样,置油锅中炸得金黄捞出,冷却后香甜松脆,令人垂涎欲滴。这时主人又会用木盘端出碗碗香喷喷的换茶——系以炒熟的芝麻、黄豆,加红枣、白糖或红糖,冲上用瓦壶烧滚的韶山清泉而成。

五.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毛家食品

家食品产品名录:

酱椒系列主打产品有贡菜脆椒、开胃酱椒、贡菜黄椒等,其中贡菜脆椒最受众人的喜爱。毛主席在世之时,那可是顿顿离不开辣椒。

酱烤系列主打产品有酱猪耳、酱鸭架、酱鸭翅等等。

而毛主席生前最爱的红烧肉一直都是毛家食品的销售冠军。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火焙鱼

1962年,据说国民党决定反攻大陆,大有明天就要动手的派头。正所谓“小乱避城,大乱避乡”,何况还有政府的动员令呢,于是随家里的女眷们一起被“疏散”到乡下去了。那地方叫杨桥,就在黑麋峰下。适值春末夏初,黛山碧水间新绿的田野,草丛中猛窜入水中的青蛙,屋场前闲逛的家禽以及田塍上低着头匆匆而过的狗,无不令只有几岁的城市孩子发狂。在孩子堆中昏天黑地地厮混而外,便是跟在堂姐屁股后面去池塘边用自制的罾捕鱼虾。罾用旧蚊帐裁成,约一平方米左右,将糠末掺一点饭粒捏成团放在布上,然后下到池塘边的水底,隔一会儿,抓住绳子将罾赶快提上来,里面肯定有一些寸多长的小鱼虾在那里蹦蹦跳跳。半日下来,总也有数两的收获。其中“青皮嫩”最佳,多肉而味美,可惜永远长不大,因此又称“千年嫩”;鱼旁的身上带彩色斑纹,卵产在蚌壳里,样子好看,却不好吃。祖母在那边屋场上喊吃饭了,赶紧收拾东西回家,趁新鲜将簸箕中的鱼虾用清水冲一冲,沥干水,均匀地摊在刚炒过菜、灶堂已经撤火的热锅子里(锅上的一点余油使它们不会粘坏)。一顿午饭吃过,这些鱼虾也已经焙干,一侧焦黄,透出薰香,再剔去肚肠,就是极好的晚饭菜了,炒豆豉辣椒或将青椒青蒜切细同炒均好,起锅时记得烹一匙酱油另一种火焙鱼已经制熟,吃时不必加工,直接用手撕扯着往嘴里送(如果能浇上植物油,放豆豉、干辣椒末蒸透,滋味尤好),与旧时的官府菜“薰鱼”异曲同工。当年下放到农场,都是所谓“吃长饭”的年纪,然而除了菜园里现栽的东西,就只有一年到头的“唯一菜汤”,直叫你浑身往外冒酸菜气,眼珠子射出绿光。食堂偶或有肉供应,亦无非“一片两片三四片”,薄得照见太阳,因此大家总不免搞点不好意思的事,万一弄到了鱼,不用说,先拣大的整脸盆架在火上猛煮,尽管盐和辣椒之外难得有别的佐料,汤才开上几滚,筷子已经打起架来。这一顿饱餐过去,大致也只剩下些鲫鱼、黄钻之类三数寸长的小鱼,于是将之腌上几个小时,串起来挂到风口上吹到半干,然后用篾条编的箅子放到火上烘烤成金黄,收起来慢慢享用。这项工作多在冬天进行,因为宿舍里有现成的炉火。烤火架位置稍低的地方吊着篾箅子烤鱼,架上盖一块毯子,同寝室的几个人围在边上扯淡。手伸到毯子下面取暖倒也没什么,有时一双双臭脚丫子竟也伸了进去,至于那鱼因此就有了什么特殊的味道,已经忘记了。

七.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韶山野兔

(1)原料:净野兔肉1000克,大红椒150克,生姜、香菜等适量。

(2)制作方法:山野兔去骨切成小块,放姜、葱等佐料加高清汤焖烂。

(3)特点:野兔肉酥烂香辣,原汁原味,特点明显。

此菜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获团体金杯奖。

八.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粉蒸鳜鱼

粉蒸鳜鱼是湘菜中的比较著名的特色菜。

①取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两端带节的青皮竹简一个,离竹筒一端约4厘米长处横锯开约10厘米长的口作为竹筒盖洗净备用(或用小碗代替)。

②将鳜鱼剖好,洗净,滤干水,切成5厘米长、2.5厘米宽、2厘米厚的长方形块,再入清水洗一次滤干水放入碗内,加入五香桂皮、熟米粉,下原汁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胡椒粉、花椒粉、白糖、白醋、料酒、味精、香油、辣椒油、葱、姜茸与鳜鱼拌匀(口感咸味不足时再下盐),香油放入盛器与鳜鱼拌匀腌 5分钟。

③将拌好的鳜鱼放入竹筒,盖上盖,用大火蒸20至30分钟,从蒸笼内将竹筒鱼取出,放入长条碟内即可。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糖饧

糖饧是湘潭的传统小吃。在民间有句俗语“七月半,糖饧顿”,说的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大家不生火做饭,都以糖饧为主食。现在则立夏一过,糖饧就开始上市。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乡下腊菜

湘潭、湘乡、韶山乡 都有薰制腊菜的习惯。 制法一般是冬至后取鲜肉切成条块,用盐腌渍两三天,晾干,以 糠壳、瘪谷、木屑、花生壳等烟火薰烤,成腊黄色即成。因以农 历十二月(腊月)薰制的最好,故称冬腊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鲜肉油腻,许多人都喜欢吃,深受消费者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