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彭州小鱼洞特产 彭州小鱼洞有什么好玩的或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彭州小鱼洞特产 彭州小鱼洞有什么好玩的或吃的更新时间:2023-09-03 16:04:54

一. 重庆市 巴南 鱼洞乌皮樱桃

鱼洞乌皮樱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乌皮樱桃又名“黑珍珠”,在重庆市巴南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中国良种樱桃之一。

乌皮樱桃果实中等大,0形,果皮厚,耐贮运性能好。初熟时果皮鲜红色,充分成熟时果皮紫红乌亮,故名乌皮樱桃,也有人将其称为黑珍珠樱桃。果肉淡黄色,肉质细嫩,爽口化渣,味特甜。有香气,品质极上等,是目前中国樱桃中品质最佳的品种之一。在重庆地区4月中下旬成熟。

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果实营养丰富,含铁量高,常食樱桃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樱桃营养丰富,性温、味甜,具有调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养颜美容之功效,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风湿身痛等症状均有益处。

农胜村乌皮樱桃基地,由于地处海拔650米以上,在这里四季气候宜人,而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此地的乌皮樱桃成熟时间要比任何地方都长,因此成熟的乌皮樱桃颜色、味道,肉质、香气特别的纯正。

鱼洞乌皮樱桃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11505764

乌皮樱桃(樱桃)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桂花陶瓷

彭州市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

桂花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深受国外的赞赏。仅花饰一项,就有粑、堆、刻、画、剔、镂、刷、印、嵌等。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为绝技,独树一帜。1957年,桂花陶瓷产品参加全国工艺美展。1961年,陶瓷产品参加西德博览会。1977年,陶瓷产品赴美展出。桂花陶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目前有许多外商来电进行咨询、采购,其中有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外宾亲自到生产基地参观、购买。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桂花在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传统工艺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独树一帜。

工艺 近500年历史的桂花陶瓷,粑、拓、印、镂、雕、堆等别具一格的制陶工艺,曾经辉煌一时,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称一绝。

展出 1957年,桂陶参加了全国工艺美展,1961年,参加西德博览会,1977年,赴美展出,1983年,参加北京旅游产品展览会,其展出的镂空龙瓶,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中国活龙,东方艺术”。在桂花镇,不乏美国、德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宾客购买桂陶。去年,成功申报为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山东省 济宁 汶上县 大饼子炖小鱼

大饼子炖小鱼一锅出这道菜是饭和菜同时在一个锅里做出来,既省时又省力,而且吃起来味道相当的独特。下面就介绍一下它的做法。大饼子炖小鱼,听着好象很难,但做起来比较简单。



第一步,把鱼放在水盆里,用刀刮去鱼鳞,然后开膛,取出鱼的内脏,抠去鱼腮,再用清水洗净后待用。



第二步,把少许豆油放进热锅里(锅最好用铁锅,贴出的大饼子和小鱼味道会更好)。再放葱、姜、蒜末,加少量的盐和酱,最后加适量的水。同时,把洗干净的小鱼放进锅里,还要加几个必不可少的干红辣椒。这时,要用大火把炖鱼锅烧开。



第三步,把玉米面放在盆里,加少量的苏达粉,再加水把玉米面和好,把一块和好的面团放在手中,用两手团揉出像小孩鞋底形状的大饼子,然后,均匀地贴在烧沸的鱼锅四周,盖上锅盖,加火烧十几分钟。



跟农家普通的大饼子相比,在鱼锅里贴熟的大饼子味道很独特,因为是有鱼香的熏蒸,大饼子的下半截儿还泡在鱼汤里,所以,吃起来既有玉米面的香味儿,又有小鱼的新鲜味儿。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隆丰蒜苔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简介 隆丰蒜苔隆丰蒜苔,是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蔬菜基地之一。大蒜、蒜苔盛销西北、东北各省,享誉全国,素有“中国大蒜、蒜台第一乡”之称。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地理位置 隆丰镇地处彭州市北部距,彭州市3公里,距成都市44公里,属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隆丰场距成都市 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享有“川剧之乡”,“兰花之乡”和“大蒜之乡”的美称,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被列为市首批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地区,并被推荐为全国文化模范乡镇。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洋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简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彭州种植洋芋已有百年的历史。据调查,彭州洋芋最初是由法国 天主教传教士引进,并首先在白鹿乡下书院种植,然后才传入民间,品种主要有小白洋芋、大乌洋芋和水红洋芋等。彭州洋芋以"彭县黄洋芋"和白鹿乡优良的种薯闻名全川。民国元年,白鹿乡天主教华人传教士从广元引入"大白洋芋",该品种块茎大,结薯多,抗病力强,产量高,兼之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且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沙又面,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彭县推广开了,并扩至邻近县市,因这种洋芋额色黄白,又盛产于彭县,当时人们就称之"彭县黄洋芋"。民国二十九年,省农改所将"彭县黄洋芋"与当时省内另9个品种的洋芋作对比试验,结果"彭县黄洋芋"品种优势明显,被公认为"全省之冠",得到广泛推广,仅彭县城内.洋芋种植面积即由当年的500亩扩大到民国三十一年的3万余亩。民国三十二年,白鹿乡塘坝子洋芋又被发现认定为优良无病品种,当年,即被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全部收购,并特约当地农家继续繁殖,由此白鹿乡塘坝子洋芋以作为优质种薯声名大振,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解放后,彭州洋芋生产发展很快,从坝区到丘陵山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白鹿、大宝、通济、磁峰、新兴等乡镇,常年种植春洋芋和秋洋芋等十余万亩,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薯种两千万公斤以上,洋芋这一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已成为彭州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莴笋

彭州莴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莴笋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既有少量种植,据《彭县县志》(1911-1985)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州开始引种、发展地方蔬菜品种,莴笋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彭州莴笋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莴笋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莴笋—稻—莴笋”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彭州莴笋营养丰富,口感优异,含有钾、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种植、周年供应,当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彭州莴笋仍能自然种植并大量供应,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莴笋生产的淡季,被专家和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莴笋”,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86年,彭州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01年彭州市三界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 彭州莴笋产业近代发展迅猛。建国初期,全市莴笋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促进了彭州莴笋产业发展,70年代,彭州莴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莴笋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产增收、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冬、春季节农民80%的收入都来自于莴笋,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镇组织了以莴笋为主的农业技能大赛,当地农户纷纷踊跃参赛。近年来,彭州莴笋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60%用于鲜销,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渍菜、脱水莴笋产业,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彭州市三界镇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莴笋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外资企业及出口海外,客户包括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目前,彭州莴笋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到4.8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彭州莴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届镇、濛阳镇、九尺镇、升平镇、隆丰镇、丽春镇、致和镇、天彭镇、军乐镇等9个镇,180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54′-31°26′、东经103°41′-104°10′之间,东邻什邡市,南邻新都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保护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彭州莴笋长35-40厘米,茎干笔直、基部无裂口、无明显纤维木质化状、呈鲜绿或略带紫红;叶色鲜绿,紧裹茎干,顶端无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鲜绿、质脆、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 彭州莴笋干物质≥6.0%,维生素C≥7.0mg/100g,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钾元素。 (3)安全要求:彭州莴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莴笋》(DB51/ 335)标准。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游汤元

“游汤元”,是彭州市天彭镇东街游全根继承父业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每碗汤元五种味道,香甜可口,风味各异。



汤元心有黑芝麻、白芝麻、鲜玫瑰、红糖苏麻和椒盐等多个品种,均系选用上等芝麻、苏麻,经筛选、淘洗、晾晒后,拌和纯净的白糖、菜渍、芝麻油、鲜玫瑰,加一定比例的精炒面粉,严格配方,按传统工艺炼制成。面粉则白净、细腻、滋润、无酸味,系选用本地优质圆、长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六次浸泡、漂洗、手工石磨而成。



“游汤元”在煮法上也特别讲究,添煤、下锅、加水、捞取都按传统方法严格操作,并认真把握火候,始终保持水清面白,不浑不垮,使顾客一饱口福。在彭州市天彭镇进行旧城改造后,游汤元店从东大街“十字口”处搬到南大街的迎宾路地段,食者如云,生意兴隆。

八.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油浸香辣小鱼

油浸香辣小鱼

原料:小鱼

配料:

1、永川豆豉(切碎)、蒜末、姜末、辣椒末。

2、料酒、味精、白糖。

做法:小鱼洗净加放盘里加料酒拌匀,上锅蒸二十分钟取出,倒掉碗里的汁备用。锅里放油,要多些,冷油加入配料1,中火翻炒至香味出来。这时再倒入蒸好的小鱼,加入少许白糖、味精调味关火装盘。

九. 江西省 吉安 万安县 万安小鱼干

万安小鱼干是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的。万安小鱼干系精选万安湖天然生长的凤尾鱼、蛇鮈鱼、麻鯵鱼,经细心焙干精制而成,远离污染,肉质鲜美,高钙低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确是酒宴中的上等佳肴。

制作方法:

1、油炸小鱼干;

2、加配料,炒熟。

菜肴/小吃特点:脆、香

十.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天彭牡丹

"艳冠两川"、"蜀中第一"的天彭牡丹有其悠久而又辉煌有历史。据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载:"天彭(今之彭州市)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牡丹),有京洛遗风","土人种花得法,栽、接、剔、治","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那时彭州人象牡丹名乡洛阳人一样彭好牡丹,遍种牡丹,几乎在彭州的山区和坝区都种有牡丹,而最多的要数今丽春、丹景山等地。这些地名皆因种植规模大,且牡丹繁丽动人而得名。再按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看丹景山"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加要杜甫的"观天彭牡丹阻水"、"有京洛遗风"等,种牡丹可推到唐代,因这个僧是唐代的金头陀僧,当时是永宁院住持。由此可见,唐代时就与洛阳牡丹齐名。又按南宋以来的《牡丹谱》记载,在南宋时由于外族统治了中原,牡丹随南宋王朝的南迁而移到了南方,而南方又数天彭牡丹为最。

天彭牡丹的再度兴起是得力于八十年代改革天放的大潮。八四年在四川知名学者、省老领导张秀熟先生倡导下,彭县人民政府把牡丹列为县花。撤县建市而为市花,每年四月至五月份举办大规模的牡丹花展。现已举办十六届。天彭牡丹的中心仍在丹景山,丹景山现已恢复,十二大牡丹园,百万余株,250余个品种。在九九昆明"世博会"上,丹景山参展的"金腰楼"牡丹以其花大滋润、色泽艳丽而获国际银奖,其获奖等级与洛阳牡丹相同,这就奠定了天彭牡丹在当今中国的地位--中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