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威宁全部特产 贵州威宁土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威宁全部特产 贵州威宁土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5-11 22:42:32

一.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小粑粑

小粑粑

苦荞面加上面粉做成皮,火腿、豆腐切成小碎丁,加葱等其他作料炒香后作馅。将馅包入皮中,掐起花边,成半月型,然后在大锅中加水煮塾,吃起来喷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小吃。姐妹饭馆的小粑粑比较不错。

二.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党参

威宁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治气血不足的党参是专门出口东南亚的“贵州枝党”。威宁党参含糖量和含蛋白质较高,年产量在15万公斤左右。

威宁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新发乡、黑石镇、麻乍乡、哲觉镇、海拉乡、岔河乡、观风海镇、哈喇河乡、秀水乡、牛棚镇、迤那镇、斗古乡、龙街镇、雪山镇、石门乡、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双龙乡、板底乡2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炒荞饭

原 料 :威宁荞面250克,白米饭250克,熟威宁火腿50克,青、红辣椒100克。 调 料:猪油、食盐、味精、胡椒粉、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炒。先将荞面用水调和匀,拌搓成麦粒般大的细颗粒,上笼蒸熟待用,再将青红辣椒、熟火腿切成细粒。锅中烧猪油,下入青红辣椒稍煸炒后,再下荞粒、白米饭炒香。然后下入火腿粒,加入盐、胡椒粉、味精、葱花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风味特色:四色相映,味咸鲜香,风味独特
技术要领:米饭要稍硬,选用苦荞面。( 贵阳)

四.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荞饭

荞饭

当地最有名的荞饭馆是桥边荞饭馆。你可以要完全的荞饭,就是全部由苦荞做成,但是纯粹的荞饭不容易消化,一般人要的都是荞饭加上米饭混合的那种,吃哪种饭店老板会先来实现征求你的意见。配菜由你自己定,这跟吃白米饭无区别。当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红豆酸菜汤吃,红豆酸汤在贵阳也可吃到,出了贵州一般就寻不到红豆酸汤的踪影了。

五.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荞麦

威宁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荞麦

贵州威宁盛产荞麦,素有“荞乡”之称。荞麦分为苦荞和甜荞两类,反映出荞本身甘苦统一的特性,也寄寓着人民生产荞麦的内涵。甜荞口感好,但营养不及苦荞。故有“甜荞养嘴不养身,苦荞养身不养嘴”的评说。威宁的农业科技开发研究者,深谙苦荞消炎健胃的价值。苦荞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为人体必需,含有铜、铁、锌、铬、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C、E,特别是防癌治癌的芦丁含量最高。因此,确定了以食代药的开发构想,研制成了“老荞酵”荞酒、荞益粉、荞炒面等系列食品。

产地范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哈喇河乡等34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威宁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威府呈〔2015〕152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威宁荞麦》(草案)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辣甜酒

辣甜酒:辣甜酒是新发乡布依族人招待亲朋好友的最主要特色饮食,当然,不是正餐。只要有亲朋好友到其家中做客,首先招待您的不是泡茶,而是用勺子舀上一勺辣甜酒,加上冷水,搅匀后递给客人。平常,辣甜酒也是布依人家做农活回来后最好的解渴食品。

其做法是:以玉米,大米为主料,蒸熟后冷却,放入碾碎的土酒药,搅拌均匀,放入器皿中,用稻草或不用的旧衣服将器皿包裹,让玉米或大米在器皿中自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不得打开器皿,否则会“走气”。发酵过程视气温而定,一般为二至三天。时间到后,如果要确保酒已经酿好,可凑近器皿用鼻子闻,如果有酒香,表示可以揭开器皿,取出酿好的米酒或玉米酒,如果没有,则还要继续让其发酵。

取出的米酒或玉米酒是甜的,不同于其他民族,新发的布依人不喜欢喝甜的米酒。所以,刚取出几天的酒布依人是不怎么食用的,而是要再放上一段时间,让其变味,即有辣的味道后,布依人才食用。这时的米酒或玉米酒才叫“辣甜酒”。“辣甜酒”在45度以上,不善于饮酒的人会喝醉。当然,布依人除外,这也练就了新发乡布依人的好酒量。

七.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老猪脚火锅

老猪脚火锅

以老猪脚和清菜为主,加上别的配菜,吃起来爽口爽心,难以忘记那诱人的滋味。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或“盘腿”,剔去杂骨,油皮,挑断雪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把炒熟的盐用10:1的量,再加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盐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另一种不风干,把腿挂在火坑上用湿松枝、湿柏枝、酥麻杆的烟熏烤,因为烟肉食有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一则杀菌,二则味美,三则耐贮存。一般这种熏过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变味,而且腊味更加浓郁香美

威宁火腿分“陈腿”和“新腿”,头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陈腿”或“老腿”。新腿肉层内部其味芬芳,层次鲜明,滋味可口,陈腿切开后肥肉呈粉红色,瘦肉呈殷红色,肉质紧密,水分少,油光滋润,味道鲜美

威宁的黑石、金钟、幺站等地产的火腿最多最好,与“宣威火腿”齐名。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威宁火腿多以云南宣威为集散地,当时的“宣威火腿”有相当一部分是威宁火腿。现在用威宁火腿加工的罐头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九.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蜻蜓蛹

蜻蜓蛹

在蜻蜓蛹只有手指尾长,还长得不大的时候,翅膀也还未完全生长出来,此时正是它蛋白质最丰富的时候,经过加工就变成干品。干品的蜻蜓蛹过油炸一下,以椒盐炮制,加入腰果、青红椒,就成就这一碟有近百只蜻蜓蛹的菜式。蜻蜓蛹香酥不油,就像炸鱼炸薯条般酥脆甘香。

十.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小粑粑

威宁县小粑粑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威宁小粑粑是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入选《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的著名特色小吃。

主要原料:

威宁小粑粑是精心选制本地土荞麦及火腿作为材料精制而成。荞麦是面皮的主要原料,火腿是馅的主要原料。

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

先把荞麦碾成面粉状(也有的直接用面粉来做,但味道不如荞麦面做的),将荞面和水做成面皮,切割成约35-45厘米大小的圆形状。

馅的制作:

把切好的火腿、豆腐、腌菜、葱姜蒜辣(馅的成份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不同的成份)等用油炒好就成了馅。

威宁小粑粑的制作过程:

面皮和馅制作完成后,将炒好的馅包进面皮里去,然后将小粑粑放进锅里,圆放成几圈,锅底放点水,盖紧锅盖,不让漏气,直到锅里水烧干、稍候片刻,小粑粑里面的油浸了出来,锅底就有了油炸的响声。这时小粑粑也就做好了,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如今,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威宁小粑粑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当地最具风味的特色小吃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