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个旧市都市铺子土特产店 个旧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个旧市都市铺子土特产店 个旧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3-08-13 12:48:50

一. 云南省 红河 个旧 个旧蘸水卷粉

个旧有名的蘸水卷粉,只要是云南人都喜爱吃米线、卷粉,因此米线、卷粉的吃法就有很多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过桥米线,可以说是闻名海内外,还有小锅米线、凉米线、鸡肉米线、牛肉米线、羊肉米线等等,可以说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


可是在个旧的红炮台广场,有一种吃法是个旧人自己发明的,那就是蘸水卷粉。一碗被切成块状的卷粉,在一碗美味可口的佐料里涮一下,入口滑腻,再配上烧烤,真的可以说是回味无穷了。不要担心吃了没有煮熟的卷粉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个旧的卷粉都是厂家用大米精心制作而成,生吃是没有问题的。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宁乡市 菁华铺土鸡

主料:土鸡一只(1500g)配料:木耳50g、小米椒50g调料:猪油、盐、鸡精、姜、葱制法:1、将鸡宰杀去毛,清洗干净,斩成4cm见方的块,木耳摘洗干净,小米椒切段,姜切块,葱打结2、锅上火烧热,放入油烧到六、七成热下入姜

锅,再下入鸡块爆炒,炒到鸡肉出油时,再加入盐、葱结、小米椒段,高汤炖至快酥烂时,将木耳煸香放入鸡内同煨至鸡肉酥烂即可。特点:鸡肉酥烂、酸辣味美

三. 天津市 武清区 田水铺青萝卜

田水铺青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良镇田水铺村是武清区青萝卜生产专业村,自然条件优越,种植青萝卜等系列蔬菜品种历史悠久。目前,青萝卜的种植已初具规模,成为“一村一品”的典型。2007年底田水铺牌青萝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素有“水果萝卜”美称的田水铺青萝卜以其皮光亮、心翠绿、条形好、脆甜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田水铺村也逐渐成为广大市民假日休闲采摘的好去处。欢迎广大市民前来订购采摘,感受乡野乐趣,享受绿色健康生活。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崇州郁金

崇州郁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郁金为崇州,主要分布在金马河流域与羊马河流域两岸的崇州市三江镇、江源镇以及双流县金桥镇、新津县兴义镇等乡镇。2003年,农业部中国之乡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崇州市为国内唯一的“中国郁金之乡”。2009年,崇州郁金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郁金,中药材,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崇州郁金始载于《药物论》、《唐本草》“郁金生蜀地及西域。”宋代《本草图》称:“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为佳。”文中“蜀”即现在的崇州市。崇州市位于四川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郁金的最佳产地。

2003年,农业部中国之乡组织委员会正式命名崇州市为国内唯一的“中国郁金之乡”。

崇州郁金与我国其它产地的郁金相比,具有三大独特之处:一是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二是黄丝郁金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为全国所独有;三是崇州郁金总姜黄素、总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和广郁金,具有活血散瘀,行气解郁的功能,对胸肋腰腹痛、痛经等症的疗效,比其它产地郁金的疗效更佳。

地域范围

崇州郁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崇州市境内以东地区,金马河、羊马河沿岸的羊马镇、江源镇、三江镇。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带,地处东经103°35′-104°07′,北纬29°51′-30°35′。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金马河、羊马河流域(崇州郁金主产区)土壤为灰潮油砂田,成土母质属第四系全新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壤黑色油亮,耕作层深度16cm~20cm,质地中一重壤,酸碱度中性,物理性状协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比例为1:0.97~1.01:0.18~0.14;耕层有机质及矿物质丰富,平均有机质含量2.66%,全氮0.18%,碱解氮142mg/kg,速效磷9mg/kg,速效钾39mg/kg,这是适宜郁金生长的有利条件。

(2)水文情况:境内有岷江支流文井江(原西河)、味江河、干五里河,文井江支流黑石河、桤木河、羊马河、白马河及人工渠三合堰,构成纵横交错的排灌体系。

(3)气候情况:崇州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42%,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9℃,温度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温度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5.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61.5h,年平均日照率26%,年平均降雨量1012.4㎜,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年平均风速1.3m/s,年平均无霜期285d。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偏少,无霜期较长,是崇州郁金生长的独特气候条件。

(4)人文历史情况:崇州市种植郁金的历史记载可从宋代《本草图》一书中见证,距今有一千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记载,郁金始载于《药物》。《唐本草》中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戊”,宋代《本草图》中记载:“郁金今广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为佳”。(其“蜀”所指地方为崇庆县,现崇州市)。大清光绪三年由知州沈思培编撰的《增修崇庆州志》第六五卷中记载“郁金子,即姜黄根所结子,姜黄用以染色,根插土七八寸掘出可以入药,可以和羹,州东三十里三江场一带种者最多”。《中国中药》专业杂志中发表的《郁金生长土壤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郁金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产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岷江流域的沿河地带,郁金生长在岷江的沿岸的灰色潮土和灰棕紫泥土上,透性能好、持水能力强等特点,所产郁金个大、圆润,形、色、气、味均佳。崇庆县(现崇州市)境内有该土壤”以上资料表明,崇州市是种植、生产道地中药材郁金的传统种植区。

崇州郁金与我国其它地区所产的郁金有三种独特之处,一是与其它产地相比具有内胆小、肉厚、质硬、切片后肉不分离,不松散,成晶片状的特点;二是与其它产地相比,黄丝郁金其胆成“鸡蛋黄”,呈鸡血色(暗棕色),这一点是全国独有;三是崇州郁金还具有独到的药数,具有活血散瘀,行解郁的功能,对胸肋腰腹痛、痛经等症的疗效比其它产地郁金的疗效更佳。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怀远藤编

藤编是怀远镇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年产值6800万元,藤编一条街经营商家30余户,其中从事藤编经营和生产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区的居民。因为文井江社区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农活并不繁重,闲暇时间较多,很多农民农闲时间就领取藤编材料在家中编制,编制好后就交给经销商,领取加工费,这种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丈夫外出打工,妇女在家中加工藤编,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像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大概有三万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宫廷里皇帝用的黄金制作的龙塌差不多。

地处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而且由于是都江堰、崇州、大邑三地交通枢纽,自古商贸发达,非常有利于藤编技术的推广和藤编商品的交易。

开始马氏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除了那只座具,他还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甚至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然而就产品而论,现在怀远镇的藤编产品主要是筐篼、提篮、藤椅等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就近交换,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

鉴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已把怀远藤编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有:收集和撰写怀远藤编艺人劳动、生活的文字资料,对藤编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继承和发扬藤编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老艺人的编织技艺进行摄像,保留下藤编工艺的第一手材料;建立怀远藤编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年轻的艺人,从而让藤编技艺代代相传,不致中断;注册并使用“怀远藤编”商标,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怀远藤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立怀远藤编协会,团结当地的藤编艺人,研究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组织艺人到其他工艺美术之乡参观学习,让藤编绝技也像其他的民间手工技艺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打造“藤编一条街”,成立藤编制品展览室,用这种形式来推广和宣传这门独特的民间编织技艺。

通过重点保护、打造、挖掘和扶持,相信怀远藤编这朵民间手工艺奇葩能够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六. 福建省 漳州 云霄 马铺淮山

马铺淮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淮山,别名山药、白淮,既是一种保健食品,又是名贵的药材。马铺乡种植淮山历史悠久,农民充分利用马铺多属海拔300米以上的低矮丘陵地,昼夜温差大,具有避风防冻功能和土层为较深红沙壤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规模化发展淮山种植。近年来大仑、乌螺、枧河、石示头等村农民淮山种植已形成规模,全乡淮山面积种植1.2万亩,种植户达3000多户,逐步形成1个客寮万亩淮山种植基地和粗溪、枧河、石示头、青美等4个百亩示范地。

云霄县地处北纬23°45′~24°14′,东经117°7′~117°23′之间,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日较差大,冬季寒潮较难入侵;县境内蓄水丰富水质优良;全县自然土壤主要有泥质岩赤红壤、酸性岩赤红壤、黄色赤红壤、泥质岩红壤,植被多样。云霄县是福建省大陆唯一没有出现极端最低气温0℃以下的县份(厦门岛、东山岛除外),他地处沿海,背山面海,冬季区内润而不燥,年均温21.4℃,十分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云霄县马铺乡种植淮山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马铺乡境内地貌多属海拔300米以下呈西南开口马蹄形低矮丘陵地,具有避风防冻功能,土层为较深红壤土,境内拥有全省第二大的“峰头水库”,水源充足,而且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20.9°C,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马铺淮山生长发育、结薯以及薯块的膨大。

1978年改革开放后,马铺乡群众把种植马铺淮山作为致富副业逐渐扩大规模。2001年开始,马铺乡政府把种植马铺淮山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在全乡进行普及推广,具有种植面积大,全乡种植1万多亩;种植户多,分布广,全乡28个行政村3375户农户均有种植,总产值大,每亩产值约1万元,全乡总产值约1亿元;种植范围为峰头、宝洞、大坪、青美、白凤、泮坑、杉脚、宝石、龙镜、坑口、枋林、上洋、马铺、石芹、客寮、乌石坑、杨美、粗溪、湖洋、桥头、坪水、下庵、新楼、石鼓、石示头、枧河、乌螺、大仑等28个行政村,种植面积共1万多亩 。

马铺乡淮山产品优、口感好,肉质洁白、坚实、粉多而幼细,味淡,黏液多,性温补。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九尺香米

九尺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莴笋

彭州莴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莴笋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既有少量种植,据《彭县县志》(1911-1985)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州开始引种、发展地方蔬菜品种,莴笋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彭州莴笋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莴笋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莴笋—稻—莴笋”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彭州莴笋营养丰富,口感优异,含有钾、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种植、周年供应,当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彭州莴笋仍能自然种植并大量供应,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莴笋生产的淡季,被专家和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莴笋”,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86年,彭州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01年彭州市三界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 彭州莴笋产业近代发展迅猛。建国初期,全市莴笋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促进了彭州莴笋产业发展,70年代,彭州莴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莴笋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产增收、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冬、春季节农民80%的收入都来自于莴笋,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镇组织了以莴笋为主的农业技能大赛,当地农户纷纷踊跃参赛。近年来,彭州莴笋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60%用于鲜销,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渍菜、脱水莴笋产业,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彭州市三界镇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莴笋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外资企业及出口海外,客户包括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目前,彭州莴笋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到4.8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彭州莴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届镇、濛阳镇、九尺镇、升平镇、隆丰镇、丽春镇、致和镇、天彭镇、军乐镇等9个镇,180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54′-31°26′、东经103°41′-104°10′之间,东邻什邡市,南邻新都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保护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彭州莴笋长35-40厘米,茎干笔直、基部无裂口、无明显纤维木质化状、呈鲜绿或略带紫红;叶色鲜绿,紧裹茎干,顶端无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鲜绿、质脆、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 彭州莴笋干物质≥6.0%,维生素C≥7.0mg/100g,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钾元素。 (3)安全要求:彭州莴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莴笋》(DB51/ 335)标准。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周鸭子

油烫鸭子,是流传已久的邛崃名小吃。县人周福元根据传统工艺,细心制作,在临邛镇畅销时,被人们称为“周鸭子”。

他用料考究在选鸭和卤水上肯下工夫,先用多种香料起好卤水,再将宰杀洗净的土鸭熟起锅,晾至微温,抹上糖汁,放入油锅炸制而成。他制成的油烫鸭子色泽红亮,皮酥肉嫩,咸甜适宜,味香回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987年,“周鸭子店”的油烫鸭子在成都市个体名小吃、名工艺、名产品评比展销会上获名小吃奖。( 邛崃)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新都区 杜仲腰花

五代时,终南山中,有一名杜仲之人,长年炼丹,希望求得不死之药,然而,数十年过去,头发依然在白,身体也一日老似一日,终日郁闷。某日,杜仲突然发现,自家门前一片茂林,从自已幼时至今,一直郁郁葱葱,生机昂然。乃取其皮叶,熬水饮之,后得道飞升而去。后人故将此树命名为杜仲,将杜仲熬水,与猪肾共烹,具有强腰肾,壮筋骨,愈阳萎之功效,还可降血压。( 成都)

推荐特产