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泉皇家翰林土特产批发 临泉土特产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泉皇家翰林土特产批发 临泉土特产批发更新时间:2023-08-10 02:48:44

一.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流鞍河大闸蟹

流鞍河大闸蟹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流鞍河所产的成蟹个大、色好、蟹黄多、无污染,在上海、杨州等水产市场成了抢手货,部分产品远销到日本、香港及东南亚。

流鞍河始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两省交界之处,东至临泉县县城西北角城西闸口,北入泉河。主要流域: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河水不深,清澈见底,却有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相传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被外戚,王莽追赶至此,刘秀穷途末路,马踏该河,慌乱中马鞍子被河水冲走了,故名曰流鞍河。

2005年以来,临泉县流鞍河400公顷水面已全部开发养蟹,河蟹当年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最大个体达到500克。流鞍河所产的成蟹个大、色好、蟹黄多、无污染,在上海、扬州等水产市场成了抢手货,部分产品远销到日本、香港地区及东南亚。2006年流鞍河蟹400公顷水面收获成蟹300吨,产值2400万元,纯利润1600万元。2006年该区域已获省农产品认证,所产的河蟹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定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临泉县水产站还将标准化养蟹技术推广到涎河、谷河、界南河等区域,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投入幼蟹苗4.5万公斤,年产值预计超过3000万元,可使沿河两岸2000多农户受益。

二.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贡柿

安徽著名。主产于临泉县。相传明代该柿制柿饼曾被人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品尝并获得嘉奖,因而声名远播,人皆称之为“贡柿”。柿树生长旺盛,耐风寒,抗病虫害,适应范围广。栽后4年挂果,12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饼175公斤。果实圆形,橙黄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质状,味极甜。平均单果重155克,大的可达200余克。据测定,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克,维生素C 22.72克。贡柿树毁于明末以后的战事,其中包括仅存的明代古贡柿树2棵。

三.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毛笔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深受广大书画家喜爱。自明代,截至2009年,约有五百年历史。中国是诗书画之国,毛笔是其重要工具,是被誉为“文房四宝”中之一宝。

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潭毛笔因产于临泉临潭而得名,古称蒙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昔日有蒙恬将军祠盖为供奉笔祖之所,今祭祀之俗尚不衰。临潭毛笔,起于明永乐年间,迄今五百余年。清光绪年间,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独步京师,被奉为御用,光绪帝曾为之立碑表彰。

国家主席1同志为临泉提名“笔乡”。著名书法家、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肖劳先生为临潭笔庄写了“梦笔生花”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105岁高龄的孙墨佛,为该厂提了“神工鬼斧”四个字;名书法家范曾,夸耀其笔为“文房瑰宝”。还有许多名人分别题字、赋诗、作画盛赞侯店毛笔。

临潭毛笔,蜚声异域,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11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津出口免检证书。

临泉毛笔工艺最初起源年代,虽无确实的文学记载,但清代中期制笔大师李万钟是制笔世家。由于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 “ 吊毛灰 ” 笔, “ 吊毛灰 ” 笔因毛笔质量好,而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 “ 压跪礼 ” (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因种种原因离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成立了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

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文德堂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它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 “ 书坛一宝 ” 。

临泉毛笔享誉大江南北,声名远扬海外。赵朴初、吴作人、韩美林、范曾、启功、刘子善、1忠、穆孝天、顾美琴、吴天月等当代书画家对临泉毛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临泉毛笔在十四大期间,被安徽省代表团做为安徽省珍贵礼品敬献给1同志,现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务院办公厅并写来感情信。香港回归时,有关领导又以文德堂特制的龙笔为礼物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并特此写来感谢信。

四.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韦寨三粉

韦寨“三粉”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寨镇的。“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条”,韦寨地区生产的粉丝是纯红芋粉,因色泽白亮,柔韧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韦寨地区加工三粉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韦寨因盛产粉条而被誉为“三粉之都”。其年产量最高时可达数千吨。

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人们纷纷外出务工、加工“三粉”利润低薄和一些商贩急功近利错误思想的影响,“三粉之都”韦寨“三粉”产业遭受一定打击,曾经家家户户生产“三粉”的红火场面逐渐消失,只剩下少数群众在坚持。2000年以来,韦寨镇打出重振“三粉之都”盛名的旗号,大力扶植农户和企业种植红芋、加工生产“三粉”。目前该镇有中小型“三粉”生产企业三家,农户传统加工点80余处,产量达100吨以上,其中智勇三粉加工厂等企业引进了现代化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开始走上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五.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鲖鱼

鲖鱼:古之贡品,盛产于鲖城护城河而得名,鳞片金黄,鳍尾鲜红,状如鲤鱼,体形美观。其肉成蒜瓣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鲖鱼有养胎、健胃、消肿、止泻之功效,为鱼类之佳品。古往今来,远近客人都以品尝鲖鱼为快。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吃了鲖鱼煮鲖蒜,治愈了多年的胃病。关于鲖鱼,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鲖城一带久旱无雨,沟干河枯,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艰难,在城河河底搭台唱戏,叩头求雨。一日,来一黄袍道人,口中念道:“地河通天,只要心坚。”百姓齐跪在地,求其祈雨。黄袍道人来到河底,掘土见水,掬水入口,朝空中一喷,顿时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如注,很快沟满河平。人们欢声雷动,在雨中狂欢劲舞。须臾,云开雾散,雨过天晴。寻找那道人,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从城河腾云而去。百姓都认为老道是巨龙所化,遂对空叩拜,那金龙回首俯视,巨身一抖,几片金鳞落入河中。从此,古鲖阳城河便有了全身金黄的鲖鱼。现在临泉县鲖城镇的鲖鱼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绝种。其神奇传说在乡里流传很多,唯有鲖蒜种植至今。

信息来源: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六.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老集生姜

老集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2月,老集生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临泉唯一的地标商标。现在种植地域为老集镇、高塘乡、范兴集乡、宋集镇、杨小街镇、土陂乡、滑集镇、吕寨镇、谢集乡。《临泉县志》、《安徽集镇辞典》对老集生姜均有记载。

1.生产单位情况:临泉县老集镇生姜协会于2011年6月成立,种植生姜每年保持在4000亩左右。涉及上述乡镇总面积1.2万亩。种植过程中严格要求绿色环保。

2.产品开发情况:深加工产品有脱水姜块、姜片、姜粉;腌渍产品有姜芽、姜花、子姜;保健产品有姜茶、姜糖、姜油。

3.产品特点:外观色泽金黄、油光鲜亮、块大、皮薄、肉细、纤维少。辛辣中飘逸着浓郁的香味,营养丰富,耐储藏运输。物化成分除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外,还有姜蒜素、姜油酮、姜烯粉和姜醇。可做香辛调料,有去腥,去膻、增鲜、添香、清口之功效;可作医用,具有防氧化 、抗衰老作用,有健胃、消炎、解毒、防治感冒、降血压、降血脂、防治血栓等功效,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七.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面塑为临泉白庙镇邵营村传统手工艺

八.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潭毛笔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潭笔庄克继传统,改革工艺,锐意创新。其规模宏大,品种丰富,品种达二百七十余种。其笔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尤其配以角、骨、象牙、红木为料,精心雕刻镶嵌于杆之龙、凤、山水、花草等瑰丽书画,精巧别致,充满艺术魅力。

九.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土陂古樊城麻花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健康食品。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目前全国各地畅销的麻花有-花与小麻花之分,天下麻花出安徽,安徽麻花源土陂,安徽不仅以胜产天津-花出名,而且又有特色小麻花,-花造就民族产业,小麻花孕育特色经典。土陂麻花以纯芝麻油与面粉为原料,以一股条状油面对折两次形成四股拧在一起,用麻油炸熟,口味极佳,目前土陂古樊城牌小麻花以高蛋白、低脂肪、口味纯正被列为地方“十大名吃”,可佐酒可伴茶,是理想的休闲食品。

十.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汤做法:

1、和面,面稍微软一点,最关键的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活一次,一共活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所以晚上准备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没劲儿;

2、带骨鸡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3、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4、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有人喜欢吃青菜可以准备点菠菜

5、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6、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

7、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一碗香喷喷的鸡丝

烩面就出锅了,请大家来尝一尝吧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完成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