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平哪里买特产 东平特产店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平哪里买特产 东平特产店在哪里更新时间:2023-08-08 01:07:13

一.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清蒸湖蟹

清蒸湖蟹

唐人卢纯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含黄伯,就是指的螃蟹。螃蟹有多种食用方法,可红烧、可腌制、亦可清蒸。

东平湖荡众多,盛产大螃蟹,闻名省内外。每年秋风送爽之时,正是湖蟹上市之际。湖周围鱼市上,到处可见肥大的螃蟹。此时是吃湖蟹的好时机。清蒸湖蟹,为东平县传统之佳肴。

东平湖蟹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元素,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上等菜肴,“肌肤未解黄金甲,骨髓常留白玉膏”,是文人墨客对它的赞誉。湖蟹个体大,肉质丰,雄性蟹每只重六两左右,雌性蟹每只重三两。蟹体内膏满黄实,食之色鲜味美,

用笼蒸熟,佐以酱油、老醋、姜末食之,膏满实黄,其味鲜美无比。九月金秋,蟹肥菊黄,烹蟹下酒,游湖观光,是许多人向往的一种享受。有人品尝了东平湖蟹之后,甚至发出了“醉卧东原君莫笑,菊蟹和酒傲王候”的赞叹!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园田螺

东平湖是中华园田螺的天然养殖场,年产田螺达1500吨以上。

田螺,腹足纲,田螺科,壳略呈园锥形,壳面光滑或具纵走的螺力肋。中华田螺常见而分布较广,壳高6厘米,有6—7螺层,层间缝合线很深,壳口呈卵园形,有角质的厣。它螺适宜栖息于湖泊、池塘、水田和缓流的小溪中。雌雄异体,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它以宽大的足匍匐于水草上或爬行于水底,对环境适应性强。东平湖里的中华园田螺原产于我县稻屯洼,为了大面积开发这一资源,1974年外贸部门向东平湖埠子村西移植500余公斤,二三年内面积扩大到2万亩,生长良好,成为湖内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主要水生动物之一。每年四五月份捕获季节,渔民每天单人单船可捕捞100公斤以上。

湖产田螺具有个大、壳薄、肉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很早以来就是名扬国内外市场的热销商品。早在1972年,我县外贸部门就曾将大宗冻螺肉出口到日本等国,年出口量一般都在12万公斤左右,出口高峰年最高曾达40万公斤。

螺肉具有药食同功之效,用盐水煮之,佐以辣椒油,香辣可口,食后可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小便不畅、黄疸病等亦有疗效。螺壳钙质丰富,粉碎加工后可以做喂鱼喂鸡的优质饲料。

近年来,湖产田螺畅销不衰,已成为到东平来的旅游者们的必尝美食和大城市宾馆宴席上的高档菜。

三. 青海省 海东 平安区 碎蛇

西藏墨脱县墨脱村的山坡上,有一种隐藏在地下生活的动物, 名叫细蛇晰。每到五六月间人们翻地时常常会发现它,由于它容易断,所以当地人叫它碎蛇。 用碎蛇浸泡的酒,口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锅塌豆腐

锅塌豆腐著名山东菜,成菜呈深黄色,外形整齐,入口鲜香,营养丰富。最早的锅塌系列菜是来自山东地区,早在明代山东济南就出现了锅塌豆腐,此菜到了清乾隆年间荣升宫廷菜。后传遍山东各地,又传入到天津、北京及上海等地。

“锅塌”是山东菜独有的一种烹调方法,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 此菜原料层层叠起,恰如一个个精巧的小盒子,玲珑别致,整齐端庄。其特点是豆腐经过调料浸渍,蘸蛋液经油煎,加以鸡汤微火塌制,十分入味,又可称为“锅塌豆腐夹馅”。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褶纹冠蚌

东平湖褶纹冠蚌,是生长于湖中的一种野生蚌类。俗称“鸡冠蚌”、“湖蚌”、“扯旗蚌”。瓣腮科蚌属底栖水生动物。壳大型,壳质较薄,两壳略膨胀,壳顶位偏前方,外形呈长椭圆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向上斜伸展为大型的冠,壳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绞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一后侧齿,无拟主齿。前侧齿细长,弱蚌老蚌的个体则消失,壳外表面深黄绿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带有褶纹;里面平滑,有很厚的珍珠层,呈银白色、鲑肉色或银白而带天蓝色。

褶纹冠蚌,栖息于湖内泥底或沙底及静水或水流较缓的地方,水质要求PH值在4.5—9.5范围内。通常群聚于1—3米深处。在冬春天气寒冷时,以整个身体埋在泥沙底中,仅露出壳后缘部分,以壳后缘张开进行呼吸和摄食。夏季天热时则上潜出大半个蚌壳。它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料,2—3年长成。

东平湖褶纹冠蚌个体大,质量好,产珠量高。湖蚌较大者重1公斤以上,一般的大如鹅蛋;1970年,我县曾在大安山一带试验以蚌育珠,每只蚌经过三夏两冬的培育,可产珠5.2克,其珠多为玉白色和淡粉红色。湖里蚌类资源相当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太湖周围乡村育珠缺少蚌源,曾来我县大量收购。仅1986年就曾扒捞出1500余吨。

蚌全身是宝,可综合利用。蚌肉味道鲜美,含有高蛋白,可加工成罐头;育珠后,用蚌珠制成的珍珠粉是良好的药物,具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能,可治疗神经衰弱、小儿发热惊风、肝炎、咽喉肿痛以及青光眼、高血压诸症。蚌壳可作贝画,或磨粉后配制成优良的畜禽饲料。

褶纹冠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平湖是蓄积黄河、运河、大汶河的水而形成的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从各大水系里冲下来的多种有机质在湖内大量积存,滋生出丰富的微生物,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褶纹冠蚌的繁殖场。随着东平湖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蚌类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彭集生姜

彭集生姜,姜块扁而肥圆,皮厚淡黄,肉质腊黄,纤维较少,辛辣味浓,营养丰富,具有块大、丝少,耐贮藏等特点。该生姜基地土壤肥沃,地上地下水源丰富,PH值在6.5—7之间,适宜生姜生产。基地周围无“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而且还大力推广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是良好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该镇生姜面积达到10000亩,年产量达4000万公斤,主要品种为日本大姜和莱芜大姜。注册了“清阳” 牌商标,获得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主要销往潍坊、聊城、东北三省以及韩国、日本、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地。包装方式有袋装和箱装两种,包装规格为25公斤。该镇计划引进发展一批生姜深加工项目,把生姜产业做大做强。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蒲笋炒虾仁

蒲笋炒虾仁,是我县州城镇名菜之一,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州城内厨师姜延庭做的最好。

蒲笋入馔,历史上早有记载。西汉时的辞赋家枚乘写的《七发》中即有“牛脯烧蒲笋”之语。州城的蒲笋炒虾仁一菜,据说始创于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州城地处东平湖,蒲笋和虾仁原料十分丰富,都是当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角五分钱可买一盘炒虾仁,一元钱买六个菜,是较丰满的一桌。那时的蒲笋炒虾仁,虽然名贵却很普通。现在,水域面积缩小,蒲笋也较少了,这道菜的身价也提高了。

蒲笋炒虾仁的制作方法是:取州城坑塘内出产的嫩蒲根茎约300克,湖产青虾仁约20克;水发冬菇20克,水发玉兰片20克,葱、姜末各少许。花生油30克,酱油10克,精盐2克,料酒10克,味精3克,花椒油10克,清汤70克。

将蒲笋切成5厘米长的段,冬菇、玉兰片切片。

勺内放入花生油,用中火烧至五成热,下葱、姜末、虾仁,炒出香味后倒入蒲笋,放入冬菇、玉兰片、酱油、精盐、料酒、清汤、味精翻匀,淋上花椒油即成。

风味特点:脆鲜美嫩,清凉爽口。食之有理肺降压,补虚健肾之功效。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

红烧甲鱼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平县新兴名菜之一,近年常见于宾馆、饭店。基本做法:准备好湖产活甲鱼一只(

1000克左右),生鸡半只约300克,葱、姜、蒜片各少许。清汤500克,花生油500克,酱油20克,黄酒20克,醋10克,水淀粉20克,花椒油10克,八角1粒。

将甲鱼肚朝上仰放在砧板上,待其头伸出即斩,放血,将甲鱼放在沸水中烫三分钟取出,用刀刮去背壳和裙边黑膜,剔去四爪白衣后洗净。斩去脚爪和尾,从腹骨正中对剖,挖去内脏,割下背壳,每片斩成四块(也有连背壳一起斩成块状者),生鸡剁成方块,放入盆中,加少许酱油拌匀稍腌。

然后,勺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下甲鱼和鸡块,用旺火炸至呈红色时捞出(裙边不过油)。

勺内加白油少许,用旺火烧热,下葱、姜、蒜片、八角炝锅,烹入酱油、料酒、清汤,放入甲鱼、裙边、鸡块,烧沸后去浮沫,加盖移至小火,炖约

1小时,至甲鱼、鸡块熟烂,汤汁剩三分之一时,移至旺火,放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即成。

此菜风味特点:色泽红亮,鲜香味浓。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戴庙红焖羊肉

红焖羊肉是戴庙乡的名吃。戴庙乡地处东平湖库区,这一带土地湿润,草木丰茂,特别是有大面积的豆田,秸杆饲料丰富。因此这里家家养羊,户户放牧。是我省小尾寒羊的生产和调拨基地。小尾寒羊种群大,数量多,为制作红焖羊肉提供了丰富的烹饪原料。

戴庙的红焖羊肉,肉质鲜,味道美,肉香汤浓,食之不腻。

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商初大臣伊尹善于烹调,被后世尊为“烹饪之圣”,对食羊曾作过记载。在我国已出土的《庖厨图》、《饮宴百戏图》等汉墓壁画中,即绘有包括烤羊在内的宴饮内容。南北朝北魏时的《洛阳伽蓝记》中有“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的记载。由此可见,羊肉作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已有悠久的历史。

戴庙红焖羊肉的基本做法是:

以当年长成的嫩羊,剥皮取肉,配以葱、姜、蒜、花椒、茴香、肉扣、草果、白扣、沙仁等佐料。把山羊肉剁成块状。置锅于旺火,将水烧沸,先把羊肉在沸水中氽一下,将浮沫撇去,把羊肉捞出。然后,在热油中爆炒羊肉,将葱、姜、蒜、精盐等佐料放入,把预先熬制成白乳状的羊架汤倒入锅内,漫过羊肉,其上放豆瓣酱,文火慢焖40—5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

此外,戴庙乡回民饭店还加工羊头、羊耳、羊蹄等食品,可制作全羊席。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乌鳢鱼

乌鳢是鲈形目鳢科乌鳢属。又名黑鱼、乌鱼、乌棒、蛇头鱼、文鱼、才鱼,是名贵的野生鱼种。1970年以前,东平湖内乌鳢最多。单船日捕获量可达二三十公斤。据说,1964年,现在的二级湖排干水时,一个人一天在湖底淤泥上可以拾到一“挑子”即一担乌鳢(约50公斤左右)。六十年代老湖区内出现干湖现象时,也曾捕获大量乌鳢,最重的达8公斤。

乌鳢体呈圆筒形,尾部侧扁,体色黑麻,系底层肉食鱼类,常生长于水草茂盛、水质混浊的池沼水泊,河套湖汊,幼鱼以浮游生物为主,成鱼捕食鱼虾蚌、螺及水生昆虫。乌鳢生长发育快,在野生环境下的蛤鱼,平均重达142克,2龄鱼367克,3龄鱼970克,4龄鱼1750克,乌鳢饲养在七十年代便已开始,目前鱼苗的人工繁殖技术也已过关。乌鳢的饵料以小鱼、小虾、蚌肉、蚯蚓、蝇蛆及屠宰的废弃料为主料,一般死鱼的植物性颗料饵料为辅料。乌鳢的抗病力强,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强,成活率可达70%以上,且放养密度可稍大,产量较高,经济价值比一般家鱼高1—2倍。人工饲养前景可观。

东平湖乌鳢性成熟年龄一般为,体重在1斤以上,怀卵量约为1—2万料,产卵期4—8月。一次产完,6月为高峰,产卵一般在水底淤泥较多水草茂盛的地方,由于东平湖条件适宜,乌鳢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野生乌鳢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乌鳢的势头空前高涨,全县已发展乌鳢养殖6000余亩,仅此一项可增加群众收入3240万元。为更好地促进这一名贵品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县渔业技术主管部门已在苗种的培育、喂养、病害防治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以提高这一名贵鱼种的产量。

乌鳢肉肥刺少,无细小毛刺,其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为1.4%,味道鲜美,目前已成为高档宴席的必备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