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爷爷寄特产 山东湖南互相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爷爷寄特产 山东湖南互相寄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1 15:39:31

一.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粉丝

招远以生产粉丝闻名于世,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加工历史长达300多年,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素有“银丝之乡”的美称。招远生产的“龙口粉丝”以丝条匀细、光洁度高、透明度强、口感好、耐煮而驰名中外,其中塔牌“龙口粉丝”获得国家金质奖和国际食品博览会“金桂奖”,被誉为粉丝之王
( 招远)

二.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鳌山绿茶

鳌山绿茶1998年,鳌山卫镇鳌角石村农民着眼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始试种茶树。村集体规划出40公顷茶园基地,实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规程和标准、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摘标准的管理,注册“鳌福绿茶”商标。2000年,“鳌福绿茶”获青岛市优质绿茶一等奖。2001年,“鳌福绿茶”在中国“觉农杯”名优茶拍卖会上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名优茶推荐产品。2002年,在农业部举办的杭州中国名茶展览会上,“鳌福绿茶”获北方绿茶唯一金奖、山东省优质绿茶特等奖。2003年,全村销售收入400多万元,户均收入1.2万元。“鳌福绿茶”的成功带动了鳌山卫镇其他村庄以及东部乡镇的茶叶生产。

三.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桃胶山药

桃胶山药,是以肥城当地原料为主创新的一道地方菜,口味咸鲜微甜,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桃文化美食。

美食类型:地方菜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孙村竹编

沙河站镇孙村全村185户,家家从事竹编生产,出产的竹编制品,方圆百里闻名。1992年,曾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竹编专业村”称号。

孙村发展竹编业,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说有个叫李箩匠的浙江藉竹编艺人,逃荒要饭至此,被一位名叫孙洪明的村民收留,结为拜把兄弟,李箩匠遂将竹编手艺传授于孙氏,以后逐渐在全村推广开来。最初村民们主要利用冬闲时间从事竹编,以加工竹笆子、竹筚子、竹笼头等粗放型的竹制品为主,产品靠走村串巷销售,换取零花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该村竹编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竹制品由粗加工逐步发展为精加工,由制作简宜品发展为制作竹挂帘、竹扇面、竹饰物、竹挂件等技术较复杂的手工艺品;花色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个;数量由最初的年产数百件发展到现在年产50多万件,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孙村竹制品原料全部选用江南竹,村里每年到浙江、安徽等定点地选购,根据生产需要,挑选毛竹、钢竹、水竹等不同竹料运回。一般每年秋后至冬初进料,冬春两季进入竹编生产的旺季,夏秋时节销售。孙村竹制品有着严格的生产程序,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花成形、刨光上漆,大体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村里每年都要专门从省、市外贸部门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孙村竹制品不仅结实耐用,而且设计别致,美观大方,曾多次参加省、市工艺品博览会。该村制作的“心”形花篮、“嫦娥奔月”、“五子闹春”等竹制挂件,远销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五. 山东省 济南 历城区 山东抽纱刺绣品

刺绣是中国艺林中的奇葩,它源渊流长,始于四千年前的尧舜时代,现已发展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目前我国的著名绣种有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和鲁绣。

鲁绣,是山东刺绣的总称,包括济南、潍坊、烟台、青岛等地的绣品。其主要特点是:构图简练朴实、色彩明亮对比强烈,针法粗细相间,极富装

饰性和立体感。其代表产品主要有花鸟、书法、人物。鲁绣凭其工艺精湛、构图和色彩迷人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宠爱。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鲁绣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转而传向欧洲的罗马帝国。目前,刺绣已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刺绣文化与和平艺术的使者。

名称:抽纱刺绣品。

产地:中国山东济南。

历史:据《论衡》记载:“齐郡刺绣,恒女无不能者,目是而手狎也”。从隋唐时代庙宇、 祠堂的帏帐、桌围、伞盖等文物考证,早在公元六世纪,胶东等地民间刺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了元明时代,鲁绣已风靡全国,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百鸟朝凤图》、 《罗汉图》,其构图严谨,手法多样,花纹粗犷雄健,质地坚实,色彩对比强烈,形象生动,是鲁绣杰出的代表作。就在这同一时期,还出现了用棉纱或丝编织的网状花边,其编织方法与勾针和针结相类似。后来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迁,明清时代出现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鲁绣逐渐衰落。

特点:工艺精湛,构图、布局巧妙独特,色彩明快,针法多变,既华丽而又素雅。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大清河砂

我县河砂资源十分丰富,大清河、小汶河、龙宫河等众多河流都有丰富的砂资源,以大清河最为集中。

大清河上游为著名的大汶河。大汶河发源于沂源县松固山南麓,流经泰莱山区,在接山乡障城村东进入我县,戴村坝以下改称大清河。大清河全长45公里(含县内大汶河段),河宽约0.5—1公里。其中大部分河段沉有河砂,平均砂层厚度约3米左右,最深处达10米,总贮量约1500万立方米,每年淤增量约50万立方米,1995年以前,开采量约占年淤增量的一半左右。大清河砂径适中,质地坚硬,色泽清亮,是良好的建筑材料。除供本地建筑用以外,汶上、梁山、东明、平阴以及黄河西岸的河南省黄台县等周围地区多来此购砂。沿河村庄如接山乡东杨村、彭集镇南城子村、陈流泽村、李范村等都建有砂场,很多农民以采砂为业,以卖砂发财致富,摆脱了贫穷落后,过上了幸福生活。

此外我县还有地下古河道隐伏沙。主要分布在彭集镇和沙河站镇一带,为第四系亚沙土、亚粘土所覆盖,埋藏深度受古貌形态的影响,一般为0.5—3.5米,目前只有零星开采。

我县大清河砂资源丰富,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掠夺性开采趋势,年开采量大大超过年淤积量。不仅对资源的长期利用造成危害,也对河道造成危害。对这一重要资源,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以利可持续发展。

七.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黄金

招远以盛产黄金著称,黄金资源遍布全市,且矿体厚、储量大,被誉为“金城天府”。全国最大的国营、县办、镇办、村办金矿和冶炼厂均在这里,黄金产量历年居全国县级市之首。1996年,全市黄金产量达到36万两,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探矿、开采到选矿、精炼、矿山机械、特艺品加工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白银储量也极为丰富,全国第二大银矿位于招远中部。此外,石英、石墨、氟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也具有相当储量和开发价值
( 招远)

八.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麻片

    麻片是200多年前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具有香、脆、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即墨)

麻片是一种酥类点心,系即墨城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料有面粉、白糖、花生油、芝麻仁等。制作工艺是:先将白糖用开水溶解凉透,加花生油搅匀,陆续加面粉调成糊状,再加面粉揉到硬软适度,随之将面团擀成约1.5毫米厚度的面饼,把饼表面面粉扫掉,割齐边,刷上水,均匀地撒上芝麻仁,用走锤压实后,切成宽2厘米、长7厘米的片,放到烤盘上烤熟,呈浅黄色即为成品。该产品具有香、脆、酥、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九.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莱阳板栗

莱阳板栗

莱阳板栗,多产于河洛、沐浴店、榆科顶、照旺庄等乡镇的山区或丘陵。本地多称北山板栗。山区固有栽培板栗的传统。莱阳素有用栗粉做栗饼吃的习惯。栗饼呈褐色,但吃起来又香又甜。近年来,北山板栗经过培育优良品种,不但产量大增,栗果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个大皮薄,肉质乳白,含糖量高,有多种维生素,不论煮、炒均甘美香甜,糖炒栗子,尤为人们喜爱。

板栗,是干果中的上品,易储藏,便运输,每年都有大宗出口,誉满中外。黄埠寨栗子面食品是莱阳著名商标。

十.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齐河锅饼

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圆形,直径45厘米左右,厚约2厘米,个重约3公斤,割块分卖。锅饼制作工艺,县境南北略有不同。县境南部制作时,每个锅饼用干面粉2.5公斤左右,加清水0.5公斤左右及少许发酵面(俗称老面)和面,经在压杠石上反复杠压合匀,在案板上揉成圆球状,覆盖略醒,然后用手先压后搓成厚薄适中的圆饼,印上“菊花”或“万寿”类图案,正面朝上,用双手托入热度适中的锅饼鏊子里,略作旋转,以防粘沾,盖上锅盖;旺火匀烧10分钟,掀盖旋转,待底层结馇,即可翻过来,于表面均匀抹水、撒少许芝麻,盖锅,改细火,烧约15分钟,掀盖翻转,慢火匀烤,约5分钟,烤得香熟起锅,晾透即成;卖时正面图案朝外,外表精美细致,颜色淡黄,入口甜香,独具地方特色。县境北部烙制锅饼,或一次和几个锅饼的面,然后切出3公斤面,反复杠压均匀,揉搓成圆饼,用手勒边,然后两手提起,正面朝下,放入锅内,其后的制作工艺与南部同。齐河县锅饼圆厚甘美,内瓤分层,香韧耐嚼,且耐贮存。县城杨家锅饼为佳。锅饼的另一种吃法,锅饼炖笨鸡,将笨鸡炖熟后再放入锅饼稍炖成为又一名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