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像红薯粉一样 湖南新化土货特产红薯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像红薯粉一样 湖南新化土货特产红薯粉更新时间:2024-01-15 10:36:16

一. 江苏省 淮安市 淮阴 淮阴红薯粉丝

淮阴红薯粉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阴红薯粉丝是江苏淮安淮阴的。

红薯粉丝采用洪泽湖优质纯红薯淀粉为原料,经50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采用最先进工艺,在全密封环境下,由电脑动态控制生产,不含任何添加剂,具有天然纯正、营养丰富、久煮不起糊等特点,食用前用开水浸泡或沸煮5—10分钟后,可凉拌、热炒、焖炖、涮火锅……,红薯粉丝又名山芋粉丝,一菜多吃、色美味香、主副食兼用、老少皆宜,实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之佳品。

淮阴红薯粉丝

淮安市淮阴区畜禽产业协会

13283845

粉丝

二.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景龙红薯粉丝

景龙红薯粉丝由香港景龙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生产基地位于风光秀美的湄水河畔,湖南省十大蔬菜基地之一的桥头河镇。该公司设备采用工艺先进的全封闭式、全自动化生产线。

景龙红薯粉丝精选湖南丘陵地带新鲜红薯;经现代化设备100%纯淀粉制造;具有韧性好,耐煮不糊,细滑均匀;富含硒元素,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明矾,真正纯天然食品。

三.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茶亭沟红薯

茶亭沟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亭沟红薯,在登封告成地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属于山区,非常适合红薯种植。其特点个头大,风味佳,常食有健脾胃,补肝肾,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

告成镇位于登封市东南七公里,紧邻颍河,交通便利。辖区内有一行政村—茶亭沟,茶亭沟村地处岗岭,土地多为红褐色沙土地,水利条件较差,因独特的地质条件,种植耐旱的红薯却得天独厚。以大面积种植而闻名。红薯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面、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保健、食疗佳品,常食有健胃、补肝、防癌、延年益寿和美容之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第七大营养元素”。 茶亭红薯,历史悠久。 据历史资料记载,红薯在我国别名很多,有山芋、红芋、番薯、白薯、白芋、地瓜、红苕等名称,传入我国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红薯故也。”清雍正、乾隆年间引入河南。茶亭沟村境内有许昌、洛阳大道经往,当时,县署在路旁大皂角树附近设官地80亩,且树碑曰:凡耕种此片土地者,应设“茶亭”(或搭茶庵)为过路客商备茶解渴。当时乡吏赵某接种官地种植粮食和红薯,并搭庵设茶用红薯招待客商,深受欢迎。后来乡亲们见大片土地产薯甚多,且美味可口,即赶走赵家,埋掉石碑,平分官地,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红薯。正因为茶亭红薯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所以成了告成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群众称之为“铁杆庄稼”,故有“苗活五成收”的说法。新中国成立以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一直都是群众的看家粮食,故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美誉。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食物构成的变化,食品和饲料加工工业的兴起,红薯在粮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粮一跃成为工业原料和优良的饲料作物。另外,红薯富含多种营成分,俗称“土人参”,有健身、防病之功效,含有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食用后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补给,长期使用可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告成镇地处中岳嵩山南麓,山区占全镇土地面积80%以上,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发展,为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沿用茶亭沟村的老传统,大力号召和扶持种植红薯,红薯种植规模开始扩大。但红薯种植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等原因,茶亭沟红薯也曾经一度衰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天气原因茶亭沟村红薯种植几乎绝迹,村内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茶亭沟、茶亭沟,山上光溜溜。晴天一身土,下雨无处走。人穷山也穷,种啥啥不收……”村民们守着红薯种植的老传统却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整个村子死水一滩。 为了彻底改变村内落后面貌,茶亭沟村支部书记胡双舟深思熟虑,决定恢复红薯种植传统,先从自己家里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引进优良品种红薯徐薯8号、郑红11、川山紫、豫薯7号等几十余个,建设红薯专业交易市场,规划红薯产业园,茶亭沟村又以本村为中心,辐射五度、竹园、贾沟、八方、森子沟等周边村庄,成立了“优质红薯生产示范基地”。村民们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拿出仅有的几亩土地全部种上红薯,从育苗到栽秧,从浇水到治病,从贮窖到销售,他家里经历了几次风风雨雨,几次吵闹埋怨,最终把甜脆的红薯卖了出去。村支书胡双舟为带动周围群众注册了“茶亭”及“茶亭沟”两个商标,积极打造本土红薯品牌。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告成镇“茶亭沟红薯”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登封市绿色食品“零”的突破,2013年,“茶亭沟红薯”又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茶亭沟红薯的种植开始恢复。 乘风扬帆,名扬天下。 历史自然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促进了茶亭沟红薯产业的发展。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编导赵富刚在此拍摄了《茶亭沟优质红薯》新闻纪录片,2003年1月1日晚7点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播出,《河南农民报》于2003年1月进行了专题报道。 如今茶亭沟“红薯” 市场已形成规模,门市房90余间,交易场所2.7万平方米。基地红薯常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并采用优法储藏,保鲜度可接下季,产值5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随着红薯品质的不断提升,茶亭沟红薯也成了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香饽饽”,红薯批量远销郑州、商丘、安徽、陕西和甘肃等地。 茶亭沟将以红薯为根本,重视茶亭红薯品牌,让绿色、保健、美味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是告成镇茶亭沟长期发展目标,做大做长产业链条,使茶亭沟红薯真正成为告成人民发展致富的优质产业,使茶亭沟“红薯”响遍大江南北。 正是:小小红薯益健康,美味佳肴首选它。茶亭候客高风尚,绿色品牌美名扬。

地域范围

茶亭沟红薯的地域保护范围在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113°07′,北纬34°24′-34°26′之间,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其中茶亭沟红薯的产地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0多万公斤,主要分布在登封市境内告成镇茶亭沟村、竹园村、贾沟村、五度村、八方村、范店村、森子沟村、北沟村等8个行政村。

五.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文成薯粉丝

将番薯水磨,滤去薯渣与杂质,取淀粉调水一层一层炊透,经30小时左右冷却转硬后,刨晒成粉丝。其味美,营养颇佳,乃浙南筵宴必不可缺之“和菜”头盘菜。

六. 湖南省 衡阳市 耒阳 耒阳红薯粉皮

耒阳红薯粉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耒阳红薯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软爽口,既可作主食,又可作菜肴,深受人们喜爱。

耒阳红薯粉皮,可谓名扬三湘。很多外地人到耒阳游玩,最爱带的,除了茶籽油就是红薯粉皮。

在耒阳乡村,村村会做红薯粉皮。立冬前后,正是红薯收获季节,人们把红薯一担担挑到清澈的溪水边,一个个洗净,再把烂红薯丢掉,把有疤痕的剔除,选出好薯,放到石磨里磨成薯浆,过滤,淘出薯渣,便成了洁白的淀粉,藏在大缸里。想吃或者赶价的时候,村民就架起炉灶,拿出锡做的蒸盘,在盘底搽上一层茶籽油,再把红薯淀粉用清水稀释,放在蒸笼里蒸。蒸时要掌握好火候,否则就会造成枯皮或者薄厚不一,影响外观和质量。蒸熟后,把锡盘一个个从锅里取出,再凭手法的张力均匀把粉皮扯开,一张张挂在竹竿上晾晒,直到风干了才取下,按照重量打成捆,一斤装两斤装不等,这就是成品的“合粘”了。

在耒阳,红薯粉皮做的最好的当属小水镇1塘村人做的。1塘山峦翠绿,塘水清澈,全村百余户人家,世代以栽红薯、做“合粘”为业。1塘的“合粘”色泽光亮,白中泛青,晶莹如玉,无论烧炒、火锅、油炸、汤煮,都不糊锅,滑而有口感,软而带香甜,嫩而有嚼头,是红薯粉皮中的极品。

红薯粉皮价廉物美,口味鲜美,常吃有延年益寿、祛病抗癌、健体养颜之功效。该产品年产量2000吨左右,畅销长沙、天津、南京、海南、北京等地。

红薯粉皮加工工艺流程:调糊——上旋蒸糊——冷却——漂白——干燥——成品

1、调糊:先将红薯淀粉用冷水拌好,再慢慢加水调成稀糊,用水量约为淀粉量的2.5~3倍。然后把事先配好的明矾水加入,不断搅拌均匀,调至无粒块为止。每100千克淀粉加明矾300克。

2、上旋蒸糊:用粉勺取调成的粉糊60克左右,放入旋盘内,旋盘为铜或白铁皮制的直径约20厘米的浅圆盘,底部略微外凸。将粉糊加入后,即将盘浮于锅中的开水上面,并拨动使之旋转,使粉糊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随之由底盘中心向四周均匀地摊开,同时受热而按旋盘底部的形状和大小糊化成型。待粉糊中心没有白点时,即连盘取出,放入清水中冷却。在蒸糊操作时,调粉缸中的粉糊需要时时搅动,使稀稠均匀。此道工序是制做粉皮的关键,必须动作敏捷,熟练,浇糊量稳定,旋转用力均匀,才能保证粉皮厚薄一致。

3、冷却:将烫熟的粉皮,投入冷水中片刻,捞出沥干水分。

4、漂白:将制成的湿粉皮,放入酸浆中漂白,漂白后捞出,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5、干燥:把漂白、洗净的粉皮摊到竹匾上或贴在预先准备好的高梁箔上晒干,待干透取下剪边包装。干燥后的粉皮,要求其水分含量不超过重2%,干燥无湿块,完整不碎。

耒阳红薯粉皮是种营养丰富、价美物廉、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长期食用,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尤其是火锅中的上乘佐料,纯手工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无任何化学制剂,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纯绿色食品。

耒阳红薯粉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七. 陕西省 渭南 合阳县 拔丝红薯

据《合阳县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县属黄土台塬,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其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栽植红薯,生产出的红薯口感甘香、色泽红鲜。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红薯,人们把生产出的红薯变着花样儿吃。它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或干或湿,或汤或粥,或蒸或擀,或炒或炸,一经巧手烹饪,即成饭桌上的美味。生食脆甜,可代替水果;熟食甘软,甜在心头。拔丝红薯更是做为一道菜肴呈现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拔丝红薯做为一道菜品,主要原料是红薯与白砂糖,系红薯在白砂糖水的高温中煎炸而成。口感甜美,外脆内嫩,甜香不腻。

拔丝红薯是一道热的甜食,一般上席时做为第三或第四道热菜。它做法简单,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火候。做好拔丝红薯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把红薯洗净、去皮,切成3厘米大小的滚刀块,放入清水中浸洗,主要是洗去表面的淀粉防止炸时变黑,洗好后捞出沥去水分;二是把锅置于旺火上,倒入适量菜油烧至六成热时,放人红薯块慢慢炸制,直至炸至红薯块充分成熟、外表微黄时捞出;三是锅内留少量油,加入白砂糖或冰糖,加少许水不断翻炒,小火炒至冰糖开始慢慢溶化。开始融化时颜色较浅,并有大的泡泡,当全部融化时,糖稀变成金黄色,气泡也开始变小,当糖稀开始变得粘稠有些力度了,气泡就慢慢变没了,这时就要百般注意,掌握好火候,温度不能高;四是迅速放入炸好的红薯块,翻拌均匀即可装盘。出锅前盘子抹油,装盘后撒上芝麻即可。

做好的拔丝红薯色泽金黄,外皮甜酥而心儿糯软,口感甜香不腻,百吃不厌。晶莹不断丝丝缕缕甜蜜入口,让你幸福到心底。

“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羞为王侯桌上宴,乐充粗粮济民难。”拔丝红薯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让你延年益寿。(文:罗竹芳)

八.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薯粉米时和薯粉丸

薯粉米时和薯粉丸

用蒸熟的番薯掺入薯粉,入舂成有弹性的粉团,包裹鱼肉虾三丁鱼馅(也有以贝肉、紫菜、

肉,肉丁、葱菜作馅),捏合成荷包形或圆形,煮、蒸、炸均宜。

另用上述粉团,不包馅,直接掺合咸肉丁、炒花生片、芹菜段等,撮成小块下锅,咸香味美,俗称薯粉丸。薯粉米时和薯粉丸均为平潭地道风味食品,看似寻常,别具特色,入席款客,甚受欢迎。

九. 湖南省 邵阳市 新邵县 干红薯

干红薯

干红薯的制法比较简单,把红薯洗净放入鼎中蒸熟,然后把它切开日晒而成,它颜色呈精黄色,略带红色,味道香甜,嚼味无穷。

是人见人爱的食之极品。

十.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红薯

洋县红薯是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洋县红薯具有品种优良、上市早、薯块大、表面光滑、色泽明亮、口感好、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无污染之特点。已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

洋县年种植面积达50000余亩,产鲜红薯10万吨,目前该地所产红薯,除农户自用以外,其余全部被外来客户抢收一空,销往大中城市。为提高附加值,实现农业工业化,现拟用红薯加工食用柠檬酸、淀粉、薯片、粉丝、果脯、饴糖、薯糖、食醋等系列产品。

洋县槐树关镇针对近年来红薯及其衍生品因绿色环保且具有保健功能,价格逐年攀升,效益猛增的现状,充分发挥该镇长达几十年种植红薯的传统优势,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把红薯种植作为全镇“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升级晋档”的特色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协会+农户+企业”的模式大力发展红薯产业,走上了政府引导,典型带动,协会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的发展道路,形成以槐树关村、万岭村、张山村、石槽寺村为龙头,向周边辐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红薯产业化链条,吸引西安、甘肃、浙江等省内外客商驻镇收购。

2012年,该镇发展红薯16000多亩,其中引进新品种“紫红薯”6000多亩,红薯产量达到26000吨,实现产值4400万元。该镇万岭村红薯加工大户周文义,年加工红薯淀粉、手工粉条2万余斤,年净收入达10万余元。全镇仅红薯一项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135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有力地推进了该镇村党组织“升级晋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