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土族杨家特产 壮乡村寨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土族杨家特产 壮乡村寨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1 07:23:27

一.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土族刺绣

土族民间刺绣艺术品是青海旅游最具特色的纪念品之一,其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服饰刺绣有衣领、衣袖、绣花口袋、围肚、大腰带、袜跟、绣鞋等;生活用品有绣花枕头、钱搭、烟袋、针扎、香包等;宗教方面有刺绣、堆绣佛像及喇嘛头饰、用具等。土族刺绣之所以自成一体,与其民族宗教、文化、习俗是分不开的。所以,土族姑娘从8、9岁就开始习练刺绣技艺,直到出嫁年龄乃至终生以刺绣为荣。土族刺绣的内容非常丰富,胸襟上绣有“转魁子”、“五瓣梅”、“太极图”等具有宗教色彩;饶有民间情趣的花围肚上绣有“孔雀戏牡丹”、“石榴花”、“寒雀探梅”、“狮子滚绣球”等传统文化;五颜六色的绣片、针扎、香包上,绣有仙桃、牡丹、佛手等吉祥、祝福图案。常用的针法有三种:平针、掺针、插针。平针以“平涂式”的色彩效果,使画面整体均匀、平稳;掺针以“晕染式”将画面颜色深浅过度自然,有光泽,质感强;插针以“点缀式”使画面局部华丽、活跃。不同针法又延伸出独特的盘绣、拉绣、挂绣。盘绣是将数根丝线搓成细绳,用绳线盘绣出图案,有立体感,多用于大腰带、钱搭;拉绣是将丝线绣出编织效果,一般用于彩带、花鞋、烟袋等;挂绣是用色线绣成彩条,装饰吊带之用;堆绣是将棉絮充入主体图案布里层,形成起伏不一的浮雕效果。如今的土族绣品已走向市场,成为特色浓郁的旅游纪念品。

二.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老杨家鱼汤糊粉

“老杨家”鱼汤糊粉这家店的汤货真价实,是用新鲜的小喜头鱼熬汤,熬到鱼肉跨掉,溶解在汤里了。每天店里都需要20-30斤的鱼来熬汤。汤如果火候不到,就会有鱼腥味或是不够鲜美。等汤的鱼骨都快煨化了,就滤掉鱼渣配上胡椒和二十多种调料,其配比都有一定的标准,多了少了都不行。米粉稍稍粗一点的,不易烂,吃时有嚼头。卖的时候只需将粉在滚水中一烫,撒上一把小葱、榨菜丁和虾仁。再配上切成小段黄灿灿的油条,沾着汤汁一起下肚,浓浓的糊汁透出阵阵鱼香,清淡鲜美。

三.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梗皮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

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

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 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进冷水里涮一下、便可切盘了;

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

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在青海,梗皮也是占了半边天的;市里、各县都有梗皮店,虽然都不大,环境也不太卫生,但食客的热爱与生意的火爆,都可成为市井一话题.

其实,梗皮是来源于陕西的南部小城汉中,对于水韵江南的汉中盆地,红薯的草藤在汉中原本是屑食用的,偶有人用来做成小吃调剂而已,不想随着走高原的谋生大军,竟在青海高原扎了根,并修成了一门凉披流派;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墙内开花多在墙外香了

四.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杨家风味牛肉粉

牛肉粉味道特别好,汤鲜,牛肉给得多。哪怕买的是素粉,服务员多少也会给点肉。粉有牛筋、牛肉、牛杂等几个品种,料相当足,厚厚的红油汤又辣又鲜,粉筋道Q软,而且这样的价位还能有空调的环境真是很不错了。难怪每天从开门到关门,都是人山人海的。

原料及调料:新鲜黄牛肉1000克,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莲白、酸萝卜、酸菜(用青菜制成)、牛油、葱、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叶、茴香、桂皮、盐、干辣椒、芜荽、味精等适量。

具体制作方法:

1、黄牛肉洗净切成大块下锅煮,锅开后反复打去血沫,用纱布把适量的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叶、茴香、桂皮、干辣椒(整个)包好还有姜块一起放进锅中和牛肉一起小火炖,炖至牛肉基本上熟了捞出一半切成1厘米见方大小的肉丁,如有牛筋也切成丁一起再放到另一个锅中继续炖,直至炖酥烂为止,另一半待凉透了(4个小时以上)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肉片备用。牛板油炼成牛油单独用容器盛出。

2、米粉,用清水漂过;糊辣椒面,用干辣椒烤脆微糊打成面(不要太碎);泡酸莲白,食用时从泡菜坛里捞出切成小片用小碟装好当做配菜;酸菜,切成1.5-2厘米长段;芜荽节成8毫米左右的段。

3、食用时按下列顺序操作:米粉(一般一碗牛肉粉约150克-200克)放入开水锅中烫透,捞入汤碗里,在米粉上铺上牛肉片(25克),盖上炖熟的牛肉丁(25克)或牛筋丁,放上适量的酸菜,加上少许牛油,最后浇上滚烫的原汤,洒上芫荽节即可。

风味特色:肉烂酥嫩、粉滑绵韧、汤清味浓,辣烫鲜香。

制作要点:肉片要切得薄,米粉必须要烫透心,为保证汤清,最好不要加酱油和油辣椒,糊辣椒面按各人的口味放,原汤要加上适量的盐,味不够根据口味再加。

五.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马铃薯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民薯2号、青薯2号、阿尔法、青薯9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民和马铃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带,境内海拔1650 ̄4220m,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259.9h,无霜期170 ̄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450mm,且分布不均匀,7 ̄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海拔高,温差大,气候冷凉,特别是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特点相吻合,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

民和县把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成了浅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一是资金扶持。按照有关政策,为需要资金支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申报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发展,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属生产基地、马铃薯主产区及种植区的农户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加工,有效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发展。二是连片开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思路,积极探索集中连片企业带动的整村推进项目新模式。三是培育协会。2002年7月组建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协会,现有会员1200名,年组织销售马铃薯5万吨以上,累计销售马铃薯28.5万吨,农民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2500余万元,受益农户4.5万户。四是科技支持。结合扶贫项目的实施,每年组织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培训群众5000多人,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把配方施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扶持马铃薯种植科技示范户400户左右。五是创新模式。积极协调民和威斯顿精淀粉有限公司参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持项目,对签单户实行最低保护价让利政策,全面收购订单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六是加工增值。扶持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威斯顿淀粉加工公司,1镇、官亭镇淀粉加工厂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申报的“民和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全境,包括川口镇、巴州镇、马场垣乡、西沟乡、古鄯镇、核桃庄乡、李二堡镇、松树乡、峡门镇、新民乡、北山乡、隆治乡、总堡乡、满坪镇、-镇、前河乡、转导乡、甘沟乡、-乡、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地理坐标是东径102°26ˊ-103°04ˊ,北纬35°45ˊ-36°26ˊ。县境内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六.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土族盘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

特点:绣品多以花鸟虫鱼为内容,表达美好愿望与寄托,色彩鲜艳,绣法多样,做工精细,且耐保存。

种类:以刺绣方法区分为盘绣(针法细腻,讲究布料与丝线的颜色搭配)、拉绣(针法较疏密,有浅浮雕效果)、堆绣(针法细,耗时费力)等。

代表作品:五辫梅花、富贵不断头、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

相关故事:盘绣是青海土族所独有的传统刺绣,土族少女一般从小就跟随母亲或长辈学习刺绣,在待字闺中的两年间,就要独立完成各种绣品,作为自己的嫁妆。出嫁前,她们要拿出待嫁前所绣的衣服、佩饰、鞋袜等绣品,展示女儿家的心灵手巧,并要将部分绣品赠送给婆家的亲戚或朋友。而婚后有了儿女,她们又会像当初自己的母亲那样,将这种刺绣技艺悉心传授给女儿,代代相传下去。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这里地处祁连山东南麓,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衔接地带。土族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盘绣就产生在这一地区。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甘肃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在青海省都兰县发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浑墓葬中,就出土有类似盘绣的绣品,由此可知,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已经出现。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0(土语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几十种样式。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现代主要传承人有麻宝青、牛玛索等。

有着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其文化与艺术的价值不可低估。土族盘绣色彩缤纷,图案逼真,在形、色、质、意等方面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1949年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土族盘绣做了一些发掘、抢救、保护工作,但这一古老的民族技艺至今仍面临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还有不少人已经谢世,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简单的刺绣技术,如剁绣、机扎等,这些状况造成盘绣艺术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加以抢救、保护。

七.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白牦牛

互助白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华热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华秀带领本部落的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了。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至石峡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它的牦牛全部惨死了,此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色的牦牛,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它像一团洁白的云团。向石峡口奔去同一条黑色的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人们的面前便出现流水潺潺、云蒸霞蔚、苍松翠柏、绿野如茵的仙境,这就是互助北山(现在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阉割后的白牦牛有很强的耐久力,是牧民们出圈驮运的重要工具,一头白牦牛驮负100公斤的重物也能趟过河流,穿越沟壑,攀援高山,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惟有白色方能带来福祉,惟有白色方能净化心灵,所以就将神的灵气、雪山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附着于白牦牛之上,成为“吉祥、平安、善良、美好”的象征,由此产生了别树一帜的白牦牛图腾文化。 考证材料:1、青海野牦牛驯育年代,查《史记》、《五帝本记》和青海都兰诺木洪塔里哈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牦牛的踪迹。2、《青海省畜禽品种志》(1983.10)。3、《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1983.10)。4、《青海省畜牧业资源和区划》(四川科技出版社)。5、《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

地域范围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互助白牦牛养殖区域遍及全县加定、巴扎、松多、五十、丹麻、东和、东沟、南门峡、林川、五峰十个乡镇,海拔2800—4400米以内都属于白牦牛养殖和保护的范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8′~102°29′,北纬36°58′~37°0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2358.6平方公里。白牦牛年饲养量3820头,年产牛绒1.91吨、牛毛9.55吨、牛尾1910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征:互助青海白牦牛总观外貌:体质坚实,结构紧凑而匀称;侧视整个体躯低深而长,偏向肉用体态。前躯发育良好、中躯次之、后躯欠佳。体上线鬐甲高长、背腰平直和十字部上隆而形成浅波浪式;体下部周围和体上线密生粗长毛夹生少量绒毛、两型毛,体侧中部和颈部密生绒毛和少量两型毛;椎体短,着生蓬松似人发粗细的长毛。全身被毛白色,裸露面多有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和被毛中有隐斑。互助青海白牦牛肉:颜色深红,野味十足,有嚼劲;白牦牛肉生食软滑,通气开窍;白牦牛精选肉质略瘦,瘦而不柴,红白相间,美味可口。2、独特内含成分 互助青海白牦牛成年平均体重208.75 kg,屠宰率50.54%,净肉率为37.94%。互助白牦牛肉颜色深红,野味十足,肉鲜香嫩,血红蛋白极高,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保健功效显著。互助青海白牦牛(肉)每千克中含蛋白质21.91%,比规范规定值高1.91个百分点;牛磺酸2.19%,比规范规定值高0.49个百分点;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1.09%,较其它牛肉低3~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卜素19.1毫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肉内含有大量的钙、磷、锌等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互助青海白牦牛肉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普通牛肉高600—1000千卡。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二级以上要求,天然矿泉水符合NY5027—2008相关要求,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18406规定要求。出售前要做产地检疫,按GB16549标准进行,检疫合格后可以上市,不合格按GB16548处理。

八.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葱花土鸡

互助葱花土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葱花土鸡以肉质鲜美、口感好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城里人的青睐,目前葱花土鸡已销往西宁、格尔木等地,葱花土鸡也成为松多藏族乡养殖产业的金字招牌和增收亮点之一。

近年来,互助县按照“扶龙头、建基地、抓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松多藏族乡抓住发展时机,依托特有的畜禽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和带动农户发展葱花土鸡产业,实施“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松多藏族乡-村共出栏葱花土鸡五千多只,市场价每斤三十多元,全村纯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目前,松多藏族乡-村土鸡养殖户达166户,存栏葱花土鸡1.2万余只,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县葱花土鸡存出栏100万只。

地域范围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境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 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市相连。地理坐标介北纬36°30′~37°9′和东经101°46′~102°45′之间。县境内无湖泊,有大小天然河流8条,均属黄河流域、湟水水系,全长2895公里,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人们一般习惯地称巴扎和加定藏族乡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岭西南部分统称为前山。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 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龙王山、仙米达坂山和东砚山,高差达2274米。全县辖属21个乡镇,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82万亩,草山面积103万亩。现有人口为370540人,其中城镇人口25531人,乡村人口345009。县内居住着土、回、藏、等11个少数民族,人口919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4.82%。互助葱花土鸡生产区域主要为互助加定、巴扎、松多、五十等乡镇,其它地区有少量分布,年饲养量5.31万只,产鸡蛋138吨、鸡肉1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体格较小,结构匀称,头小而狭长,多为平头,小部分顶部有凤头;冠小,50%以上为单冠;喙短,呈黑、褐色;体躯浅而较长,背平直,胸部略突出,胸肌较发达;翅紧扣,羽毛发达,羽毛颜色较深,少数鸡有胫毛,母鸡麻色较多,公鸡有麻色等,尾羽发达。性情活泼,善飞翔,觅食能力强。2、外在感官特征和品质:平均蛋重41.67克,蛋壳以黄褐色较多,浅褐色次之,蛋黄较大,水分含量少,口感好。肉、蛋味道鲜美,且肉质鲜嫩无腥味、脂肪含量低,味道香,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互助葱花土鸡具有适应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低而多变的饲养水平、性早熟、饲养周期长、耐粗饲、抗逆性强。3、内在品质指标:互助葱花土鸡蛋比普通鸡蛋所含的欧咪伽—3不饱和脂肪酸(ω-3)和磷脂更高一些,与普通鸡蛋相比蛋白浓稠。互助葱花土鸡肉蛋白质含量24.49%,比规范规定值提高2.49%,牛磺酸含量1.06%,比规范规定值提高0.26%,脂肪含量2.61%,比规范规定值降低0.39%。4、安全要求:互助葱花土鸡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畜禽饮用水质量符合NY/5027--2008要求,生产过程严格按无公害养殖技术规程进行,禽肉及禽副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 NY 5034-2005要求。

九. 河北省 邯郸 广平县 杨家大饼

杨家大饼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纯绿色无公害的菜籽油及小麦精粉面为主要原料,具有饼层多,油大饼香,外焦里软,酥脆味特,口感独特。在2007年曾在“冀菜饮食文化展演大赛”获得河北名吃名点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