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枇杷是哪里的好吃的特产 国内的枇杷哪里的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枇杷是哪里的好吃的特产 国内的枇杷哪里的最好吃更新时间:2023-12-23 13:06:43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三.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黄岩洛阳青枇杷

产品名称:黄岩洛阳青枇杷

产品产地:浙江黄岩

产品特性:果面麦杆黄,肉橙红色,肉质粗且致密,汁多、甜酸适度,可溶性固形物9.5%,种予平均2.6粒,可食率70.8%。

产品组成:枇杷果实可食部分含蛋白质0.4%, 脂肪0.1%,碳水化合物7.0%,粗纤维0.8%,且富含矿质营养和维生素等

产品功能:有润喉、止咳、健胃、清热等作用

产品季节:果实成熟期在5月中下旬

产品简介:黄岩洛阳青枇杷又名洛阳青大红袍、青杜脐、青嘴。

四. 上海市 青浦区 沪香枇杷

“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在上海美丽后花园青浦区,有一座占地390亩的联怡枇杷生态园林,2012年以来,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诚信创建企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上海名牌产品”等诸多殊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上海联怡枇杷乐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不仅出产有着“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上海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的沪香白沙枇杷;而且更因江南风韵的园林景观,丰富多彩的休闲项目而一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综合生态休闲园和新世纪枇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整个园区呈现出多个亮点:一是农业枇杷种植。

“沪香”枇杷目前已被上海市名牌推荐委员会评选为“上海名牌产品”,成为青浦区"一区一品"的特色品牌。每年一届的“枇杷品尝节”更是吸引远近客人纷沓而至。

五. 广东省 韶关 始兴 始兴枇杷

枇杷是我国南方特有的名优水果,成熟于春末夏初,享有“天下第一果”之美称。

始兴县地属中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优越,极适宜枇杷生长。据史载,始兴栽种枇杷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当地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枇杷具有果大、色泽艳丽、柔软汁多、酸甜适度、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把枇杷产业做强做大,使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始兴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力引进发展果大质优的新品种,建立起万亩大果枇杷生产示范基地和多个样板示范点,并于2000年列入广东省人大发展“一乡一品”议案项目。目前,已种植早钟6号、解放钟、大五星等优质枇杷3.3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好的枇杷基地;到2005年枇杷基地面积将发展到5万亩,并被定为2006年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现场。日前,始兴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

六. 四川省 眉山市 仁寿 仁寿枇杷

仁寿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仁寿县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种植枇杷,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全县枇杷种植总面积15.5万余亩,产量5万余吨,今年全县枇杷产值预计可达3.5亿元。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办首届枇杷节以来,仁寿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创造了许多奇迹,成就了一段辉煌。“枇杷引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农村产业化建设长足进步,新兴项目如同雨后春笋,特色产品好比芝麻开花。农业龙头企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百万元以上的大厂家已达86个,年销售收入22亿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仁寿从传统的全国农业大县,成功地向着商业化、工业化的轨道过渡。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仅依靠枇杷,全县已造就百万富翁30位。

现已建成以大五星主导品种的枇杷基地乡镇16个,专业村130个,建立了24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县内有福仁缘、江陵食品、卓宇制药等3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开展枇杷果品、附产物加工与深加工,年可加工枇杷1万吨,产值2.1亿元。该县1997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称号,

200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标准化——枇杷综合标准项目示范县,

2002年“仁寿枇杷”在“2002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优农产品”称号,

2006年“文宫”牌枇杷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07年3月仁寿12.3万亩枇杷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成为枇杷产业获此殊荣的全国第一县,同年12月,“文宫”牌枇杷获第一批四川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去年,仁寿枇杷再添殊荣,获“四川省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称号。

七. 福建省 漳州 漳浦县 大南坂枇杷

大南坂枇杷是福建漳州漳浦县的。

大南坂枇杷素以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

食用价值

枇杷不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中医传统认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润肺、清热健胃之功效。而现代医学更证明,枇杷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芦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质。进入初夏,又是枇杷成熟的季节。

营养价值

枇杷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维生素A,每 100克枇杷中,水分占87%,含蛋白质0.4克、脂肪0.2克和碳水化合物12克,能提供196.7千焦的热量。枇杷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生津润肺、清热健胃、利尿滋补和强身健体的功效,对促进消化、解暑、润肺止咳、预防感冒都有较好的作用。

八. 湖北省 黄石 阳新 阳新枇杷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枇杷的记载。据调查,沙子垴村王金义于1909年将五株枇杷苗摆成五角形栽在一起,后来五株长拢,看起来像一株,年产枇杷1000kg,最高年产量1500kg,当地群众称这株枇杷为“枇杷王”。阳新县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双口镇和富池镇,年产果25 万kg左右,阳新枇杷依其果大味美著称全省,深受武汉、黄石、武穴等地消费者的欢迎,曾得到著名的果树专家学者章恢志、李祥瑞的赞誉,并将阳新县的枇杷品种特点及培植技术等载入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教科书。

九.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