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米线特产店 云南当地米线最正宗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米线特产店 云南当地米线最正宗批发更新时间:2024-01-07 09:06:06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

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二. 云南省 玉溪 澄江县 云南红茶

云南省西南部,在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之间。这一带群山联叠,峰峦环峙,气候温和,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每到雨季,睛雨无定,云雾朦胧;土质深厚湿润而肥沃,为“云南红茶”品质优异提供了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云南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采摘回的鲜茶要要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红毛茶,再经过定级分堆加工精制成各级成品茶。云南红茶以红碎茶为主,其次是工夫红茶。在红碎茶中,又以“花碎橙毫”最著名,其色泽乌红而光润,颗粒紧结重实,冲泡后汤色红亮,气味浓烈,富有刺激性,如加牛奶饮用最为适合。云南工夫红茶外形条索肥大,色泽乌润,冲泡后滋味浓厚,香气浓郁。

三.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豆汤米线

华宁豆汤米线是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特色小吃。华宁豆汤用优质豌豆脱壳磨成面粉炒香,加鸡汤煮成,把雪白的米线倒入金黄翻滚的豆汤中,倒入碗里,加上配料,浓香沁人,其味无穷。

华宁豆汤米线的制作方法:

配料:酸菜、碗豆尖、葱、盐、辣椒、椿果、姜、蒜等。

制作程序:

1、选饱满上好的碗豆为主料。

2、用碾米机纳壳。

3、用小钢磨磨成面粉。

4、面粉中放入草果、八角面拌匀。

5、在锅里炒10-20分钟抄起。

6、煮时将面粉放入鸡汤锅里,在沸水中搅匀,待煮前将豆汤舀入小锅里,放入卷粉或米线,然后倒入碗中便成了味道鲜美的豆汤面了。

五. 云南省 昆明 安宁市 肠旺米线

云南省,米线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真可谓风靡全省,遍及城乡。米线系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 ... 还可加上制好的猪肠、猪血(俗称旺子)和炸脆的猪肉丁作臊子,称为肠旺米线。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七.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斑铜

云南斑铜是我国独有的金属工艺品 ,至今上有近200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砚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

云南斑铜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人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佳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定为同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永久珍品收藏。

八.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鸡丝米线

鸡丝米线

鸡丝米线是通海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美食。由米线为主要原料,将宰杀洗净后的土鸡翅膀下部的肋骨肉剔下,放入滚烫的开水中进行暴煮,熟透后取出,用手将鸡肉撕成丝,带帽在米线上面,再倒上鸡汤,撒上葱、薄荷、芫茜等佐料就可食用。米线的细腻中裹绞着鸡汤的鲜甜,鲜香美味。

九.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颜店肉鸭

颜店肉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颜店肉鸭是兖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植的产业化龙头项目。2003年,在兖州市工商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兖州市肉鸭养殖技术协会,重点依托位于颜店镇的兖州绿源肉鸭公司,现已形成年加工6000万只肉鸭的规模,被“北京全聚德”和“南京桂花鸭”确定为定点供应商。

颜店肉鸭

兖州市肉鸭养殖技术协会

10934769

活鸭

十.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鳝鱼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配以各种辅料及调料,将锅坐火上,根据制作量放入植物油,待油温适当时,投入大蒜粒炸至金黄色,随即放入适量的面酱炒香,再放入适量的辣椒面,将三厘米段的净鳝鱼投入锅内炒至变色时,放入适量盐、味精、花椒面、酱油,加入冷水淹没鳝鱼,待汤沸片刻用漏勺捞取。将油炸的水发猪肉皮投入锅汤内适当煮一下,使其吸味,再将煮过的鳝鱼段投入锅内,两者混合煮一下起锅。然后将米线烫一下,放入热鳝鱼及汤,加调料即可食。鳝鱼米线还可凉吃,酸、甜、麻、辣、清香、味美、爽口。鳝鱼米线的由来,民间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年,有户穷苦人家晚年得子,适逢过米线节,亲朋纷纷前来祝贺。可是,他家穷得半年没吃肉,哪来米线"帽子",急得没法,老人就捉鳝鱼来做"帽子"待客。谁知,米线一端上桌,香味四溢,客人们尝了后赞不绝口,连问这种米线叫什么名字,主人随口答道:"鳝鱼米线"。从此,鳝鱼米线便逐渐流传开了。而且越制越精,越来越好。( 玉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