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省太湖县特产店 安庆太湖县十大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省太湖县特产店 安庆太湖县十大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4-05-13 17:55:06

一.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湾沚山芋

湾沚山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芜湖市种植山芋历史悠久,芜湖县湾沚镇是山芋的主栽区和丰产区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栽培方式,“湾沚山芋”形成了独特品质,其含水量少,肉质粉面,甘香可口,粗纤维少,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深受南京、天津、上海等地消费者的喜爱,素有“色如璧,甜如蜜、香如桂、食如粟”的评价。“湾沚山芋”申报的范围涵盖湾沚镇鲁村、蒲塘等26个行政村,地域保护面积17948公顷,总产量约40.38万吨。

保护范围:

芜湖县湾沚镇境内,鲁村、蒲塘、杨村、肖旱、豹山、立新、百花、新联、丰和、城南、永红、旗塘、新圩、十都、罗保、蟠龙、老村、十坝、新竹、长岗、宋新、双马、双桥、新丰、长山、焦村,共2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2′21″~118°40′11″ ,北纬31°8′17″~31°11′24″。

地域范围

湾沚山芋地域保护范围为芜湖县湾沚镇境内,东至新丰村,西至新圩村南至百花村,北至长岗村,共26个行政村,分别为:鲁村、蒲塘、杨村、肖旱、豹山、立新、百花、新联、丰和、城南、永红、旗塘、新圩、十都、罗保、蟠龙、老村、十坝、新竹、长岗、宋新、双马、双桥、新丰、长山、焦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2′21″~118°40′11″ ,北纬31°8′17″~31°11′24″;地域保护面积17948公顷,总产量40.3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以胜利百号为例,外形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皮色为淡红色,薯皮完整光鲜干净,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在0.2㎏~0.5㎏。 (2)内在品质指标:湾沚山芋肉色白色,肉质粉面,甘香可口,粗纤维少,素有“色如璧,甜如蜜、香如桂、食如粟”之称。内在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每100g鲜薯:含水分<72g、蛋白质>1.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4g、膳食纤维>2g、钙>24mg、铁>0.8mg。 (3)安全规定:符合《芜湖县湾沚镇无公害山芋种植技术规程》要求。 农药使用准则:执行GB4285~84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全理使用准则。 种薯质量:符合GB4406要求。 产品标准:执行NY 5304 无公害食品薯标准。 产地环境:符合NY5010 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5295 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肥料使用准则:符合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太湖银鱼

太湖 银鱼

三.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天华谷尖

天华谷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华谷尖茶

天华谷尖茶是一种特级炒青绿茶。色泽翠绿光润,条索紧细圆直,锋苗显露,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匀嫩整齐,滋味醇和鲜爽,香气清高持久,余香满口,回味隽永。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爽气之功效,兼有疗疾健美之功。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饮后,挥毫提诗赞美:“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1987年被茶叶学会和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名茶,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级名茶。

太湖县产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所产芽叶列入户部贡品,其时出产的“南阳谷尖”享誉皖西南。一九八六年四月,在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下,发掘历史名茶“南阳谷尖”,采用特殊工艺创制而成,易名为“天华谷尖”。“天”意为山之高,“华”意为物之精,“谷”喻茶形又指时令谷雨。其原料采制和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形似稻谷,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碧绿,滋味鲜爽,叶底匀整嫩绿明亮,以味道浓厚、持久耐泡而著称。

“天华谷尖”自87年恢复生产以来,87-88连续两年经省茶学会评为全省名茶,89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名茶,98年经省农业厅复评为省何必农产品,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2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食品茶,2002年底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名牌产品,2000-2002年连续3年通过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营养、安全、无公害农产品。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曾饮“天华谷尖”茶盛赞其“色碧、香清而味永”,实乃茶之上品。

四.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南阳谷雨”名茶

太湖县

“南阳谷雨”名茶。

五.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保店驴肉

德州保店产驴,因此当地盛行吃驴肉,时间长了,自成一派,不但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据中医研究,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的效果。传说,保店驴肉是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有兴趣的游客可在当地各大小饭馆品尝,通常20元左右一盘。

保店驴肉又名保店五香驴肉,原产地是和山东省宁津县 保店镇同属一行政村的南辛庄,创始人是李长荣、李长善、1三兄弟。一般以冷食为上,常为酒宴之佳肴。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

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此外, 扒鸡、长官包子、大柳面、夏津布袋鸡、宋楼火烧、夏津银丝面、珍珠琪、羊肠汤锅、武城旋饼、蹶腚豆腐、平原乳鸽、临

保店驴肉

邑田口羊肉、寇家豆腐皮等都是德州的饮食,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保店驴肉原产地是宁津保店镇,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保店驴肉是清代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所创制,嘉庆年间已成为贡品,距今已成名200多年,其特点是肉质鲜美、细嫩爽口、廋而不柴、肥而不腻、烂而不散、软而不粘、咸淡适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幼皆宜。被载入《中国土特名吃大辞典》经“中国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验,含蛋白质高达26.1%,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富含18种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胶源,即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常食用有补血、滋阴、壮阳、润燥、健身等食疗作用,它与名贵中药阿胶相匹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称。

保店驴肉选优质黑驴为肉源,其食法可热可凉,保店驴肉精品为全驴宴,可分为上八锦和下八锦(上八锦:驴鞭、心、肝、肚、套肠、万口、口条、蹄筋;下八锦:前腱子肉、后腱子肉、五花肉、里脊、脖头肉、驴脸肉、肋扇肉、尾过肉)。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殷店大米

贡米之乡——随州殷店镇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漂水河的源头,特有的地理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无污染水质土质,使该地盛产的大米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米质晶莹,色泽光亮,味道清香,口感柔和,营养丰富。所选精米更为人们所喜爱,常吃常新,健胃强身。1987年和1990年分别被湖北省和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享誉海内外。2003年,曾都区供销社运用传统种植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该品种推行优化种植,并按定向品种、定点种植、定点收购的形式,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的优质稻。该产品被曾都区供销社注册为“胜泰”牌大米,经湖北省有关部门检验,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推广项目予以立项。2004年全区落实种植面积2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目前“胜泰”牌水晶米已打入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太湖猪

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太湖猪特性之一是繁殖性能高。太湖猪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猪种中繁殖力最强, 太湖猪

产仔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之一,尤以二花脸、梅山猪最高。初产平均12头,经产母猪平均16头以上,三胎以上,每胎可产20头,优秀母猪窝产仔数达26头,最高纪录产过42头。太湖猪性成熟早,公猪4-5月龄精子的品质即达成年猪水平。母猪两月龄即出现发情。据报道75日龄母猪即可受胎产下正常仔猪。太湖猪护仔性强,泌乳力高,起卧谨慎,能减少仔猪被压。仔猪哺育率及育成率较高。

杂交优势强

特性之二是杂交优势强。太湖猪遗传性能较稳定,与瘦肉型猪种结合杂交优势强。最宜作杂交母体。目前太湖猪常用作长太母本(长白公猪与太湖母猪杂交的第一代母猪)开展三元杂交。实践证明,在杂交过程中,杜长太或约长太等三元杂交组合类型保持了亲本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太湖猪具有高繁殖力,世界许多国家都引入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力。

肉质鲜美独特

特性之三是肉质鲜美独特。太湖猪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38.8%~45%,肌肉pH值为6.55,肉色评分接近3分。肌蛋白含量23%左右,氨基酸含量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及苏氨酸比其它品种高,肌间脂肪含量为1.37%左右,肌肉大理石纹评分3分。

开发及保护

为保存和开发太湖猪这一宝贵资源,太湖猪育种中心于1984年5月在苏州成立。20年来,育种中心建成了一个“国家重点种畜禽场”,育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新猪种苏太猪。20年后,育种中心为进一步保存太湖猪中部分已越来越少的猪种原种,计划建立一个太湖猪活体基因库。目前,高产的二花脸猪和最具代表性的梅山猪已先期进入基因库隔离饲养。在今后的十年内,基因库将在对太湖猪保种育种的同时,加以有效开发利用,争取再培育一个新猪种。

分布

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带,属华北,华中过渡型猪种。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包括上海嘉定的梅山猪,松江,金山的枫泾猪,浙江嘉,平湖的嘉兴黑猪,江苏武进的焦溪猪,靖江的礼士桥猪,启东海门的沙虎闲猪等。太湖猪体型较大,体质疏松,头大额宽,面部微凹,额部有皱纹。如焦溪猪按皱纹多少,深浅可分为大花脸和二花脸。耳大皮厚,耳根软而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胸较深,腹大下垂,臀宽而倾斜,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全身被毛稀松,毛色全黑或表灰色,或六白不全。奶头一般为8-9对。繁殖能力强,一般初产母猪每猪每窝产活仔10头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14头以上,断奶育成12头以上,初生重0。7千克 ,仔猪45日龄断奶窝重在100千克左右,2月龄断奶重9千克左右。6月龄体重约为65千克-70千克。适宜屠宰体重为75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7%。成年公猪体重140千克,母猪110千克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662号 根据《畜牧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我部确定八眉猪等138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现予公告。? 二○○六年六月二日 太湖猪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八. 安徽省 安庆 太湖县 太湖红菱

菱为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植物,茎、叶、果实相当特殊。主根较弱,长约数尺伸入水底泥中,有固定植株、吸收养分的作用,茎蔓细长完全沉于水中,上有分枝及“ 须”也能起吸收作用。叶分两类,聚生于短缩茎上,浮出水面的叫浮叶,倒三角形,相互镶嵌成一盘状,俗称菱盘,每个菱盘有叶40-60片,叶柄粗肥,中部膨大成气囊,使叶片能浮于水面,沉于水中的叶狭长为线状,无叶柄和叶片之分。夏末初秋叶腋开一小花,白或红白色,花受精后花便向下弯曲,没入水中,长成果实即为“菱”。等片发育成菱的硬角,按角的有无和数目分为无角菱、三角菱和四角菱。嫩果色泽为青、红或紫色,老熟后硬壳成黑色,果肉乳白色,食用部分为种子的肥厚子叶。

九. 台湾省 澎湖 香亭鱼羹特卖店

吴先生的鱼羹是市场里闻名的小吃,新鲜大块的鱼裹粉现炸,口感相当实在,而羹汤则以多种中药香料加冰糖熬成,色泽澄黄略带透明,轻啜入口,香浓的滋味满溢齿颊。( 澎湖县)

十.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湖州太湖鹅

湖州太湖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州作为我国优良地方良种太湖鹅原产地之一,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据《湖州府志》禽之属中记载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有养殖,同期的《武康刘志》也有关于太湖鹅用作夜间防盗的记载。可见早在1600年前太湖鹅已经融入湖州人民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鹅也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更是人们礼尚往来的佳品,具明嘉靖《湖州县志》记载,明朝时湖州人已有将鹅翎列为贡赋历史。此外由于湖州太湖鹅的优雅的外形也吸引了当地很多文人志士喜爱。史料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于东晋永和四年末至永和七年初(348—351)任吴兴太守(今湖州市),特别喜爱书法和白鹅,有“羲之爱鹅”说法,并且被后人传为佳话。正因湖州太湖鹅独到的人文历史,太湖鹅的饲养规模也逐步扩大,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湖州太湖鹅在本地饲养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湖州府志有记载,书法大家王羲之任湖州太守,一个“鹅”字令湖州太湖鹅家喻户晓。湖州建旺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建良介绍,湖州太湖鹅在南浔养殖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沈家,当时养鹅主要作用是夜里户警报讯。“目前合作社湖州太湖鹅养殖农户有1600户、饲养湖州太湖鹅数量已达1万羽。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

太湖鹅原产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产区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历来是我国的高产农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全区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草丰茂,盛产稻麦,素称“鱼米之乡”。养鹅业早就是该区的一种副业。

太湖鹅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虹彩灰蓝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据了解,太湖鹅已有16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湖州市仅有的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为保护性开发太湖鹅畜禽遗传资源,建旺禽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分站,积极开展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繁育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对太湖鹅活体保种效果影响较大的群体规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留种方式、0制度与世代间隔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和保种。目前,该合作社建立太湖鹅保种核心家系50个,拥有核心保种群3000多羽,选育生产群2万多羽。

2013年11月19日,南浔区善琏镇湖州建旺禽业合作社饲养的湖州太湖鹅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湖州市首个由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畜禽类农产品。

地域范围

湖州太湖鹅产地为湖州市域全境。包括:吴兴和南浔2个市辖区和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共34个镇和5个乡。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0公里范围内。2011年保护区饲养规模105万羽,产量约367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体型外貌 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肉瘤淡姜黄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2)胴体感官特征: 湖州太湖鹅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湖州太湖鹅屠宰后,胴体美观。 整个胴体均称、光净,肌肉丰满,腹部小而不下垂,皮肤紧凑,有弹性、光泽,呈肉白色,喙、蹠、蹼部呈橘红色。分割胴体,肌肉光泽,色泽鲜艳,脂肪分布均匀,呈淡黄色。 (3)湖州太湖鹅与其他地域太湖鹅生产性能指标比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