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油茶到底是什么 中国十大特产油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油茶到底是什么 中国十大特产油茶更新时间:2023-07-25 17:30:05

一. 重庆市 彭水县 彭水油茶

彭水油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水油茶是重庆市彭水县的。彭水县是全国油茶基地重点县之一,发展油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彭水油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油茶树生长在山峦重叠、没有污染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无需化肥、农药。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尽吸天然养份、日月精华。采摘时茶花盛开,花果同树,素油‘抱子怀胎’之美誉,堪称人间奇果,用它提炼而成的食用油,品质优良,自然健康,乃油中之珍品,其营养价值可和橄榄油媲美,是高级纯天然食用油。这种油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够降血压、降血脂和抑制动脉血管硬化,还具有护发养颜、消炎止痛的作用。

彭水县是全国油茶基地重点县之一,发展油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彭水县油茶基地总面积达到10万亩,主要分布在鞍子、梅子垭、诸佛、善感、走马、郁山等乡镇,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2013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油茶管理协会申报的“彭水油茶”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405994。

二.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腾冲红花油茶

腾冲红花油茶

腾冲县林学会

10059581

油茶植物

三.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油茶

恭城油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恭城镇、平安乡、嘉会乡、西岭乡、栗木镇、观音乡、龙虎乡、三江乡9个乡镇

特定品质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文化典故

传说一很久以前,有一个民族叫瑶族,他们住在“千家洞”,与外界很少来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袭旧制煮油茶。明朝时说千家洞瑶人不交皇粮,派兵清剿千家洞瑶族。一部份瑶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瑶族八房人,人数比较多,选择了较平坦的加会一带定居下来,并带来了他们的传统美食——油茶。为什么是嘉会瑶族的油茶得到传播,因为嘉会瑶族住在茶江河边,占着交通便利,人数又多。清朝时,共和一个唐黄村就有上千户人家。在茶江上打渔的人,都要向他们交税。他们建有唐黄庙,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族群众都来参加。庙会规定,本族人不准抢花炮,只准外来的村寨抢花炮。来参加庙会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习俗得以传开。

传说二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四.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酥油茶、青稞酒

“不喝酥油茶,您不知藏家生活的温馨;不饮青稞酒,您难晓藏家情的浓烈。”这是藏族民歌中唱的。但到了香格里拉,您不尝一尝酥油茶和青稞酒实在是一种遗憾。酥油茶能驱寒、提神,是藏家一天也离不了的。当然,对于您只是吃一种新感受,吃一种新快乐。用没有污染的高山泉水酿制成青稞洒,在迪庆藏区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全是手工制作。其色纯净,清香扑鼻,绵软柔长,劲大而不醉人,也不会饭后头疼。凡有客人入室,必先敬酒一碗,并伴有比酒本身还醉人的敬酒歌。( 迪庆)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0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惯。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咸丰、来凤等地盛行。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博得“来凤名茶传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誉。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幽雅卓绝的“四道茶”茶道茶艺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使得油茶汤这一土家茶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

土家茶俗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土家油茶汤是土家传统四道茶(白鹤茶、泡米茶、油茶汤、鸡蛋茶)中制作最考究,代表礼遇最高的一道。用该汤待客是千百年来土家人沿袭下来的最高待客礼遇。

土家族人好客,每当客人来到寨子,主人就客客气气地迎出来,把客人请进吊脚楼堂屋里坐下。当主人陪来客聊天时,主妇便函走进火炉屋,在青条石嵌边的四方形火炕上架起锅,用茶油或猪油炸出一碗碗核桃仁、炒米、芝麻、花生米、黄豆、苞米花等。食物炸好后,端出来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接着主妇又在锅里倒进适量的茶油,待油冒青烟时,放一小把茶叶及花椒、胡椒、生姜丝、食盐等佐料,爆炒几下,接着倒入锅内一小瓢冷水,再用锅铲挤压、搅动,再加水稍煮几分钟,撒点葱花、大蒜。汤烧开后,冲进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滚热喷香的油茶汤就做好了。 喝油茶汤不用筷子或汤匙,而要连渣带汤一起喝下去。喝油茶汤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汤喝完了,而残渣留在碗底,只好以手代筷,就未免尴尬了。会喝油茶汤的人,在喝汤的同时,连同油炸茶叶、苞米花、桃仁等均匀喝进口里。其奥妙是边喝边不停地使汤“浪”动,随着汤的浪动,食物漂浮起来就可趁机喝掉。

土家人过年的时候,油茶汤里少不了备血豆腐。血豆腐是新鲜豆腐和新鲜猪血加上猪肉粒,花椒,辣椒粉拌匀用烟熏干而成,吃时用油炸熟。

土家油茶汤,不仅土家人爱喝,居住在土家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油茶汤不仅饱腹,而且是重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营养价值高,能防病治病,常喝能壮身延寿。

历史渊源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越吃越有味。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明代,土家族人民经常遭受侵扰,1建统治阶级围攻。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人们家中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因为相传汉将军马援伏波当年驻扎酉阳,因当地多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早在清嘉庆二十三间(1819)纂修的《龙山县志》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七. 湖南省 郴州市 桂阳 桂阳油茶

桂阳油茶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的。桂阳县具有适合油茶栽培的地理条件和山林资源,油茶树品种优良,茶油品质出众。

桂阳县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据载,桂阳从明万历年间开始栽培茶树。清同治年间《桂阳直隶州志》《货殖传》记载:“自蓝山东北山谷,岁产茶油,利亦十余万”,“芦村以内,白水洞旁,桐茶取油数千金”。

近几年来,桂阳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油茶开发与种植,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该县积极探索 “企业+农户+基地”的开发模式,建立了东部东成片和北部莲塘片两个主产区,由两个主产区辐射周边乡镇,形成“主产区+辐射区”的建设格局。同时,该县以油茶林基地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油茶加工企业,在该县工业园形成了油茶产业集群,并组建了桂阳油茶协会,实现了油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更好地推动了油茶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县已有油茶企业10家,油茶林种植总面积达3万余亩,涉及6个乡镇。

八.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苗族油茶

广西柳州融水一带盛行打油茶,作为民间休闲小吃之一,主要流行于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其与油和茶有关故称之为油茶,并且因其味道爽口,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客人进家不送开水不备茶,而是煮油茶招待。

原料及制作方法

它的主要原料有:茶叶、荫米、糍粑丁(用糯米锤打制作而成)、油果(主要是用面粉炸制而成)、花生、葱花、盐和糖。

其制作方法特别讲究:在油茶锅内放进油,待油热放入少许米炒黄,再加入大茶叶合炒后加水煮沸,片刻,滤去茶叶,舀进小碗里再加上各种配料即可食用。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入盐或糖调味。泡油茶的配料因油茶的档次不同而有多寡高下之分。一般油茶有炸米花,花生或黄豆。档次较高的还有猪肝,猪小肠、汤圆,糍粑等。

苗族油茶甜香可口,喝后留下一股甘甜之味。茶水可解腻,助消化,亦有提神醒目的作用。喝油茶水(指不加汤圆、糍粑等食物的空茶水)一般不用筷子或只用一只筷子。油茶亦要吃上三小碗才算领了主人的情。瑶、侗民族也都有打油茶之俗,至今依然盛行。

九. 黑龙江省 伊春 汤旺河 油茶面

原料:面粉500克,牛骨髓油150克,黑芝麻20克,白芝麻20克,核桃仁20克,瓜子仁10,白糖和糖桂花汁各适量。

制法:在锅内放入面粉,用微火搅炒约10余分钟,待面粉呈现麦黄色时即熟,取出过细箩,仍放回原锅中。另起锅放入牛骨髓油,用旺火烧到油将冒烟时,立即倒入熟炒面里搅拌均匀。待用。将黑、白芝麻用微火炒出香味,核桃仁炒熟去皮,剁成细末,连同瓜子仁一起倒入炒面中,即成油炒面。

用法:吃时将油炒面分盛10个碗内,用沸水冲搅成稠糊状,然后各放上适量的白糖和糖桂花汁搅匀,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