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资中特产零食 四川特产小吃零食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资中特产零食 四川特产小吃零食排行榜更新时间:2023-06-14 18:54:42

一.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邛酒

邛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

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卧龙镇、宝林镇、桑园镇、固驿镇、前进镇、高埂镇、平乐镇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川省邛崃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邛府〔2012〕30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83/T001-2010《邛酒》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象和范围包括,分布于邛崃南河两岸的临邛、卧龙、宝林、桑园、固驿、前进、高埂和平乐8个乡镇生产的纯酿、固态发酵的38度以上的瓶装浓香型白酒。邛酒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将提高“邛酒”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酒业已成为邛崃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市有各类白酒生产企业168家,拥有固定资产20多亿元,年产量达25万吨,产量达到川酒的20%。下一步,邛崃将制定《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以有效保护邛酒地理标志产品,规范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持“邛酒”的质量和特色。

一、原辅料

1.高粱:产自四川和东北三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高粱的标准规定。

2.大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大米的标准规定。

3.糯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糯米的标准规定。

4.小麦: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小麦的标准规定。

5.玉米:产自邛崃市,质量符合国家关于玉米的标准规定。

6.谷壳:新鲜的粳米谷壳,色泽谷黄色,无霉烂和异杂味。

7.酿造用水:取自保护区域内的地下水、山泉水和南河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相关规定。

二、生产工艺

原料→粉碎→配料→拌和→装甑→蒸馏→量质取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鉴评→产品。

三、生产关键控制点

1.原料配比: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辅料使用当年产新鲜的粳米谷壳。

2.大曲:邛酒生产使用中温曲(制曲温度45℃至55℃)、中高温曲(制曲温度55℃至60℃),且曲药储存期不得少于3个月。

3.发酵:采用泥池发酵,窖龄不低于10年。从酒醅入池封窖发酵到下一次开窖起糟取酒的时间,不得低于60天。冷季,糟醅入窖温度控制在16℃至18℃;热季,入窖温度控制略低于地温1℃至2℃。

4.蒸馏:缓火(汽)流酒,大火(汽)蒸粮。流酒温度应控制在25℃至30℃,流酒速度控制在2.0至2.5㎏/分钟;盖盘至出甑时间要求大于或等于50分钟,从上甑到下甑的时间控制在90分钟左右。

5.摘酒:摘取酒头0.5千克,边尝边摘,量质摘酒,按质并坛,以“花酒”断尾,大汽追尾。入库酒的酒精含量在60%vol以上。

6.贮存:邛酒基酒在陶坛贮存时间不得少于2年。

7.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目 高度酒41%vol~68%vol 低度酒38%vol~40%vol

色泽和外观 无色或微黄,清澈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具有幽雅的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

口味 酒体醇厚饱满,绵甜柔和,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酒体醇和丰满,绵甜柔顺,酒味全面,余味爽净

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41%vol ~68%vol 38%vol~40%vol

总 酸(以乙酸计)

/ (g/L) ≥ 0.50 0.40

总 酯(以1

计)/ (g/L)≥ 2.00 1.50

己酸乙酯/(g/L) 1.30~2.80 0.80~2.20

固形物

/(g/L)≤ 0.40 0.7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四川省 德阳 绵竹 四川腊肉

特点: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制法:(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净晾干。(2)将腌好的肉放入“烘房”内(房内温度保持在113℃左右),烘1--1天半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德阳)

三. 四川省 德阳市 旌阳区 四川花椒

四川是重要的花椒产区之一,该地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是金川所产的大红袍花椒更是全国闻名,堪称花椒之极品,这其中包含有人们的喜爱之意。凤县“大红袍”花椒以色泽鲜红、粒大、肉厚、形具“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被称做“红椒”.

特点:花椒属芸香料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刺。奇数羽状复叶,边缘有圆齿和透明腺点。夏 季开花,花小型,伞房花序或短圆锥花序。果实呈红色,种子黑色。果实就是花椒, 含挥发油,性热,味辛香。

功效:花椒是烹调中的重要调味品,主要用于烹煮肉类,也常作为炒椒盐花生、椒盐豆,制 中式椒盐饼等。另外,它也是调制其它调味品的常用原料。

花椒有暖胃除风、消除解胀、化痰止咳、破血通经止痛之药效,杀虫、除菌、消毒止痒之功能。

四. 四川省 德阳 广汉 凉粉

凉粉,民国时期,以城内黑风洞的煮凉粉最有特色。凉粉与调味分开,外加一碟芝麻酱,买主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合,其味麻辣。至80年代,麦浪面食店及个体户向凉粉的凉粉,均别有风味。( 广汉)

五. 四川省 绵阳 江油 川乌

川乌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草本植物乌头,干燥主根。又称川草乌、乌头等。性热, 味辛、苦,有大毒,具有祛风、除湿、散寒等功效。 四川为主要栽培产区,尤以江油产量著名。商品一般分川乌和川乌片两种。主 要药用及中毒成分为双酯类生物咸,药用一般须经过炮制。( 江油)

六.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七. 四川省 绵阳 游仙 麦冬

一种中药( 绵阳)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四川小吃

四川小吃

九.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资中冬尖

资中冬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中冬尖系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腌制窖储发酵而成,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远销北京、上海等地。光绪27年,(1901),骆成骧中状元之后,托人在家乡带了两担冬尖上京,分赠同僚,大学士孙家鼎食后赞不绝口,题诗赞道:“枇杷青菜取其尖,巧制精腌有秘传。调味佐餐冠厨膳,资州冬尖不虚传”。于是更加美名高涨,连李莲英都来索讨,说是“老佛爷闻到香味了”。

资中冬尖确实很香,如果你旅行袋里放了两包乘火车,在秦岭以南还不明显,可是一旦出了秦岭,马上就会芬芳四溢,满车厢都是香的,有的人从外车厢走来无不发出惊奇的疑问:“啥东西这么香哟!”

冬尖用途颇广,用刀剁啐,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可以调汤;还可以合着猪肉宰成啐粒,再合点酒曲,炒成干馅子,用以下饭,可口无比,故而畏惧麻辣的北方人最为喜爱。1957年在全国干腌菜会议上资中冬尖被评为第二名;1958年由广州进出口公司出口50顿,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国;1983年获四川省商业厅、省经委联合颁发优质产品奖,并获得巴蜀食品节金奖。

冬菜梢尖的下节菜叫“二筒子”,可切成薄片,腌制成“菜皮子”,合上调料,也是味道绝佳的小食品。

资中冬尖的传说

传说过去资中城边住着两夫妇,丈夫姓赵,妻子姓钱。他家门前有个菜园子,周围长着十几株枇杷树。有年夏天枇杷成熟季节节,树上一片金黄。老赵到白云山上去挖草药。傍晚回到家里—看,树上的枇杷—颗也没有了。心里—惊,扁担滑肩,—担草药也翻落到了菜园边的水池里。原来枇杷熟透了,被风吹落下地,甜汁浸进土里。后来夫妇倆在菜园里栽了青菜,长出叶子竟象枇杷叶子。那担草药里有些香料药,经水—泡,发出异香。用来浇菜,青菜长得格外茂盛。青菜成熟后,吃不完的就加盐做成盐菜,装入坛中,埋在菜园土下。转眼—年过去,从土中取出盐菜坛子,开坛一看,菜色黑油发亮,芳香冲鼻用以炒肉、煮汤,或作为吃面条、包饺子的辅料,鲜美可口。此菜需贮藏越冬,又用青菜嫩尖做成,故名冬尖。此法在资中传扬开来,做的人家多了,就形成—种。

四川内江资中冬尖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中冬尖用资中特有的枇杷叶青菜(又叫冬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腌制窖储发酵而成。资中冬尖制作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即已驰名全国。资中冬尖馨香四溢,风味独特,可作饺子、包子、馄饨的馅儿,也可作蒸肉、咸烧白的底菜或者调汤,均美味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资中冬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资中府函〔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

信息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

十. 四川省 内江 资中县 姜汁鸡块

用生姜、葱、干辣椒、花椒,胡椒烹制,成菜后风味特浓,姜香悠长,微酸带辣,味极鲜美,令尝者齿颊留香。



原料



熟仔公鸡肉 500克 老姜 30克 干红辣椒 10克 化猪油 100克 花椒1克 醋 15克 醋 15克 酱油 15克 川盐 2克 胡椒粉 1.5克 味精 1.5克 葱花 25克 鲜汤 300克 湿淀粉 15克



烹制方法



1.将煮熟的仔公鸡肉边骨斩成约3.5厘米大的方块,老姜洗净去皮剁成细末,干红辣椒去蒂、去籽,切成约1厘米长的节。



2.炒锅置旺火上,下化猪油烧至七成热,投入辣椒节、花椒、姜末煸香,下鸡同爆炒,加入川盐、酱油、鲜汤、胡椒,烧至粑而入味时,下葱花、味精,水豆粉勾芡,下醋推转起锅装入盘内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