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澳海豚湾特产 南澳必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澳海豚湾特产 南澳必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5:17:14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后花园宋茶

南澳后花园宋茶--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在南澳东半岛第一峰果老山的后花园村,生长着一种充满传奇色彩的药用植物九节茶,当地的人称之为宋茶。

宋茶全草高达1米多,茎直立,单生或丛生,绿色,节膨大成膝状,每枝多为九节故名。叶对生,有短柄,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六至十五厘米,中部以上有粗锯齿,齿硬而向针背反卷。黄绿而芳香的小花,开于夏秋,排列穗状花序。小果肉质呈球形,初冬成熟时呈红色,点缀于绿叶之上,分外迷人。

宋茶这种草药属金粟兰科,味苦微辛,性平,入肝、心经,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经、续筋接骨的功能,主治痨伤咳嗽、跌打骨折、风湿骨痛、妇女通经、闭经诸症。当代医学家还认为它有治癌功效。光绪年间南澳同知刘传林作《宋茶》诗并序曰:“果老山产九节仙茶,又名宋茶,以宋帝泊井澳(南澳之别名)时帝饮之也。”

宋茶的由来在南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早在宋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宋帝赵昺,宰相陆秀夫,李太后等逃亡至南澳的时候,在澳前村挖“宋井”,建太子楼(今尚保存遗址)准备建立基业。后来看到这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满山开遍杜鹃花,不禁满口称绝,并把此地取名“后花园”。歇息之间,皇帝吩咐随从拿茶来饮,随从奏曰:“匆忙之际,未曾携茶。”皇帝指着旁边的一种植物说:“这就是茶叶”。说也奇怪,这些野生树叶虽然没有像普通茶叶一样经过加工、发酵、制作,但用开水冲泡之后,清香四溢,风味独特,而且与一般茶叶有相仿之处。刚冲泡时颜色及味道较淡,但随着冲泡的次数增加,颜色越来越浓,味道越来越好,经过几十次的冲泡,色香味丝毫不退,后人把这些神奇的植物称为宋茶。

虽然经过几百年的风霜露宿,但宋茶这种野生植物从不失传。日本入侵南澳的时候,宋茶曾经被挖尽。抗日战争胜利后,宋茶奇迹般地又出现。自古至今,有不少人闻名宋茶是皇帝所封,想方设法进行移植,但都没有成功,连后花园邻近的山村都难以生长,这更给宋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二.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麦地湾梨

麦地湾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麦地湾梨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麦地湾梨是“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麦地湾梨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特有的特晚熟耐储藏地方优良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因成熟于冬季,群众又称之为“冬雪梨”。 一、麦地湾梨称谓的由来 麦地湾梨名称的由来还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当时下关知青多集中在云龙县旧州区(现功果桥镇)的澜沧江河谷地带,由于当时生产储藏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到每年的2-3月份已无梨果供应,这时有一人将梨从麦地湾村带到知青点给知青们分享,知青们品尝到汁多味甜的梨后,纷纷问:“这是什么梨?”这人也不知是什么梨,只说是从麦地湾带来的,以后知青们想吃这种梨的时候就会问:“有没有麦地湾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地名和梨结合的品种称谓“麦地湾梨”。 二、麦地湾梨的品种来源 据1998年《河北林果研究》第13卷第一期中“云龙麦地湾梨调查”,云龙麦地湾梨, 又名麦庄梨、雪梨, 系云南农家品种。因来源于四川, 故群众又称四川梨( 原名已无法查考) , 系70 年前游洪顺由四川迁居云南省云龙县旧州乡麦庄村时带来的接穗, 接在屋角的一株川梨( Py rus p ashia Buch. -Ham. ) 树上, 成为繁殖传播的母树。母树的原树冠已死, 现存树冠系从距地面高约1m 的空心主干上长出的徒长枝重新形成的。现母树立地海拔1720m。树高10m, 冠幅8m, 主干高2m, 树势中等, 枝条中密, 年产梨果400~500kg 。后经大理州云龙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发掘、筛选,并从其变异品种中成功选育的晚熟优良地方特色水果品种之一。 三、麦地湾梨产业的发展历史 据199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龙县志》中第176页第4行记载,有16种地方梨果品种资源,以水井麦地湾梨、漕涧黑心梨、大功厂密香梨为特品,1989年有面积4543亩,总产量103.03万公斤。第463页的第17行记载,优质晚熟香梨调查:旧州乡水井村麦地湾梨(又名麦庄梨)和大功厂梨(又名依主梨),以优质、晚熟著称,可保存到来年春季,为云南省少数优质、晚熟香梨品种,经过调查,鉴定和推广,至1989年,已嫁接28000株,为开发地方名品找到门路。 据1996年出版的《云龙县林业志》记载了云南省农大科研处高级工程师张兴旺(中),大理州经果站高级工程师汪长进(左)考察云龙优质梨的照片(张昭摄)。《云龙县林业志》第60页第17行记载,水果类:品种甚多,主要有梨、苹果、柿、梅、柑桔等,梨品种有16种,主要有麦地湾梨、大功厂梨、雪梨、漕涧黑心梨和大黄皮梨、火把梨、人头梨、麦皮梨、大棠梨等。其中以旧州乡水井村所产麦地湾黄皮梨(特晚熟)品质最优,年产量约15万公斤。在第71页第2行记载,梨:乔木、高10-15米,海拨2500米以下地带多有栽培,县内16个梨果品种中以麦地湾梨品质佳,其特点是:①果色褐黄着红晕,果开型扁圆端正、皮薄、果心小、肉酥脆、味密香浓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17%,总糖7. 88%(已转化为糖汁) , 总酸0. 33%, 维生素C 2.2mg / 100g,大果型重400-800克,中果型重250-350克,一般单株产400-600公斤,最高单株可达1500公斤,霜降到小雪采摘,存放至来年阳春3月仍保持汁多浓甜酥脆不变;②树势强健,3月上旬萌动,中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遇重霜花亦能正常受粉,高山河谷海拨1800-2650米潮湿温凉地带均宜栽培,嫁接后3年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70余年老树仍抽新梢挂果满枝,全树结果均匀,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有优良器具和雕刻用材。 据1995年出版的《云龙年鉴》第93第16行页记载,〔麦地湾梨授粉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以来,为探索云龙麦地弯梨授粉结实规律,县林业站经济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与云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同承担试验课题,并经试验和跟踪观察得出结论:麦地弯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零,砀山酥、金花、雪花、大功厂、富源黄梨等梨品种与之授粉结实率较高,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5:1,县内先期开发的纯麦地弯梨园应按比例高头换接上述授粉品种中的任意一种,方能达到结实丰产目的。第338页第14行记载,〔麦地湾梨精品包装初见成效〕:麦地湾梨是县内特有的优质晚熟梨,具有很好的市场,2000年初,县科委接受“麦地湾梨”品牌开发项目后,根据项目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突出攻关,年内完成包装设计、印制、装合等业务。首批上市1500件,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欢迎,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

云龙麦地湾梨是地方优质品种,通过多年的提质、技术集成,近年来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经云龙天池林果场的示范带动,全县发展面积已达35000多亩,仅天池林场示范1200亩,年产梨2000吨以上,2013年林场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协会发展4700亩。

2014年,云龙县园艺工作站申报的“麦地湾梨”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麦地湾梨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67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三. 广东省 深圳 龙岗区 南澳鲍鱼

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

南澳镇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珍品。

素有"食海鲜,到南澳"美誉的南澳镇,其水产资源久负盛名,是金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古称"石蝮"、"石决明",又称"九孔螺",肉质滑爽脆嫩、营养丰富,自古便被视为四海味珍品之首,有补血、治眼疾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养颜怡神、调理血压。贝壳呈耳状,质地坚厚,螺旋部极小,多为绿褐色,内壳有珍珠光泽。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鲍鱼可用作药膳,有补血和治眼疾如去赤膜、青盲等症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补血养颜、怡神明目、调理血压。鲍鱼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区水流清畅、海藻茂盛的岩礁底下,极不易捕捉。潜海勾鲍,须眼明手快,出其不意,迅速一勾,方可得之,因此也使鲍鱼身价倍增,大受食用者青睬。

“南澳鲍鱼、官湖鲍鱼好吃,是深圳知名土”。深圳市水产协会一专家如此表示。据了解,目前,“南澳鲍鱼”和“官湖鲍鱼”已在深圳市场创出品牌,名气响当当,这两个品牌的鲍鱼年产量达300多吨,占龙岗区年产量八成以上,既畅销又风光。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年来,随着鲍鱼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迅猛发展。龙岗区东部是深圳的鲍鱼养殖基地,现有10家鲍鱼养殖户。

龙岗区海区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64公顷,主要养殖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岗区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工厂化养鲍发展初具规模,全区年产鲍鱼490吨,在全省仅次于汕尾,位居第二,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鲍鱼生产基地。

现在,许多深圳市民都知道“吃海鲜,到南澳”,龙岗区南澳街道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另外,葵涌街道官湖社区海边岩礁密布、水质清、盐度高、海藻多,自古以来就是海胆和野生鲍鱼天然繁殖的地方。官湖社区充分利用依山靠海的优势,摸索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鲍专业村”,使“官湖鲍鱼”成为享誉一方的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官湖鲍鱼养殖场已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目前,该养殖场占地50亩,年产规模100吨。官湖鲍鱼场还被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并通过了深圳市主要农产品基地认定。

四.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黄花山龙眼

黄花山龙眼

龙眼俗称“桂圆”,是南亚热带名贵,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

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适合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种植。

黄花山地理独特,北回归线从中穿过,属南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适合龙眼生长,这里出产的龙眼果大、肉厚、味美、清甜爽口,倍受赞誉。

五. 广东省 深圳 龙岗区 南澳海胆

在南澳近海的芹澎、南澎、乌屿、官屿等四澎四屿海域,生长着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棘皮动物———海胆。将海胆的外壳撬开后,就是美味的海胆卵。每年清明、五月节前后村民便驾上汽艇前往上述海域潜水拣海胆。

         

"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是在南澳流传甚广的俗话。海胆,对于城市人来讲是十分名贵的菜肴,在当地人眼中看来只是一些比鸡蛋更为普通的东西。

         

中国大量产海胆的地方除了深圳南澳还有大连。同是海胆,但是两地的海胆却有着质的不同。大连海胆有着北方特有的豪迈,它们生长在深深的海水里,颜色较浅,肉质较粗,却有着更为浓郁的香味。而南澳海胆则有南方特有的娇嫩,它们一般生活在水深1米多的石头上、石缝里,有着好看的金黄色,肉质幼嫩、细滑,却带点酸味。

       

海胆以肥美为上品,短小而粗的海胆比较肥,反之,又长又细的肯定是较为瘦的,而农历三四月份是吃海胆最好的季节,那时的海胆最肥美,肉多而味香,现在的海胆水分多,不够香口,但会比较鲜甜,和蛋白一起蒸别有一番风味。

         

吃时先要仔细地把海胆清洗干净,剪掉刺后把海胆上半部的壳锯掉。看上去简单的步骤却是很耗功夫的,也是很考功力的,如果处理不好,海胆壳就会掉到海胆里,破坏菜肴的口感。在钩出海胆的内脏后,再把蛋白倒进海胆内蒸5分钟即可。黑黑的海胆壳为容器,盛着白白的蛋白,中间是金黄的海胆。

         

海胆营养十分丰富,目前市场价每公斤约为200元左右,最高时每公斤可卖到近400元。目前南澳岛海胆卵年销量达10多吨,产值近200万元。由于海岛水质保持良好,海胆质量一流,岛上每年外销的鲜美海胆卵都风靡日本,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食。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柏树湾金银花

柏树湾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柏树湾金银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特色种植,科技致富。5月的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弥漫着浓郁的金银花的花香。

该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房前,来交售金银花的农民络绎不绝,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着金银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花农们纷纷告诉记者,今年的花开得特别旺,摘就摘不过来。

在该村四组的坡岗地上,程仁朝、周忠芳夫妇正在忙着采摘金银花。他们告诉记者,这一片坡岗地,以前只能种些旱庄稼,产量低收入少,许多村民干脆撂荒出外打工了。自从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种植金银花,请技术人员来讲课,手把手地教栽培、整枝技术,并帮助测土配方,施有机肥,这金银花当年栽当年受益,长势越来越旺,很快进入丰产期,而且一年可以采摘四茬鲜花,一亩田一年可以产1000多斤花,尽管今年的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比去年低,但比以前,收入还是要高几倍,在家种花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光能,仍不时与山东河南的合作企业联系,“今年金银花市场行情到了低谷,但市场风险由我们合作社承担,对社员花农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鲜花7元,高于市场价格,亏损的部分我们将用别的项目弥补。而且收购用现款结账,所需流动资金很大,镇委镇政府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该村是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银花的。张光能说,当时思考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想到村里没有交通和资源优势,要想致富,必须另辟蹊径。经考察分析和试验,金银花“中秦一号”品种,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喜阳耐旱,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而且在这里生长,完全不需要治虫,是完全的有机作物,药用价值高。经逐步推广,村里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种植金银花。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金银花烘干房,配备国内先进的分风式烘干设备,建成3个金银花初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鲜金银花5吨以上。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万亩金银花药 源基地,并不断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为农民致富增加价值。”张光能说,在发展金银花的同时,该村还发展种植了意杨、油茶、牡丹、芍药等其它经济作物,目前已种植油茶4000亩、牡丹芍药1000亩、意杨50万株。

柏树湾金银花

随县金银花协会

11631145

金银花(植物)

七.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脉地湾萝卜

黄陂脉地湾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脉地湾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脉地湾萝卜早在明朝时期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萝卜在历史上又称莱菔、芦菔、温菘、土酥,肉质根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帮助消化、清凉止咳、降低胆固醇以及防癌等作用,其根、叶、种子均可作药用,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 是中国园艺史上重要的大众蔬菜。 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华中地区蔬菜优势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的萝卜种植历史。据黄陂县志记载,黄陂脉地湾萝卜是黄陂著名之一,远在元代末年就形成独品。民间传说明中期孝宗皇帝朱佑樘生母怀孕时被奸人下药,导致他先天元气不畅,身体很差,太医开药要常用人参顺气,孝宗皇帝曰皆是民脂民膏,不忍食,坚拒之。后来,封到湖北的兴王朱佑杬进献了有“土人参”之称的黄陂脉地湾萝卜,孝宗皇帝食用后元气顺畅,身体大好。此后,孝宗皇帝驱逐奸佞、任用贤臣、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兴王朱佑杬去世后大臣们感其献宝的功劳定下谥号为献,是为兴献王。后来黄陂脉地湾萝卜就成为宫廷贡品。明崇祯初年,吏部左侍郎徐光启来方家潭考察蔬菜种植时,曾参观过此处的萝卜种植。清代,随着湾东不远方家潭古镇商贸经济的发展和黄陂脉地湾萝卜知名度的日益提高,比如康熙年间的大学士李光地就喜欢吃生萝卜,而其好友周培公是湖北人,送给他黄陂脉地湾萝卜后,李光地大喜,时常“冬夜秉烛摊书,断生萝卜满置大盂,每精诣深思时,辄停笔尝之,尽盂乃寝。”咸丰同治年间,有人在镇西河边专门租出近半亩大的一块空地,用于腊月时买卖黄陂脉地湾、七房湾等周边村湾的萝卜,黄陂脉地湾等湾的萝卜销往汉口等地后,部分又转销到外地外省。时在汉口听一些街巷有“黄陂脉地湾来的萝卜上了街,汉口的药铺无买卖”等夸张之说。黄陂北乡也有“塔耳岗的柿饼张家冲的枣,黄陂脉地湾的萝卜俏如宝”等赞誉。清末徐珂编著《稗类钞》时,卷一百一十七中写到:“黄陂所产萝卜,为全国第一,至冬,其心愈坚。”其中黄陂所产萝卜即为黄陂脉地湾萝卜,可见当时黄陂脉地湾萝卜十分走俏。随着时代的变迁,黄陂脉地湾萝卜已发展成为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农业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因其产品表皮光洁,汁多味甜、口感好、味道鲜,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且闻名省内外,当地百姓常在劳苦耕作之余,生食萝卜解渴,其味赛过鸭梨。农家亦常以之辅于猪肉,盛于瓦罐,置于灶中,文火煨汤,汤汁香中带甜,余香满口,享有“登盘香脆、风味冠蔬”的美誉。

而据黄陂县志记载,脉地湾萝卜从明朝开始被列为皇室贡品,味香脆,水分糖分较其他萝卜充足得多。即使是在今天的黄陂,要吃上这种萝卜也得找上点关系,因为它除了供应少数餐馆,就只销往周边乡镇的少数单位。

黄陂区长岭工商所所长李峰介绍,脉地湾萝卜产自长岭街道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目前种植面积50亩,年产量15万公斤。奇特的是,这种萝卜不论外形和口味,都和一般萝卜差别较大,被当地人当作蔬菜中的贵族,价格是一般萝卜的数倍。2006年以前,这种萝卜都由农民自发零散销售,市场很小。

由于这种萝卜每年9月下种,11月收获,记者昨日未见到货真价实的脉地湾萝卜。从村民提供的照片看,其个头约拳头大,长得溜圆,颜色为象牙白。

地域范围

黄陂脉地湾萝卜产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所辖的七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及虎桥村种植区。地域范围:种植区域位于黄陂区西北部,地跨东经114°25′~114°29′、北纬31°10′~31°12′之间,地域总面积22.4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200公顷,年产量54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黄陂脉地湾萝卜叶色淡绿,板叶,叶丛半直立,株高36cm~44cm、叶长33cm~36cm、叶宽6.8cm~10.0cm,开展度30cm~34cm,叶片数8片~11片。肉质根1/5左右露出土表,肉质根白色、略带青头,表皮光洁,须根少,颈部细,下部粗,底平,主根细长,纵剖面似芭蕉扇形,根长8.5cm~11.0cm、横径5.5cm~7.0cm,单根重150g~200g。2、内在品质指标:黄陂脉地湾萝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3.5%,可溶性糖≥1.2%,维生素C≥140.0mg/kg等。3、安全要求:黄陂脉地湾萝卜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标准,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黄陂脉地湾萝卜质量安全。

八.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天九湾炝肉

莆田民间有一道传统的家常菜,名曰“炝肉”。做法虽说简单方便,但有不少釉奥妙藏在其中。如果不是得其真传,要做出同样的品质和味道很难的。经得家指点,才知道要做好这道菜,可要拿出四样功夫来。

其一是选好肉料。最好选用质地柔嫩的猪里脊肉,再用木槌打烂肉块,切成细丁

其二是腌渍佳味。把切好的肉丁放入拌有盐、糖、味精、酱油的盘中腌制,待入味后取出

其三是沾糊淀粉。把肉丁均匀地沾糊上好的淀粉,然后倒入滚沸的汤水里

其四是掌握火候,入锅15分钟即可。芥蓝菜叶是用高汤氽过,切细的加进去,菜色鲜生青翠

这样做出来的炝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九.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麻湾西瓜

麻湾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湾西瓜,瓜形匀称周正,籽小而少,均在7斤左右,皮色有绿、墨绿、花皮之分,瓤脆而香甜,呈红黄两色,成熟期90天。早期加地膜覆盖,提前上市,深受顾客欢迎。龙居镇麻湾牌黄河口西瓜是山东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

地域范围

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城区,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腹地,麻湾西瓜产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西南部的龙居镇、史口镇、牛庄镇,地域范围东至辛河公路,西至黄河大堤,南至支脉河,北至龙居镇打渔张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18°28′,北纬37°16′~37°27′,区域总面积227.1平方公里,辖龙居镇全部,史口镇和牛庄镇各一部分的36个行政村。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6667公顷,年生产量10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麻湾西瓜产品品质要求瓜形匀称周正,皮色花纹光亮美观,果实成熟度高,中果型;平均单果重3.5公斤,皮薄,可食率高,果瓤脆嫩,肉色鲜红均匀,蜜甜多汁,风味好,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剖面无色筋、斑块。 2、内在品质指标:果皮厚度≤0.9cm,可食率≥70%;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11%,外围可食部可溶性固形物≥9%。 3、安全要求:山阳大梨执行NY/844-2004标准。麻湾西瓜生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5109-2005 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的要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