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老虎油 桂林特产油哪个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老虎油 桂林特产油哪个最好更新时间:2024-01-14 08:29:43

一. 黑龙江省 伊春 上甘岭 老虎菜

老虎菜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此菜用尖椒、香菜等凉拌而成,辛辣生猛,如老虎一般,无法抵挡。不过,这辣也辣得过瘾,是当地人家都爱拌的一道菜,老虎菜在全国各地也都非常受欢迎。

做法:将香菜一把,洗净。葱一根,从中间剖开,切段。花生米炸熟,晾凉,备用。切成细丝,不喜欢辣的人就少放些。以上几样东西加麻油、盐、味精拌匀即成。简单美味,是很好的一道开胃菜,下酒也不错。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柰

古田油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田油柰,学名: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Y.He et J.Y.Zhang cv.“younai”.别名:奈、西洋油奈、桃形李、歪嘴李。

油柰是柰李黄肉系统中的优良品种。果实大,单果重80一120克,最大达240克,果形像桃,质似李,果肩宽广,果顶钝尖,并向缝合线沟歪斜,故称歪嘴李。果皮黄绿色,银灰斑点,油胞突起,缝合线具明显沟痕。果肉厚,淡黄色,可食率96.7%,肉质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核小、半离核。在古田3月上旬开花,果实8月初成熟,开花结果时间,因气温不同而异,耐贮运。

油柰产于古田县西洋乡、杉洋乡一带。《古田县志》载:“柰似林檎而大,邑东乡西洋产者味极佳”。可见古田油柰栽种历史悠久。1993年全县种植面积有4.5万亩。近几年发展迅速,在闽南、闽东等地有较大种植面积。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大量引种。

油柰鲜果味浓香,甜酸适口,甚受消费者青睐。果实富含营养,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糖分、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盐类。果实具助消化、开胃健脾等功效。加工制成李干,外表油亮、棕褐色、肉橙黄色、品味特佳。可制蜜柰李片、糖水奈李片罐头,又可加工成多种花样的蜜饯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古田油柰是福建省名、特、优水果 。古田县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优越,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栽培技术力量雄厚,是油柰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1年全县油柰 栽培面积已 达5.4万亩,总产量2.7万吨,总产值6700万元以上,油柰生产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产业和农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古田油柰系蔷薇科、李属中的一个变种。古田油柰桃形李实,果形大,单果重80~120克,最大单果350克,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肥厚、细嫩、清脆、汁多,味清甜 ,品质极佳 。果核小,半离核,核顶部常与果肉分离,而形成果腔,此为柰 的主要特征之一。 油柰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润肺、消积食、开胃健脾等保健功能,成为八闽佳果的佼佼者,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1989年省科委将古田油柰列入星火计划的发展项目;1992年上海科教电影厂将古田油柰拍成科教片--《八闽佳果--古田油柰》向全国播放;1993年9月国家科委授予在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做出贡献的古田县农业局经作站"国家科委星火三等奖";1995年2月古田油柰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古田油柰》产品标准由福建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1999年国营古田湖滨茶场生产的油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并于2001年5月荣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三.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油面茶

油面茶市内各区县均有,且做法不一,尤以康县北部最具特色、将炒熟的白面加水煮沸,调以薄荷、霍香等香料,加上康县大叶绿茶,盛碗后再调以炒熟的核桃面、鸡蛋丁、豆腐丁、洋芋丁等。或名“三层楼”,或名“五层楼”,成县则泡煮麻花(馓子)。香味浓,口感好,久食养人。现进入饮食市场,颇受欢迎。

四.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清香油

巍山盛产油菜,是云南省油菜基地县。1997年,县农技站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选用纯双低菜籽油,经脱磷、脱酸、脱色、脱臭等工艺制成了“健宝”牌清香油。该产品油色清亮透明,味觉醇香,加热无烟,炒煮无沫,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是家庭、餐馆煎、炸、煮、凉拌菜肴的高品位烹调油,也是馈赠亲的佳品。

五. 重庆市 黔江区 黔江油茶汤

油茶汤

配料食油、茶叶、粉丝、蛋片等。用油把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浆时再加水稀释,烧开,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它作料,味道可口。

六. 新疆 塔城 额敏县 额敏红花籽油

额敏红花籽油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的。额敏县生产的红花籽油,其亚油酸含量高达83%,居世界第一,堪称“油中之王”,被国家授予“红花之乡”称号。

新疆额敏是中国红花之乡。天然的种植环境和独特气候培养出优良的红花,精选上好红花籽生产的“塔原牌”红花籽油,其亚油酸含量达79%,人体吸收率可接近99%,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世界红花大会共同推荐红花籽油为现代三大营养食用油之首,被誉为“亚油酸之王”、“植物油之王”。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八. 广东省 东莞 白沙油鸭

油鸭即腊鸭,以虎门白沙的最出名,中国北方称为"板鸭"。相传在明清时期,虎门白沙设立盐埠,官兵多江浙人,善养鸭,喜此地河水纯净,退伍时解甲不归乡,在溪边养鸭,并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腊鸭,此地水足粮丰为其提供条件,故糅合江浙养鸭经验与南安制作技巧,创出别具一格之"白沙油鸭"。

油鸭制做十分讲究,在秋天先灌养10天,宰杀后刷盐叠腌一夜,早上用冷暖水轮洗,盐度适中,晒三天,然后再吊起风干。制好的油鸭,皮特白,肉瘦味香,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当地农户制油鸭每年一户可收入三至30万。

白沙油鸭之特点,肥白肉厚,甘饴香醇,肥而不腻,香而不俗。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誉满海内外。100多年来,一直是外贸拳头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油鸭工场遍起,秋冬时节,可谓全民加工,近年还改良工艺,产品多样化、综合性,并发展腊肠、腊肉,大量出口,供不应求,每年仅出口创汇超1000万港元。

东莞腊肠可分为花肠、鸭肝肠、猪肝肠等几种。东莞腊肠用料严格,制作讲究,质鲜、香醇、爽脆。早期传统腊肠的制作,是将一定比的肥肉、瘦肉、鸭肝、猪肝等切碎、稍剁后加配料,灌入肠衣中,悬挂暴晒,去掉水份而成干制品。现代的东莞腊肠,将传统的制作原理同现代的技术结合起来,从选料、混料、灌肠、打针眼、绑节、吊晾、烘干等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无尘、无火烟及杀菌的要求,采用自动控温的远红外线烘干实现高质量的标准化生产。主产地厚街镇及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市食品公司等。

白沙腊鸭名传海内外,不仅是家庭秋冬美食,而且走上宴席,佐以芋头、菜疏,制作出"香芋油鸭煲"、"鸭脾糯米饭"、鸭颈芥菜汤"、"金银鸭肝肠"、"鸭肾炖西洋菜"等,皆由白沙油鸭派生,各有风味。

九. 香港 菠萝油

菠萝油最好的吃法是将新鲜出炉的菠萝包夹上一大块冰冷的牛油,这样牛油就会被菠萝包的热力影响而溶化在包身的中间位置,包身会被溶化的牛油变成金黄色,而食用时菠萝油与菠萝包不同之处是能够吃出浓厚的牛油的香味。

十. 四川省 成都 大邑 烫面油糕

烫面油糕为传统小吃,多作为早点使用,在川西地区有较大影响。烫面油糕的作法:红糖用木棍捶成茸泥状,加面粉和化猪油揉匀成馅;沸水中慢慢加入面粉,充分搅制成熟为热水面团,起锅晾冷,加适量面粉揉匀,扯成50克一个的剂子;剂子压成面皮,包入红糖馅心,搓成长8厘米、宽5厘米的条,压成牛舌形,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时起锅。烫面油糕外酥内嫩,甜香爽口,价廉物美,为小吃佳品。该小吃应热吃,由于糖馅呈流动状,又称“活糖油糕”。( 成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