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绍兴特产是什么茶叶 浙江绍兴什么茶叶最出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绍兴特产是什么茶叶 浙江绍兴什么茶叶最出名更新时间:2023-08-11 07:04:20

一.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加饭酒

半干型酒类。配料和酿造方法与元红酒相同。投入的用料量(饭量)较多(比元红酒增加10%),故名。根据增加的饭量多少,又分为“双加饭”和“特加饭”。酒色橙黄明亮,陈香浓郁,口味醇厚,富含氨基酸,为绍兴黄酒中上品。在第一、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1986年在第四届国际酒类及饮料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质奖;1988年下半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宴酒”。( 绍兴)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红酒

越红酒的产地上虞县东关镇,在历史上也曾古鉴湖范围,黄酒生产历史悠久,据传该地区的泾口、白塔一带曾是绍兴最早酿酒的地方之一。上虞酒厂前身是私人酿酒作坊,始建于1916年,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其酿酒工艺和绍兴的传统工艺基本相同。目前,该厂年产黄酒8000吨,品种除越红外,还有越州,加饭、善酿、香雪等各档黄酒。优质产品越红酒年产4000吨。除内销外,已为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浙江省分公司定点收购,外销香港、日本、美国等市场。越红酒是上虞酒厂按照绍兴老酒的传统工艺,结合采用先进技术配制的优质黄酒。其产品特色为:色泽橙黄明亮,香气浓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甜。据测定,越红酒酒精含量在16.5%左右,糖分0.5%左右,酸度在0.45%以下,它含有近20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越红酒酒性温和,是一种妇孺老少皆宜的低酒精度饮料,又是制药酒,烹调佳肴的佐料。它具有舒筋活血,延年益寿的功效。1981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黄酒评品会上越红酒获“与绍兴元红不相上下”的评价。1984年荣获省及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获得轻工业部酒类大赛银杯奖。1987年又在上海获全国首届黄酒节评选特等奖。产品深受省内外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欢迎和喜爱。( 上虞)

三.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丁宅草莓

丁宅,位于上虞南部山区,四面山峦起伏,齐岙水库、丁宅前溪犹如两颗明珠点缀其中。中部一望平川,是“上虞后花园”的门户。管溪、隐溪流经这里,经过千万年的流淌,冲涮出了万倾沃野,使丁宅盆地成为虞南富庶的粮仓。

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二月是丁宅乡草莓透红的季节,草莓被誉为“果中皇后。”丁宅草莓个大、呈心形,鲜艳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全乡拥有4000余亩的草莓基地,现有1000多户农户大力发展优质草莓,并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管理。为了给逐年增多的观光客人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丁宅乡已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达150亩的日月休闲农庄。

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大有裨益。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草莓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癌肿的生长。每百克草莓含维生素C50-100毫克,比苹果、葡萄高10倍以上。饭后吃一些草莓,可分解食物脂肪,有利消化。

草莓还有较高的药用和医疗价值。草莓味甘酸、性凉、无毒,生津、化痰、健脾、解酒、补血、化脂,对肠胃病和心血管病有一定防治作用。据记载,服饮鲜草莓汁可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草莓汁还有滋润营养皮肤的功效,用它制成各种高级美容霜,对减缓皮肤出现皱纹有显著效果。台湾人把草莓称为“活的维生素丸”,德国人把草莓誉为“神奇之果”,可见是不无道理的。

丁宅莓农重视温室栽培,使城里人冬天也能吃到草莓。同时品种质量不断改进,草莓已成为丁宅农业的特色产品之一。“夏杨梅,冬草莓。”隆冬时节在丁宅做客, 主人大多端上一盆鲜红的草莓。尝一口草莓,满口甜汁,让人赞不绝口。

春寒料峭,丁宅的乡间道路上经常泊满车辆,来自长三角的客人们,在繁盛的莓园地里,拨绿撷红,含英咀华,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把上虞的早春气息和仙果美名,远播四面八方。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乌毡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乌毡帽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绍兴乌毡帽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畚斗形

产品历史: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航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1940年,毡帽益盛。

关于乌毡帽的来历,有一个美妙的传说。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并把老虎打死,猎人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原来,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盔甲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甚是喜爱。消息传开,大家纷纷仿制,便有了绍兴乌毡帽。

产品简介:外地人一提起绍兴,总离不开乌毡帽的话题。旅游者一到绍兴,总爱买上一顶乌毡帽抑或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前戴上乌毡帽合个影,留作纪念。足见乌毡帽的影响之广、影响之深,它简直成了绍兴人的一种重要标志。

乌毡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与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开的。鲁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绍兴的乌毡帽。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他在《阿Q正传》中又写道:“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乌毡帽做抵押……”。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戴乌毡帽在绍兴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服饰。小至十几岁的“闰土”,到满脸皱纹的年长者,可见乌毡帽在旧时绍兴之普遍。

五.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绍兴大菱

产品名称:绍兴大菱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繁衍于水下,因长尖角,才免受鱼类吞食

产品成分:内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 肪和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产品季节:9月中、下月采摘

产品功能:能治腰腿筋骨疼痛、周身麻木不仁、风湿入窍之症、老人长食菱粉粥, 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

产品历史:绍兴栽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越州栽菱已甚普遍,唐代诗人朱庆余 有诗曰:“湖上微风,小榄凉,翻翻菱荇满回塘。”描绘了古鉴湖的菱荡 景色。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菱,产莫盛于山阴,每岁八月,菱舟 环集鉴湖中。”

产品简介:绍兴大菱是我市的传统之一。绍兴系水乡泽园,江河纵横,湖泊广布,水质肥沃,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大菱生长。早在唐、宋时期,绍兴栽菱已很普遍,朱庆馀(唐)有一首咏鉴湖的诗中写道“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又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四角、三角白菱,其花紫色,昼合宵开,随月转移,犹葵之随日也。越中所产,罗文菱最大即所谓腰菱也。”可见当时人们对菱已很熟悉,对其生物特性也有所研究。明、清两代,绍兴菱事仍盛。《嘉庆山阴志》这样写迈:“越人谓小者为刺菱,巨者为大菱,四角者为沙角菱,产莫盛于山阴,每岁八月,菱舟环集鉴湖中。”刺菱即野生菱,50年代初,狭茶湖一带,尚繁茂,乃至船路堵塞。解放后,绍兴大菱生产又有新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不少新品种,每年种菱面积不下万亩,多的年份达二三万亩,成为水乡农民一笔可观的副业收入,近年面积缩减。约维持在5000亩上下。主要分布在绍兴县的鉴湖、马山、皋埠、袍谷、胜利等区乡。另外上虞、诸暨“湖区”的部分乡村也有少量栽种。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茴香豆

产品名称:茴香豆

产品产地: 绍兴

产品简介:茴香豆是绍兴几乎所有酒店四季常备的一种下酒物。用干蚕豆(当地人叫罗汉豆)泡浸后沥干,与首香、栓皮、食盐和食用山茶人锅,放上适量的水,用文火慢煮,使调味品汁从表皮至豆肉吸收,持水分基本煮干后,离揭锅冷却,即成苗香豆。这种茵香豆是青黄色。表皮起皱,豆韧软耐嚼,清香味甘。

产品历史:由于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写到茴香豆,因而随小说的传播而声国内外。 现在,这种传统食品已成了旅游者的“纪念品”,许多外宾在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后, 无不慕名赶到附近的咸亨酒店,要一碗酒,买一碟茴香豆,体验—下当年孔乙己的生活。。临走时还不忘捎带几袋馈赠亲友,共享漫游鲁迅故乡之乐。

典故:说起茴香豆,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鲁迅作品中提到的关于茴香豆的有趣情节。 1981年,有几位日本戏剧界人士迫不及待地要到绍兴去品尝茴香豆,其中一位日本朋友,当他 在咸亨酒店的八仙桌旁坐定之后,一边吃茴香豆,一边端详着茴香豆,好像是在鉴定一件稀世的 珍宝似的。这小小的茴香豆成了他们了解绍兴风土人情的重要细节。

七.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大佛龙井

新昌的大佛龙井系列闻名遐迩,荣获过许多金项奖。展销会上大佛龙井一度受到外商的青睐和高度评价。

大佛龙井茶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新昌县。大佛龙井茶高香甘醇,经久耐泡,具典型高山茶风味。产品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农业名牌产品,全国农博会,茶博会金奖,获全国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大佛龙井茶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品牌信誉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新昌县将进一步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发展,大佛龙井茶发展环境良好,市场情景广阔。

八.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越瓷

我国是世界上首创瓷器的国家,而越瓷的故乡上虞市,则被认为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越瓷是我国陶瓷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早在商朝中期,古越人民就率先彩叠压的“龙瓷”,烧制印纹硬陶,釉色绿中泛黄,具有一定的光泽度,这就是历史上的原始青瓷,至东汉,制瓷技艺日趋成熟,至今在曹娥江两岸遗留下来的汉代古窑址就有40多处。从这些古窑中发掘的瓷片,经过化验表明,烧成温度达1300℃,釉色呈淡青色,光亮明快,瓷胎质地坚实细致,说明越瓷从色泽到质地,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具有相当水平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创制了将坯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使瓷器烧制技术达到了纯熟的程度。当时的越瓷器型端庄,器壁减薄,色泽青绿、晶莹,质量位居全国瓷器之冠,蜚声海内外,产品广传到日本、朝鲜、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越瓷的珍品。

目前,越瓷生产具有传统制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特点,以细瓷生产为例,从原料到成品共需经过72道工序。生产的瓷器主要有4大类:

1、高温变色釉瓷器。这是越瓷的佼佼者。它以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发色灵敏,能随着光源的不同变幻十余种颜色。既可制日用品又可制高档工艺品,采用腐蚀金装饰后更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奖,产品远销至日本、美国、德国,载誉五洲四海。

2、兰亭牌青花瓷。这是当今越窑新瓷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以高温煅烧而成,具有瓷青花白、幽靓雅致的特点。其中30—150头中西餐具、敦煌壁画画面的艺术挂盘和大小花瓶、青花旅游瓷器等尤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

3、帆船牌中式餐具。分红、蓝边花2种,造型端庄秀丽、配套合理周全,配件中饭碗、酒盅、碟子都采用微微翻边的“正德式”。用金银线装饰,具有赏用兼优、艳而不俗的特点。多次荣获浙江省轻纺产品“百花奖”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4、仿越窑青瓷。上虞陶瓷厂已仿制出汉代至宋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越窑青瓷代表作。其中有:四系罐、鸡头壶、羊尊、蛙盂、狮形烛台、羊形烛台、觞、扁壶、荷花粉盒、熊足砚、龟形水注、龙柄凤头壶、香熏、鼎炉、碗、盏、盘等二、三十个品种。其中部分产品已被编入《中国陶瓷》丛书。这些仿制品,专家们一致认为,无论釉色、形态或胎质,古风犹存,几可乱真。质地比古瓷细腻,制作也更为精良。产品投放市场后,赢得较高的声誉。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绍兴酿酒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能酿造精良美酒了。“投醪河” 的故事便是一个佐证。公元前 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亲征伐吴,师行之日, 将越国父老送来的美酒投入河中,与士卒共饮,将士们深感恩德,无不用命。终于大破吴军。至今,绍兴城南 犹存的投醪河便名出于此。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贡品,到了唐宋两代,绍兴老酒更是越酿越精,遐迩闻名
此后,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和1925年的西湖博览会上,绍兴老酒都获得了特等奖 状与金牌。建国后,绍兴老酒是全国18大名酒之一,每届全国评酒会均被授于质量金牌奖、1984中夺得全国金 杯奖。198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酒类大奖赛中又荣获金牌奖章。绍兴老酒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 汲取得天独厚的鉴湖之水酿制而成。同时,采用不同的配料和酿制方法,分加饭、元红、善酿、香雪、花雕等 品种,各种酒具有其独特的风味,是饮料酒中之佳品,用绍兴老酒作调料煮饪菜肴能增添美味。绍兴酒也是配 服中成药的理想药引。绍兴酒出口近3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量5000吨以上,占我国黄酒类外销的首位。( 绍兴)

十.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花雕

绍兴花雕,是以酒坛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绘而得名,色彩斑斓,图案瑰 丽,题材多样,四时花卉,灵禽神兽,历史典故,无所不有。她不仅为绍 兴黄酒增添了诱人的装潢,也为古城绍兴镶了一道独特的光环,揉和着绍 兴浓郁的民俗,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情画卷。 绍兴花雕是从我国古代女儿酒演变而来。 早在宋代,酒乡绍兴家家都有酿酒的习惯,每当一户人家生了女孩, 在满月之际,便把酿得最好的黄酒,灌装在陶制的坛内,经密封后,埋入 地下储藏。待女儿成长出嫁时,再从地下取出埋藏的陈年酒,请当地民间 艺人在酒坛外刷上大红、大绿等颜色,写上一个大大的“喜”字,作为迎 亲婚嫁的礼品,人们称其为“女儿酒坛”。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又代代发展, 成为绍兴一带婚嫁喜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风俗。 明清时期,女儿酒坛上出现了彩墨绘画,“画坛酒坛”应运而生,酒坛 外面施以色块装饰及平面绘画,颇受人们欢迎。翻开清代的《浪迹续谈》, 便有“最佳著名女儿酒,相传富家养女,初弥月,开酿数坛,直至此女出 门,即以此酒陪嫁。其坛常以彩绘,名曰花雕”的记载,可见最迟至清代, 已将画花酒坛正名为“花雕”。 晚清时期,绍兴籍著名画家任伯年父子,以《水浒》中的“武松打虎” 为题材,以连环故事描绘,从此,我国古代历史典故的人物画像相继出现 在花雕酒坛上,这大大开拓了花雕酒的应用范围,从民间的婚嫁礼品,逐 渐扩大至祭祀、做寿、建房、开业等日常喜庆活动,一些靠绘制酒坛度生 的民间画工也开始出现,不少酒作坊也经营起花雕生意,有的还辗转外销 至东南亚国家。 四十年代初,绍兴鹅行街的黄阿源借鉴庵堂庙堂油坭堆塑彩绘装饰技 巧,别出心裁地运用到花雕酒坛上,他创作的四坛“精忠岳传图”用沥粉 装饰,贴金勾勒,体现了浮雕的效果,虽说显得粗糙稚拙,但却用油漆着 色彩绘,迈出了花雕装饰与浮雕造型相结合的第一步。 五十年代后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导下,一度受到 冷落的花雕重新复苏,黄阿源的弟子蔡阿宝在当地酿酒公司的支持下,对 传统的花雕技艺进行了开创和探索,他结合自己原来的佛像堆塑基本功, 将花雕的彩绘平面,改为人物油塑浮雕,然后上漆着色。整个酒坛的表现 手法以油坭堆塑为主,沥粉装饰为副的艺术形象,真正开了花雕用“雕” 艺的先河,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大革命”时期,花雕酒坛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遭到灭 顶之灾,绍兴花雕从此进入低谷。 七十年代后期,绍兴花雕春风再现,绍兴酿酒总厂组织绍兴酒厂和东 风酒厂的花雕人员,成立了花雕生产组,蔡阿宝的关门弟子徐复沛挑起了 花雕的创新设计大梁。徐复沛自幼爱好书法和美术,并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丰富花雕表现技法,他一方面徜徉艺海,采精颉华,认真借鉴陶瓷、木 雕、石雕、戏装等姐妹艺术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进高等学府深造,探艺术 真谛。他大胆创新,努力实践。在色泽上,他走出传统的大红大绿的单一 装潢色块,创出了以金、红、黑三色为主的响亮基调,使古越的传统地域 色泽与人物的历史背景相互辉映;在人物造型上,着力突出人物个性,以 形写神,形神具备;在花雕他坛面的装饰上,开创了书写诗词的先河,使 书、诗、画三者融为一体。从而使古老的绍兴花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形成了中国酒类装潢中别具风采的风格。 八十年代以后,绍兴花雕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列为我国政府赠送的国 礼。1994年,绍兴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联合组成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 司,绍兴花雕改建为花雕厂,徐复沛作为绍兴花雕技艺的正宗传人担任厂 长兼设计室主任。目前,绍兴花雕的油坭堆塑花色品种达200余种,酒坛 造型从原来的单一大酒坛发展到8种不同造型,11种不同的规格。这一坛 坛大小造型不一的花雕,五彩缤纷,奇谲瑰丽,曾30多次获得国家、国际 评比金奖、大奖、优秀奖,年产达五万坛以上,为中国黄酒开拓了一条灿 烂的前景。( 绍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