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苗家土特产组合 黔农苗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苗家土特产组合 黔农苗家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0 08:45:37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家狗肉

原料:狗肋条肉1500克。

调料:精盐,胡椒粉,狗肉香薄荷,鲜山奈,豆腐乳,野葱,蒜瓣,生姜,干辣椒,花椒面,大葱节。

制法:1、初加工:选用20斤左右的当年土狗,先用木棒敲击头部使其晕死后再放血。用开水烫遍全身,煺净毛。再用稻草点火燎至皮焦,最后用温水泡软刮洗干净皮呈淡黄色,剖腹取内脏,漂洗干净;2、切配:取狗肉斩成块每块必须连皮带骨。鲜山奈切节,一部分狗肉香、姜切末,一部分姜切片,野葱和蒜瓣分别切末,干辣椒用子母灰炮脆搓成面;3、烹制:取火锅放入冷水,下入狗肉,用大火烧开打去泡沫,下入鲜山奈、姜片,改小火炖20-30分钟,下入精盐、胡椒、大葱节、狗肉香,即可上桌边煮边吃;4、味碟的调制:取调味碗,放入辣椒面、花椒面、狗肉香末、姜蒜末、野葱末、豆腐乳、精盐和胡椒面,再舀锅中带油脂的汤汁调稀,随狗肉上桌蘸食。

特点:汤汁清亮,原汁原味,肉嫩皮脆,具有稻草的清香味,地方特色风味浓郁。狗肉是清炖的,但吃起来皮脆肉嫩、汤鲜、本味足。

制作关键:选料时,狗不宜太老也不宜太嫩,老的狗皮子不脆,太嫩的狗有腥味,且风味不足。宰杀时,一定要用木棒敲击狗头而死,不能用刀宰杀,以使血液在体内不流失,保证其风味及营养。贵州其他地方做狗肉都是先去骨后炖,再切片入锅灌汤。而苗家狗肉不去骨,且斩块时每块都要带皮。在火候上要注意,一开锅就打泡沫,打晚了会影响风味。调味时要注意,狗肉里不可过多地加香料,不加味精。

二. 重庆市 武隆 苗家情米酒

在农村,酒是不用去买的,苗家妇女个个都能酿一缸的好酒。女人们都很勤劳,大妈大嫂把吃不完的包谷和红薯自己酿成“包谷酒”、“红薯酒”。家里有客人,或者自己家人上山做活路累了回到家,自己去倒上一碗自家酿的酒来解渴和减疲劳。后来,日子慢慢的变好了起了。而农民们种植的大米也逐渐变得够吃到了剩余,她们又用大米酿成了“米酒”,也算了苗家人的品牌酒——“青酒”。

苗家米酒,适合所有人食用。具有温中益气、补气养颜的功效。米酒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哦。

三.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苗家炒香虫

苗族因居住在丛山峻岭,溪坎堰旁。这些地方都自然栖息着各种虫类。他们选取其中的少部份作为食品。如昆虫类的大马蜂、花脚蜂、七里蜂、小米蜂的幼虫。每当他们发现这类蜂群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方式追踪找到窝巢,凭经验测出幼虫丰满时,就掏其窝、取其虫。或鲜炒,或煲汤,或焙干香炒,其味特别鲜美。再就是天牛和蜻蜓的幼虫。天牛的幼虫是蛀虫、有松蛀、青杠蛀、丝栗蛀和葛藤蛀等。吃法与上述相仿。

四.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苗家香口茶

小沏一杯,远离香烟与电脑带给你的不适与疲劳,享受的不仅是一份清香,还有秀美的苗家山水带给你的一份心清神迷。

山里妹苗家香口茶,采用贵州少数民族独特配方,精选多种产于贵州高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精心配制而成,其味淡雅宜人,清香爽口,让你在品茗的同时,感受苗家的似水柔情。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苗家金球糯粑

苗家金球糯粑

“金球糯粑”又叫“马打滚”和“糯粑洗澡”,是苗家最为普遍的风味小吃。

苗家金球糯粑制法:

(1)七成糯米加三成粘米用水泡胀(粘米先泡水1小时后再泡糯米),磨成水浆后用布袋兜着将水挤出。

(2)将含部分水的米粉浆搓成鸭蛋大小的团子,放在沸水中煮熟。

(3)团子煮熟后,倒在滚粉之中(滚粉用熟黄豆粉、芝麻粉、五香粉加白糖或红砂糖制成),或用盆、或用手缓缓摇动,将团子滚成球形,粘满粉末即成。这种打滚、粘粉的做法,群众称之为“马打滚”、“糯米洗澡”。又因团子是白色,粉末为金黄色,故又称“金球糯粑”。

苗家金球糯粑特点:“金球糯粑”香甜可口,柔软细腻,别具苗家风味

六. 重庆市 秀山县 苗家老腊肉

苗家老腊肉

苗家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秀山的苗家老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如果再能配上荷兰豆 竹笋或者蒜苗, 淡淡的素味儿透着香香的腊味,能让你食指大动。

七. 四川省 宜宾市 兴文县 苗家九大碗

苗家九大碗是宜宾市兴文县苗族最常见的传统宴席,通常由九道菜组成,隆重而不奢华,丰盛而不浪费。每逢新春佳节或红白喜事,在兴文苗乡农村常常可以看到数十上百人聚在一处,一边帮忙准备酒宴,一边聊家常。宴席一旦开始大家按辈分的高低,分散坐于桌旁,伸箸畅食,举杯畅饮,享受丰盛的苗家九大碗。由四样菜组成的头碗象征“四季发财”;丸子象征“岁岁平安”;心肺汤象征“心心相印”……九大碗中每一样菜都有它美好吉祥的寓意。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苗家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九.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苗家土鸡

彭水苗家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饿吃山果,渴饮山泉,生在深山,长于老林——这并非哪位高人隐居,而是彭水苗家土鸡的生长方式。彭水,地处重庆东南,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北接湖北省,南连贵州省,少数民族聚集。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所产彭水苗家土鸡,便是该县著名的生态名片。

彭水苗家土鸡,鸡苗选用神秘鸡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其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爽口,鸡汤回甜,营养价值极高。而土鸡蛋,则蛋壳粉白或呈绿色,蛋黄大颜色深,蛋香浓郁,又是孕产妇的最佳补品。

“彭水苗家土鸡”饿吃山果,渴饮山泉,生在深山,长于老林,其特殊的生活方式,使其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爽口,鸡汤回甜,营养价值极高。蛋香浓郁,是孕产妇的最佳补品。

彭水苗家土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9654977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