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顶山适合送外地人的特产 平顶山能带走特产适合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顶山适合送外地人的特产 平顶山能带走特产适合送人更新时间:2023-10-15 03:57:29

一.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蒙顶山黄芽

蒙顶山黄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代道人炼丹时以铅华为黄芽,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即黄芽,乃铅之精英,茶之黄芽茶乃茶之精英,为蒙顶茶中的极品。黄芽色泽黄亮,芽成金黄色,香纯青,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匀齐。

石花---由来是古人以茶名命“石”,即“石髓香粘绝品花”之石花。其银芽扁直而秀丽,翠绿鲜润,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而永。

蒙顶山黄芽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三.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郏县 三郎庙茶

三郎庙茶是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姚庄乡南三郎庙村的。三郎庙自古有“茶媒之乡”的美誉,其茶“甘甜润滑、芳香爽口,杯满而不溢”,相传楚庄王在“清河战役”中饮后而赐“玉泉井”之名。

三郎庙隶属于郏县姚庄回族乡,这里这个“三”字写法尤其特殊,为“毛”字出头,据说是个古字,意义同“三”字。据当地传说,此字是古时某位皇帝御笔所题,所以后人一直这么沿袭。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由某神话传说而来,具体许多当地人也说不清楚。此字在当地算是一大人文景观,从郏县、平顶山等城市都有直达这里的汽车,车身上都刷着“毛(注:此字写法为毛字露头)郎庙”三个大字,那个怪异的“毛(注:此字写法为毛字露头)”字会令初来此地的人错愕不已,但本地人皆司空见惯,不以为奇。

三郎庙文明悠远,古时曾名杏花村。镇上自古出佳泉,有一眼泉名曰“玉泉”,“玉泉者,春秋楚庄王之谓也。”(见于三郎庙玉泉亭内《玉泉亭记》碑刻)说的是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平定令尹斗椒越叛乱后,“饮此泉水,清爽无比,胜似玉液琼浆,即名之曰:玉泉。”(《玉泉亭记》碑刻)两千余年来,此地以泉名更以茶名,茶楼及茶文化闻名遐迩,尤以香茶、牛肉、烧兔、烧鸡享誉古今。相传宋时苏洵、苏轼父子由川入汴时,曾慕名至此饮茶抒怀。

国家地矿部河南试验中心曾对泉水化验,含有四十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营养保健之功效。

四.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郏县 郏县山儿西烟

郏县山儿西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儿西”烟以其叶片肥厚、色泽金黄、油分适中、气味香醇驰名中外,是我国浓香型烤烟的代表,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

郏县山儿西烟郏县烟草业协会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舞钢市 舞钢红薯

舞钢红薯是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的。舞钢市不但红薯种植面积大,单产高,且创出一年两季种植模式,淀粉产出率全国领先,红薯、淀粉转化率高,故而中国协会授予舞钢市‘中国红薯之乡’称号。

舞钢市农民群众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年产红薯1.5亿公斤。全市现有红薯淀粉加工企业30余家、粉丝加工企业10余家,年加工淀粉2000多万公斤、粉丝2000多万公斤,已形成红薯种植—淀粉加工—粉丝加工一条龙产业链,使农产品大大增值。

而成立于2010年6月,致力于红薯种植、深加工的舞钢市云辉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该市土地流转项目,在省农科院、舞钢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成了万亩脱毒红薯种植加工示范园区,并成为省农科院植物脱毒研究中心良种繁育基地。目前,该社已拥有基地3.8万亩,高产精品栽培面积2000多亩。2011年,该社试验种植一年两季红薯获得成功,当年生产优质脱毒红薯1.3万吨,产淀粉1800多吨,成为河南省脱毒红薯种植、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该社种植的优质脱毒红薯淀粉含量达26%,淀粉率位居全国第一。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八.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