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文山特产可以邮寄 文山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文山特产可以邮寄 文山特产有哪些能带走的更新时间:2023-10-11 02:12:53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奈李

奈李为蔷薇科李植物,通过多年引种栽植结论是:结的果实大、丰产、抗逆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树形矮小,果品上市早,耐运输,市场紧俏等优点。如以20年作为经济分析时段,那么,第3年每亩产水果128公斤,第4年320公斤/亩,第5年512公斤/亩,第6年768公斤/亩,第7年1024公斤/亩,第8年1280公斤/亩,9—20年每年1280公斤/亩。据近几年我县奈李外销广州,湛江、北海、南宁等市场情况分析,每个市场日销量都超过30吨以上。(广南县)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茶叶

茶叶喜生长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马关县气候类型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适宜茶叶生长。1981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茶叶研究所对云南茶树资源进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发现不少古茶树,属茶树新品种,经鉴定,命名为“马关茶”。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捞乡、八寨镇、篾厂乡、仁和镇等地。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现全县共建有茶叶初制加工厂9个,年加工能力400吨。

近年来,马关县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引入茶叶种植大户9户,带动600余户2500余人发展茶叶种植1.62万亩。引导业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投资80余万元对2000余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引进“云抗—10号”、“福云6号”、“云瑰”等高产优质品种,使现有优质茶园达到0.5万亩;农科部门加强技术培训,指导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提升种植水平。探索茶叶生产新模式,组建茶叶协会2个,走“公司+农户+基地”的路子,即:由茶叶加工业主出资,农户出土地,出劳力种植管理茶叶,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支持茶叶加工企业走品牌之路,创出“盘古王”等茶叶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万亩茶园投产,年可生产茶叶20万千克,实现产值近700万元;茶农实现收入500余万元,茶农户均实现收入8000余元。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草果

马关草果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山州志记载,马关草果始种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马关草果具有果大、肉厚籽多、味清香等特点,是州外销土品之一,2001年文山州马关县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 近年来,文山州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马关县草果产业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重点培育,集中连片”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马关草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使马关草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关草果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由以前的自种自食转向出口、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目前,文山州马关县人民政府已专门成立了“马关县草果研究所”,按照“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高草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域宽广,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种。草果形似龙眼,但略长呈长圆形,壳蚋如石榴瓣,成熟时经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草果性辛温,有特殊香气,是上好的调料品,被称为五香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驱风、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

云南省种植草果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后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目前产量还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要。云南省红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州均产草果.( 文山)

马关草果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马关草果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苗自治州的马关、文山、麻栗坡、西畴一市三县共32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2′至106°20′,北纬23°10′至24°10′,地域保护范围东西横距101.25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总面积2209.27平方公里。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0.3万吨(干果)。分布在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古林箐乡、木厂镇、小坝子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仁和镇、夹寒箐镇、都龙镇、篾厂乡;文山市2个乡镇:新街乡、小街镇;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有6个乡镇:柏林乡、法斗乡、鸡街乡、蚌谷乡、新马街乡、兴街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果呈纺锤形,果皮为棕褐色,果长2-4.3cm,平均单果重为3克左右,果皮坚韧,有明显的竖形皱纹,基部有果柄,内含有多粒多面形种子。种子集结成团,气芳香,味辛、辣。 (2)内在品质指标:马关草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中内含醇溶抽提物≥4.05%、挥发油≥1.13%及微量元素。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的规定,马关草果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执行。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富宁茶叶

富宁县境内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条件得天独厚,适宜生产优质云南大叶茶。2000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8845亩,新发展无性系繁殖茶叶5000亩。由于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当地茶农把握种茶、采茶时令精准,茶质优良,久泡益佳,味涩而无苦,清香而不浓。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醉虾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者黑不仅以其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倍受游客青睐,而且很多民间小吃也让游人津津乐道。居住在丘北一带的人民,祖祖辈辈都习惯做一道鲜美可口的佳肴——醉虾。只要客人来到普者黑,好客的当地群众就会端出一碗醉虾来款待宾朋。

“普者黑”彝语,意为“装满鱼虾的湖泊”。普者黑46个湖泊犹如撒落在大地上的珍珠串连在一起,水生动物极为丰富,名贵鱼种有银鱼、黑鱼、花鱼和弓鱼,还有数量不少的虾和蚌。这里的群众都喜欢吃鱼、虾,著名的地方小吃都有醉虾。

每当夏时,家家户户常有活虾上桌,浇以烈酒陈醋,虾被剪去须角,但仍能跳出碟外,又称“满台飞”。以酒醋醉虾,即可上桌。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传说,古时候有一嗜酒者花样翻新,喝温酒,从篓内抓把活虾往酒中扔,那些活蹦乱跳的虾焖在酒中,手舞足蹈一会儿就“酣醉”不动了,蜷曲的身子渐渐鲜红起来,众人正惊诧之际,那人捞出虾来蘸了酱油和醋便吃了起来。大家一尝,果真好吃,从此,美食“温酒醉虾”便成为当地一道名菜。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砚山三七

砚山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砚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砚山山清水秀、风光无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能体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三七,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始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一直被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而应用至今,故有“金不换”之誉。据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中含有20多种皂忒活性物质,17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以及高达8.56%粗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多糖等,这其中包括活性硒等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物质。被医学专家赞誉为“人参之王”。还有“北参南七”之说。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就是三七。其独具补益强身、止血活血、散淤消肿等功效,对抑制癌细胞,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脂血糖等有特效。

砚山这片神奇的土地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具有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砚山三七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世界第一”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已有500多年,从本世纪50年代起就设专人研究三七,60年代即是全国唯一的三七生产基地县,县内还有省州三七药材场,三七研究所试验基地,并建立了三七生产技术指导机构,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三七技术学校。1994年,砚山县将三七列为县的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外引内联、挖潜改造的探索,加大三七产业的开发力度,成立了砚山县三七管理局,组建了以云南金不换集团有限公司和砚山县金凤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三七产业开发企业,建成了占地36000平方米的三七交易市场,吸引了各地客商。研究开发出40多种集医疗和保健为一体的三七系列产品。其中部分产品荣获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银奖和云南省“受消费者信赖产品”称号,三七原料及加工产品在全国各地有售,并远销港、澳、台地区,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国家。1995年,砚山县被“全国百名之乡”评比委员会评为“中国三七之乡”。

2012年,全县三七在地面积共30425.3亩,比上年增1.96倍,预计实现三七种植业产值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以上。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荷叶粥

荷叶粥可以消暑、化热、宽中、散淤,可治中暑、水肿、淤血症等。荷叶粥的做法也很简单方便,只要选用1/3的糯米和2/3的粳米,将鲜嫩的荷叶洗净后切碎,包在纱布里放进粥锅,用一片稍大的荷叶罩住,粥熬好后,退火稍冷,拌入白糖或蜂蜜即可。荷花全身都是宝,荷叶的有效成分是鞣质、荷叶碱、莲碱、荷叶甙等,具有减肥、消肿、降脂的作用。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丘北莲藕

丘北莲藕是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丘北县食用藕种植品种为鄂莲系列品种,主要布局于八道哨、锦屏镇、曰者镇及双龙营镇。

莲藕产业是丘北县的一个传统的产业,其种植历史悠久,但多年来属“松散型”种植,规模不大,单产低,质量不高。“九五”期间,丘北县委、县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把莲藕产业列为丘北县七大农业商品基地之一加予扶持和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为农民增添了新的增收途径。进入“十五”以来,为做强做大莲藕产业和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富民强县的开发性产业,县委、政府按照“135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丘北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农民增收为目标,把莲藕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添旅游景观、增加财政和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来抓。从湖北引进优质、丰产的藕种鄂莲4号,种植在以普者黑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幅射到八道哨、曰者、双龙营等乡镇的坝区,建成“万亩荷花园”,基本实现产业跨越式、规范化发展,效益得到逐步显现,对丘北县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丘北县 舍得腊猪肉

舍得腊猪肉产于丘北县境内以舍得为中心的高寒石山区,它之所以有独特的风味,是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山区人少地广,粮食以包谷为主,每年产上万斤包谷的农户不在少数,养猪主要用包谷作饲料,猪长到百十斤重时,大多喂包谷净料,其料用碾面机碾成三瓣两块的颗粒,放到锅里煮熟后便舀给猪吃。这种食料既不太黏糊,也不太干散,猪吃起来爽口多食,食到胃里透气便于消化吸收,猪屙出来的粪便酷似酒糟,用去做种包谷的肥料,透气性能极佳。每到寒冬腊月,山区人把一个个大肥猪杀了,用盐巴透透地揉擦在每一块肉上,然后放到干缸里,盖上盖,十天半月取出用温水洗净,挂到肉杆上,直到干硬后才收起来用木槽木柜什么的装起来。因为高寒山区气候温凉,房屋又大多是石头房子,通风透气,所以腊肉搁置两三年还奇香无比。随着丘北普者黑AAAA风景区知名度的扩大,舍得腊肉从寻常百姓家走进了大大小小的饭店,成为一道“名菜”。

人们到丘北,问起吃什么,大都会说:“农家饭!”就连家居丘北的人要想在外吃顿爽口饭,也不约而同:“走!到普者黑吃农家饭去!”普者黑农家饭,饭主要是包谷饭、荞饭、米饭,菜主要就是舍得腊猪肉,而其中的“三线腊肉片”、“腊猪脚”,以其独特的香味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引人垂涎,让人回味无穷”。“三线腊肉片”紫红紫红的,是瘦肉形成三条线把肥肉隔成三段,这样每片三线腊肉就成为四种颜色四个味,猪皮淡紫色,肥肉白里透出些许胭脂红,最后一线瘦肉里还夹着白色的脆骨。吃起来,肉皮甜香,肥肉浓香,瘦肉醇香,脆骨脆香。那“腊猪腿”实际上不只是猪腿,还包括了猪0,农家人卸猪腿,特别是后腿一只有十几二十斤重。这“腊猪腿”肉片上就只有那么一丁点肥肉,余下的就是那紫红紫红的纯之又纯的瘦肉了。可想其味是何等的诱人。也正因为舍得腊猪肉色香诱人,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让人看到了商机,目前,随着丘北旅游业的发展,已在舍得等地建有腊肉加工厂。舍得腊猪肉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将从大山深处走出来,成为更多人桌上的美味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