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安吉水的特产是什么 江西吉安各县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安吉水的特产是什么 江西吉安各县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18:19:58

一. 江西省 吉安 吉安县 登龙粉芋

登龙粉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龙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县境西南部,属丘陵地带,粉芋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由于登龙得天独厚的土壤环境条件,种植产出个头大且均匀、润滑可口、营养丰富的独特优质粉芋,并且具有开胃生津、消炎镇痛、补气益肾等功效,可治胃痛、痢疾、慢性肾炎等。目前粉芋种植面积600多亩,在清江村委会田东村建成了规模100余亩的连片种植基地,年产量可达250吨,着力打造“粉芋之乡”。在商务部、农业部和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登龙粉芋因其优良的品质兼具药效,受到有关领导和众多客商的好评。

登龙粉芋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对芋农生产的粉芋进行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此举延长了粉芋的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企“双赢”。

当地农户通过种植粉芋走上了致富之路。

登龙粉芋

地域范围

江西省吉安县登龙乡地处吉泰盆地西有罗霄山脉,东部和南部的雩山山脉,北部侧为玉华山等小山峰和丘陵。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从南向北贯穿盆地,赣江河谷成为盆地与北面的赣抚平原、南面的赣州相连的重要通道,盆地腹地则是赣江及众多支流组成的河谷地带,境内海拔60-120米。登龙粉芋产地紧临赣粤高速、京龙铁路、井冈山铁路、105国道及省道之间,东至登龙乡东坑,南至永阳郭家,西至荷塘,北至官田乡山江,总面积69平方公里。登龙粉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清江村、茎口村、栋头村、庙前村、龙江村、郭家村、田心村、牡塘村、泮塘村、朗石村、高源村、泗塘村、青山村、黄陂村、塘边村共15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位于北纬27°3′-29°59′,东经114°42′-114°46′之间。保护规模200公顷,年产量达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登龙粉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块茎植物.株高100cm左右,叶片碧绿,叶柄红色。根系发达较粗,芋子呈莲花状生长在母芋周围,母芋单个较小,芋子较多,芋子稍小,大小均匀,偏圆形。芋芽红色,表面润泽光亮,具有红白相间花纹。内质白而细嫩,口感润滑、细腻。 2、内在品质指标:登龙粉芋的蛋白质含量2.05%-2.18%,较其它芋头1.53%-2.2%偏高,淀粉含量为12.3%-15.4%,较其它芋头15-19%偏低,含果糖0.31%-0.38%,葡萄糖0.68%-0.81%,蔗糖1.05%-1.21%。 3、安全要求:登龙粉芋安全卫生指标符合NY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的标准。 登龙粉芋产地环境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登龙粉芋产品符合NY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4、包装:登龙粉芋包装材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卫生要求,清洁、卫生、干燥、无毒、无异味。 5、储存:登龙粉芋一般放置于清洁、阴凉、通风良好无鼠害的库房。用木板作垫层架空,严防与潮湿地面接触,库房内不可放置腐蚀物或易于霉变的有毒有污染的物品。 6、装卸与运输,登龙粉芋在堆放与装卸时要求轻拿轻放,文明操作,防止芋头断裂;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不与有毒有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装卸处码堆整齐,严防日晒雨淋。

二. 江西省 吉安 井冈山 花斑竹

花斑竹是近在井冈山市发现的一种珍稀竹种,面积三亩,约有600余株。其竹杆高12--15米,眉径粗一般在7--8厘米左右。竹杆表面纵状分布着金黄色的条纹,雅致美观,极有观赏价值。

三. 江西省 吉安 永丰县 永丰百合

永丰百合是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的。永丰县百合营养丰富,煮食香酥,别具风味,是宴席上的珍蔬。

百合花冠美丽是著名于世的花卉我国自古作为药用,并选育了可供食用的品种,成为我国蔬菜之一。还可加工多种食品。百合营养丰富,煮食香酥,别具风味,是宴席上的珍蔬。百合对肺结核、漫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有较好疗效。

藤田镇中西山村过去是永丰县有名的穷山村。2006年,该村试种百合在当地市场俏销,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村支书邹先佼带领村里党员干部走湖南、下广东、进上海调查了解市场,当他们了解到百合是个致富好项目,且很有发展空间时,心里为之一振。为了确保百合生产丰产丰收,邹先佼请来了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全村当年种植百合350余亩,亩产值达8000余元。尝到了甜头的中西山村民积极性不断高涨,百合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2009年全村百合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为了实现再增殖,他们还将百合加工成“百合粉”、“ 百合干”、“ 百合粉丝”、“ 百合凉茶’ 等系列产品,注册“西阳宫” 商标,进入全国100多家超市。2010年,仅百合一项全村200多户村民收入达到1300多万元,中西山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百合专业村”。

四. 江西省 吉安 井冈山 薯果子

客家人,在数百年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筚路褴褛的艰辛创业过程中,为了生存,他们把中原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烹饪技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

在井冈人家,至今仍保留着不少特色鲜明的客家小吃,薯果子就是其中的珍品。薯果子以井冈本地红心薯为原料,经多道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它不含任何添加剂,色泽金黄、香甜松脆、口感独特。

红薯,具有多纤维、低热量、少脂肪和营养均衡等优点,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为最佳蔬菜和抗癌能手。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们“摒弃药片文化,回归饮食文化”养生理念的形成,薯果子以浓郁的客家特色,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推崇。

五. 江西省 吉安 吉水县 吉水黄桥泥炭

泥炭资源是本区的一大优势,分布面较广、储量较丰富。尤以吉水县为最。该县城北黄桥乡由南坡、新村、曾家三个不连续矿段构成的泥炭矿床(属河治、湖泽型),经有关部门探明,泥炭储量有246万吨,为江西省内目前已知的一处大型泥炭矿床。该矿床上层为耐火粘土共生矿,下层为泥炭矿,其质量大部分符合软质粘土要求,是一个有开采价值和潜力的矿种。

六. 江西省 吉安 井冈山 壁扇

檀木壁扇,质地轻韧,色彩光洁,扇骨精巧,素净大方。制成的壁扇有的扇面绘描湖光山色,有的彩绘圣地风光,挂在客厅墙壁上,给人以神清气爽,佳趣无穷的感受。( 井冈山)

七. 江西省 吉安 永新县 制鼓

制鼓
    早在明末清初,永新的东里乡(今届禾川镇)邹岗村、芦塘村等村寨,便活跃着一批靠制鼓谋生的民间艺人。他们以制作战鼓、庙鼓而闻名遐迩。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少富于开拓精神的农民开始涉足洋鼓、山西威风鼓、陕北腰鼓等鼓类制作,其中郭元庆、郭永庆等人还在山西的太原、长治等地区兴办制鼓企业,为1990年北京亚运会提供了大批的乐鼓。起初,他们单枪匹马闯天下,除西藏以外,全国的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有的甚至跨越国门,到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发展事业。邹岗村每年有45%的农民走出县界,周游四方,每户制鼓收入超过3000元。年近70的罗万发老人,制鼓技艺高超,名声不胫而走。佛教名山——衡山的大小庙宇便聘请这位老艺人制作造型别致的庙鼓。
    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鼓艺人们都是集体外出,在内蒙古、河南、山西、广西等地设网定点,以精湛的制鼓技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市场,受到广大顾客的青睐。


八. 江西省 吉安 吉安县 小山竹

小山竹系指非人工培植,围径四寸以内的小竹子。我区小山竹主要品种有淡竹、实心竹、罗汉竹、方竹等,其中尤以淡竹为多,分布全区各地。

小山竹属竹亚科单子植物,以无性繁殖为主,具有以根茎萌生的特性,适生于湿润的环境条件,多见于杉木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的林缘以及森林附近的溪旁的丘陵山坡的中下部。其杆可用作编织各种竹器和其它多种生产资料,还可作为造纸的原料;叶质较薄,可作草食性家畜(牛、羊)的冬春饲料。每年春季4--5月萌发的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老幼喜食的佳肴。开发利用小山竹,在我区前景十分广阔。

九. 江西省 吉安 永丰县 永丰辣椒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丰辣椒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丰县自1983年以来,大力发展无公害辣椒产业,九十年代中期,永丰的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到2000年全县辣椒种植总面积达10多万亩,辣椒总产量达30多万吨,是江西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大县和全国辣椒之乡,建成了赣中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和国家菜蓝子工程信息采集点。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江西唯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永丰"牌无公害辣椒品牌日趋叫响,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但稳定了武汉、株州、南昌等三个直销区,发展了长沙、九江、萍乡等老市场,而且开辟了深圳、东莞、中山等新市常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局的大力指导扶持下,全县5万多家辣椒种植户于2002年正式成立了“江西永丰辣椒协会”,由此建立了一个更大更全更为规范的交易平台,并实现了网上销售。2003年,全县辣椒商品率达到90%,年鲜销量达到30多万吨,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浙江等10多个盛市大中城市及周边80多个县市,并于去年打入美日韩和港台市场,成为全国著名的辣椒生产基地。

永丰辣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具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一直以来,永丰县始终注重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程管理,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永丰县早辣椒生产技术规程》获得了“江西省标准化成果一等奖”,“永丰”牌辣椒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并获得了“江西省名牌产品”称号。永丰辣椒品种丰富,尖椒、泡椒、青椒、红椒并举,品质上乘,以其安全、营养、色鲜、味美而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辐射大,畅销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上海等10多个省市,是全国有影响的蔬菜品牌。

十. 江西省 吉安 吉安县 双竹粘

双竹粘属优质稻品种之一,其米粒细长匀润,洁白晶莹,俗称"玻璃米"。其米做成饭,油润滑软,清香扑鼻,营养丰富,食之可口,居米类之首。本区一九七九年入该品种,经过

提纯复壮,已在部分县、市大面积种植。主产地吉安、吉水、峡江、安福、永丰、泰和等县,到八五年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产量达五万吨,年出口量约2万吨,占全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产品销售港澳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目前该区已在陕江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面积及产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