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州特产大全介绍100字 黄冈市黄州区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州特产大全介绍100字 黄冈市黄州区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4-05-18 00:16:49

一.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牛脯

东坡牛脯

配料:主料:牛肋肉

辅料:胡萝卜、白萝卜

调料:番茄酱、湘妹子酱、排骨酱、花生酱、盐、白糖、葱、姜、蒜、干辣椒、香果、八角、香叶、鸡精

操作:1、牛肋肉上火煮成七成熟,切成方块,胡萝卜、白萝卜切成块备用;2、坐锅点火入油,放入番茄酱、湘妹子酱、排骨酱、花生酱、干辣椒炒香加入汤、葱、姜、蒜、香果、八角、香叶、白糖、鸡精、盐,再加入牛肋肉、胡萝卜、白萝卜,焖入味至软烂。

特点:香辣软糯,味厚滑爽。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豆腐

黄州豆腐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的。黄州豆腐,肉嫩,质腻,色白,没有豆腥气,而且极具韧性,用手指顶而不坠,放菜篮而不裂,打丝汤而不散的特点。

黄州豆腐,那是历史悠久,驰名荆楚。“过江名士笑开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味佳,盘中新雪巴河藕”。这首民谣在湖北流传甚广。黄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鱼、武昌酒一向被认为是鄂东四大名产。

黄州豆腐出名,是因不用江水、湖水、塘水,系与应用“金甲古井”水源紧密相关。传说宋时,黄州一次发生干旱,井水干涸,当地群众挖掘此井时,掏出一套金甲。经过考证,此甲乃南北朝将军谢晦(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兵败南逃路经黄州时,为了射击辟追袭,便将随身盔甲投入井内,弃甲而逃。这具金甲形似龟壳,而龟壳又名八卦,故后世又称其为八卦井。由于金属长期在水中浸泡和沉淀的原因,使井水清澈凛冽,水质纯净,沁人肺腑,甘润醇厚。又因这里原来远离闹市,四周少人居住,其水全依山浸,水质清辙,故用这种井水做出的豆腐,肉嫩,质腻,色白,没有豆腥气,而且极具韧性,用手指顶而不坠,放菜篮而不裂,打丝汤而不散的特点。

其实,黄州豆腐闻名的真正秘笈,是在用水、选料、泡豆、磨浆、点浆、压板等方面拥有一套独特的操作技艺。它在制作技艺上至今流传一首顺口溜,“选料要精,虫、砂、瘪壳要去净;泡豆要勤翻洗,换水按时分;豆浆一条流;磨浆精细要适度;点浆识水性,甜、咸、淡水要分清;压板按规定,先轻后重豆腐成。”黄州豆腐可烧、可炸、可卤、可汁、可氽汤、可凉拌,厨师可用这种黄州豆腐做出各式各样的豆腐菜,如鱼头豆腐、炸豆腐泡、千张皮、豆腐丸子、黄干子等。

三. 河北省 邯郸 鸡泽县 织字土布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织工艺揉于棉纺工艺。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

鸡泽民间土布的花纹种类有二匹缯、四匹缯、提花抖纹、核桃纹子、洋鬼子钻山、一条大路通北京、五架山、七架山、大斜纹、小斜纹、石榴大开花、枣花儿、土布图案、土布对联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鸡泽农村家庭纺织业达到了兴盛时期,全县拥有土布织布机3万余台,在农闲时节从事纺织的农村妇女达5万余人。村庄里几乎每家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每家每户都能独立进行纺、浆、经、涮、织、染等全套工序。这时,人们在纺织工艺上进行了研究、改革和发展,生产出许多织染工艺精细的产品,其中有土布词语、土布对联、豆面花布、印染花布等产品,多为农家女结婚自用。随着商品化、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土布工艺受到现代纺织的冲击趋于沉寂。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布又有了新的认识,土布制作各类产品,用起来健康、舒适,价位较高,所以农村又有一批妇女在农闲时进行纺纱、织布,继承和发展我国这一流传千年的土布工艺。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糍粑

糍粑,为黄冈地区传统名吃。“杀年猪,做米酒,打糍粑,腌腊肉!”打糍粑是黄州流行的年俗。对于黄冈人而言,打糍粑的象征意义甚于物质意义。打糍粑往往与杀年猪“两盘同开”。吃着新鲜的猪肉,就着新鲜的糍粑,那份新鲜劲把整个一年都能照亮。如今黄冈的传统年俗正在流失。

打糍粑是江淮一带的旧俗。糍粑曾是黄冈老百姓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之一。年前,家家户户打糍粑,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在打糍粑之前,先将糯米淘净浸泡两三天后,放入木质蒸笼大火蒸熟。“为防止蒸锅水烧干,要不时地沿锅边向蒸笼里加水”。

将蒸熟的糯米拿出来放到“地窝子”里,“地窝子”是用硬石头做的,有80厘米见方,中间掏成半圆,男人们用枣木棒不停地捣地窝子里的糯米,糯米太黏捣着费劲,往往是一群男人,一边转圈捣一边唱号子歌。等到糯米全变成面团没有米粒而且很黏时,就打好了。刚打好的糍粑,冒着热气、闻着清香、摸着柔软、看着洁白、吃着滑嫩。

将整团的糍粑都拿起来放在一张大门板上,平整成大约5厘米高的样子,等糍粑慢慢变冷变硬后,用刀切成块,用瓦缸或桶装新鲜的冷水浸泡。春节时可以将糍粑油炸、火烤、打汤等,来招呼客人或自己食用。

糍粑可烤、可煮、可煎、可炸,尤其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来访,最好的见面礼便是煮上一碗荷包蛋糍粑,或煨一罐鸡汤糍粑。若将糍粑包上各种馅料,油炸烤煎,风味更加独特鲜美。包馅的糍粑不宜久存,切成块状的糍粑久放干裂,可用清水泡之,勤换其水,可保存3个月以上。

五.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扣肉

东坡先生在《猪肉颂》中又总结了制作扣肉的千古名法:“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据杜厨师长介绍,银鹏酒店的做法是将肉洗净后,抛油锅使皮松脆,再上色并炸一遍,继而码味,上笼后用小火蒸12小时。出笼时色泽金黄,肥而不腻,甜咸均有,香味浓郁,口中肉感十足。

六.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酱菜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任黄州太守徐君猷在黄州城东给了一块坡地给他,让其自我耕种,苏东坡勤耕细作,黄瓜长得清秀甜脆。

闲暇之余,苏东坡还发现黄州盛产白萝卜,且个大味甜。他将自种的黄瓜和黄州盛产的萝卜腌制成酱菜,名“东坡酱菜”,并有诗曰:“江边坡地绿水洼,东坡躬耕种青瓜。香脆嫩爽如莲藕,酸甜开胃胜杏杷。一碟酱瓜惊四座,三根入口颜羞花。文人雅士慕名至,首选东坡酱黄瓜。”当时在黄州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过江名士笑开口,酱瓜萝卜下老酒。东坡亲手来腌制,盘中还有巴河藕。”对东坡腌制的酱菜是恰当的描述。

2003年黄冈德尔福公司在挖掘整理黄冈传统名点名菜时,对东坡酱菜进行科学研发实验,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将东坡酱菜系列推陈出新,进行重点开发推向市场,效果显著。目前,东坡酱菜(酱黄瓜、酱萝卜)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是黄冈东坡美食的一大特色,曾多次荣获省、市金奖、特金奖等荣誉称号。东坡酱菜年销售已达100万元以上。

2006年东坡酱菜在黄冈市东坡美食技能大赛中荣获金奖;2015年3月,在“长天湖杯”首届东坡美食节暨湖北省第五届烹饪技能大赛中,“东坡酱黄瓜”再次荣获金奖,同时被评为特别奖。2015年6月,东坡酱菜被评为“湖北名菜”。

七.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黄州东坡肉

苏轼,又号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考古、水利等诸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对膳食、烹饪亦颇有研究,可谓知味善尝,既会吃,又会做,是一位著名的烹饪学家和美食家。以其别号东坡命名的菜点很多,且流传有不少的趣闻轶事,其中尤以名肴“东坡肉”的传说最为广泛。并以其不凡的来历,响誉古今。

北宋元丰二年十二月(公元1080年初),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挫,被贬至黄州任协团练副使。由于贬职,每月薪俸不多,生活不宽裕。后经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黄州城东旧时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在那里亲自带人开垦耕种。于次年的冬雪天,苏轼即乔居黄州坡东坡躬耕,在荒地树林里筑起了一间草房,并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日“东坡雪堂”,因而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除常与人赋诗下棋外,闲暇时便研究起烹饪技术,还亲自烹制各式菜肴。经常与友人一起吟诗唱酬,煮肉喝酒,借以发泄政治上失意苦闷。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后来,随着苏轼的升迁,此菜传遍大江南北,曾相继被介绍流传于苏、杭等。并受到人民的崇高赞誉。在湖北,乃至在杭州、四川都是上等名菜。据说在广东和江浙以及海南岛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的习俗呢。盛而不衰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那么,黄州“东坡肉”又是怎样创制出来呢?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水放调料后,以微火中慢慢煨着,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两人对奕,兴致甚浓,直至局终,苏轼才恍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赋,并博得客人们高度评价,苏轼本人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尔后如法复制,同样味美,自这以后,他便常做此菜,有额待客,无额自食。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灸人口,自古倍受人们喜爱,故成为鄂东地区筵席饮宴中的一道名菜。而今,凡去黄州赤壁览胜的游客,就可到“东坡酒楼”品尝这一美味了。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叶路大蒜

叶路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叶路大蒜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的。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

“叶路大蒜”产自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农家良种,早在明朝已有种植。1949年以前,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年产鲜蒜砣4000吨。改革开放以后,大蒜面积逐年扩大,八十年代中期,大蒜种植面积到13000余亩,特别是近十年来,大蒜面积已发展到近两万亩,蒜砣产量接近翻一番。

“叶路大蒜”叶狭长而扁平,叶面较小而直立成株,有叶7~9片,深绿色,有蜡粉,蒜苗由许多叶包裹而形成假茎,不中空,假茎呈圆柱形,长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个蒜砣有5~7瓣。

“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1999年、2001年分别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叶路大蒜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禹王街道办事处共2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黄州区地方标准:DB421102/T010-2009《叶路大蒜种植技术规范》

九. 湖北省 黄冈市 黄州区 东坡豆腐鱼

东坡豆腐鱼

苏东坡被贬湖北黄州,初至黄州,即写诗赞美黄州为“长江绕廊知鱼美”。黄州出产一种鱼,俗名“胖头鱼”,头肥,巨口,当地人常以“胖头鱼”炖汤,传说苏东坡很喜欢喝这种鱼汤,经他改进,加入豆腐,味道更好。流传至今,成为黄州名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