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白色福建特产 福建特产有哪些品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白色福建特产 福建特产有哪些品牌更新时间:2023-08-09 04:17:11

一.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番薯

长乐番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番薯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大旱,巡抚金学曾下令广种番薯度荒,长乐人始知其名,乃遍植山园砂地,然犹不知其详。因为引种人陈振龙虽是长乐青桥村人,早年寓福州南关外达道铺,其子经纶又以闽县生员身份向金巡抚提出种薯度荒。所以夏允彝、贺世骏修纂的《长乐县志》(俗称“夏志”、“贺志”)均未为陈振龙父子立传。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陈振龙之孙陈世元在福州南台小桥升尺堂书坊刊行《金薯传习录》一书后,大家才知道番薯和陈振龙的关系。道光间福州的藏书家、景阳书院山长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祠”祀巡抚金学曾,附祀陈振龙父子,直至同治初彭光藻修纂《长乐县志》时才为陈振龙父子立传义行。

长乐人论番薯,最早为谢肇氵制,他在《五杂组·物部》中载:“百谷之外有可以当谷者,芋也薯也。而闽有番薯,似山药而肥白过之,种地中易生而极蕃衍,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此物北方亦可种也。”时距番薯传入仅12年。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夏允彝政暇课士有以“金薯”为题纪其事,可惜文字已失传。

康熙间,溪湄(江田溪湄村)贡生陈骝有《金薯赋》传世。乾隆三十三年,江田诸生梁上宝、弟梁上治、表贤陈永书,岱西举人施楠,浮岐举人卢遂都应国学生陈世元之请,为《金薯传习录》作序、题咏等。道光年间,溪湄名医陈修园,对番薯的药用功能辨认尤详:“甘薯始自闽长乐,俗称地瓜,性同山药而甘味过之,补脾胃、驱湿热、养气血、长肌肉,用白密同煮食之可治下痢、结肠、妇女赤白带诸症均甚效。”

番薯,长乐种植最盛,然每到“冬节”后渐有烂者,至冬末春初则色味俱变。康熙年间,东山(文武砂东山村)有陈朝范母,自创“铁卷”,刨为长条晒干,久存不腐,即“番薯米”。

长乐三面滨海,一隅背山,人烟稠密,虽田有双熟水稻,但番薯也为主粮之一。它不与五谷争地,也不论瘠卤沙岗皆可生长。以种分有早薯、晚薯之别,以色分有朱薯、白薯之分。切片曰薯钱,擦(刨)之曰薯米,洗之滤之为膏为粉,蒸之为白酒(俗呼“番薯烧”)。长乐曾有谚语云:“三台案番薯溪下芋”,言其适于土壤者,固佳。

岱边(首占岱边村)李永选先生留心乡土文献,撰有《番薯考》一书。分概述、原始、传布、文献、发明、结语等六章,对番薯作了全面概述。其中介绍了1956年,东吴(文岭东吴村)高丰社农业先进吴国良,依据土地、气候等特点,用大畦密植方法,培植了每亩万斤的高产量。1957年,全国十一省番薯会议在福清县召开时,《番薯考》的油印本由吴国良代表带去参加会议,分送各省代表。可惜该书毁于“文革”,仅见《藏楼丛书目录》,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人保存该油印本。

(原载于《吴航乡情》:2010年12月23日第八版作者:陈和栋)

粮食

地域范围

长乐番薯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辖区内的潭头镇、文岭镇、湖南镇、鹤上镇、梅花镇、江田镇、罗联乡、古槐镇、金峰镇、漳港镇、文武砂镇,东到梅花镇梅东村,西到罗联乡东林村,南到江田镇下沙村,北到潭头镇福星村,保护范围为11个乡镇、172个村。地理坐标: 北纬25°48′19"~26°05′43"、东经119°27′30"~119°51′26"之间,总保护面积46038公顷,年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乐番薯薯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肉质细腻,纤维少,口感面、香、甜;2、内在品质指标:长乐番薯含薯块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g/100g、可溶性糖18.5-22.4g/100g、粗蛋白2.9-6.8g/100g、粗纤维2.5-3.9g/100g。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长乐番薯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二.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福建太子参

福建太子参:主产于闽东北柘荣、福鼎、霞浦等市县。

太子参属石竹科多年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根块,太子参是柘荣县的传统名优产品,别名童参、孩儿参。相传,太子参始发现于金陵太祖朱温之墓,朱温后裔清明祭陵时发现坟上盛长珍奇之草,便取其块根煎之试服,结果感觉元气大增,精神饱满,后经太医鉴定,其性味功效近似人参,逐供太子使用,太子参由此得名。据《中医大辞.中药分册介绍:太子参甘平、入肺健脾、养胃生津,治体虚乏力,食少倦怠,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自汗,少气,心悸,津伤口渴,急慢性肝炎。柘荣太子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气候色泽晶黄,肉质肥厚,有效成份高。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都有,含占氨基酸总量的40%,含有铁、铜、锰、锌、硒、钴、硒、钼等7种微量元素,此外柘荣太子参还含有少量的人参皂甙有益气生津之效,但又不升提,不助湿。特别对于小孩盗汗、食欲不振、改善贫血、老人体虚失眠有显著功效,是男女老少四季皆宜的清补珍品。柘荣太子参一向被药材市场作为质量参照标准,享有盛誉。目前“柘荣太子参”证明商标已完成注册,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以地名冠名药材证明商标之一,也是目前省内的7个以地名冠名农副产品证明商标之一。柘荣太子参常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近年来,柘荣太子参独特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不断被国内外消费者所认识,倍受医药界所重视。如北京同仁堂、江中制药、娃哈哈集团和闽东制药厂等大型开发了“生脉饮”、“健胃消食片”、太子乐、太子宝等十多种糸列保健产品。

三.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福建乌龙茶

福建乌龙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溪是著名乌龙茶的主产区,又是名茶“观音”“旦”故乡,栽培茶叶历史悠久。“观音”有“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佳称,驰名于海内外。为了适应游客参观茶园,在安溪县金谷渊港茶果坊专门设立参观场地,在西坪尧山有观音茶发源地纪念亭,在官桥有可供外商参观的安溪茶厂,县城设有茶史馆。

福建泉州安溪大多数为汉族人民,只有少数畲族居民,主要用闽南方言交流。安溪属于福建省泉州市辖县,为中国茶叶基地之一。是中国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县茶园面积26万亩,年产茶叶1.4万吨,为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也是该县的支柱产业。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南,晋江西溪上游,安溪茶园面积约0.67万公顷,居全省各县市首位。盛产乌龙茶,其珍品“铁观音”远销30多国家和地区。

1995年,安溪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称号。1996年11月,经国家外贸部批准,安溪茶厂获得茶叶进出口经营权,产品销往日本、欧美及东南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超过2000多万美元。

为了进一步全面展示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以及安溪茶艺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茶文化;全面展示安溪以茶为特色,以名胜古迹为重点的黄金旅游资源,加快安溪旅游业的发展,树立茶乡新形象,安溪县承办了此次“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同时还将举办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

四.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烙粑

烙粑

农历四月初一是沙县特有的烙粑节,沙县是小吃之乡,沙县人过节当然离不开吃的,烙粑节光听到名字也是和吃相关。据说,沙县烙粑还有不少典故:其一,烙粑是女娲用来补天用的;其二,是百姓对付恶鬼下蛊毒。不论它出自何故,反正是一道简单易做又美味的小吃。

每年四月初一,沙县城乡的家家户户都要做烙粑。烙粑有甜和咸两种,沙县烙粑看着和北方的煎饼相似,可能与沙县始祖从中原南迁,随同而来的饮食习惯有关。

甜烙粑是把面粉和着白糖水调成稠浆,烧热锅后把浆舀起倒在锅底,稍等片刻闻到香味就翻一面,等两面皆熟时撒上芝麻出锅,即成又香又甜的甜烙粑,其味道甜美而不腻。

咸烙粑的做法与甜烙粑相似,就是原料大有不同。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韭菜或蝴蝶菜(一种香草)、食盐等调料,用上述方法烙成又鲜又香的咸烙粑,其色泽青绿、味道清香,口感绵软却不粘牙。

五.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鱼干

鱼干

清流鱼干是清流县最有名的之一。本品采用清流无公害鲜鱼。食用盐,味精,黄酒,生姜,植物油,陈醋,辣椒,天然药材等。

六. 福建省 漳州 长泰 福建砂仁

福建砂仁

七.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芋包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 永安)

八.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蟹羹

蟹羹

蟹羹平潭俗称“虫戈羹”,选用鲜肥梭子蟹,剥壳后放入沸汤中搅动,待蟹肉脱落,再加入蛋花、肉丁、葱花、香醋、芡薯粉为羹。其色晶莹透亮,五彩纷呈;其味鲜嫩微酸,食后大开胃口,为海岛独特佳肴。

九.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素面

素面

主要原料:菠菜汁、菌菇

、鸡蛋

、面粉、芦笋

做法:

1.将菠菜榨成汁.与面粉揉合成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片。

2.把擀好的面皮,切成面条丝

3.锅里水开后放点盐,再一条条的顺着轻拿起面条放入锅内,煮开面条浮起后捞出在碗内

4.另起油锅,打入鸡蛋做个荷包蛋盛出

5.放清鸡汤或高汤煮开,把菌菇,芦笋放入开锅后,加盐,少量胡椒粉做成面汤倒入面碗里拌匀即可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锥栗

锥栗又名榛子、毛榛、栗子、珍珠果。果实底圆顶尖,形如锥,因而得名。果形美观,色泽鲜艳,种仁肥厚,甜美适口,营养丰富。除含有人体所须的维生素、抗坏血酸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8.3%的蛋白质、72.5%的淀粉和4.3%的脂肪,既是果品,又是木本粮食。建阳种植锥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有白露子、油榛、黄榛和乌壳长芝
( 建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