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家乡的特产手抄报 我的家乡在南阳手抄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家乡的特产手抄报 我的家乡在南阳手抄报更新时间:2023-08-09 11:26:13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唐河县 唐栀子

唐栀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栀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唐河县申报唐栀子产品正式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注册保护。
唐栀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5一7月开花,呈白色。果实卵形,有六角棱,十月成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阴,不耐严寒。栀子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可以用来熏茶和提取香料;果实可制成黄、红、蓝三种天然色素,其稳定性好,着色力强,广泛用于饮料、糕点、果酒、药品及其包衣等;根、叶、果实均可入药;用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血淋涩痛,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二.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广阳大枣

广阳大枣东汉末年广阳枣被列入皇室贡品,明清时畅销江南,当时汉口枣行挂牌“九里山前广阳枣一等”,驰名大江南北。广阳枣鲜红个大,落地易碎,酥、脆、甜、后味香,为鲜食佳品。据河南农业大学化验,每百克鲜果含糖21.72%—33.0%,维生素C289.95—394.3毫克,可食部分占鲜枣的92%,出肉率高于其他品种。风味甘甜,宜鲜食,也可加工成干枣、枣品,罐头和枣汁饮料等产品。其干枣又富于弹性,打包成垛堆放的大枣出包后,一天内恢复原形,便于长途运输。

目前方城县栽植枣树面积1.35万亩,60万棵,年产鲜枣1300吨,除广阳大枣外,还有广阳大圆铃、小圆铃、柱铃、石磙铃、马牙枣、羊奶枣等,此外全县还有野生枣树资源21万亩,1760万株。方城县已确定以广阳镇为中心,建立3万亩广阳枣商品生产基地,年产鲜枣1万吨,并将县属五座果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000吨,实施全方位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三. 河南省 南阳 社旗 社旗三粉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受到广泛的欢迎。社旗县耕地面积大,岗丘起伏,是红薯的集中产地。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近些年,这项生产更成为农村的一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三粉”产品除南阳食用外,还大量销往湖北、四川、陕西等省,部分出口国外。

社旗县是闻名遐尔的“三粉”之乡和三粉集散地,三粉生产源远流长。300多年来,社旗纯红薯“三粉”源远流长,响誉全国,挺进国际市场,成为该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早在民国4年(1915年)社旗的田家粉、德家粉广壮细粉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展销了该县粉皮,它以千克120张及其薄圆大亮等特点,受到欧亚非拉朋友的好评。该县共出口赊店粉面1361.4万公斤,粉条51.5万公斤,运往上海、广州等口岸,分别销到香港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欧州的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社旗县种植脱毒红薯30万亩,拥有“三粉”生产线140条,年产“三粉”20.7万斤,总产值一亿多元。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板面

简介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由来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板面是由张飞发明的:

张飞的急躁脾气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为行军打仗对时间要求很紧的缘故,所以火头军做饭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张飞正因军事上的事烦着呢,当听到有人抱怨饭还未做好时,更加的恼火了,于是到了军中查看后勤,当看到士兵们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饭时,更是气不大一处来,抓起案着的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之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扔到了锅中,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结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后切快的得多,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加以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板面。

食品特点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新野臊子”)好。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的,至于料子,新野县的板面的做法是把干红椒用温油炸至半糊(偏糊一点),然后把卤牛肉、卤过牛肉的汤一直倒进辣椒和油里,大火煮开后慢火焖,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个辣椒。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平时家里吃点面食的时候可以放一点,味道很好的。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裕丹参

裕丹参,俗名血参,是传统中药材—丹参的一种,因生长在南阳裕州(今方城县),品质优异,疗效显著而闻名。

方城县处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分界线上,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独特,所产裕丹参具有参条粗、色紫红、品质好、疗效优等特点,被医圣张仲景称为丹参之首,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竟等对此均有专论。明清时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佳誉,驰名全国。

为了保护裕丹参这一野生中药材资源,方城县采取封山育参,退耕还药等政策措施,按照GAP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设无公害仿野生裕丹参种植基地,其产品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化验,丹参酮A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2—3.4倍。1991年,裕丹参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获得南阳市无公害仿野生丹参生产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同年荣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保护认证。2007年方城裕丹参被确定为河南省十大药材种植基地之一。

作为传统中药材,裕丹参主要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妇科疾病的治疗。在方城民间,参水荷包蛋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传统保健食品。目前,以裕丹参为主要原料已开发出丹参茶、丹参蜜等系列制品。

六.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南阳柿子

南阳镇自8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柿子,通过20多年的努力,柿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技术不断更新,营销网络更趋完善。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品牌,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全镇现有柿树面积近万亩,年产25000吨,产值2500万元。

间套作模式有:柿子—大蒜、柿子—银杏、柿子—韭菜、柿子—青玉米等多种模式。

在生产中不仅注重量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提高,更有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根据市场需求,采用生长素调控技术让柿子或提前上市或滞后销售,错开销售高峰,有效提高柿子价格,柿子平均售价高于其它地方0.2元每公斤。同时还特别重视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每年有1300多人从事柿子购销经营,确保了“成丰”牌柿子畅销大江南北。

2010年南阳成为镇扬州农业大学实验示范基地,成功运用了多种先进科技成果,提高“成丰”牌柿子的品级与产量。己经国家注册的“成丰”牌柿子成为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无公害农产品。

七.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山茱萸

西峡山茱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现山茱萸种植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名扬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后两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茱萸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因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西峡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可同时,西峡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慢,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宛西制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山茱萸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项目倾斜等措施,推动山茱萸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1800吨。西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通过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2万亩山茱萸基地全省首家通过GAP认证,并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八. 河南省 南阳市 淅川县 胡桑

种植面积3万亩,产茧100万公斤,实现产值0.21亿元,形成荆关、寺湾万亩桑园基地。( 淅川)

九.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丹参

方城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方城古称裕州,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上,250公里桐柏山脉与400公里伏牛山脉交汇于此,在其境内绵延1000余公里,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使方城成为盛产中药材的“天然药库”,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

丽山奇境育异草,道地丹参香四方。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民间流传“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赞誉。

方城丹参,形似人参,而皮色红赤如丹,药材质地坚密,皮厚木质芯细,纤维少,折断呈放射性菊花状。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等检验:丹参酮Ⅰ含量为1.182%,隐丹参酮为1.9235%,丹参酮ⅡA为0.6503%,丹酚酸B为9.9214%,丹参素为2.4%。1991年获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裕丹参被确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获省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

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验,裕丹参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标准,丹参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过《药典》规定标准的2倍。1991年荣获张仲景杯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2003年9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认证;2003年9月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研究的《无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荣获南阳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奖。

据史料记载,方城丹参己有2000多年历史,因方城古称裕州,故名裕丹参,早在汉代已被医圣张仲景誉为“丹参之首”。据《名医别录》记载:丹参生桐柏山川谷,此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方城位于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交界处,是淮河支流的发源地。早在明清时期裕丹参就远销广州、上海、武汉及东南亚国家,在民间流传着“丹参工、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谣佳誉。

为把裕丹参这一事业做大做强,2001年方城县把以裕丹参为主的中草药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后续支柱产业来抓。决定对12个山区乡镇实行封山育参,保护野生资源,严格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和《裕丹参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建立种苗基地500亩,种植裕丹参3万亩,封山育参15万亩,使裕丹参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方城县在产业发展之初,就把裕丹参的深加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华丰中药材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高、中、低档裕丹参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剂等系列降脂降压保健产品。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社旗县 赊店老酒

赊店老酒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赊店镇的。赊店老酒具有酒体丰满,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和协调,纯正爽净,形成了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之特色。赊店老酒被评为省优、国优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

在中国名镇社旗县赊店镇,传统的酒文化浸淫、滋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现在,在赊店老酒厂区内保存完好的“深井”、“老窖”已被批准为省级文物。

赊店老酒始于夏,兴于汉,盛于明清,传承至今。从“仪狄造酒,杜康润色”到“刘秀赊旗”,伴随着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赊店老酒在生产工艺上自始至终采用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当地上等高梁、优质小麦为原料,入三百年泥池老窖,优质矿泉水加浆,科学降度,精心酿制而成。酒体丰满,清澈透明,浓郁芳香,醇和协调,纯正爽净,形成了酒度高而不烈,低而不淡之特色。特别是不加化学香料,顺其自然,饮后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在强手如林的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国内外酿酒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酒中之秀”、“中原之佳酿”。赊店老酒被评为省优、国优产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荣誉称号。

2011年,赊店老酒先后荣获河南省“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河南省名优产品”、河南名酒“六朵金花”及第二批“河南老字号”、“南阳市首届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