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白族饮食特产介绍 白族风土人情与饮食习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白族饮食特产介绍 白族风土人情与饮食习惯更新时间:2024-04-01 04:48:30

一.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扎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当旅游者从当地把扎染天南海北地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时,它从远古时期走来的脚步仿佛与当代步伐连接到了一起,叫人不能不格外惊叹于它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传说它是苍山的溪水所变,或说是仙女织出带给人间……穿用它不仅美观,还代表着灵巧和智慧,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已成为大理最耀眼、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扎染古称绞缬,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染布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加工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接着便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数次,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将线拆除,将“疙瘩”挑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兰色,即是“地”,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象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亲睐。

二. 云南省 曲靖 富源县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如今,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侗族饮食

主食 过去,县境侗族以糯米为主食,今改为籼谷为主食,辅以大、小麦、小米、红苕、包谷、洋芋、荞子、糁子及各种豆类。

副食 分蔬菜、肉食两类。蔬菜以青菜、白菜、广菜、南瓜、萝卜、黄瓜、冬瓜、豇豆、四季豆、蕨菜、竹笋为主。肉食以猪、鸡、鸭、鹅、鱼、螺蛳、螃蟹、蚌为主。

县境侗族嗜好自家烧的米酒、红苕酒、甜酒、油茶、尤喜食辣味、酸味,如腌鱼、腌菜、酸汤、特别喜食鱼酱辣子。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水族饮食和鱼

水族饮食和鱼

都匀的水族同胞不仅在迎宾、宴请时离不开鱼,因为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且在日常饮食中也非常喜欢食鱼。有客自远方来,主人必定要杀鱼款待,表示宾主有鱼水之情,意深情长。

为了领略一下都匀水族人民平时的饮食习俗,我请你和我一起到我的水族朋友老潘家作客。

老潘家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寨子里,我们进了寨门,绕过寨脚的一口鱼塘,然后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去就到了。

老潘家住的是一栋三层的古老干拦式楼房。听见屋外有狗叫声,老潘知道有客人来,便赶快迎出来,把我们接进了二楼堂屋左边的火塘间坐下来。已经是深秋了,天气有点凉意了,我们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交谈,甚是情意浓浓。到了吃中饭的时候了,好客的女主人便在火塘里放上一个铁三脚架,上面放上一口盛装着油酸汤的大铁锅,摆上一块木条,搁上一只蘸水碗,那葱绿盐白辣椒红,让人口涎欲滴,然后端上一盆剖好、洗净的鲤鱼块,一块一块地往酸汤里梭去。

我们一边喝着老潘自酿的甜酒,一边等着汤开。水族同胞历来有“菜不论数,以酒为大”和“劝酒为礼”的习俗。我们喝着酒,不一会汤开鱼熟了,老潘给我们每人碗里敬上一只鱼头,这是主人对客人表示的敬意。

这时女主人又端来了新鲜的白菜、自制的豆腐。她一边往锅里放一边说:“不成敬意,天凉了吃火锅就图个热火,吃个新鲜。”女主人的一句话道出了吃水族汤鱼的妙处。那鱼肉真是白嫩味鲜,十分可口,酸中带辣,回味长久,吃得浑身发热,鼻尖冒汗。正当我们吃得落胃,谈得高兴时,老潘突然离席而去,大家有点茫然。不一会老潘手抓着一条约二斤重的鲤鱼进来,然后将鱼甩在木地板上。鱼在地上又蹦又跳,大家一起呼喊着“秀!秀!”使气氛达到了热潮。然后老潘把鲤鱼当着大家的面刮鳞、去鳃、剖肚、洗净、切实,放进了锅里,大家又掀起了又一轮喝酒吃鱼的热潮。这叫“席间进活鱼”,是水族人民欢迎尊贵客人的隆重仪式。因此水族的村寨里都有鱼塘,长年养有鱼,可以随取随吃。

我们边吃边摆,说起了水族人民平时吃鱼的烹调方法来。老潘说,吃火锅酸汤是常用一种方法。此外,还有油炸鱼,就是将面粉与水、盐、香料拌成糊,将它糊在鱼块上,用油炸成金黄、脆香,然后作为下酒的菜肴,其味香脆可口。如果在河里捕捞到一些小鱼,可以将它们剖好、洗净、晒干或烤干备用。有客人来了,就将干鱼在油里炸脆,然后炒上青辣椒、毛辣果(西红柿),也是下酒的好菜,脆辣可口。还可以将鱼制腌鱼,都匀水族制腌鱼的方法和制腌肉不同,只是将鱼烤干一点,不刮鳞不剖肚把它装进陶坛里,配上酸糟辣、熟碎米、密封好,食用时从坛内取出蒸熟,拌上香料、盐巴,鱼肉醇香酥嫩,十分可口。水族人民喜欢食鱼,这和他们的先民来自华南江河湖海边上,一日三餐有鱼虾有关,也许鱼在他们心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有关。所以水族群众有下河捕鱼、摸鱼的爱好

,每个寨子里都有公共的或私人的鱼塘。平时他们在生产中也常常找机会抓鱼。例如男人在犁田、耕田时,往往腰上都拴着一个竹编的腰篓,碰到被翻犁出来的泥鳅、黄鳝,就顺手抓起放进腰篓。在水稻中耕除草时,见到有小鱼虾也会捞起来回家晒干或烤干,以备作下酒吃饭的菜肴。

这一顿“饭”吃得真是“鱼饱酒足”,而且还增加了水族人民饮食中有关鱼的许多知识。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喜洲粑粑

大理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

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土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贺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方便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同时,也是外出劳动或旅游的绝好便携食品。( 大理)

特点:酥脆、软香,可咸可甜,早点及正餐均可食用。
喜洲破酥粑粑的制法是将精面粉入盆,注入清水,加入发粉,合成面团。稍饧,在面板上揉透擀成片,撒上精盐(或白糖),抹一层熟猪油,回卷成一长条状,然后分成挤子,擀成圆饼。用平底平口锅刷上菜油置于栗炭火上,待油冒烟时 ,把圆饼放入锅底,上面盖上烧有栗炭火的平底锅盖,上下两面均有栗炭火烘烤,使饼受热均匀,烤至六成熟室,取下平底锅盖,将饼到翻一次,在盖上平底锅盖,烤至熟时即可食用。成品特色是色泽金黄,口感香、酥、松、甜(咸),油而不腻,冷热均宜,携带方便。...

六.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土八碗

白族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8个人为一桌,菜肴上8个,俗称“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和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氽,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席面用料简单,但形式和礼仪隆重,所用器皿一般是本地产的土碗、红竹筷子等,很少用高档瓷器,但并不显得粗糙和简陋。所用餐桌很考究,一般选用剑川土漆雕花八仙桌,餐桌一般摆在婚礼彩棚下,加上菜肴色泽塔配美观,显得古色古香。第一轮先由客人中有声望的老人入席,俗称“开席”。此时,唢呐鼓乐吹奏,主人迎客,气氛热闹,表现了白族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席间,客人可分菜和带菜回家。土八碗中的主菜(荤菜),一般都有定数,每人可吃到两块(片)肉,碗中垫底的素菜可加添多次。因此,客人都备有菜叶子(现用塑料食品袋)竹签将分到的肉包起来或串起来带回家给老人或小孩吃,寓意为带回喜气和福气>白族土八碗的各道菜各有一套烹饪方法。主菜“红肉大炖”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切块,用白酒浸泡的红曲米将肉染红炖熟,红白相间,富有喜气。“酥肉”是将半肥半瘦的猪肉切块上调料,用蛋糊包裹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冷却后在煮,,装碗后撒上些芝麻,黄白相间香气诱人。“千张肉”,即酸菜扣肉,色金红,味酸甜,肉皮呈波纹状,外观爽目。“粉蒸肉”是将较肥的五花肉煮熟切片,拌上调料和炒得喷香的米细粒,装碗上笼蒸熟,肉肥而不腻,香气缭绕。“干香”(拼盘)是土八碗中唯一的一碗凉拌菜,将卤熟的猪肉、肝、肚切片,盖在用酸菜或泡萝卜垫底的碗上,淋上又酸又辣的配汁,其味为酸、辣、凉。“煮白扁豆”、“煮竹笋”、“杂碎汤”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素的素菜和汤菜。

七.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白族木瓜鸡

洱源白族人民美食文化中一道名菜。采用的主要原料是云南本地的酸木瓜。酸木瓜果实成熟后,色泽金黄,气味芳香,果实营养极为丰富,可直接食用,味酸涩。食用后有舒筋活血,治腰膝酸重,脚气湿痹,以及预防“乙脑”的功用。

白族木瓜鸡味美鲜吞,爽口开胃,除保留有木瓜的药用作用以及鲜肉鸡汤的营养滋补作用外,还有增进食欲、养心安神等功效。

八.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大理白族的风味名菜。

其制作方法是:用面盆注入清水,加入适量的面粉,滴上几滴芝麻油,将活泥鳅放入盆中,使其吐出肚中的污物,然后放入清水备用。

把蕃茄、青辣椒、木瓜、土豆、白菜心、团葱洗净,把滤好的酥油倒入,加进蒜泥炒一下,加入小瓜、土豆、云腿、蕃茄、青辣椒、白菜心、团葱、生姜、小白菜煸炒几下,再将富强粉,水发好的粉丝、精盐、胡椒粉、花椒叶拌匀,倒入砂锅,视砂锅大小加入清水和适量的牛奶,接着把活泥鳅和大块豆腐放入,盖上盖,置于中火上。

随着汤慢慢升温,泥鳅在汤中乱钻,一直钻进豆腐内,待熟透即可上桌食用。

九.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白族八大碗

白族红白喜事宴客中的八大碗是白族传统饮食文化的集中表现。宴桌是八仙桌(正方形的大理石雕花桌),一般8个人为一桌,菜肴上8个,俗称“八大碗”。白族土八碗荤素搭配和理,肥而不腻,素而不淡,营养丰富。炸、酥、炖、煮齐全,有蒸有氽,色泽鲜艳多彩,突出白族饮食酸辣口味特色。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