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店产值一个亿 一家特产店一年盈利多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店产值一个亿 一家特产店一年盈利多少更新时间:2023-11-20 09:10:42

一.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化店矿泉水”系指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采用天然矿泉水生产的饮用水。 图1 腊梅园牌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甘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锶、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镁型,以之泡茶,汤水浓稠,香气浓郁,享有“中原第一水”之美誉。.

地质环境

陈化店镇位于“中国花木之乡”河南省鄢陵县,是驰名中原的历史名镇。由于地质作用,地下土壤被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陈化店矿泉水主要取之中深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泉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长时间与周围介质接触中,溶解了周围介质中的可溶性元素,进入水中富集生成矿泉水。.
经测定,鄢陵县陈化店矿泉水,属锶、偏硅酸复合型,偏硅酸、锶含量均高于国家天然水标准,砷、铜、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限量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质优味醇,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饮用历史

陈化店矿泉水很早就为人所广知。在陈化店镇,大大小小的茶馆林立在街道两旁,成为陈化店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路经此地的客人也都不会错过机会,驻足品味纯正的陈化店茶。陈化店茶源于优质的陈化店水,饮用它具有清凉、止渴、消疲、提神、祛病延年之功效。据调查,当地居民高血压、心脑血管、胃肠道、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均低于周边地区,当地长寿老人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陈化店人对饮茶颇有讲究,以茶为礼的习俗深受当地群众崇尚。据明万历年间《鄢署杂抄》十二卷记载,鄢陵陈化店有“三茶六礼”之俗。现在的陈化店仍保留此民俗,来客敬茶仍是陈化店待客酬宾的一项传统礼仪。.

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化店泉水更名为陈化店矿泉水。由于陈化店矿泉水水质好,知名度高,市场畅销,因此成为个别不法分子假冒的对象,使陈化店矿泉水的声誉一度受到了损害。鄢陵县政府为保护陈化店矿泉水这一品牌,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组织打假队伍,对假冒陈化店矿泉水的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为统一规范陈化店矿泉水生产,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鄢陵县政府组织编制了《陈化店矿泉水》地方标准规范,并成立了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要求每家陈化店矿泉水生产企业统一生产标准、防伪标识,并对每家企业生产的每批矿泉水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陈化店矿泉水的质量和特色,维护陈化店矿泉水的生产经营秩序,鄢陵县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构建以县政府领导和各局委为骨干、以乡为重点、以村为基础、以企业为对象的五级联动监管网络,制定了《陈化店矿泉水生产经营秩序暂行规定》,全面监管矿泉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第一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矿泉水生产企业-活动。对保护区矿泉水主要补给区双洎河上游基岩山区及水系流域加强生态保护,限制开采量,保障水质,保护资源。
2010年,陈化店矿泉水产销量占河南省矿泉水产量的60%以上,产品销往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并有部分出口,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许昌帝豪集团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帝豪21世纪”陈化店矿泉水被评为“河南省市场重点推荐品牌”和第十三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指定饮品。鄢陵腊梅园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腊梅园牌瓶装陈化店矿泉水分别获得2006年“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和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指定饮品。2008年该公司研制了国内首条活水生产线,实现了矿泉水产业新的提升。2008年产量达到14万吨,销售额达到2.5亿多元,已发展高中档茶楼208家,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陈化店矿泉水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保护范围

陈化店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马五店贝母

马五店村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镇镇驻地西南13.6公里,总土地面积76.9公顷,林地8.99公顷,耕地43公顷,皆为旱田,总户数83户273口人,皆为汉族。主导产业:贝母、林下参、林蛙等,加工业以贝母加工为主。贝母是该村的独业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立体种植,地上是“粮仓”,地下是“银行”。全村43公顷耕地都种上贝母,并在外地扩繁种植。是远近闻名的贝母专业村,现已辐射全镇16个村及周边贤儒、黑石、额穆、大山等乡镇。这个村接待外地参观者上万人次,是吉林省无公害贝母种植基地。

三.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吴店馒头

吴店馒头:义乌传统的馒头,是义乌过去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必用的主食,也在人生礼俗中享用,用途十分广泛。一般食用时夹笋干、小块三角形焐肉。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九店红薯

九店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店乡的。

河南省嵩县九店乡把发展红薯产业化作为富民强乡的切入点来抓,乡政府专门成立了红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责任到人,万亩红薯基地建设初成规模,红薯产业发展成绩喜人。2012年在郭岭、巴沟两个村各建立了1个200亩高产优质示范方,同时建立了九店乡万亩红薯生产基地,提升了全乡的红薯种植水平。引进红薯新品种和红薯管理新技术,红薯单产不断提高。成立了2个红薯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同时为薯农免费提供薯苗及开展红薯粉条、淀粉加工等,以此解决农户卖薯难问题。

六.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阎店地瓜

瓦房店市地瓜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尤以阎店地瓜最为著名。由于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阎店及周边乡镇的地瓜外观呈梭形、红皮黄瓤、外皮光滑、大小适中,表面无凸凹、无疤痕,口感细腻甜脆,受到消费者欢迎。曾荣获大连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地瓜是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美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改革开放以后,阎店地瓜走出乡村,成为城里人的餐桌佳肴。我省各地及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促进了这一地区地瓜产业的发展,地瓜栽植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

七.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窝窝店包子

绵阳窝窝店包子,是四川省绵阳市的风味小吃之一,该品具有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等特点,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cBy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cBy

店里长期供应免费的绿叶稀饭和桐骨汤、三鲜包子、鸡肉包、三鲜元子汤、黑米粥等随包小吃,绵阳有句老话:要吃包子窝窝点,要看婆娘西山观!窝窝店包子好吃,绵阳西山多出美女哦。cBy

八.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店芦笋茶

芦笋茶是采用鲜芦笋为原料,当芦笋植株分枝刚刚展开,分枝上的腋芽苞成丛状,芦笋的针状拟叶尚未展开时,将其采摘下来,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精工鞣制烘炒成。其干茶色泽和用90度开水冲泡后的茶汤,清澈碧绿,悠香阵阵,香气清鲜,透澈心肺,历久不衰;初入口时有微苦感,过喉则爽快流通,无任何不良味觉,过喉后,口中还有余香,鲜爽而有微甜味。芦笋茶保留了较多的芦笋腋芽苞的天然物质。其中矿物质、芦丁、芦笋皂甙保留鲜叶的9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芦笋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研究化验表明,芦笋茶中保留的芦笋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治疗心脑血管病等均有一定效果。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